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潮阳区八年级统一测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11—2012年潮阳区八年级统一测试语文试题(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2012年潮阳区八年级统一测试语文试题说明:1.全卷共6页,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答卷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是否填写答卷右上角的座位号,请按考场要求做)3.答题要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答在答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答案写在试题上
试题预览
2011—2012年潮阳区八年级统一测试
语文试题
说明:
1.全卷共6页,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答卷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是否填写答卷右上角的座位号,请按考场要求做)
3.答题要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答在答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4.本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50分。
5.考试结束时,将试卷、答卷交回。
一、基础(33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2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口口口口口口口。(文天祥《过零丁洋》)(1分)
(2)口口口口口口口,吟鞭东指即天涯。口口口口口口口,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2分)
(3)或遇其叱咄,口口口,口口口,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分)
(4)(4)生命的多元和质感正在于它的不完美,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轼在《水调歌头》的感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正在于它寥寥数语,道尽了生活的本质。(3分)
(5)把王维的《终南别业》默写完整。(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词语。(6分)
(1)在众目睽睽之下绝不能就此作罢,遭人(shěn xiào)
(2)唱的多是情歌(chóu  hè),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3)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zhèng  jīn  wēi  zuò)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4)甚至有的乞丐也(yóu zuǐ huá shé)地编起快板。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中药”应放在“不但”之前。)
B、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已掌握了六百个左右的词汇和一些语法知识。(“词汇”改为“单词”。)
C、有关人士强调:最近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大家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删去“尽量”)
D、我们学校为同学们安排了学习时事、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十分关心同学们的成长。(“安排了”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后加“的时间”。)
4. 从下面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60字之内)(6分)
执拗  诘责  无可置疑  胸有成竹  目空一切  盛气凌人 
答:                                                                                          
                                                                                           
5.(6分)下面是关于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表,请你将调查结论补充完整,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学生上网的动机和需要调查表
项目   初一(170人)   初二(158人)   初三(169人)  
调剂生活放松自己   25.32%   30.45%   41.36%  
觉得新鲜好奇   38.63%   33.18%   25.18%  
寻求精神刺激   22.05%   21.23%   18.94%  
学习文化知识   7.66%   7.94%   7.28%  
其他   6.34%   7.20%   7.24%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一方面,      (1)       ,这与家长、教师和社会的期望确实相差很远。另一方面,      (2)      ,这显示了现阶段中学生在上网动机和需要上的鲜明感情色彩。此外,高年级的学生相比低年级的学生,在上网时,他们更喜欢放松自己,更不喜欢学习文化知识,好奇心也更淡薄,这与中国教育    (3)   的现状密切相关。
二、阅读(57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15分)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波色乍明/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偕数友出东直/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C.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D.宾客意少舒/柳条将舒未舒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答:                                                                                          
                                                                                           
