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高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鄂州高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鄂州高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敕造(shè)   嬷嬷(mómo)攒珠髻(cuán) 绾髻(wǎn)  B.盘螭(chī)璎珞(yīnɡluò)宫绦(tāo) 裉袄(kèn)  C.绉绸(zhòu)嫡系(dí)邢氏(xínɡ) 幄幕(wò)  D.骡子(luó)庑下
试题预览
鄂州高中高一年级下学期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敕造(shè)   嬷嬷(mó mo)      攒珠髻(cuán)   绾髻(wǎn)
  B.盘螭(chī)      璎珞(yīnɡ luò)   宫绦(tāo)       裉袄(kèn)
  C.绉绸(zhòu)     嫡系(dí)         邢氏(xínɡ)     幄幕(wò)
  D.骡子(luó)      庑下(wǔ)         轩馆(xuān)     甬道(yǒnɡ)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轩峻壮丽 浑世魔王 眉尖若蹙 腮凝新荔
  B.鬓发如银 孽根祸胎 姣花照水 目若秋波
  C.顾盼神飞 金螭樱珞 小巧别致 华冠丽服
  D.彩绣辉皇 甜言密语 鬓若刀裁 面如桃瓣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虽然中国是一个文物大国,但也经不起________子孙们如此作耗。近来不断发生的文物丢失事件,证明文物部门在文物保护方面基本处于失控的状态。
  ②她身体________,很容易让人想到那个“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妹妹。
  ③2009年5月16日,古装片《花木兰》发布会在法国戛纳举行。赵薇身穿粉色礼服亮相,显得________迷人,而陈坤却神情淡定别具潇洒风度。
  A.不孝 怯弱 姣美     B.不肖 怯弱 娇美
  C.不肖 怯懦 姣美   D.不孝 怯懦 娇美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部新作品里,他对几个人物的描摹和刻画真是绘声绘色、细致入微,使读者产生了具体、真切的印象和感受。
  B. 我,一介莘莘学子,没有睿智的头脑,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家庭背景,更不具备惊艳的美色,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C. 乔布斯于十月五日去世这一骇人听闻的消息一经传开,各大煤体纷纷设置悼念专栏,缅怀这位卓越的技术革新者。
  D. 针对民间借贷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温州市政府的“规范民间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新闻发布会油然而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经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讨论后宣布,授予加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美国人布鲁斯·博伊特勒和法国人朱尔斯·霍夫曼诺贝尔医学奖。
  B. 希腊民众抗议的主要目的是抵制政府为获得欧盟及IMF贷款而新推出的一系列紧缩措施,其中包括裁减3万名国企员工、增加房产税等。
  C. 十一期间,北京各大商场为了招揽顾客,纷纷举办各种促销活动,打出三折、四折甚至五折的高折扣,以致部分商场人满为患。
    D. 北京四中学生在爱丁堡艺术节中的表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法”——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工具。《礼记》中对这四种“工具”分工讲得极为清楚:“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记》把“礼乐”置于优先位置,把“刑”放在最末位,正是儒家重礼乐、“德主刑辅”、“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思想的集中体现。《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王,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成王”。《礼记·明堂位》也说:“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英才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颂度量而天下服。”这两种记载清楚表明,周公用以治国的根本大法,首要工具只是礼与乐。
   以乐治国即为乐治。具体讲,乐治是指用“良乐”作用于人,使人心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使天、地、人合为一体,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史记》中曾对乐治原理有精辟论述:“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作,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于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之声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为什么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么大?现代脑神经学早已解开音乐之所以神奇的奥秘。在人类脑神经中,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着主导作用。原来,是大自然先天赋予人类听觉神经以优先、特殊地位。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
  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在这些看似娱乐的活动中,人们不知不觉被化作规范之人。法律不是万能的,乐与国家兴衰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历史表明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如周、汉、唐,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如秦、三国。
