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普第一学期中期语文检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普第一学期中期语文检测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普第一学期中期语文检测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班级姓名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行伍(háng)彳亍(chì)着装(zhá)少不更事(gēng)B.浸渍(zì)蓓蕾(lěi)剖析(pōu)追本溯源(shuò)C.恐吓(xià)颓圮(pǐ)倩影(qiàn)不见经传(zhuàn)D.低劣(liè)纤维(xiān)佛像
试题预览
高一普第一学期中期语文检测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班级            姓名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行伍(háng)    彳亍(chì)    着装(zhá)   少不更事(gēng)
B.  浸渍(zì)      蓓蕾(lěi)     剖析(pōu)    追本溯源(shuò)
C.  恐吓(xià)     颓圮(pǐ)     倩影(qiàn)   不见经传(zhuàn )
D. 低劣(liè)     纤维(xiān)  佛像(fó)     步履蹒跚(pá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死不瞑目    贪赃枉法   前仆后继    鼎力相助
B穿流不息    自暴自弃   五彩缤纷    实事求是
C.洁白无瑕    一诺千斤   势利小人    流连忘返
D.智理名言   举一返三    言不由衷    承上启下
3.在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B)
  生活充满明媚的阳光,,       艰难险阻。      顺水还是逆水都要行船。顺水,    乘风破浪;逆水,     逆流而上,不进则退。这是铁的生活规律。     ,我们要树立崇高的人生观,自强不息,努力前进,做一名适应环境、创造环境的强者。
A,然而    尽管   就   则   因而
B.也有    不管   则   则   因此
C.但是    不管   则   就   当然
D.虽然    尽管   就   则   所以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B)
A.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写字题诗,竟成为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奇怪的积习和癖好,也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
B.经北京宣武医院的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
C.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D.2011年3月11日,百年一遇的特大地震是日本遭受了严重的危机,中国人民感同身受,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给与日本人民从精神到物质的帮助。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B)
A.从靠近北极的西伯利亚向南延伸,直到中国东部的平原有一条很长的鹤类迁徙路线。
B.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说,大量泄漏石油步步逼近墨西哥湾海岸线,会对当地渔业产生巨大影响。
C.全长2.4公里的大型石灰岩洞穴内,钟乳石琳琅满目,质地之纯净,形态之完美,国内少见,很有保护和研究的价值。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话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②“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树发花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贈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因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③“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漫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闹之中,更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④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依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6.下列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地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来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来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7.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 的一项是(  A)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树发花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第二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庭中依依惜别,贈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一半被月光所照,一般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三古诗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B. 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人马
C.范增数目项王   目:看     D.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隔阂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A. 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C.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1.下列各句中,都能表现刘邦机智善谋一项是(  C)
①为之奈何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③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旦日④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⑤北向坐,张良西向侍⑥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③         B.②⑥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雨巷(节选)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3.这两首诗都写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像 “江南雨”请你根据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雨”有何特点。(4分)
答:江南雨的特点:细密,轻柔,朦胧,淡雅 ,令人惆怅                                                         
14.请具体说明这两首诗描写“江南雨”各自所包含的感情是什么?(4分)
答:   杜牧:羁旅愁情,行人思家之凄迷之情(对亡去亲人的思念之情雨寄托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戴望舒:理想无法实现之苦闷彷徨心绪茫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迷茫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⑴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在《登高》中百感交集的吟出“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⑵子曰:“学热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⑶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⑷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 李清照《一剪梅》)
⑸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
纪念刘和珍君
鲁  迅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6.阅读第一二部分分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悼念爱国青年,控诉反动势力,唤醒庸人                                                 
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含义。(6分)
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3分)
答: 正真的革命者是敢于正视黑暗现实的,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⑵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3分)
答:  暴风雨前(革命)的沉默,走向灭亡的沉默                                                      
18.“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这个“缘由”是指什么?(4分)
答: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和流言 ,庸人苟且偷生                                                              
19.第四部分文字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答:     多用短句,生动流畅                                                      
五.(15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进行修改。(5分)
但记者、编辑,当然不是搞文学的,但是(A)你要报道,要知道的东西方面极广。自然科学方面,最大的门类是六个字:数、理、化、天、地、生;社会科学一般(B)的是文、史、哲,其实(C)还有其他。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个方面,这么广泛(D),而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E)是人们日常要(F)接触的,不多学些东西,怎么能行呢?
①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指填画线处的序号) AC      。
②应当增加词语使内容清晰的一处是(指填画线处的序号)  
  D 应增加的词语是   内容   。
③应该写的简略的一处是(指填画线处的序号) E    这句话可改为   这些东西     。
21.为下列春联的上联拟写一个下联。 (5分)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
22.为使下面的语句简洁,顺畅,一些词语须要删掉。为使删改后的句子保持愿意,一些词语必须保留。请将必须保留的词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5分)
   记得在①一次②野外拓展③训练④中⑤,在⑥训练完⑦了⑧“断桥跨越”⑨后⑩,我感觉非常不错。
必须保留的词语: ②③④ ⑦⑨              
六.写作(60分)
23.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以“十六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⑵不少于700字⑶不得抄袭。 (118.122.33.14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  下一个『高一语文早测试题11.26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