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季宜昌市城区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12年秋季宜昌市城区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2年秋季宜昌市城区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3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一部分汉字(10分)1.下边两个句子中分别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①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拔涉了二三十年。(余秋雨《信客》
试题预览
2012年秋季宜昌市城区八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3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 汉字(10分)

1.下边两个句子中分别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①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拔涉了二三十年。(余秋雨《信客》)
②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消魂。(吴冠中《桥之美》)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为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他们讲究亭台轩xiè(        )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叶圣陶《苏州园林》)
②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人的愧怍(        )。(杨绛《老王》)
3.请结合对课文的理解,用联字组词的方法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闲”字做出三种解释。(3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哪两个用法一样(填序号)。(    )(2分)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5.写出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中国书法大家是:             (1分)


第二部分 阅读(60分)

一、赏三峡之美景(15分)
【材料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⑴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郦道元《三峡》)
【材料二】上有万仞山,下有             。⑵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
(节选自白居易 《初入峡有感》)
【材料三】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 
                                                                      (《水经注》)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  A  ”,晴初霜旦的“  B  ”,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选自余秋雨《三峡》)

6.解释【材料一】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襄(        )    ②溯(        )    ③或(        )    ④奔(        )
7.【材料一】中画线句子⑴能让你想到唐代诗人李白的一个诗句是什么?(1分)
8.【材料二】中画线句子⑵与【材料一】中哪句话异曲同工?(1分)
9.请根据上下文,运用对偶知识,将【材料二】中“上有万仞山,下有             ”补充完整。(1分)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
11.联系上下文说说【材料三】中作者将“200公里”与“2000公里”作比照的用意。(2分)
12.为了说明三峡的特征,联系语境想想,此处引用【材料一】中的哪句话最恰当?(2分)
13.请将《三峡》一文中的原句填在【材料三】的横线A、B上,使之恰当。各4字。(2分)

二、感语文之浪漫(14分)
语文天生浪漫(有删改)
①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 
②“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③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④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⑤因着浪漫,弃官归隐的陶渊明过着“晨兴理荒秽,                 ”的恬淡生活;因着浪漫,渴望出仕的孟浩然描绘着“气蒸云梦泽,                 ”的壮丽画面;因着浪漫,意气风发的李白吟诵着“月下飞天镜,              ”的万丈豪情。
⑥因着浪漫,杜甫发出了“              ,一览众山小”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王维才会笑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因着浪漫,苏轼举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⑦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⑧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⑨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⑩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送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承着浪漫。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11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周敦颐一样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也能像张岱一样有雅趣,看“天与云与山与水,           ”。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鹜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如        一人一盏一影,在孤灯中感受亲情,回忆父亲的《        》,也可以如        饱含对保姆的深情,浪漫讲述《                   》的故事。
○12如此,我们又怎能没有一点儿浪漫情怀?
○13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我们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我们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也唯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影响一批懂得享受语文、享受生活的人。 

14. 文章一开头就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这样写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15.作者反复吟唱“语文天生浪漫”,整体感知文章,你觉得语文和浪漫有什么关系呢?(2分)
16.将文中横线上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6分)
①晨兴理荒秽,                   。      ②气蒸云梦泽,                   。
③                ,一览众山小。         ④月下飞天镜,                   。
⑤出淤泥而不染,                  。     ⑥天与云与山与水,             。
17.根据下面句子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出本册书所学的作者和作品的名字。(2分)
既可以如        一人一盏一影,在孤灯中感受亲情,回忆父亲的《        》,也可以如
        饱含对保姆的深情,浪漫讲述《                      》的故事。
18.调动你的知识积累,仿照第⑨中的句子再续写一句。(2分)

