2012年樟树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2012年樟树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语文月考试卷(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2年樟树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吕仲谋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珠玑jǐ 罗绮qí 叠巘yàn 千骑jìB螺髻jì 堪脍kuài 搵泪wèn 乍暖zhàC骤雨zòu 经年jīng 楚天cǔ 那堪nǎD纶巾lún 樯橹qiáng 华发fà酹江月lèi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
试题预览
2012年樟树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   吕 仲 谋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珠玑jǐ     罗绮qí       叠巘yàn       千骑jì
B螺髻jì     堪脍kuài     搵泪wèn         乍暖zhà
C骤雨zòu    经年jīng     楚天cǔ         那堪nǎ 
D纶巾lún    樯橹qiáng    华发fà          酹江月lèi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
A.松驰    消谴     珍馐美味     烟视媚行
B.契约     侦缉     寻衅滋事     天翻地复
C.决窍     煎熬     川流不息     和言悦色
D.端祥     包涵     令眼相看     厉精图治
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________、学者的________,军人的________、国家所瞩望的一朵________;时流的________、人伦的________、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
A.辨舌  眼睛  利剑  娇花  雅范  明镜
B.眼睛  辩舌  利剑  娇花  明镜  雅范
C.利剑  辨舌  眼睛  明镜  娇花  雅范
D.雅范  利剑  眼睛  娇花  辩舌  明镜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观点对艺术创作的批评已显牵强,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扯上关系,更属无根据的无稽之谈。
B.他关心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动态,在台湾独立事件闹得满城风雨之时,他发表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看法,令我们年轻一代都自愧不如。
C.仕女的文雅美丽,胜过了村野妇女的涂脂抹粉,装腔作势。
D.前几年,我去信问他老屋的情况,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起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于详细报道。
6、 诗歌中常用典故,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④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鸦社鼓
A、①周瑜   ②诸葛亮 ③刘裕   ④拓跋焘
B、①诸葛亮 ②刘备   ③刘义隆 ④拓跋焘
C、①诸葛亮 ②孙权   ③刘义隆 ④拓跋焘
D、①周瑜   ②诸葛亮 ③刘裕   ④拓跋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每题3分)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上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促进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8、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
A.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9、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10、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辞之     辞:告辞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全:保全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母许之否乎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①母程氏亲授以书                    ②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①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①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13、选出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    )
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④轼之才,远大器也
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⑥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14、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净臣之志。
B. 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 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 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5分)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3分)
16、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想当年,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最难将息。(《声声慢》)
(3)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5)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6)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            ?(《水龙吟》)
(7)凭谁问:       ,       ?(《念奴娇•赤壁怀古》)
(8)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释】 元九:即元稹,白居易的朋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五个月前被贬通州。 
17、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书”,“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2分)
                                                                            
18、“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打船声”有何用意?(4分)
                                                                        
