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一中2012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衢州一中2012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三总复习 浙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浙江省衢州一中2012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命题教师:汪荣富文继艳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嬗变(shàn)宽宥(yòu)驯服(xún)自怨自艾(yì)B.颈项(jǐng)颠簸(ǒ)符合(fú)阴阳五行(xíng)C.着陆(zháo)机杼(zhù)契机(qì)以讹传
试题预览
浙江省衢州一中2012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
期中检测试卷                                            
命题教师:汪荣富   文继艳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嬗变(shàn)    宽宥(yòu)    驯服(xún)    自怨自艾(yì)
B.颈项(jǐng)    颠簸(bǒ)     符合(fú)     阴阳五行(xíng)
C.着陆(zháo)    机杼(zhù)    契机(qì)     以讹传讹(é)
D.纤巧(qiān)    劲头(jìn)    毗邻(pí)     量体裁衣(li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差(chā)    差错   误差   差强人意   差可告慰
    B 解(jiě)     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不求甚解
    C.塞(sè)      堵塞   边塞   闭目塞听   敷衍塞责
D.提(tí)      提炼   提防   提纲挈领   耳提面命  
3.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A. 气势凶凶  声名狼藉    肆无忌惮  疲惫不堪
    B.斑驳陆离  脑羞成怒    胜券在握  蔚然大观
    C. 并行不悖  陈词滥调    题纲挈领  推心置腹
D.所向披靡  摧枯拉朽    瑕瑜互见  众目睽睽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善哉善哉,该出手时就出手,须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B.工欲擅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了最先进的理念、赖以发展的人才技术和下游支持体系,奇瑞正如一只初生的小牛犊,向着心目中理想的偶像进发!    
C.随着战争进程的一波三折,有关各方的外交调门也是起伏不定,亲疏离合变换莫测,让人如堕五里雾中。
D.要尽可能有效地解决国家赔偿法“口惠而实不至”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能够独立地审查政府行为并独立地判处赔偿的机制。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种“摇头丸”毒性很大,人吃后,就会情不自禁地摇起头来,一摇就是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 
    B.由于这次展销会上展出的多是一些大家熟悉的新锐作家的新作品,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所以,开幕式刚一结束,热情的人们便似过江之鲫,纷纷涌向各个展台。 
   C.他在文学界声望极高,一言九鼎,你能得到他的赞许,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荣誉。 
 D.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昨晚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如注,但那棵大樟树在风雨飘摇中依然挺立。
    B.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得到法律援助,终于讨回了本应属于自己的血汗钱,又一次证明“弓是弯的,理是直的”。    
    C.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各地都重视了生态保护,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已成为时尚。   
D.财务室失窃那天,他恰好去过一次,真是“豆腐掉进灰堆里,吹掸不得”了。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
B.土耳其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较快的国家,海湾地区战争频仍迟滞了发展势头,瞻望前景忧心忡忡是很自然的。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深入讨论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为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充分准备。
D.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说明了其著作的高水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融合和接纳的过程,这是一种文明对话的过程。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几年,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节后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编造虚假信息,骗取民工钱财猖獗之时。  
B.“小品”这种表演形式,每届春节晚会都忘不了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甚至发展到让人欢喜让人忧,台上台下齐动情;亿万观众看多年看滥了,不免生矫情、煽情之疑。
C.北大有关人士称,此举是为了使学生入学后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知识面偏窄的弊端。  
D.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二、现代文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21分)
城市里的树
王亚田
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里度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高楼大厦构成的丛林。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了土地。
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在城市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大点的雨,雨水便会沿路面滚滚而下,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它会不会渴死呢,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人们不会给一棵树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但修剪是人的事,而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每天上班路上,就可以看到一排梧桐树,每棵树上都密密麻麻地写上了各种电话号码,有的树干上电话能达到一二十个。树不但承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经常会看到有的树上都钉进了钉子,上面挂着拖把,应该是路旁的几家小店干的。他们把自家店面拖得干干净净,却把拖把挂在了树上。在我上班路上有一家花店就是如此干的,看着那些美丽的鲜花,突然觉得美和丑,距离竟是如此的近。
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就处于了路蹭,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被重新移到新道路的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记得电视上介绍过山西的一个小城,一条主干道的中央长着一棵粗壮的古树,人流车流都绕着这棵树走。这是我见过的(而且是在电视上)唯一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我在想,这座城市当年修这条路时,可能有关部门对这棵树的去留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决定留下这棵树,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都要老。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感动,觉得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在一个省会城市,我看见一棵合抱粗的梧桐树,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从卡车头部凹进去的深度,能想象到当时的速度和冲击力。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想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他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而且由于善良者不善反击,那些欺负他们的人更可能
有恃无恐,恶人反倒无人敢惹。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会受伤更重。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这一切,它必须在城里活下去。与世无争的树,笑看忙碌的人类,不知它们能看懂不?走在大街上,我看到所有的东西几乎都与钱有关,商店、饭店、银行、汽车、人流、叫卖声,只有树与利益无关。树只与阳光和土地发生联系。也许正因为树不产生效益,所以它们很多时候生活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人们漠视树,与漠视空气一样严重。其实树在城市完全是为人民服务的。树给人的很多,人给树的很少.但是似乎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对树心存感激。如果城市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地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笼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意、生动和美。
树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朋友,它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
9.结合全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1)文章在一开始就点明“树是城市的客人”有什么作用?(2分)
                                                                      