三、寻刘郎之情怀(9分)
陋 室 吟
①刘郎已远,陋室仍在。和江淮间许多小县城里的遗迹一样:这个曾因《陋室铭》而闻名于世的地方,现在只剩下我和阿林两个游客,在青砖院内久久地盘桓。这时我们听见了二胡声,低缓、滞涩、又略带沙哑的二胡声。拉二胡的是这里的看门人,坐在空寂的院内,对着“      ,草色入帘青。”的陋室。
②于是在二胡声中,我们想起了永贞革新,想起了“二王八司马”,也想起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和一种豁达伟岸的人生境界。当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时,历史就为“坚韧不屈,笑在最后”八个字作了一个完美的注解。而这陋室也一如它的主人,在浮沉毁建之间一站就是千年。
③千年后的陋室已扩建成公园,用于纪念这位曾在和州做过两年刺史、“政擢贤良,学通经史”的地方长官。瘦山细水、玲珑楼阁之间,那著名的《陋室铭》已被刻成了石碑。在斗角勾檐、雕梁画柱的映衬下,这里惟一可以称“陋”的大概只有看门人那并不圆熟的二胡演奏了。
④断续而且低平的二胡声,拂过院内的青草,弥散在这中午淡淡的阳光下,将那一丝忧伤散尽。忧伤散尽后,便凸现出了那一代“诗豪”二十三年不屈的贬谪生涯。“二十三年弃置身”啊,少年白发,壮志成梦。刘禹锡已从人生的春天走到了暮秋时节。可是他那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风中凋谢,于是他高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                      ”的诗句,唱出了一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振奋。这是怎样一种乐观和自信,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坚毅和顽强!二胡声声,有如冰封下面被砥石撕裂的河水;但它却依旧坚定地流淌着,就像刘禹锡坚定地站在陋室的台阶上,以其旷达和坚韧对抗着整个朝廷对他不公正的待遇。当刘禹锡终于又回到了长安,当玄都观里“桃花净尽菜花开”,我想他一定在会心地笑吧。“千淘(淘:除去杂质。)万漉(漉: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风云诡谲的历史在这二胡的演绎下变得简单又平静了。但不管历史怎样简化,也简化不了那在挫折和压迫之中养成的不屈和坚强;简化不了那坚持操守、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陋室的墙上挂着十几幅人物画,标示着刘禹锡的一生。在其中一幅画的下面,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当昔日靠镇压永贞革新上台的权阉新贵们终于一个个被时间的流水和政治斗争的漩涡无情地淹没时,刘禹锡成了笑在最后的胜利者。”但这已不仅仅是刘禹锡个人的胜利了,这已成了一种精神的胜利,一种曾激荡过“巴山楚水凄凉地”、激荡过“淮水东边旧时月”的精神的胜利。如今这种精神经过岁月的风霜已浓缩成了一颗不屈的雄心、一腔报国的热血和一种奋发向上、永不低头的形象,如长明灯一般闪耀在后人的心中。青青树阴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如缕的音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和倔强,听出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⑤抚摸着陋室前那满是沧桑的石羊,漫步在青砖地面上,听二胡悠悠地响,我和阿林沉醉在对一种性格、一种精神的感悟中。

19.《陋室铭》中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名句,文章中哪些语句诠释了刘禹锡“德馨”的内涵?说出两点即可。(2分)
20.在第②段中,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的“完美的注解”具体指什么内容?(1分)
21.并不圆熟的二胡声自始至终都在文中悠悠地响,请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2分)
22.面对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刘禹锡高唱“病树前头万木春”、“为霞尚满天”,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豪杰之士,请再列举一个这样的人物,结合他们的有关事迹或名句作简要分析。(2分)
23.积累链接:⑴在①段横线上填上描写陋室环境的语句。(1分)
        ⑵请将第④段划横线处诗句补充完整。(1分)