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5¬¬---27题(15分)
兄弟情深
圣诞节快到了,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一辆崭新的轿车。。圣诞节那天,那个保罗离开办公室来到停车场时,一个男孩正绕着那辆闪闪发光的新车,仔细端详着,小心地抚摸着,不停地赞叹着。看到保罗走过来,十分羡慕地问道:“先生,这是您的车吗?”
保罗微微地点点头,自豪地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节礼物。”
男孩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看着保罗,半信半疑地说:“您是说您哥哥送给您的圣诞节礼物,没花您一分钱?”
看到那男孩羡慕的眼神,保罗骄傲地点点头。
“天啊,我真希望也能……”
听到男孩这么一说,保罗以为他也希望能有一个像自己哥哥那样的兄长。但是那个男孩接下来说的话却完全出乎保罗的意料。“我真希望自己也是一个能送车给弟弟的哥哥。”男孩不无遗憾地说。
保罗吃惊地看着那男孩,脱口而出问道:“你想不想坐我的车去兜兜风?”
“哦,是真的吗,先生?”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要是那样的话,可真是太好了。我太想坐您的新车了!”
保罗驾驶着车开了一小段路之后,那男孩转过头来,眼睛闪闪发光,恳切地问保罗:“先生,您能不能把车子开到我的家门前?”
保罗微微笑了笑。他知道那男孩想干什么。他一定是想要向邻居炫耀,让大家知道他坐了一辆崭新的大轿车回家。但是这次保罗又猜错了。
“先生,您能不能把车子停在那两个台阶的前面?”男孩恳求道。
保罗在台阶前面停好车,那男孩飞快地跑上了台阶。不一会,保罗听到他回来的声音,但动作似乎有些缓慢和笨重。
下在犹疑之间,保罗看到那男孩扶着一个跛脚的小孩缓慢地走了出来。保罗立刻明白了:“他应该就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吧!”
这时,那男孩已经来到了车前,他紧紧地抱着那跛脚的弟弟,指着保罗的新车,兴奋地说:“你看,这就是我刚才在楼上对你说过的那辆新车。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会送给你一辆像这样的车。到那时候,你就能自己开着车去看那些在圣诞节时挂在窗口上的漂亮饰品了,就像以前我对你说过的那样。”
面对此情此景,保罗的心里陡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感到眼眶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帮那男孩把跛脚弟弟抱到车子的前座。那男孩高兴极了,飞快地爬上了车子,坐在弟弟的身旁。他满怀感激地看着保罗,激动地说:“谢谢您,先生!”
    保罗看着他们,还是微微笑了笑,说:“小心,坐好!”然后,他发动了汽车。就这样,他们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兜风。
就在那信圣诞节,保罗才真正体会到耶稣所说的“施比爱理更有福”的道理。
19、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安排在圣诞节,因为这一天保罗刚刚得到哥哥的圣诞大礼,心里高兴,又是假期,有充足的时间陪男孩兄弟兜风。
B、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崭新的轿车作为圣诞礼物,而小男孩则只能借保罗的车给他跛脚的弟弟以口头许诺,这种对照反映了西方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
C、保罗主动提出请小男孩坐自己的车兜风,并且一再满足小男孩提出的要求,为小男孩的举动感动流泪,说明保罗是一个充满热情、富有爱心的人。
D、小说运用了衬托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成人保罗的言行和心理来描写小男孩行为的出人意料,突出了小男孩对跛脚弟弟的纯真的爱。
E、小说篇幅短小,但作者巧设悬念,情节出现多处转折,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卒章显志,主旨鲜明突出,感情真挚,引人深思。
20、小说在后面写“保罗的心里陡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感到眼眶湿润了”有什么作用?(4分)
                                                                         
                                                                        21、本篇小说是怎样表现主旨的?结合你个人的理解与体验,谈谈怎样理解文末的“施比爱更有福”。(6分)
                                                                          
                                                                         
  
六、 语言文字运用(10分)
22、阅读下列两则材料。(10分)
材料1:某市在旧城改造中,因为拓宽道路的需要,一座百年的名人旧居将被拆迁。市民纷纷上书有关部门,要求重新改变设计方案以保护这座名人旧居。
材料2:因为旧城改造的需要,某市的一座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朝建筑被拆除。此事在一些媒体曝光后,网上出现了很多指责的帖子。
请就以上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论述。要求:不少于100字。
                                                                          
七、 作文(60分)
23、请以“流泪也是一种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自定立意;(3)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导引:泪水是一种真情流露,或喜或悲都是内心感情的真实写照;泪水是生命的润滑剂,在痛苦失意时,泪水能驱散心中的郁闷和忧伤,能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冲突,能寻回迷失的良知,能唤醒沉睡的爱心;幸福、成功时,泪水是芬芳四溢的花朵,给予奖赏的同时,也昭示着花开着的曲折!透过泪水,人们能感悟到真实的人生,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
泪水对别人,是一种关怀,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理解,是一种信赖;泪水对自己,是一种解脱,是一种拯救,是一种宽容,是一种安慰。



