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高中高一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鄂州高中高一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鄂州高中高一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肖述秀(时间150分钟,共15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共15分,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歆享(xīn)敕造(chì)蹙缩(cù)赤金盘螭(lí)  B、炮烙(lào)牲醴(lǐ)崔嵬(wéi)飞湍瀑流(tuān)  C、饿莩(piǎo)攥住(zuàn)盥沐(
试题预览
鄂州高中高一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肖述秀
(时间150分钟,共150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共15分,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歆享(xīn)    敕造(chì)  蹙缩(cù)      赤金盘螭(lí)
  B、炮烙(lào)    牲醴(lǐ)     崔嵬(wéi)     飞湍瀑流(tuān)
  C、饿莩(piǎo)   攥住(zuàn) 盥沐(guàn)  呕哑嘲哳(yǎ)  
  D、吮血(shǔn)   荸荠(bíqí) 咨嗟(zījiē) 觥筹交错(chóu)

2、下列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折断    肋息    放诞    少不更事    沸反盈天
  B、简捷    岩峦    峨眉    宽宏大量    遂心省力
  C、宵柝    巉岩    脊鳍    敛声摒气    嘎吱嘎吱
  D、厢房    璎珞    罔然    不经之谈    一射之地

3、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B、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C、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及时向老师请教,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才满意。
  D、整个运动场上,彩旗猎猎,叫喊声、助威声不绝如缕。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蔡元培先生是一个满怀斗志的改良之士,在任北大校长期间,他锐意改革,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B、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C、我们生产的直流镝灯与国外的炭精灯相比,耗电量只有炭精灯的四分之一,而有效的照明度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它的重量只有炭精灯的五分之一。
  D、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5、下列对文学作品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无疑是作者悲悼的主要内容。据小说描写,贾宝玉与父母双亡、寄居在贾府的姨表妹林黛玉经过长时间的交往,产生了真挚的恋情。
  B、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C、杜甫三首古体诗,《秋兴八首(其一)》是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咏怀古迹》是咏叹昭君出塞,《登高》更是登高之绝唱。
  D、《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体现“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 孟子针对梁惠王“尽心焉”的自诩之言,针对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辛辣的嘲弄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实际上是“率兽而食人”的人。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诗意地生存
   周宪