四、品扇子之雅趣(12分)
说扇
①“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有人问我借,要过八月中。”这是小时候所能记得的最有学问的打油诗了。
    ②据说扇子起源于中国,迄今大概已有3000多年历史。《尔雅》云:“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中推测,早期扇子应是芦苇编织,也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为帝王外出巡视遮阳挡风避沙之用,是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大概西汉以后,才开始用来取凉。
    ③扇子与风筝、茶、书画等物品一样,有着鲜明的文化情结。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多有与扇子相关的佳话轶事———
    ④三国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换得蜀国一壁江山;传说中的唐伯虎放浪不羁,流连美色,真实的他却是落魄不得志,看他的《秋风纨扇图》,那种孤高落寞、无人赏识、自觉不合时宜又不肯俯就的情绪表露无遗;清初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通过赠扇、溅扇、画扇、寄扇和撕扇五个情节,让秦淮河边李香君的故事悠悠流传数百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借助一柄折扇,把杨贵妃的醉态以及苦闷幽怨的心境表露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舞蹈家陈爱莲在古典单人舞《春江花月夜》中,手执团扇翩翩起舞,那层叠恍惚的扇影,巧妙细致地表现出春江的迷人景色……
    ⑤有关扇子的诗更是多得惊人。读杜牧《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让人想起月光之下手执画扇的宫女,或是扑蝶捉萤的闺秀;苏辙《感秋扇作》中“团扇经秋似败荷,丹青仿佛旧松萝”和黄庭坚《扇》中“团扇如明月,动摇微风兴”,让人仿佛看到古代士大夫们神定气闲对弈品茗,或风流才子手舞折扇谈诗论酒,实属妙哉。
    ⑥寻常百姓家的扇子就没有那么多诗情画意了。小时候我家的扇子都是用席草做的,每当天气渐热,母亲会把家里的几把旧扇子找出来,在每个房间里放上几把,如果不够,就临时赶做几把出来。席草扇子大小跟蒲扇差不多,编好后先在床底下压一夜,然后叉上一根扁平竹柄,用线缝好,再在柄上用剪刀头划出一个“米”字,拿到煤油灯上稍一熏烤,用手一抹,那“米”字就像花纹一样烙在扇子柄上,好看,也算是打上了记号。
    ⑦那时候扇子的作用太大了。早晨,大妈们生煤炉时“啪嗒、啪嗒”的声音就是扇子发出的。呛人的浓烟中,大妈们锲而不舍地扇啊扇,炉火就旺起来了,一天的生活便也红红火火地开始了。夏夜,扇子不仅是消暑纳凉的唯一工具,更是驱赶蚊子的最好武器,但见扇子在我们手中上下翻飞,左右开弓,时而扇风,时而拍打,直逼得蚊子们嗡嗡叫唤难以招架。
    ⑧扑萤火虫,那是小时候的一大乐事。总是在满天繁星的夏夜,有萤火虫在纳凉的人群中一闪一闪地飞舞,逗引得我们手持扇子纷纷前去捕捉,很容易就能捉住一个两个。我们会把萤火虫装进小玻璃瓶里,晚上睡觉挂在蚊帐上,看着它若隐若现,心中充满很多幻想。
    ⑨后来村里有年轻人赶时髦玩折扇,扇面上有“清风徐来”的空心字,四边都是黑色,用手一挥,“哗啦”一声,全然张开,气派得要死,把我们这些小孩子羡慕得不行。玩不起折扇,我们就把写光了的练习簿撕下来折成纸扇,虽然发不出“哗啦”之声,倒也可合可张。(A)更有小男孩背插破纸扇学济公和尚,一边大摇大摆地走着,一边油腔滑调地唱:“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⑩冬天到了,扇子又开始活跃在乡村舞台上,唱书先生的扇子是台上的灵魂,只要说书先生扇子扇哪里,台下听众马上就知道出场的会是什么样的人物。如果武官出场,扇子是扇肚皮的。如果是文官,扇的就应该是胡须。(B)青衣扇袖子,丫头扇肩膀,轿夫扇裤裆,盲人扇眼睛,文人扇手臂,农夫扇背脊,和尚扇光头,小丑则是乱扇。一把扇子,大可发号施令、火喷水淹、锦幡绣旗;小可替代十八般兵器。所有一切场景,就在扇子开合、一扬一收之间,停停当当,服服帖帖。
    ⑾立夏把扇架,立秋把扇收。如今,每当天气慢慢凉爽,扇子该收起来的时候,我总忍不住起纳兰性德的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让人觉得人生仿佛一场盛筵,初始总是热气腾腾,之后难免酒醒茶凉。

24.这篇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扇子的特点?(2分)
25.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6.文章第④段列举了诸葛亮等五人与扇子相关的“佳话轶事”是想说明什么?(2分)
27.除了举例子,本文还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再举出两种,并结合具体语句说明。(2分)
28.本文重在介绍,但语言也不乏生动。请任选画波浪线的A句或B句,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29.如果让你来介绍扇子,你还会从哪些方面介绍呢?说出两个方面即可。(2分)

五、赞车夫之人格(10分)
一件小事
鲁迅
我从乡下跑进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门里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弯道,忽然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她)从马路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一定要栽一个大筋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立刻停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可能或者没有听到,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站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你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亲眼看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不过是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也真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不动,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吧,他不能拉你了。”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一路走着,几乎怕想到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直到现在,我还时时记起这件小事,因此也时时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相关背景:本文写于1919年11月。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得知识分子在劳动人民身上找到了革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因而提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这不仅仅是一曲人力车夫正直无私品德的颂歌,更表现了赞扬劳动人民,提倡知识分子必须向劳动人民学习、不断反省自我的主题。