  法治实际上是不完善社会不得已使用的工具,未来理想的社会将是新型礼乐大放异彩之时。当然,现时的世界,仍需要以法律为杠杆去治理,“乐”或许是治世的绝佳辅助工具。实际上,中国已经正在复兴着乐及乐治,“礼乐之邦”也正在复活。我们在重法、提倡法治的同时,应给乐及乐治重要的地位,使其尽量发挥作用。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6.下面不属于《史记》对音乐功能的论述的一项是(    ) 
  A.乐自内出。
  B.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
  C.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
  D.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
7.下列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乐治的奥秘在于人的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主导作用。大自然给人听觉天赋,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与行为。 
B.良乐作用于人,能使人心理、生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
C.儒家认为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五声能对人的行为性格产生一定的感化作用,能提高人的思想修养。
D.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创作乐,让人在音乐的主宰下不知不觉中被教化为规范的人。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音乐被当作治国的工具,具有治世的社会功能。 
B.由《礼记》可知:在中国古代,儒家治国重礼乐轻刑法。
C.《尚书大传》、《礼记·明堂位》都记载了周公以乐治国的具体做法及得失评判。
  D.今天,乐或许能成为治世的辅助工具,而乐治思想可以为现代治国方略引进一种新思维。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小题
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称赞)
  B. 辱以顾余(羞辱)
  C. 患为笑于里人(担忧)
  D. 遂书以赠二生(写下)
10. 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不迎合世俗会带来非议的一组是(3分)
①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②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③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④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
  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轼与曾巩是同年考中进士的好友,苏轼向曾巩推荐了两位蜀地的学生。
  B. 览读黎生、安生的文章,曾巩认为他们确实有才情,文字奔放,事理剖析透彻。
  C. 黎生临别恳求赠言,引发曾巩对“迂”的感慨,抒发了满腔的抑郁悲愤之情。
  D. 曾巩委婉地劝勉二生不要因为怕别人讥笑就迎合世俗,而是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12.将文中划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
(2)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
(3)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13. 用“/”给下面划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3分)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 夫 见 辱                                                                                                                  拔 剑 而 起 挺 身 而 斗 此 不 足 为 勇 也 天 下 有 大 勇 者 猝 然 临 之 而 不 惊 无 故 加 之 而 不 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选自苏轼《留侯论》)

1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15.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文。(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城市牛哞
刘亮程
  我是在路过街心花园时,一眼看见花园中冒着热气的一堆牛粪的。在城市能见到这种东西我有点不敢相信,城市人怎么也对牛粪感起兴趣?我翻进花园,抓起一把闻了闻,是正宗的乡下牛粪,一股熟悉的乡村的气息扑鼻而来,沁透心肺。那些在乡下默默无闻的牛,苦了一辈子最后被宰掉的牛,它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牛粪被运到城市,作为上好肥料养育着城里的花草树木?
    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从乡下运来的一卡车牛,它们并排横站在车厢里,像一群没买到坐票的乘客,目光天真而好奇。我低着头,不敢看它们。我知道它们是被运来干啥的,在卡车缓缓开过的一瞬,我听到熟悉的一声牛哞,紧接着一车牛的眼睛齐刷刷盯住了我:它们认出我来了——这不是经常扛一把铁锨在田间地头转悠的那个农民吗,他不好好种地跑到城里干啥来了。瞧他挟一只黑包在人群中奔波的样子,跟在乡下时挟一条麻袋去偷玉米是一种架势。我似乎听到牛议论我,我羞愧得抬不起头。
  这些牛不是乘车来逛街的。街上没有牛需要的东西,也没有牛要干的活。牛只是作为肉和皮子被运到城市。他们为了牛肉的新鲜才把活牛运到城里。一头牛从宰杀到骨肉被分食,这段时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胃口和消化速度。早晨还活蹦乱跳的一头牛,中午已摆上市民的餐桌,进入肠胃转化成热量和情欲。
  而牛知不知道它们的下场呢?它们会不会正天真地想,是人在爱护它们抬举它们呢。人把它们当老工人或劳动模范一样尊敬和爱戴,从千万头牛中选出些代表,免费乘车到城里旅游一趟,让它们因这仅有的一次荣耀而忘记一辈子的困苦与屈辱,对熬煎了自己一生的社会和生活再没有意见,无怨无悔。
  牛会不会在屠刀搭在脖子上时还做着这样的美梦呢?
