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九年级上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自贡沿滩仙市中学易达一、(27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楠(nán)木秀颀(qí)揠(yà)苗助长B、狡黠(xiá)泮(àn)宫惴(chuǒi)惴不安C、珍摄(shè)呵(hē)斥未雨绸缪(mòu)D、把晤(wù)悖(èi)谬锲(qiè)而不舍2、下列词语中,没有
试题预览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自贡沿滩仙市中学    易达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楠(nán)木    秀颀(qí)    揠(yà)苗助长
B、狡黠(xiá)    泮(bàn)宫    惴(chuǒi)惴不安
C、珍摄(shè)    呵(hē)斥    未雨绸缪(mòu)
D、把晤(wù)    悖(bèi)谬    锲(qiè)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俯拾皆是    捶手可得    呆若木鸡
B、文质彬彬    安分守己    令人法指
C、精兵简政    不知所措    肆无忌弹
D、坦荡如砥    浮想联翩    冥思苦想
3、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不我与:时间不等待我。指要抓紧时间。
B、不可思议:道理神秘奥妙,不可想象,不也能理解。
C、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都没来得及保存。
D、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
4、下面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黎明前最       。胜利前最      。成功前最      。坚持住,你就会迎来黎明,迎来胜利,迎来成功。
A、黑暗   渺茫   绝望   B、黑暗   绝望   渺茫
C、绝望   渺茫   黑暗   D、绝望   黑暗   渺茫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惟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
B、陶影从此明白了,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
  C、是啊,她也不知道能咋样,只是为了融化孩子眼中那些寒冰,她必须要干点什么。
            D、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②、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③、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④、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⑤、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A、③⑤④①②    B、③②①⑤④      C、③⑤②①④      D、①③⑤②④
7、一次,德国某空军具乐部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空战英雄,一个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慎将酒泼到乌戴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悚然,会场寂静,人们预感到这里将要发生一场不小的地震。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乌戴将军却悠悠然,轻抚着士兵的肩头说:“         ”会场里立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笑声。
乌戴将军为化解这一尴尬局面,他是怎么说的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兄弟,你这是要用酒来给我洗头吗?
B、小兄弟,你以为这咱治疗能再生头发吗?
C、小兄弟,你就是这样用好酒来敬我的吗?
D、小兄弟,你就是这样用好酒来敬我的吗?
8、给下在这则消息加一个正标题,准确的一项是(    )
                        感恩奋进    绽放生命
                                                        
自贡日报5月4日讯 昨(3)日下午,主题为“感恩奋进、绽放生命”的自贡市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在汇东春华广场举行,各区县遴选出的优秀节目在此汇演。整台节目演绎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观众。
  据了解,我市有各类残疾人24万多人。此次文化艺术节活动,旨在展示我市残疾人文化艺术成果,提高残疾人文化艺术素质,构建残疾人“励志自强、绽放生命”的精神家园。从4月15日开始,各区县和高新区连续举办了残疾人文化艺术周活动,选出优秀的残疾人文艺节目和残疾人艺术作品,参加全市的文化艺术节演出。
A、我市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主题为“感恩奋进、绽放生命”
B、我市举行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
C、我市遴选出的残疾人文化艺术节优秀节目在汇东春华广场汇演
D、我市残疾人文化艺术节目汇演感动人心
9、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鲁迅。
B、《秋水》的作者庄子是战国时哲学家,与孔子一样,为道家代表人物。
C、《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根据一些航海家和流亡者的记载创作的。
D、《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顽强的意志和充沛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和悲观。
二、(12分,每小题3分)
要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
    ②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完完全全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③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④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10、“要成为你自己”,文中对这一观点阐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
B、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C、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
D、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1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加点的“这个事实”指的是“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
B、第④段中加点的“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包含的是“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自己的内在生活”。
C、第⑤段中加点的“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用语重复,可把后一个词语去掉。
D、在第⑥段中,作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标准“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
12、对第②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以假设想成为拿破仑为例来论证,是因为拿破仑比爱因斯坦、曹雪芹等更有典型性。
B、以假设想成为拿破仑来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这一观点。
C、整段文字用对话的方式,步步推进,自然得出谁都不愿成为拿破仑而没有自己的结论。
D、整段文字用提问的方式,一问扣一问,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13、对文章采用“你”“你们”这样的称呼,运用带有对话式的说理方式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呼应题目,起到了文题合一的效果。
B、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与促膝谈心、语重心长之感。
C、说理更加自然、亲切,观点让人易于接受。
D、直面对方,语气强烈,以势取胜。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马说》,完成14-17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4、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喂,现在写作“饲”。
B、才美不外见                 外见:在外面看不见。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等同,一样。
D、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其材: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
15、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千里称也:不用“千里(马)”的称号来称呼它。
B、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
C、执策而临之: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
D、其真无马耶:难道真的没有马了吗?
