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中学(象山港书院)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象山中学(象山港书院)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象山中学(象山港书院)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偏僻/譬如捭阖/柏油路皈依/岿然不动B.缉私/稽查褒义/电饭煲陷阱/杀一儆百C.案牍/渎职骁勇/肖像权污秽/百喙莫辩D.俾使/裨益矿藏/藏经阁
试题预览
象山中学(象山港书院)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偏僻/譬如       捭阖/柏油路       皈依 / 岿然不动
B.缉私/稽查       褒义/电饭煲       陷阱 / 杀一儆百
C.案牍/渎职       骁勇/肖像权       污秽/百喙莫辩
D.俾使/裨益       矿藏/藏经阁       祛除/曲尽其妙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一阁藏书之丰富斐声学术界,阁中明代的典籍较多,并汇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帖,其中著名的是北宋的拓本。
B.在富庶平展的江淮平原上,各处风景大多都顶着一个文诌诌的名称。历代文士为起名字真是绞尽了脑汁,这几乎成了中国文化中一门独特的学问。
C.庄子懂得自然的语言,那些古代优秀的文学家都懂,他们通过草木虫鸟、云霞水土跟自然交流,心灵在天地万物中神游,获得起迪和智慧。
D.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苹果的数码产品总是衍生出一股无形的魔力,让人着迷并且为之疯狂。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数百万台的iPhone5销售一空,带来了智能手机销量新的奇迹。
B.最近接连发生的考试泄题事件应当给我们敲响警钟,如果泄题背后的利益勾结、权力寻租不被遏制和根除,万千学子竟至整个社会或许将失去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
C. 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D. 据悉,奥运冠军孙杨出席一次商业活动要100多万,而当年菲尔普斯出场费也就10万元人民币,一般的娱乐圈明星更是鞭长莫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炜的《你在高原》长达450万字,有公众质疑,这种作品获奖不但增加了茅盾文学奖对于公众的困惑,而且更加阻碍了公众进入“纯文学”领域。
B.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C.上海世博园中的最佳城市实践区给了城市一个在世博会上独立参展的机会,这里集中展示了全球有代表性的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优秀实践方案。
D.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香烟的危害,特别是劝阻有瘾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5. 根据前后语境,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语义丰富,前后贯通。(3分)
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形形式式的人物(如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高士,①__________________,如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战士),多姿多彩的景物(如惜别的杨柳,②________________,失意的落叶,得意的春风),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逸,③_________________,朦胧隐晦,悲壮苍凉,清健俊爽。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美”——象征比兴,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人生路上,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6.下面是一段介绍微信的文字,请概括其四个方面的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新型手机聊天软件。它可以通过网络传送语音、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并且支持iPhone、Android、S60等不同平台的手机之间相互收发消息。用户可以同时与最多10个好友进行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聊天。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交流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 1M流量可发约1000条文字信息、1000秒语音信息以及约1分钟的视频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
7.10月16日是第22个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局也在近日首次向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这一倡导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你对此事有何看法?请加以阐述。(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节选)
朱光潜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嘱吩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每人在某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俗语说得好:“惟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谁知道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掩藏了几多行尸走肉。无论是“俗人”或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都缺乏艺术家在创造时所应有的良心。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
8.下列表述,不是导致“‘俗人’、‘伪君子’的生活大半都是不艺术的”的一项是:(    )
A.他们是为生存而苟且生的“苟且者”。
B.这些人缺乏道德追求和良心。
C.这些人或缺乏本色、或掩盖本色,生命是干枯的。
D.他们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像喜剧里的人物,叫人起不美之感。
9.下列表述不合乎文意的一项是: (    )
A.如同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一样,凡是完美的生活,其全部生活表现也与全人格息息相关。
B.每个人对于某一事物所引起的情趣都是独特而唯一的,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并将不断发展变化,生生不息。
C.俗人与伪君子之所以让人生厌,与东施一样,都是因为俗滥,也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
D.“风行水上,自然成纹”,也就是说,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这样才谐和完整。
10.作者认为艺术的生活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想望。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
                                               (2011年第3期《散文选刊》)
11.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的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说,“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 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这样说有什么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结尾处为什么说“西部,戈壁,荒漠,苇”“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苇,显然又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探究一下作者要表达的情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①,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初机之士:指最初有智巧变诈之心的人。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于娄公所            舍:留宿              
B.非特深山之中          特:只是
C.药不二贾              贾:通“价”  
D.今夫乾没氏之属        属:通“嘱”, 嘱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以朝市为大隐耳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子何疑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       重为乡党所笑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一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衷于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
C.文章以今之“乾没氏”钻营谋利的卑劣行径反衬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表达了作者厌恶世俗,崇尚归隐的思想。
D.文章末尾,借韩伯休的故事,对娄公求文以显名的所谓隐士行径予以巧妙的讽刺和委婉的劝诫。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以 予 观 之 小 隐 于 山 林 则 容 或 有 之 而 在 朝 市 者 未 必 皆 大 隐 也 自 山 人 索 高 价 之 后 欺 松 桂 而 诱 云 壑 者 多 矣 况 朝 市 乎
2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2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5分)
(1)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2)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3)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23.找出材料(1)中含有的成语并概括反映的孔子的思想。(2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2)(3)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孔子这一思想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色惨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日晶。
(4)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_____。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瓦缸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命题:潘月琴    审题:高延营)
象山中学(象山港书院)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期中测试语文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    2.(      )    3.(      )    4.(      )
5.(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8.(        )      9.(        )
10.(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1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16.(        )      17.(        )      18.(        )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以 予 观 之 小 隐 于 山 林 则 容 或 有 之 而 在 朝 市 者 未 必 皆 大 隐也 自 山 人 索 高 价 之 后 欺 松 桂 而 诱 云 壑 者 多 矣 况 朝 市 乎
20.(7分)
(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高陂中学九年级(上)半期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汕头市飞厦中学2012-2013(1)期中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