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期末复习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杜甫诗三首》期末复习练习(高二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杜甫诗三首》期末复习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环珮(pèi)  省识(shěnɡ)潦倒(liáo) 朔漠(sù)B.青冢(zhǒnɡ)江渚(zhǔ)千载(zài) 佩带(pèi)C.王嫱(qiánɡ)缭绕(liáo)阴森(yīn) 荆门(jīnɡ)D.边塞(sài)萧森(xiāo)阻塞(sài) 暮砧(zhēn)解析: A项省xǐnɡ,
试题预览
《杜甫诗三首》期末复习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环珮(pèi)    省识(shěnɡ)    潦倒(liáo)   朔漠(sù)
B.青冢(zhǒnɡ)    江渚(zhǔ)      千载(zài )   佩带(pèi)
C.王嫱(qiánɡ)    缭绕(liáo)     阴森(yīn)   荆门(jīnɡ)
D.边塞(sài)      萧森(xiāo)     阻塞(sài)   暮砧(zhēn)
解析: A项省xǐnɡ,朔shuò;B项系jì;D项阻塞sè。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多病独登台        B.万里悲秋常作客
C.艰难苦恨繁霜鬓        D.分明怨恨曲中论
解析: D项都是表达一种幽怨愁恨之情。A项百年:这里指晚年,现代指一百年时间。B项万里:这里指远离故乡,现代指一万里路程。C项苦恨:这里指极其遗憾,现代指病苦愤恨。
答案: D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
D. 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解析】选C。省:曾经。
4.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千载/琵琶/ 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选B。划分节奏时不能把意义单位分开。A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C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选C。C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
6.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每联对句 都押“un”韵。
B.首联“赴”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对句中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烘托王昭君。
C.颔联写王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写出昭君对汉元帝仅凭图画造成她葬身塞外的怨恨,抒发昭君怀念故土、魂归故国的迫切心情。
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
【解析】选D。“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议论精辟”有误。
7.对《登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三、四句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C.五、六句重在表现情感,从时间方面着笔,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充满了伤感之情。
D.这首七律诗八句皆对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解析】选C。错在“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文中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解析】选C。C项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9.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干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
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秉赋。
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秉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的论断。
答案:①③②④
10.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 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10.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
11.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 ”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1.B,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哪怕是对王昭君的。
12.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 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12.B。(无人生无常的感慨)
13.文学常识填空。
(1)李白,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其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饱满的青春热情,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使他的诗歌呈现出“_     _”的风格。后人专称他为“_    _     ”。
(2)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__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    _”的风格。后人专称其为“_   _”。
13.(1)豪放飘逸  诗仙(2)诗史  沉郁顿挫  诗圣
二、类文阅读
(一)(200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 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的布套。
14.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赏析“色侵书帙晚 ”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杜甫的这首咏物诗,清新雅致。首联“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颔联“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掩映在书卷中,似乎天色都暗了下来。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 加清凉。这一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置身于竹荫中。“侵”字写出竹影渐大渐强的过程;一“晚”字写出竹林之密、竹之高、竹之浓给人带来的错觉。颈联“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雨送来缕缕翠竹的清香,这两句从视觉和嗅觉来写竹,最后一联作者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了竹已伸入云端,轻轻地攒动着。杜甫又何尝不是以竹自喻,渴望得到严武的提携而有所作为呢?
答案:14.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15.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荫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16.示例: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二)(2009•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17~18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唐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乩后,杜甫曾闲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德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7.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 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除了“安史之乱”和“曾困居于此”,诗歌当中没有任何文字信息,也即是所谓的意象能表明诗歌的主题。“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想了:战乱时期,流离失所,困居他处,见月思乡。
参考答案: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 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 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18.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 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万里”——用空间的遥远或广阔表明离乡之远,思念之深。“时时”——用月亮频繁的出现惹起作者的思乡之痛。“夜久”——用乌鹊深夜久停,不肯离去,喻作者深夜难眠,望月对鸟,增添思乡之念。
参考答案: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的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 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③“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行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 楼
□ (唐)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④。
【注】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汶。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甫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
19.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
20.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典(借古讽今)。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
21.结合上下文,在空白处填上恰当内容,使语段成为一个中心完整的排比句。
李白从“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大自然情景中悟出了“站得高,望得远”的人生真谛,杜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精神的归宿……大自然是沉默的,在这凝重的沉默中给人以无声的启迪和引领。
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仿写及排比修辞格的运用。句式:作者+名句+对名句的感悟。根据本课或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名句选择。内容上:对“自然”的感悟,或大自然给予的启迪。
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阔大情景中引发了自己对生命旋律的思考 (118.122.34.7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末试卷


上一个『《蜀道难》期末复习训练』  下一个『《琵琶行(并序)》期末复习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