  日常生活具有一种天天如此的刻板性,海德格尔称之为“平均状态”。在他看来,日常生活的这种平均状态,也就是人人如此的状态,这便导致了“常人”的出现。“常人”就是与他人没有差别,他们往往失去了对冒险和反常东西的兴趣,乐于按照某种“公众意见”办事,木然地忍受着生活的“日常状态”。所以海德格尔的结论是,“常人以非自立状态与非本真状态的方式而存在。”也许是由于对日常生活的这种状态的不满,所以海德格尔提出了“诗意栖居”的概念,并身体力行地实践,他在荷尔德林的诗歌中神游,在环抱自然的森林小木屋静思,力图摆脱那种刻板平庸的日常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打破日常生活的沉闷平庸,寻找富有诗意的生存方式,便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日常生活的平庸、委琐和糜顿,带有消磨人意志和个性的机能,日常生活的体验便不可避免地趋向于平庸,这便构成了日常生活的压抑性质。无聊和厌烦作为日常生活典型心态便出现了。从这个角度看,日常生活显然有一种惰性和保守性。
  至此,我们可以一起来思考一下美学对日常生活的“解放”潜能。具体说来,美学的作用体现为美学精神对日常生活的塑造,也就是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精神提升。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把美学精神概括为如下几个层面:    究其本质,美学精神是一种游戏精神。审美的游戏性历来是中西美学所探讨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也可以表述为审美的无功利性。在一个充满了实用功利的日常生活中,多一点美学的游戏精神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显然,审美的游戏性可以淡化和消解实用功利态度和专业态度,让我们充满游戏精神和超然态度。还有,充满竞争的现实生活往往把人变得日益世故和粗鄙,生存技能和利益驱动将人锁定在各种实用功利的考虑之中,人性中的童心和天真被无情地压抑了。而审美的游戏则可以唤起我们本真的童心和天真,恰如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概念所描述的,那里有“健康的儿童性”或“第二次天真”。游戏使人脱离了日常生活的种种限制和陈规,舒展了自己的天性、情感和想象力。     从另一个角度说,美学精神又是一种超越精神。韦伯说日常生活带有“铁笼”的性质,说的是日常生活的工具理性原则控制了人的行为。他甚至认为知、意、情的分化,使得认识活动的工具理性和伦理活动的实践理性带有强制和压抑性质。审美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陶冶和满足的想象空间,这就打碎了具体的日常生活强加在个体身上的种种局限。一个人的职业、社会关系和经历,总是受到环境限制,因此他的精神体验和潜能也就受到了限制。但审美活动为个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打破这些局限创造了可能。你可以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想象地经历无限复杂的遭际和命运(比如《阿Q正传》),当你随着情节进展而一同喜怒哀乐时,你便暂时摆脱了自己的生活局限,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虚拟时空,现实对我们的种种限制在这时都不复存在了,你那原本有限的精神阅历变得无比丰富起来。
  更进一步,美学精神乃是一种和谐精神,它有助于弥合由日常生活所导致的种种分裂和矛盾。就现代日常生活的特性来说,种种对立与分裂日渐显著,诸如理性和感性的分离,前者压倒了后者;物质对精神的侵蚀,前者吞噬了后者;社会与个体的矛盾,群体和从众行为遏制了个性的自由伸展等。从根本上说,美学精神就是和谐,恰如美本身的和谐品格一样。韦伯坚信审美可以摆脱工具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刻板与强制,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最后,美学精神又是一种独立精神。日常生活通过种种策略,不断地使人调适和社会化,进而塑造出大量的“常人”和“庸人”,与别人一样不但是一种生存的模式,而且成为最安全的方式,因为“与众不同”常常蕴含着危险。然而在审美的世界里,个性和独创性则被作为最宝贵的东西加以呵护。在这个世界里,不存在强制的统一标准和趣味,也不存在霸权性的趣味和标准,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是它的秉性。所以,在审美活动中,陌生的眼光变得十分重要了。陌生的眼光就是发现的眼光。个性的发现和表达乃是审美活动的真谛,进入审美的境界,就是培育和滋养我们独具个性的陌生眼光,就是保留自己可贵的个性世界。  
  (选自读本第三册《美学是什么》有删改)
              
