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坝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南坝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huò)  挥斥方遒(qiú)惆怅(chànɡ) 百舸争流(ɡě)B.彳亍(chíchú)哀怨彷徨(pánɡ)寂寥(liáo) 忸怩不安(ní)C.青荇(xínɡ) 冰屑悉索(xiè)火钵(ō) 一、(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huò)  挥斥方遒(qiú)惆怅(chànɡ) 百舸争
试题预览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溯(shuò)   挥斥方遒(qiú)      惆怅(chànɡ)   百舸争流(ɡě)
B.彳亍(chí chú)   哀怨彷徨(pánɡ)     寂寥(liáo)   忸怩不安(ní)
C.青荇(xínɡ)     冰屑悉索(xiè)      火钵(bō)   一、(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溯(shuò)   挥斥方遒(qiú)      惆怅(chànɡ)   百舸争流(ɡě)
B.彳亍(chí chú)   哀怨彷徨(pánɡ)     寂寥(liáo)   忸怩不安(ní)
C.青荇(xínɡ)     冰屑悉索(xiè)      火钵(bō)   凝重隽永(juàn)
D.瓦菲(fēi)   浪遏飞舟(è)         糯米(nuò)   矫健有力(jiǎo)

【2.下列词或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寥廓 激浊扬清 磅礴 五岭逶迤B.碣石 含蓄隐诲 太息 清澈晶莹
C.春惟 中流击楫 瓦菲 意趣盎然D.通缉 风度翩翩 邂逅 苦闷诅丧
3.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2)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3)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4)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A.借代 反复 拟物、排比 顶真B.借代 排比 比喻、排比 对偶
C.比喻 反复 比喻、排比 对偶D.比喻 排比 拟物、排比 顶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操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分,填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B.《再别康桥》通过“金柳”“青荇”“榆阴下的一潭”等寻常的意象,向读者展示了康桥秀丽的风光。
C.《雨巷》通过象征的手法,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了对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爱情的追求。
D.《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中,大量运用排比句式,而且多个诗节中首尾重复,使感情的表达凝重隽永、余韵深长。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湖湘文化是湖南人才辈出的原动力。近百年来,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表演出色,湖湘文化因而备受世人瞩目。
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是什么?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经世致用”,即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它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一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湖湘文化以此为哲学依据,因而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由此可见,“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是“湖湘人物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是一个比“湖湘人物性格”更高一层的概念。
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块马蹄形的地域,后有重山,前有大泽,在古代相对于中原来说,环境较艰苦,信息较闭塞。然而,环境的艰苦,锻炼了湘人坚强勇毅的性格;环境闭塞,培育了湘人独立思考、不随人俯仰的精神。古人所谓“深山大泽,实产龙蛇”,即此之谓。而从时间看,楚人本含古蛮族血统,后与炎黄文化融合,虽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仍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地域的封闭性,更使这种独特基因得以绵延不绝。文化的核心是人,人是环境的产物,于是,湖湘文化和具有此文化性格的湘人就在这特殊土壤中应运而生。
时间与空间毕竟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湖湘文化形成的内因则是在这一地域上的人的系统活动,其合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土著文化,即群苗文化,也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化;一是中原文化,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湖湘文化就是二者冲突与融会的结果。中原文化的“文雅”与群苗文化的“野蛮”两大基因的结合,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倔强”、“刚坚”、“峻激”的风格。“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即此之谓。这就是湖湘文化“深湛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和“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自主”的重要原因。
湖湘文化的形成,正是以上诸多因素系统运动的必然结果。湖湘地区高山大湖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农业经济,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
5.下列有关“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具有生猛活脱之性,又富于正义感和向群性,从而使湖湘文化具有了“淳朴重义”的独特文化精神。
B.“二者融贯”,说的是“临难不惧”和“视死如归”的湖湘文化所独有的精神特色,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
C.由于具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湖湘文化拥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D.湖湘文化的“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的形成,与它崇尚“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哲学理念密切相关。
6.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文化的核心是人”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表演出色,湖湘文化因而备受世人瞩目。
B.“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是“湖湘人物性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C.楚人虽然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仍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绪。