2012年樟树三中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   吕 仲 谋

一、 选择题(4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Ⅰ卷(阅读   共71分)
15、翻译题(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每格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7、(1)(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8、(2)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9、(4分)(   )(   )
20、(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1、(6分)                                                                          
                                                                      
                                                                        
                                                                       

              
22、(10分)    (120字)






23,作文(60分)
答   案
1、B  2、B(A松弛 消遣 B天翻地覆 C诀窍 和颜悦色 D端详 另眼相看 励精图治)
3、B  4、A(无稽之谈指没有根据,无从可考的说法,与句中“无根据”重复。) 
5、C(A消防车与“放弃休假”不搭配。B“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杂糅,D介词使用不当,应是“对于……都作了详细报道)   6、A   
二、7、C( A项与第一段结尾一句完全吻合。B项与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二段后半段吻合。D项与第二段后半段吻合。C项与最后一段内容吻合,但它不是这次研究的内容。)
8、A(根据第三段,理论依据是第一句话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BCD三项是对这一理论的的具体表述,属于原文“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和完善”的内容)
9、C(A项后半句的意思在画线句中没有涉及。B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将出现负增长”与原句意思似是而非。“负增长”指增长率为负值,即在规模、数量等方面有所减少或下降。根据划线句,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的确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是否减少或下降,仅从这一划线句不得而知。D项中“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与原文直接冲突。原文是说本来就可以吸收温室气体,不必等到海洋生产力提高后才具有)
10、C(A项中后半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B项说海洋生产力包括三项内容,把“让海洋变绿”、“提高藻类生长”、“促进叶绿素成倍增长”并列。根据原文第三段后半段,“让海洋变绿”不过是后二者一个形象化的说法而已,不能与后二者并列。C项与原文第四段内容完全吻合。D项“但又形成”在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表述为“是否会形成”“尚待研究”,不吻合)
三、文言文阅读(每个3分)
11、B(应为“拒绝”)12、 B(A①我②的;B用、拿,C①想法②被,D①表承接②如果;)13、D        14、C(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
15、见译文
16、名句默写。(略)(每个空1分,共10分)
四、古诗歌阅读共6分
17,(1)(2分)创造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苦的人生。。     
18、(2)(4分)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五、现代文阅读
19、(4分)( A   )(B  )(A 项,安排故事发生在圣诞节是因为这一天是耶稣的生日,为了突出“施比爱更有福”这个主题;B项,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人类之爱,不是揭露社会问题,“反映了西方社会贫富悬殊”之说是牵强附会,无限上纲。再说,小男孩尚未经济自立,买不起车是理所当然的。
20、(4分)侧面表现了那男孩爱弟弟的情真意挚。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1、(6分)本文是通过一个男孩,小小年纪就立志要送给他跛脚弟弟一辆新车,好让跺脚的弟弟能驾车出游的故事来表现主旨的。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施爱和被爱。一个人,能“被爱”是幸福的;但一个人不应该光想到被爱,更应该想到施爱,去感受施爱的幸福。
六、作文
22.参考(10分)在旧城改造中出现拆除文物古迹这一些现象,反映了一些政府部门的无知和野蛮。不论什么级别的文物古迹都是这座城市社会民发展的见证,也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悠久文化的象征,不应当借口新城市规划而加以拆除。因为,拆除这些文物不但违反了有关文物的保护条例,而且也对不起子孙后代。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任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英宗说:“姑且给他修起居注如何?”韩琦说:“起居注和知制诰地位相近,不可马上授予。不如在馆阁中较靠上的兼职授予他,而且请召来考试。”英宗说:“考试不知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靠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
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士兵们全都出了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 (221.238.254.11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2012年下学期高二第四次语文月考试卷』  下一个『2013年中考语文综合模拟题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