    我是从装满牛的车厢跳出来的那一个。是冲断缰绳跑掉的那一个。
    是挣脱屠刀昂着鲜红的血脖子远走他乡的那一个。
    多少次我看着比人高大有力的牛,被人轻轻松松地宰掉,它们不挣扎,不逃跑,甚至不叫一声,似乎那一刀捅进去很舒服。我在心里一次次替它们逃跑,用我的两只脚,用我远不如牛的那点力气,替千千万万头牛在逃啊逃,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最终逃到城市,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让他们再认不出来。我尽量装得跟人似的,跟一个城里人似的说话、做事和走路。但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两种不同的动物。我沉默无语,偶尔在城市的喧嚣中发出一两声沉沉牛哞。周围的人惊异地注视着我,说我发出了天才的声音。我默默地接受着这种赞誉,只有我知道这种声音曾经遍布大地,太普通、太平凡了。只是发出这种声音的喉管被人们一个个割断了。多少伟大生命被人们当食物吞噬。浑厚无比的牛哞在他们的肠胃里翻个滚,变作一个咯或一个屁被排掉——工业城市对所珍贵事物的处理方式无不类似于此。
    那一天,拥拥挤挤的城里人来来往往,没人注意到坐在街心花园的一堆牛粪上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我,他们顶多把我当成给花园施肥的工人。我已经把自己伪装得不像农民。几个月前我扔掉锄头跑到城市,在一家文化单位打工。我遇到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家里摆着成架成架的书,读过古今中外的所有名著。被书籍养育的他们,个个满腹经纶。我感到惭愧,感到十分窘迫。我的家里除了成堆的苞谷棒子,便是房前屋后的一堆堆牛粪,我唯一的养分便是这些牛粪。小时候在牛粪堆上玩耍,长大后又担着牛粪施肥。长年累月地熏陶我的正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牛粪味儿。我不敢告诉他们,我就是在这种熏陶中长大、并混到文人作家的行列中。
 这个城市正一天天长高,但我感到它是脆弱的、苍白的,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城市上点牛粪,我也会在适当时候邀请我的朋友们到一堆牛粪上来坐坐,他们饱食了现代激素,而人类最本原的底肥是万不可少的。没这种底肥的人如同无本之木,是结不出硕大果实的。
 (节选自散文《城市牛哞》)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文章从“我”偶然看见街心花园中冒着热气的牛粪写起,触动了进入城市后的“我”内心难于割舍的乡村情结。
  B. 因为“我”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比在农村时更为不堪,所以当牛齐刷刷地盯住了“我”时,我羞愧得抬不起头来。
  C. 牛的命运象征着人的命运,作者不甘为“牛”而奋力抗争,但进入城市后又难以融入,于是有了自嘲与自省。
  D. 作者在城市中遇到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使得作者深感农业文明不如城市文明优越,而十分窘迫。
  E. 作者借“牛哞”思考生命,表达对人间不平的深切关注,进而表达对“一切生命尊严都应得以维护”的强烈渴望。
 17. 谈谈“没这种底肥的人如同无本之木,是结不出硕大果实的”这句话的含义。(4分)
 
 18. 文中多次提及“牛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4分)
 
 19. 文章以“城市牛哞”为标题,有何作用?(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谢绝邀请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摩黛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简要分析其所含的意思。(4分)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的示例,为提供的两组镜头分别设置画外音。要求主旨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中学生,突然停下来,弯腰将同学扔在校园中的废弃物丢进了垃圾桶。
【画外音】拾起的是垃圾,收获的是成长,传播的是文明。
【镜头】一辆吉普车减慢速度,停在信号灯前,耐心等待闯了红灯的孩子们过去。这个时候,一名执勤交警对司机微笑,并且敬礼。  
【画外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最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日光灯一直亮到天明。
【画外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4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六.写作(60分)
   《成都晚报》刊发了题为《不读〈红楼梦〉不配当空姐》的一则报道,报道说,泰国国际航空大众有限公司在华招空姐,面试时,就考了有关《红楼梦》的问题。记者问:“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泰航一高层人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们这次就是想招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姐,如果连中国的四大名著都没读过,怎么能称得上有中国特色?所以,不知道《红楼梦》,没读过《水浒传》的,我们坚决不要。”