8.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满井山水,说水是“                                        ”,说山是“                                              ”,这两个喻体形象生动表现出初春之时满井景物的鲜明特征:水是冷而清的,山是明净而秀丽的。(用原文词句回答)(4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一段叙写欲游不能的苦恼,为下文描写满井春色作铺垫,有先扬后抑之妙。
B. 文章结尾作者既表明自己和庸俗之人的区别,又表达出自己在官场的孤独感,同时还表达出大自然给他以慰藉的欣喜之情。 
  C. 本文先写自然景物,再由景写人,继而又由人及物,层次清晰。
D.本文文笔清丽,比喻贴切新鲜,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游览时轻松喜悦的心情。
(二)(12分)
揭开冬虫夏草之谜
汪宗俊
①您见过冬虫夏草么?这是一味奇妙的中药。它的形态异常奇特,既像动物又像植物。说它是植物吧!它的根部分明是条虫,有着红色的头和嘴,还有八对整齐的脚;说它是动物吧!在虫的头部却长出了一株小草,每逢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之时,此草迅速生长钻出地面。尽管它没有繁茂的枝叶,也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而只是一根紫红死的小棒,却能亭亭玉立在崇山峻岭的植物群落之中,迎风招展,楚楚动人,这样为它传奇式的身世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②医药学家为了揭开冬虫夏草之谜,不辞辛劳,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进行实地考察与潜心研究,终于发现,它竟是一桩“真菌杀虫、冒名顶替的谋杀案”,通过缜密取证侦破,做出了公判。
③原来,在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四五千米的高山雪线和峡谷地带,昼夜温差大、冰冻时间长,生活着一种抵御严寒极强的昆虫,名叫蝙蝠蛾。它的身上长满花斑,乍看酷似美丽的蝴蝶,每逢春暖花开季节,它们翩翩起舞,寻找配偶,雌蛾产卵土中后悄然死去。虫卵经过一个月左右,蜕皮变成幼虫,为了取食和活动的需要营造了深约20厘米的隧道,以后长得又白又胖的在冰土层中越冬。此时一种真菌的子囊孢子成熟后,随风飞扬,纷纷撒落在地上,随雨水渗至土中。一旦遇到蛰居在地下过冬的蝙蝠蛾幼虫,便施展出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战术,进入虫体,吸取营养、萌发菌丝,过着悠然自得的寄生生活。而幼虫则被折磨得烦躁不安,死去活来,拼命用头部向上顶,企图挣扎解脱出来,但离地面3-4厘米处就一命呜呼了。然而,寄生菌继续繁衍生息,翌年春末夏初,从表面看一条幼虫像老蚕,实际上它们早已被蚕食殆尽,只剩下一具具可怜的躯壳。至于隐藏在里面的杀手真菌趁气温升高之际,便得意忘形地从幼虫的头部伸将出来,破土而出,真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从铁扇公主的头顶上穿出似的。但这根微型金箍棒仅有4-11厘米长,上部稍膨大,呈椭圆形,显紫红色,且长出一些小球体,里面多长着更多的小孙悟空,即真菌的子囊孢子,待它们成熟后,又继续祖辈的衣钵,代代相传,繁衍子孙,这样便不断地产生冬虫夏草。
④足见冬虫夏草是大自然绝妙的杰作,它既是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又是动物与植物的联合体。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冬虫夏草生长在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四五千米的高山雪线和峡谷地带。
B.冬虫夏草生长时间从春暖花开季节到春末夏初,代代相传,繁衍子孙。
C.第四段的内容总结了本文说明的中心,高度概括,简明扼要。
D.本文介绍冬虫夏草的生长过程,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11、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冬虫夏草的外形。(4分)
答:                                                                                          
                                                                                           
12、.“至于隐藏在里面的杀手真菌趁气温升高之际,便得意忘形地从幼虫的头部伸将出来,破土而出,真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从铁扇公主的头顶上穿出似的。”一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5分)
答:                                                                                          
                                                                                           
                                                                                           
(三)(20分)
种 一 片 树 叶
①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便是儿时最美丽的梦。
    ②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玩赏了半天,我忽发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一分子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
    ③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到了土里。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一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马上可以实现。
    ④我天天蹲在种下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得更好!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柳吐芽……
    ⑤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成为我生命的一根支柱,替我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
    ⑥记得有人这样说过:和成年人在一起,大家学习的是对方的冷漠、世故和虚伪;和孩子们在一起,感染的是他们的热情、诚实和纯真。话虽有些偏颇,但人生的旅程中,人们的确应经常用“童心”这面镜子,来审视一下自己日渐风化了的心灵。孩童时那种天真无邪;那种幼稚可笑的一举一动;那双清澈透明、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睛,不正被我们当做“幼稚”而随手抛弃了吗?人每走一步都会从身上遗落一些东西,而往往被人随意丢掉的,也是最最珍贵的,是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
    ⑦种一片树叶吧,你定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3.第③节中“虔诚”表现了幼年的“我”怎样的心理?“我的梦”又是指什么?(6分)
答:                                                                                          
                                                                                           
                                                                                           
14.第⑥节中加点的“日渐风化”用来形容“心灵”,你认为是否确切?为什么?(4分)
答:                                                                                          
                                                                                           
                                                                                           
15.怎样理解第⑤节中的划线句子?(4分)
答:                                                                                          
                                                                                           
                                                                                           
16.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                                                                                          
                                                                                           
                                                                                           
(四)名著阅读(10分)
“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望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
17.选段中“背着手”和“撞”描写十分传神,简要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从全书来看,主人公的伟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5分)
答:                                                                                          
                                                                                           
                                                                                           
18.罗曼罗兰描写了名人们的样貌丑陋、与他人关系紧张等不足,这是否影响你对他们的尊敬?作者写作的目的是“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5分)
答:                                                                                          
                                                                                           
                                                                                          
                                                                                           
三、作文(60分)
19.以《请让我试一试》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 ”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  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  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 
 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何奇之(         )    ②若亡,何也(          )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3分)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3.“何闻信亡”,为什么“不及以闻,自追之”?
答:                                                                                        
4.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3分)
                                                                                          