D.湖湘文化形成的内因,是在这一地域上的人的系统活动。
7.下列对“湖湘文化”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备受关注,与湖湘人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深远影响密切相关。
B.“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是湖湘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也是湖湘文化独特的风格和湘人的代表性人格。
C.湖湘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冲突与融会,既深湛古学,又不为古学所囿;既接受中原文化,又风气自创。
D.以“人极”为哲学依据的湖湘文化,培育了湘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之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
河间邢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选自《容斋随笔》,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黩近      黩近:狎近B.柔举家适河北   适:到

C.子盍去乎   盍:何不D.袁公多端寡要   寡要:少谋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汉士择所从“的一组是(  )
①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②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
③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④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
⑤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⑥策从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自从平定黄巾之乱以后,天下动荡不宁,士大夫都在选择自己将要跟随的对象,以此来保全自己。
B.郭嘉是一位有远见的汉士,他初次见到袁绍,就觉得袁绍不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于是劝说袁绍的谋臣辛评离开袁绍。
C.文章列举的一些汉士,更多的是投奔曹操,作者这样安排,可以更加突出这些汉士的远见卓识。
D.作者对荀彧、和洽、高柔、郭嘉、杜袭、赵俨、繁钦、刑颙、吕范、周瑜、诸葛亮等汉士的选择都持有肯定态度。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
 (2)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3)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诗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补写出下列词中空缺的部分。(5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
字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溪水
李汉荣
①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尤其是在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
②溪水是很会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挂一道小瀑,哪里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你见过小溪吗?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比起我,小溪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也没学过美学,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从古至今,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的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
③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会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溪水就抢拍了那惊慌的尾巴;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会被它们喝完,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
④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
(选自2005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14.作者为什么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溪水具有的“智慧”和“品性”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溪水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除了写溪水之外,文章写“我”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2009•高考山东卷)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咏物诗和谜语有一个相近之处,那就是都追求形象思维。比如,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的内容即为谜面,“石灰”是谜底。请你猜猜下面这首咏物诗所咏之物,并结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解释。(5分)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明•黎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下面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一致,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6分)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道:“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到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麻雀、公鸡、鹌鹑、雄鹰对所飞的高度有着不同的认识,你对“高度”又有怎样的认识呢?
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答案
1. 答案】 D(A.溯:sù,B.彳:chì,亍: chù,C.荇:xìng)
2. 【答案】 A(B.诲—晦,C.惟—帷,D.诅—沮)
3. 【答案】 C4. 【答案】 C(并非对爱情的追求,而是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5. 【答案】 B(“二者融贯”说的是“淳朴重义”和“勇敢尚武”这两种精神。)
6. 【答案】 B(说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
7. 【答案】 D(湖湘文化的哲学依据是“自强不息”。)
8. 【答案】 D(寡要:不得要领。)
9. 【答案】 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上所说的“汉士择所从”,有两层意思:其一,陈述对象应为要依附他人的“汉士”;其二,这些“汉士”是主动选择跟随主子。据此不难分析出:①陈述对象是“袁绍”,他不是“汉士”;②陈留太守张邈本来就跟曹操亲近友好,也不属于“择所从”;⑥说的是孙策答应吕范的请求,陈述对象不是“汉士”③④⑤三项则分别讲郭嘉、赵俨、吕范这些“汉士”“择所从”的情况,符合题意。)