  请以“名著啊,名著”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答案
1.A  A项“敕”读chì
2.D  A项浑—混;B项无错别字;C项樱—璎;D项中皇—煌,密—蜜。
3.B  不孝:不孝顺;旧时父母丧事中儿子的自称。不肖:品行不好,不成才。“怯弱”和“怯懦”都是形容词,都有胆小怕事之意。“怯弱”除胆小怕事之意外,常含身体纤弱之意。“怯懦”是指人天生的性格,怕事不勇敢。姣美:容貌俊美,侧重容貌的美丽。娇美:姿态柔媚可爱,侧重姿势和气质的妩媚动人。
4.A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莘莘学子:众多学子。“一介”与“莘莘”矛盾。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不能用于修饰“新闻发布会”这一活动。
5.B  A 项“宣布”缺主语。C项语序不当,应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
D后两个分句与“表演”这个主语不能搭配。
6.C (C项谈的是“礼”而非“乐”。) 
7.C (A句“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 B句“能使人心理、生理发生质的变化”错;D句“创作乐”错。)
8.C (C句“具体做法及得失评判”无根据。) 
9.B  (辱,自谦之词,一般指使对方受屈辱了。)  
10. C    
11、C
12.(1)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2)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
(3)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
13.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14.(1) 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2分)。   (2)衬托(2分),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2分)。15、(1)又像笼着轻纱的梦(2)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3)凌万顷之茫然(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5)渺沧海之一粟(6)哀吾生之须臾(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8)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6.B D(B“我”感到羞愧是因为牛的注视引发了“我”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反省,没有谁比谁更不堪的比较;D城市人被书籍养育,而出身于农村的“我”的生存境况明显呈劣势,因而窘迫,而非城市文明比农业文明差)
17. 如果远离了有着悠远历史的农业文明(解读“底肥”,1分),人就缺失了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充满人性、温情、平等、尊严的厚重的、丰富的人文给养(解读“无本之木”,2分),是不可能成就大境界的(解读“硕果”,1分)。
18. “牛哞”引发作者对于乡村生命在城市的命运的思考(2分);也引发了作者对于农业文明(或:乡村文化)在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逐步衰落的思考(2分)。
19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载体;牛哞,借代乡村文明(2分)。作者将“城市”和“牛哞”对举,本身就显示文明的冲突(2分)。标题夺人眼目,引发读者思考。(2分)表达了作者对于珍贵事物的价值被城市文明伤害的不平、遗憾和思考(2分)。
林黛玉简短的回话中包含了三层意思:①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美意;②申述了自己尽快离去的正当、充分的理由;③表示改日一定从命,请求对方谅解。
21、(1)礼让三分,显示你对生命的珍爱;文明交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
(2)亮了一夜的日光灯,丢了一时的责任心。
22、①尊重自由(自由表达)②开放宽容 ③坚持操守(理想)④坚持原创(原创思考)
23、【写作提示】你可以就题目提供的材料发表评论,也可以就一部名著、几部名著发表评论,或者对中学生读名著这个问题发表见解,你也可以写你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也许,在读名著问题上你有难言的苦衷,那就不妨把苦水倒出来,“倒”得真切,就是佳作。但请注意,“名著啊,名著”的话题本身就对文章的情感因素提出了暗示,所以,不管用何种文体,你的文章须带上自己的感情色彩。
【参考译文】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
    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
    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111.181.62.13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单元练习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题』  下一个『高一期末复习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