6、下列有关“怎样诗意地生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戏使人脱离了日常生活的种种限制和陈规,舒展了自己的天性、情感和想象力。因此在充满竞争的生活中游戏不可或缺。   B、读《阿Q正传》,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虚拟时空,同阿Q一起喜怒哀乐。
  C、生活中面对矛盾冲突,能摆脱工具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刻板与强制。
  D、个性的发现和表达乃是审美活动的真谛,独具个性的眼光成为一种追求。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日常生活显然有一种惰性和保守性,但人们都乐于按照某种“公众意见”办事。
  B、海德格尔对“常人”生活状态的不满,提出了“诗意栖居”的概念,追求并寻找自立状态与本真状态的生存方式。
  C、充满竞争的现实生活压抑了人性中的童心和天真,所以多一点美学的游戏精神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D、韦伯认为日常生活带有“铁笼”的性质,使得认识活动的工具理性和伦理活动的实践理性带有强制和压抑性质。                               
 
8、根据原文推断不成立的一项是(     )
  A、当你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喜怒哀乐时,审美活动为你提供了一个精神陶冶和满足的想象空间,从而打碎了具体的日常生活强加在你身上的种种局限。
  B、在审美活动中,只有陌生的眼光、发现的眼光才可以使审美世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作者希望人们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把枯燥乏味的日常性改造成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每一天。
  D、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贾宝玉的这种精神可能是作者所肯定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毛颖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际,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为十二神。明际八世孙,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其后代遂隐不仕。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於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於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注]本文大约写于唐宪宗元和初年,作者长期被贬,志不得舒,才不得展时。这是一篇彼有特色的奇文,把毛笔拟人化,以第一支毛笔的产生、发展、废置为脉络,写成的一篇历史传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惧:畏惧,害怕
  B、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       居:同“踞”,蹲坐
  C、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纂录:编纂记录
  D、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         见: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达毛颖“尽心侍主”和“以老疏”的一组是(    )
  A、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     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B、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C、独颖与执烛者常侍       君今不中书邪       
  D、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        归封邑,终於管城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大将蒙恬率军围捕了毛氏一族,后来将毛颖进献给秦始皇。毛颖记忆力强又敏捷,自结绳到秦,各种学说无所不晓。
  B、在秦朝,上到达官贵人,下到一般的国人,没有不喜爱看重毛颖的,但毛颖并不是喜欢任何人,也不是对谁都乐意去帮助。
  C、毛颖与陈玄、陶泓、褚先生的关系非常好,他们互相帮助,配合得极为默契。他们形影不离,甚至皇上召见毛颖时,其他三个也总是前往。
  D、毛颖死后,他的子孙散居在中原和边远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其中只有住在中山的子孙能够继承祖辈和父辈的事业。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3分)
  
  (2)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3分)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分)

13、用“/”给下列划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不超过6处)(3分)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人如何将想象与现实、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的?(5分)


   (2)李白有诗《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与此诗结构相似,谈谈你的理解。(3分)



15、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任选5题,5分)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论语·述而》
(2)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与
《蜀道难》中“                     ,                      ” 有异曲同工之妙。
  (3)“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早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
                        ,                            。 
  ──(《寡人之于国也》)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                                 ──《琵琶行》
(5)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马嵬》
  (6)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咏怀古迹》