10. 【答案】 A(不是平定。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A项的“汉朝自从平定黄巾之乱以后……”,误解了“中平”一词的意思。原文是“汉自中平黄巾之乱”,“中平”是汉灵帝中平年间的意思。如此看来,就文言文阅读来讲,其主要难点还是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11. 【答案】 (1)郡中士人高柔却认为张邈必然会乘机反叛,打算带领家乡人躲避一下。众人都认为曹、张二人关系很亲密,不同意他的看法。
(2)我们所以一同来荆州,是想保全自己等待时机而已。你若表现才能不停止,就不要同我们在一起(就不是和我们同类的人)。
(3)譬如同坐一船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可能翻船,同时受害,这也是为我吕范考虑,不只是为将军考虑啊!
12. 【答案】 (1)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行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2)诗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既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该诗首句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这里,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她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宛如那团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比喻美妙熨帖,想象新颖独特,饶富新意,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13.14. 【答案】 ①因为“忧伤或喜悦的泪水”来自你的眼睛和心理感受。②从“忧伤”来看,你已经意识到自然之美的不可穷尽。③从“喜悦”来看,你已经懂得美无处不在,无须刻意寻找的道理。
15. 答案】 ①顺乎自然,走它该走的路,不错走一步;说它该说的话,不多说一句。②单纯坦荡,心仪、欣赏一切美而不据为己有。
16. 【答案】 从四个方面:溪水无处不在的源头;溪水的流淌显示出的大自然的智慧;溪水纯洁美好的品性;溪水丰富的经历。
17. 【答案】 ①与溪水形成对比,突出溪水的美好,赞美溪水具有清澈的情感和思想;②突出文章主题,通过“我”羡慕和渴望做溪水,表现人们应该像溪水一样追求美好境界:清亮、坦荡,而不自私。
18. 【答案】 画面内容:一女子正在接水,水龙头开到最大,流出的几滴水呈“SOS”状。
寓意:水在呼救,警示我们要节约用水。
19. 【答案】 爆竹。本诗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爆竹的特点,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20. 【答案】 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能赢得人们对自己品格的赞美 池中的荷花不懂得在严寒来临之前要放弃漂亮的衣裙,从而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
参考译文:
汉朝自灵帝中平年间爆发黄巾之乱,天下动荡不宁,士大夫都在选择跟随的对象,以此作为保全自己、避免祸害的长远大计,但是如果本人不是真正的豪杰之士,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荀彧年少时,因为颍川为战乱之地,他劝家乡人赶紧避难,家乡人多因怀乡不能离开。荀彧独自率领他的宗族前往冀州(今河北),当时占据冀州的袁绍待他用上等宾客的礼遇。但荀彧思量袁绍此人终究不会成就大业,就离开袁绍去跟随曹操。他的家乡人留在颍川的,大多数被强贼乱军所杀。
袁绍派遣使者迎接汝南(今河南上蔡东南)的士大夫,和洽独自去了荆州,刘表待他用上等宾客之礼。和洽对人说:“我所以不跟从袁本初(袁绍字本初),是要避开争战之地。昏世之主,不可过分接近,久留不走,邪恶就会兴起。”于是南往武陵(今湖南常德市),那些留在荆州的,大多数被刘表杀害。
曹操为兖州(今河南滑县东)牧,陈留(今河南陈留)太守张邈与他亲密友善。郡中士人高柔却认为张邈必然会乘机反叛,打算带领家乡人躲避一下。众人都认为曹、张二人很亲密,不同意他的看法。高柔把全家都迁到河北,张邈果然叛变曹操。
郭嘉初次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等人说道:“明智的人将会慎重地衡量他的主人,袁公头绪很多,但不得要领;好为谋略,但不果断,这样的人难于与他共济大难,我要再次行动,另找新主人,你们怎么不走呢?”辛评等人说:“袁氏在当今天下是最强大的,离开他往哪儿去呢?”郭嘉不再说话,离开袁绍,去依附曹操。曹操召见他,与他谈论天下大事。郭嘉出门后说:“这才真正是我的主子。”
杜袭、赵俨、繁钦因躲避战乱到了荆州,繁钦在刘表面前多次显露奇才。杜袭说:“我们所以一同来荆州,是想保全自己等待时机而已。你若表现才能不停,就不要同我们在一起。”到汉献帝立都许昌,赵俨说:“曹镇东(曹操时为镇东将军)一定能够拯救华夏,我知道归顺谁了。”于是投奔了曹操。
河间(今河北献东)邢颙在无终(今河北蓟县),听说曹操平定了冀州,对田畴说:“听说曹公法令严明,百姓已经厌恶战乱了,乱到极点就会平定,我请求先去投靠他。”于是收拾行装回到家乡。田畴说:“邢颙,是天下士人中的先觉者。”
孙策平定丹阳(今安徽宣城),吕范请求暂时让他兼任丹阳的都督。孙策说:“子衡(吕范字子衡)已有了大批人马,哪能再让您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是要拯济时世,譬如同坐一船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可能翻船,同时受害。这也是为我吕范考虑,不完全只是为将军考虑啊!”孙策依从了他。周瑜听说了孙策的声誉,便与他推诚相结友好。及孙策死,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与之共同成就大业的人,就一心为他服务了。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起用他。一见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为刘备服务。这些人都有如此的卓识远见,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受困厄呢?
【佳作赏读】
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们之所以要永远双手向上,并非为摘到空中最美的星辰,只是要保持一种向上的姿势。
——歌德
曾经习惯高傲挥手的希特勒被赶下政治的舞台,化作了历史的尘埃;同样,曾经高高在上的萨达姆也从权力与威望的制高点突然坠入地狱的审判厅。
高度既可以放纵一个代表黑暗与苦难的魔鬼,也可以成就一个带给人类光明与自由的天使。
每当回顾小平同志在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建立的功绩时,我总是被他非凡的个人品质折服。在这位曾几度成为美国风云人物杂志的封面人物的老人的一生中,中国百年来的历史随着时代脉搏清晰地律动。“十年动乱”后临危受命,他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从中国的发展成就中,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上,从中国的生产力进步和综合国力提高上,我们均能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卓越与不朽。“只缘身在最高层”,小平用锐利的眼光观察,紧紧握住历史发展命脉,无愧历史,无愧人民。
每当想起阿拉法特颠沛流离的一生,我总是被他不屈的精神感动。参与巴勒斯坦战争,组织爱国学生运动,著书立说唤醒民众……他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对手的尊重、世界的支持以及应有的地位与尊严。“只缘身在最高层”,阿拉法特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和平与希望。
每当凝视中国的版图,我常想:它的身躯撑得起十几亿人民的生活重担吗?东部被抬得陡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繁华与沉寂在同一张版图上共存。2004年审计风波中各地统计居然出现了泡沫!如果任由浮夸风盛行,任由政要鼓吹数字政绩,任由舆论盲目跟进,那这样一股风会将人民置于怎样的陡峭山崖上啊!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高处不胜寒”,东坡如是说。惟其如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单元练习


上一个『石桥中学高2014级第三学期月考(1)』  下一个『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