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鲁人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必修三 鲁人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鲁人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险衅祚薄逋慢皇天厚土B.日笃拔擢优渥姗姗可爱C.笨拙矜悯炫耀春意阑珊D.灼烈熨贴猝然百无聊赖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窥见(kuī)恪守(kè)象笏(hù)呱呱而泣(guā)B.垣墙(yuán)栏楯(dù
试题预览
鲁人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 险衅 祚薄 逋慢 皇天厚土 B.日笃 拔擢 优渥 姗姗可爱
C. 笨拙 矜悯 炫耀 春意阑珊 D.灼烈 熨贴 猝然 百无聊赖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窥见(kuī) 恪守(kè) 象笏(hù) 呱呱而泣(guā)
B.垣墙(yuán) 栏楯(dùn) 长号(háo) 咄咄逼人(zhuó)
C.坍圮(tā pǐ ) 打盹(dǔn) 隽永(juàn) 窸窸窣窣(xī xī sū sū)
D.韧劲(rèn) 扃牖(jiōng yǒu)渗漉(shèn lù) 如丧考妣(bǐ)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 ,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
②母亲 家里的吃穿琐碎事无巨细,而家里的大事,母亲是不管的。
③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 ,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就不给她说。
④但现在 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 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
A、品行 操持 荣誉 不但/又 B、品性 操持 荣耀 既/还
C、品性 操心 荣耀 既/还 D、品行 操心 荣誉 不但/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B.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C..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D.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A项“气息奄奄”中“奄奄”是气息微弱的样子。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将终,修饰“暮年”恰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A、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B、母亲教育我的“忍”字使我忍了该忍的事情,避免了许多祸灾不再发生。
C、小时候,母亲对我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大事由父亲做主。
D.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一场不幸的噩运突然降到石家的头上。
6.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 c)
A.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B.“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C.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 独观其大略”。
D.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二、课内文言文
7.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b )
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科举考试的一种身份)
C.欲苟私情,则告诉不许(报告申诉)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之心)
8.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c )
A.拜臣郎中 谨拜表以闻 B.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C.未曾废离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慈父见背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C废:停止奉养
9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c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优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⑦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⑥
C.介词,因为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B.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C.除臣洗马 D.过蒙拔擢
A考察并推举,其他各项均有授予官职之意
11.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c )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C.东家的,其余各项均是名作状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 d )
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②或凭几学书(学写字)
③妪每(每次)谓余曰 ④大母过(路过)余曰
⑤先妣抚(抚摸)之甚惜 ⑥妪(妇女的通称)每谓余曰
⑦而母立于兹(这儿) ⑧大类女郎也(像)
A.①④⑤ B.②⑥⑦ C.③⑥⑧ D.②⑦⑧
1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d )
A.而母立于兹 B.久不见若影 C.汝姊在吾怀 D.先妣抚之甚厚
D她,第三人称
1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 b)
A.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B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15.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a )
A.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B.大行不顾细谨 C.顾不如蜀鄙之僧 D.三顾频烦天下计
A.看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d )
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他日汝当用之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D.总共
17.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c )
A.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C. 儿之成,则可待乎 D.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主谓间,取独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三、名句填空
18.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至于成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形影相吊。
19.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无祖母,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臣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1.借书满架, , ,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2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风移影动, 。
四、翻译下列句子
2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5.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7.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注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选自《旧唐书•良吏列传》)
注:牸(zì)牛:雌牛。
2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将异居 异居:住到别处。
B.县司累政不能决 累政:多次审理。
C.允济遂发蒙 发蒙:揭示原委。
D.结庵守之 结庵:搭建草屋。
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
B.、但归,不烦守也 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C、若遇盗,当来告令 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D、果得盗葱者 如言果得
30、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怀之 称代前文的“张允济”。
B.可以牛归之 称代前文的“女婿”。
C.元武县司闻之 称代前文的“妻家叩头服罪”。
D.结庵守之 称代前文的“葱”。
3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允济施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②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③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 ④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⑤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3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十分注重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后来武阳境内出现“路不拾遗”的局面,跟张允济的这一做法是密切相关的。
B.、张允济略施小计,就顺利解决了邻县一桩久拖不决的赖牛案,使得妻家不仅把赖着的牛归还了女婿,而且诚惶诚恐地表示服罪认错。
C、张允济担心守在田边的老妇人会遇到强盗,就劝她回家去,让她有事报告县令,这件事体现了张允济的爱民之心。
D、张允济治理武阳,政绩突出,文中对此着墨不多,可谓行文简洁而又具体生动。
28、C(发蒙:指揭开蒙在女婿头上的衣衫。)
29、A(第一个?于?介词,译为?向?;第二个?于?介词,译为?在?。)
30、C(应是称代前文的张允济智断赖牛案一事。)
31、B(②和③不表明张允济的施政才能。)
32、C(C项张允济劝老妇人回家,是因为他觉得葱不必看守,如果被偷,可以报告县令。)
参考译文
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致力予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百姓很怀念他。
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还给那头牛,元武县衙门几任县令都不能解决过问题。那人就到武阳县请求允济评判,允济说:“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那人泪流不止,把事情的始末都讲了出来。允济于是命令手下人绑了那人,用衣衫蒙住他的头,将他带到他妻子娘家所在的村子去,说是抓住了盗牛贼。张允济召集村人,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一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妻子娘家人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又担心受连累,就指着那头强占来的母牛说:“这是我女婿家的牛,从哪里来的我就不知道了。”允济便揭开牛主人蒙头的衣衫,对他妻子娘家人说:“这就是你女婿,你可以把牛还给他。”妻子娘家人叩头服罪。元武县主管官员听说后,都十分惭愧。
张允济还曾在路途中遇到一个种葱的老妇人,搭了一座小草房在那里看葱,允济对老妇人说:“你只管回去,不要不厌其烦地守着。如果遇到盗贼,应当来报告县令。”老妇人听从了他的劝告。回家住了一夜,那葱就丢失了很多。老妇人把情况告诉了允济,他便把葱地十里之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一个个到跟前来检验查问,果然找到了盗葱的人。
曾有个赶路的行人,天亮前就出发,把衣衫掉到了路上,走了十几里才发觉,有人对他说:“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正如先人所说,果然找到了衣衫。
远近的人都称赞允济,他的政绩尤其卓著。 (123.233.247.3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鲁人版
高一
必修三
单元练习
上一个『
《中国少女》习题精选
』  下一个『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