四、现代文大阅读(共20分,4小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寻找远逝的江南
张加强
  品味江南,极易迷路。倘若在江南做文士,会被闲情逸致俘虏。在粉墙小院内挂只画眉笼,种些葡萄石榴花草,或读书作画,玩棋赏桂,或手捧茶壶,落脚亭榭,或嚼曲含香,吹笙聘月,品茗谈艺。这里没有圣朝气象,连气息也属轻柔悠扬,频出唐寅一类的才子:“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江南的固执在放浪、在纤巧、在落拓、在孤傲中散开。  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出大家怕是不能,只能出玩家。江南自古多名士,多狂客狷士,名士中多眉清目秀者,着白绢纺裤,举止风流倜傥,飘逸如玉树临风,不善先锋,只求逍遥、雅玩,士大夫阶层腰间必佩美玉,以示气节清高。
  山川英气不属于江南,出徐文长、祝枝山这样的才子,也只能属于水文化滋养的精灵,无法酿出气候。即使当一介草民,偶尔也要圆一回风雅梦。江南土壤膏腴,遍地细粮,珍珠般米饭,莹白喷香,百姓们自诩为人间天堂。民间崇尚虚无遗世,在那通幽的巷衢里,那些自命清高的儒子们喜坐在古屋的阴影里,透过格窗,看那古老垣墙上的斜阳,目送多少唐愁汉恨,多少烟雨濛濛,吟六朝芳草,忆一曲秦淮。在春光深锁、满园浮藻、浓阴匝地、阴气逼人的深深庭院享受那份苍凉,那份深邃的幽雅。
  江南的时间不太流动,孔子不宜在江南的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江南的固态无所不在:城楼、牌坊、石板路、屋檐、井栏,甚至连河道的淤泥、屋檐的墙灰都有些唐宋气味。  江南的年代是河流,江南的日子是缓慢的,在江南游走,只剩下韵律。  江南早春的河面,常有飘渺的雾气,如同妖气,古有传说江南是出妖精的地方。吴承恩在长兴为官三年,“妖雾”倒是给了他灵感。然梅季的江南气息是极不好闻的,是那种霉变、陈腐的气味,极伤地气的。江南雨,细碎的可以成雾,可以成汽,梅雨天把大地糟蹋得一塌糊涂。江南的雨下得很不干脆,毛毛细雨一下几天,遍地潮腻腻的,屋里散发着霉熏熏的气息,屋角、墙角生出一层层绿苔,瓦罐底出白霜,衣物散发一种怀旧的霉气和阴气。那种腐臭味久久不去,令人头昏体酸,心烦意躁,想抽支烟也吸不出半缕青丝。天长日久,潮潮腻腻,滋生真菌,江南人因此得些极伤元气的怪病,诸如皮癣、脚气、湿疹之类,直痒到骨子里。难怪人说:“习惯了这窝囊的日子,习惯了做窝囊的人。”  这样的文化积淀,使江南人成不了大气候,成不了大家,不能达观如老庄,习惯于依附强者翼下,精练于圆滑变通中和之中,精明练达,阴柔胆小,急功近利。这倒是应了郁达夫的说法“吴越国人一向好战,坚忍刻苦,富于智巧,自从用了美人计,征服姑苏以来,猜忌使计逐步发达起来”,做小人干卑事始不觉耻辱。”  江南人渴望沙漠,渴望干裂,这样可以爽快,可以豪迈,可以根治脚气,可以去除霉变,可以轻装上阵,即便血喷大地,顷刻间没了,也走了大气一路。
  江山须有文人撑,才气需有大气支。文人推崇“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一点上,江南文人中强者有的是,可惜依附于别人,也是悲哀。三国时,有位叫陈琳的江南人替袁绍起草的《讨曹操檄文》使曹操为之出一身汗。江南才子骆宾王的《讨武檄文》,连被骂的武则天看后也拍案叫绝。清军兵临扬州城下,一股子书卷气的史可法面对敌方的劝降书,起笔写《复多尔衮书》,文章写得十分了得,大有誓与扬州共存亡的气概,并请书法高手誊写,扬州虽被攻陷后屠城三日,然史可法傲骨不朽。一代鸿儒方孝孺竟敢在明成祖登基前的大喜日子里,披麻戴孝行走于陛前,傲然抗旨,被灭十族,浩气永贯。  把气节从一种文化监护上升为一种文化内涵,为官荡涤五脏六根浊气,为文洗却尘世肮脏,使书香千古,使皎洁永恒。气节给江南以反思,江南何去,乃千古疑问,看来清一清江南水乡千年厚积的淤泥,实属必须。让江南从深厚走向宽广,让文化在种种转换中完成某种关怀。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在粉墙小院内挂只画眉笼,种些葡萄石榴花草,或读书作画,玩棋赏桂,或手捧茶壶,落脚亭榭,或嚼曲含香,吹笙聘月,品茗谈艺。其生活是腐朽的,易使人迷路。
  B、城楼、牌坊、石板路、屋檐、井栏,甚至连河道的淤泥、屋檐的墙灰都有些唐宋气味。说明江南连时间都流不动,变更太慢,难免浊秽。
  C、品评历史人物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作者对徐文长、祝枝山进行了否定,对陈琳、骆宾王、史可法、方孝孺进行了肯定。
  D、本文引经据典,典雅厚重;长短句并用,参差错落,气韵流动;景物描写寥寥几语,意境柔绵雅致,但探讨问题,又一针见血,犀利独到。
  E、文章追溯江南的历史,谈古说今,思考江南精神与文化的去从,思想深邃,发人深省。
17、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江南的特征。(4分)

18、结合上下文说说“习惯了这窝囊的日子,习惯了做窝囊的人”的含义。(4分)

19、文章以“寻找远逝的江南”为题目,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3小题各4分,共12分)
20、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文学艺术中的奇葩。请你在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拟一副对联,要求:对联内容必须与你所选人物的生平或性格相符。(4分)
  祥林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桑地亚哥、曹雪芹、海明威、鲁迅