16、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恕乎          其:大约。在这里是表示推断的语气。
B、富而可求也        而:如果,表假设。
C、风乎舞雩        乎:在
D、其真无马耶      其:代词,指千里马
1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论述的中心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文章第二段揭示了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文章第三段抨击了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D、这篇文章以马喻人,托物寓意,构思极为得体。
四、(14分)
18、按要求默写填空。(5分)
①“却看妻子愁何在,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②赵师秀《约客》中“有约不来过夜半”这句虽是点题,却是平平带过,带出了“                            ”这一绝妙诗句。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④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1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酒问青天          把酒:举起酒杯
B、我欲乘风归去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地上来。
C、何似在人间          何似:何如,怎么比得上。
D、千里共婵娟          婵娟:形容月色明媚,这里指代明月。
②“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词的意思是:                 
                                               。
③判断下面对这首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难堪的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仍处处可见。(    )
B、在词中,词人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境界。(     )
C、词的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寓人生哲理于抒情之中,是这篇词的一个显著特点。(    )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样,都是寄情与明月,托明月以达情,“婵娟”已成为苏轼的化身。(   )
五、(2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0-25题
木器时代
迟子建
①木碗透出的茶香气使玻璃窗上的霜花融化了,这是外祖父撂在窗台上的一碗茶。外祖母坐在灶房里用木梭子织网,家族的年轻女人则用木质的梳子挽起高高的发髻。狗、猪和鸡守着它们的木质食槽吃食。这时候我躺在木质的摇篮里咿咿呀呀地叫着,口水弄湿了脖子,还不时伸出手去拍摇篮的侧面,那上面画着荷花和鸳鸯。大人们到江上去捕鱼,将捕到的鱼放到木盆里,然后回来用它炖汤,用木勺子稀溜稀溜地品尝着鲜美。
②我爬出木质摇篮上了大炕。炕沿是木质的。炕沿上放着老人们的烟袋锅,烟袋杆也是木质的。我抚摸着烟袋杆,然后仰起头看着头顶的房梁,圆木上吊着一块辟邪的红布。夏天了,我刚学会走路,趔趔趄趄的步态惹得院中的小动物围观。我每一次摔倒哭泣时狗就上来用舌头舔我的泪痕,而坏蛋的鸡则趁机啄我的鞋底,因为那上面附着虫子的残尸。菜园的木栅栏像睫毛的倒影一样美丽。黄瓜、倭瓜和豆角浪漫地爬蔓时,大人们就把木杆插在垄台上,让它们张着嘴向上并且亲吻天光。傍晚的火烧云团团堆涌在西边天空时,家家户户的场院里就摆上了木桌和方凳,人们坐下来围着桌子用木筷吃饭,谈论庄稼、天气和生育。待到火烧云下去了,天色也昏暗了,蚊虫蜂拥而来,人们就收了桌子,回屋子睡觉去。人们在梦中见到秀木在微笑中歌唱,盛着茶的木碗里有珍珠在闪闪发光。
③我看见了树,秋天的树。它们的叶子已经被风霜染成金红和鹅黄色。凋零的树叶四处飞舞着,有的去了水里,有的跑了一圈却仍然又回到树下。还有的落到了我的头顶,大概想与我枕着同一个枕头说梦话。我明白那木碗、梳子、桌椅、栅栏、摇篮等等均出自于这一棵棵树的身上。当我们需要它们时,就切断它的咽喉,使它们不再呼吸。森林里的伐木声因为人类欲望的膨胀就从来没有止息过。树本来是把自己的沧桑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可我们为了利用它的花纹却把它拦腰斩断,并且虚伪地数着它的年轮赞美它的无私。木纹被分裂,它失去了自身的语言和立场。
④我走在木桥上看两岸的流水。这时一队送葬的队伍过来了。人们撒着纸钱,抬着显赫的红棺材。木为人的成长做了摇篮的材料后,又为他们归隐黄土做了永恒的栖息之地。阳光照着人们平静的脸,仿佛照着一尊尊木雕。谁的泪水滴落到河里了,河水微微地蹙了一下眉。我理解的死亡就是被木器环绕着的休息。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都是这样选择了他们的归宿。当木桥因为流水天长日久的冲刷变朽时,我明白木是有血肉的。因为只有血肉才会软化。朽掉的木桥瘫在水里,流水依旧淙淙。我站在此岸,望着苍茫的彼岸,白雾使河水有了飞翔之感。朽了的木桥渐渐地幻化成藻类的植物,而流水它依旧淙淙。我忆起了琴声,父亲生前拉出的琴声。小提琴的琴身是木质的,手风琴的琴键也是木质的,它们发出或者凄艳或者热烈的声音,像山间的花,像灶膛里的火苗。木是多么温和呀,它与人合奏着岁月与心灵之音。
⑤我们依赖着木器生长和休息,也依赖着它远行。火车道的枕木是它铺就的,在水上漂泊的船也是由它造就的。划着木船在河上行走,桨声清幽地掠过岸上的林带,我们看到树木蓊郁地生长,夕照使其仿佛成为一座金碧辉煌的圣殿,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人世间最迷人的风景。