30.这是一篇记叙文,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边的记叙要素填充完整。(2分)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事  件
     城里的路上 我,车夫,老女人
31.作者对车夫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心理变化。(2分)
    ①(          )→②(觉得他自讨苦吃)→③(           )→④(没有思索地送他铜元)
32.用原文回答,为什么人力车夫的这一件小事“使我至今忘记不得”?(2分)
33.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力车夫什么样的人格品质?(2分)
    ①车夫毫不理会,可能或者没有听到,放下车子。
②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34.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小”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35.日常的平凡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事被我们忽略了,但这些小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它或许又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让你在今后的人生中回味无穷……在你的成长经历中,也一定有一些这样的小事,给你以人生的影响,请以“一件小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事件记叙清楚,人物形象鲜明,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
2012年秋季宜昌市城区八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答 案
第一部分 汉字(10分)
1.(2分)①拔改跋; ②消改销。 
2.(2分)①榭;②zuò。
3.(3分)闲:悠闲、赋闲、闲适等,恰当即可。
4.(2分)②③
5.(1分)王羲之

第二部分 阅读(60分)
一、赏三峡之美景(15分)
6.(4分)①上;②逆流而上;③有时;④飞奔的马。
7.(1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8.(1分)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9.(1分)参考答案:千丈水。对仗工整,意近即可。
10.(2分)才相信耳朵听到的不如亲眼所见。(大意对即可,重点词语是“始”“亲”)
11.(2分)强调汇聚的力度和美色之多。(大意对即可)
12.(2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3.(2分)A.清荣峻茂;B.林寒涧肃。

二、感语文之浪漫(14分)
14.(2分)从内容上说写出了语文从远古就富有浪漫气息;从结构上说总领下文,为后面阐述语文与浪漫的关系做出铺垫。(应从两个方面回答,答对一个给1分。大意对即可)
15.(2分)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它汇聚了浪漫又传承着浪漫。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我们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也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组合,大意对即可,但必须从相互关系来说)
16.(6分)①A带月荷锄归;②波撼岳阳城;③会当凌绝顶;④云生结海楼;⑤濯清涟而不妖;
⑦上下一白。                                                                    
17.(2分)朱自清《背影》;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18.(2分)无标准答案,应由一个名人、一句名言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组成。如:因着语文,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鼓舞了无数求知者的志气。恰当即可。(不一定局限于外国名人)

三、寻刘郎之情怀(9分)
19.(2分)如:豁达伟岸的人生境界;坚韧不屈,笑在最后;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乐观和自信;坚毅和顽强;坚持操守、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不屈的雄心;报国的热血;奋发向上、永不低头。(任意两点即可)
20.(1分)指的是: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
21.(2分)①二胡声是全文的一条线索(起贯穿全文的作用); ②渲染孤寂忧伤的气氛;③悠悠的二胡声是对刘禹锡精神品格的赞美; ④勾起对刘禹锡绵绵无尽的追思(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2.(2分)无标准答案,如:范仲淹面对贬谪,他想的不是自己的利害得失,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他的忠君爱民的思想。
23.(2分)⑴苔痕上阶绿;⑵我言秋日胜春朝。

四、品扇子之雅趣(12分)
24.(2分)起源和历史;文化情结;实用功能等,答出两点即可。
25.(2分)不能去掉,“据说”和“大概”都表示了不确定,如果去掉表达就变得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6.(2分)说明“扇子与风筝、茶、书画等物品一样,有着鲜明的文化情结。”
27.(2分)如:列数字——迄今大概已有3000多年历史。引用(引典故)——《尔雅》云:“以木曰扉,以苇曰扇。”等等
28.(2分)A句通过对小男孩生动形象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写出了扇子的魅力。B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地写出了扇子在说书中的作用。(具体点出语言技巧,赏析准确即可)
29.(2分)还可从扇子的种类、材质、形状、发展过程等方面来介绍,说出两点即可。

五、赞车夫之人格(10分)
30.(2分)时间:民国六年的冬天;事件:人力车带倒了一位老女人,车夫不顾我的反对,将老女人送到巡警所的故事。(大意对即可)
31.(2分)①很怪他多事;③有异样的感觉,觉得他很高大。
32.(2分)因为这件小事“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33.(2分)表现了人力车夫不逃避、善良、无私、有责任感的人格品质。
34.(2分)“小”指的是作者的自私,没有同情心等。表现了作者向劳动人民学习、不断反省自我的人生态度。(大意对即可)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35.评价标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19.139.41.18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12年秋季宜昌市(城区)期末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2年秋季宜昌市(城区)期末调研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