  示例:祥林嫂:中年丧子,两度失夫,祥林嫂命运多舛,惨、惨、惨
                  鲁镇遭歧,一朝惨死,旧社会礼教如磐,难、难、难

  人物:                 
  上联:                                                             
  下联:                                                              

21、请你对下面这种现象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充分。(4分)
  2013年3月12日,郑州一网友上传了一段时长33秒的视频,很快引发网民关注。其内容是公交车上,一名约60岁的老年男子上车后走到一个20来岁年轻女子旁边站着,暗示为其让座;女子没有反应,司机在车内播放了“为老人让座”的提示音,几站过后依然无人让座;老人情绪激动,语言攻击女子没道德。车辆行驶某站,即将下车的老人依旧大骂女子,并爆粗口。女子十分恼怒:“就是不给你让,怎么了!”已经下车的老人又转身回到车上,接着揪着女子头发拳脚相加。





22、中国的汉字是优美的,下面两幅图分别是由四字成语的字形构成的美妙舞姿,请你写出两成语,并加以解释。(4分)
                  
成语:              
意思:                                                                 
            
成语:              
意思:                                                                             

六、写作(60分)
23、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潘石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骑自行车,有人说路太远,你骑自行车走不到。但我走了一段,自行车换成了汽车,天黑以前我到了。我开汽车时他们又说,前面没路没桥,有一座山,你过不去。我照样往前走,到了山前我换了一架飞机,飞过去了。”
   请你根据这段话,联系生活实际,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A螭chī  B烙luò  C 哑yā)   2、B(A肋-胁C摒-屏D罔-惘)
3、B(A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C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D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4、D(A使北大。B杂糅“靠的“和“取得的“去掉一个 C“它的重量只有炭精灯的五分之一”放在“耗电量”前)
5、D(A“姨表妹”应是“姑表妹”。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应是《太阳照样升起》C近体诗)
6、A(“游戏在生活中不可或缺”无中生有)
7、C(A“都”太绝对;B“也许”是由于对日常生活的这种状态的不满;D他甚至认为知、意、情的分化,使得认识活动的工具理性和伦理活动的实践理性带有强制和压抑性质)
8、A(你便“暂时”摆脱了生活局限)
9、A(惧:使畏惧,使害怕)
10、B(A都是“尽心侍主”;C“独颖与执烛者常侍” 是“与上益狎”D“佐禹治东方土”是其先人)
11、B(“也不是对谁都乐意去帮助”错,“一随其人”“然见请,亦时往”可以看出)
12、(1)并赐封它在管城,称他为管城子,一天一天地得到(皇帝)的恩宠并担任事务。(“诸”“任事”各1 分,句意1 分)
   (2)秦灭诸侯,毛颖对秦有功劳,没有赏赐和酬劳,还因为老迈而被疏远,秦始皇真是薄情寡义啊。(“与”“ 赏不酬劳”各1分,句意1 分)
   (3)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检”“发”各1分,句意1分)
13、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
14、(1)答: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1、今昔对比,昔人、黄鹤,想象曾经的繁荣,而今一去不返,只剩空荡荡的一片,突出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之感。(2分)2、汉阳城、鹦鹉洲芳草绿树历历在目与“乡关何处”的渺茫形成对比,突出了归思难禁之感。(2分)
(2)1、前三句都以某词语反复出现行文。崔诗“黄鹤”李诗“凤”;(1分)2、前两联都写昔盛今衰,颈联都是眼前实景,从而引发尾联的“愁”,卒章见志。(2分)(意思相似即可)
15、(1)不知老之将至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空闻虎族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6)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6、DE(A“生活是腐朽的”评价不对;B推理不成立;C对徐文长祝枝山是肯定、对陈琳有遗憾)
17、1、地域特征:土壤肥沃,春季雨细雾重,湿气重,易生菌。(1分)2、人的特征:生活方式,喜闲情逸致的逍遥生活;(1分)性格,孤傲、清高、精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模)』  下一个『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