                                                                                           
2011—2012年八年级统一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
一、基础(33分)
1.(12分)(1)留取丹心照汗青(2)浩荡离愁白日斜  落红不是无情物(3)色愈恭  礼愈至(4)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5)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本题共5小题,一个空格的内容1分,每一空格默写错、漏、多l字扣0.5分,扣完该空格分数为止)
2.(6分)(1)哂笑(2)酬和(3)正襟危坐(4)油嘴滑舌(错一字扣0.5分)
3.(3分)C.(“防止……不再发生”,错用否定,语意不合逻辑,可以把删去“不”)
4.(6分)参考示例:他脾气执拗,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整天眼睛朝天看,不把同事放在眼里,那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让人很不舒服。或他十分重视在工作之前的调查研究,因此处理问题胸有成竹,问题处理的结果无可置疑。(每个词语2分,共4分;语意连贯、字数达标2分。)
5.(6分)(1)学生上网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很少,各年级均超不过一成。(2)以寻求生活调节和满足精神刺激为动机的学生却占了绝大多数。(3)年级越高,学业压力越大,厌学情绪越严重。【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57分)
(一)(15分)
6.C(;A初/突然;B同/全部;D松弛/舒展)
7.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8.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9.A(为下文描写满井春色埋下伏笔,有先抑后扬之妙)
(二)(12分)
10、(3分)B(生长时间应该是从冬天到翌年的春末夏初)
11、(4分)冬虫夏草的根部是条虫,有着红色的头和嘴,还有八对整齐的脚,在虫的头部长着一株小草。(每点1分,共4分)
12、(5分)打比方   将真菌从幼虫的头部钻出的行为比作“孙悟空的金箍棒从铁扇公主的头顶上穿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真菌的生长变化过程,让读者更容易想像并理解这种生长过程。(答出说明方法2分,作用3分,共5分)
(三)(20分)
13.(6分)“虔诚”表现“我”种树叶时的认真、严肃,坚信种下的树叶一定能长成大树的心理。(3分)“我的梦”指种下的树叶,一定可以长成大树。(3分)
14.(4分)确切。人们在成人的世界里,感受到太多的冷漠、世故和虚伪,为使自己更适应环境,纯真、热情逐渐蜕化,心灵像裸露的石头被风化一样,日趋虚伪、冷漠,并最终被世俗同化。
15.(4分)因为牢牢占据我记忆的童年幼稚的举动使我保持了最可贵的纯真,保持了内心不受世俗污染的纯洁,也使我能够用美丽的等待和憧憬,度过生活中不如意的日子。
16.(6分)希望人们保留一些儿时的热情和纯真,拥有一片纯洁的天空,不为世俗污染。(3分)表达了作者对热情、诚实、纯真的渴望和呼唤。(3分)
(四)(10分) 
17、(5分)运用了人物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贝多芬对皇亲国戚满不在乎的态度,体现了他不畏权贵、我行我素、不卑不亢的叛逆性格。(2分)贝多芬的伟大体现在(1)他是杰出的音乐家,用毕生精力创作了《欢乐颂》等不朽的音乐作品。(2)他有伟大的人格,爱自由、爱真理,不畏权贵。(3)他有崇高的英雄品格。一生屡遭不幸却奋斗不止,创造欢乐给予世界。(3分)
18、(5分)不会影响我对他们的尊敬。人无完人,作家表现名人们的伟大,也表现他们的缺点,使人物形象更贴近生活真实,有血有肉、个性鲜明。(2分)启示:悲惨命运不只降临于普通人,它同样降临在伟人身上,享有盛名并不能使他们免除痛苦的考验。只有坚定自己的信仰,在患难中保持纯正,使患难结出丰硕的果实。(3分)
三、作文(60分)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60~54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53~48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47~36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35~18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7~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3.语言优美。4.富有个性。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字不计),最多扣3分。
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4.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扣1~3分。
5.出现泄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扣1~3分。
附加题(10分)
1.(2分)①以……为奇(或认为……是奇人)②你 (1个1分)
2. (3分)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3. (2分)因为萧何看重韩信,认为他可以帮汉王夺取天下,所以才急忙追赶。
4.(3分) (1)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2)萧何极力举荐;(3)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以上意思对即可,共3分)
译文:
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很有军事才能)。到南郑的时候,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汉王又骂道:“军官逃跑的有几十人,你没有追;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容易得到,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怎么能够忧愁郁闷地居住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因为你,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萧何说:“很好!”于是汉王想召韩信来授与官职。萧何说:“大王一向轻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好像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走的原因。大王想授官给他,选择一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建造土台和场地,礼仪俱全,才可以啊。”汉王答应了这件事。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61.141.0.20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潮阳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检试卷』  下一个『七年级语文期终自我检测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