⑥人类伴随着木器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树木与人一样代代相传,所以木器时代会永远持续下去。我们把木椅放在碧绿的草地上,在阳光下小憩。我们坐在书房里把一本书从木质书架上取下来,读不朽的诗句。我们把最经典的画镶嵌在木框里,使这画更接近自然和完美。我们用木勺喝汤,体味生活的那一份简单和朴素。我们用木制吊灯照耀居室,使垂落的光明带着一份安详与和谐。所有生者的名字最终都会上了墓碑。当木质的墓碑刻上你的名字时,不朽的雨会从天而降,使你墓旁晚辈栽种的小树获得滋润。你静静地在地下听树木生长的声音吧。

(摘自2010年10月7日《成都晚报》,有删节)
20、指出下面句中的加点词各指代的是什么。(2分)
(1)黄瓜、倭瓜和豆角浪漫地爬蔓时,大人们就把木杆插在垄台上,让它们张着嘴向上并且亲吻天光。
句中加点的“它们”指代的是                         
(2)可我们为了利用它的花纹却把它拦腰斩断,并且虚伪地数着它的年轮赞美它的无私。句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                        。
21、文章①至⑤段写了什么内容?摘录原句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在梦中见到秀木在微笑中歌唱,盛着茶的木碗里有珍珠在闪闪发光。
B、木为人的成长做了摇篮的材料后,又为他们归隐黄土做了永恒的栖息之地。
C、我们依赖着木器生长和休息,也依赖着它远行。
D、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人世间最迷人的风景。
22、品析文中划线的句子,按要求填空。(4分)
(1)“人们在梦中见到秀木在微笑中歌唱,盛着茶的木碗里有珍珠在闪闪发光。”这句话通过对人们梦中“木”的形象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木”在人们心中             的形象,提示了“木”                的精神。
(2)“当我们需要它们时,就切断它的咽喉,使它们不再呼吸。”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当做人来写,“切断它的咽喉”一语突出了人类对树的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                。
23阅读文章第①段,仔细分析,在字数限制内填空。(4分)
这段文字反复用了那么多“木”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
“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
24、依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小提琴的琴身是木质的,手风琴的琴键也是木质的,它们发出或者凄艳或者热烈的声音,像山间的花,像灶膛里的火苗。
仿句:                                                             
                                                           
2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人类伴随着木器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树木与人一样代代相传,所以木器时代会永远持续下去。”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B、“木是多么温和呀,它与人合奏着岁月与心灵之音。”第段最后一句话为引出下文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C、作者把树木比喻为“金碧辉煌的圣殿”,说树木“为人世间最为迷人的风景”,表明了“木”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
D、这篇文章有一股朴实的原生态的感觉,家常、本色,写得朴素、自然、温情,别有风味。
E、这篇文章从历史的视角解读木器,文字间散发着淡淡的忧伤,使我们读起来感到一种沉重和悲愤。
六、(63分)
26、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题目:          的魅力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不得抄袭。⑤作文题目居中,上下各空一行。⑥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2)住进一套宽敞的新房是幸福的,穿上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是幸福的,静静地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是幸福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请以“感受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不得抄袭。⑤作文题目居中,上下各空一行。⑥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A  6.A  7.B 8、B  9.B
10、D  11、C   12、A   13、D  14.B  15.D  16.D  17.A
18.漫卷诗书喜欲狂;闲敲棋子落灯花;蜡炬成灰泪始干;春潮带雨晚来急;似曾相识燕归来
19.①B。3分。   
②为什么总是当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2分。
③A√。B√。C√。D×。4分,一项1分。
20、(1)黄瓜、倭瓜和豆角(2)树
21、C
22、(1)美好,无私奉献  (2)绝情和残忍,对树的同情和对人类的批评
23、强调(突出),人类依赖着“木”生活
24、例:二胡的全身是木质的,大鼓的全身也是木质的,它们发出或者低沉或者雄浑的声音,像严冬的风,像黄河的巨浪。(意思,句式,修辞每样1分)
25、B  E (182.130.95.22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福建漳州市芗城中学12-13高三年语文科第一次月考试卷』  下一个『南充十中高高2015级第一期期中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