(2)为什么说“树是城里的客人”?(4分)
                                                                      
10.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
                                                                      
(2)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11.作者说“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原因是什么?(5分)
12.有人说,本文表面上是写城里的树,实质上却是写进城务工的农民。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阐述理由。(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20分)
                                 黑  羊
                                       [意]卡尔维诺
(1)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2)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3)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家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家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该国政府也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4)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国定居。到了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出门去偷,而是待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5)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有进去。
(6)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该国的人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干地过日子,可他没有理由妨碍别人干事。他天天晚上待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⑺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8)不到一个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有任何东西可吃。但这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总之是他的行为使其他的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家的一切却不从别人家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
(9)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别的人家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糟糕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10)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11)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相互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12)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13)因此,在那个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14)惟一诚实的只有那个诚实的人,但他不久便死了,是饿死的。
1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句。(6分)
(1).第7自然段中这样的逻辑指的是什么?请作解说。(3分)
                                                                      

(2)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重复出现,其表意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14.诚实人的品性中除了诚实,还有哪些特点?作者主要采用哪种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4分)
                                                                      

15.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虚构的特点,但我们读后又觉得它是真实的。对于小说创作虚构与真实的关系,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分)
                                                                      

16.这是一篇寓言式的小说,关于它的寓意,有人说是讽刺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有人说是揭示人类种种游戏规则的荒诞和脆弱,有人说是个体的品行能改变整个局面,有人说是独善其身的人会被荒诞的社会吞噬,有人说是文明社会需要自由、公正、宽容。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申述理由。(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9分)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至冬,羌遂大合,朝廷为忧。三公举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破之,斩首八百级。诸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明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东羌遂遣使乞降,凉州复通。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籍,凉州剌史、汉阳大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规到州界,悉条奏其罪,或免或诛。羌人闻之,翕然反善。
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惧不免,上疏自讼曰:“云臣私报诸羌,谢其钱货。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官,则文簿易考。就臣愚惑,信如言者,前世尚遗匈奴以宫姬,镇乌孙以公主。今臣但费千万,以怀叛羌。则良臣之才略,兵家之所贵,将有何罪,负义违理乎?今见覆没,耻痛实深。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
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
1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贤不恤军事                  恤:忧虑,担忧。
    B. 西羌大寇三辅                 寇:敌寇,仇敌。       
    C.而将有能否                    否:坏,能力差。
D.故干禄不为贪                  干:求取,追求。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①前世尚遗匈奴以宫姬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①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①夫其审己则干禄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9.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皇甫规“有威望”、“讲操守”的一组是
A.①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
②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B.①广设方略,寇贼悉平
②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
C.①羌人闻之,翕然反善
②恶绝宦官,不与交通
D.①相劝降者十余万
  ②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羌大举进攻安定城,边疆危急,皇甫规此时虽然身为平民百姓,却能大胆上书朝廷,陈述自己的看法,自此开启了他的戎马人生。
    B.皇甫规调动西羌骑兵一起讨伐陇右,中途军中发生瘟疫,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往羌人营帐巡察看望将士,三军为之动容,敌人也为此派使请降。
    C.朝廷有人诬陷皇甫规暗中收取羌人贿赂,皇甫规上书皇帝进行申辩:花费很少的钱财,换得羌人归顺,边疆平安,是利大于弊的军事谋略,不应该为此小题大做。
D.在范晔看来,皇甫规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保全自身,一是他能准确审视自己的才能,果敢地投身仕途,二是他能看到更贤能的人,能不图虚名,主动让贤。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3分)
 ⑵今臣但费千万,以怀叛羌。则良臣之才略,兵家之所贵,将有何罪,负义违理乎? (4分)
 (二)古诗文默写(6分)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非利足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韩愈《师说》)
 (3)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苏轼《赤壁赋》)
 (4) 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             。(苏洵《六国论》)
 (5)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况于将相乎!             ,请辞去。(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人生需要“面包”,这是生命的物质需求;但一味贪婪地追求“面包”而鄙夷“水仙花”,人的精神就会空虚,乃至死亡。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衢州一中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共41分)
9.(1)(2分)                                                                      
                                                                                       
                                                                                       
(2)(4分)                                                                    
                                                                                
                                                                                 
10.(1)(2分)                                                                
                                                                                
(2)(2分)                                                                   
                                                                               
11.(5分)                                                                    
                                                                               
                                                                               
12.(6分)                                                                    
                                                                                
                                                                                
13.(1)(3分)                                                                 
                                                                                
                                                                                
(2)(3分)                                                                    
                                                                                
                                                                                
14.(4分)                                                                     
                                                                                
                                                                                
15.(4分)                                                                        
                                                                                   
                                                                                   
16.(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17~20题(每题3分)
题号 17 18 19 20
答案
21.翻译 (7分)
 ⑴(3分)                                                                       
                                                                                  
                                                                                  
 ⑵(4分)                                                                       
                                                                                  
                                                                                  
(二)古诗文默写(6分)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                    。(荀子《劝学》)
 (2)                   ,                    。(韩愈《师说》)
 (3)                   ,                     。(苏轼《赤壁赋》)
 (4)                   ,                     。(苏洵《六国论》)
 (5)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作文(共60分)   
23.(写在反面方格纸上)   








题目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浙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诸暨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