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九年级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九年级语文(九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九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自然是人类之友。我们从línglíng淙淙的泉水中感悟生活的节律;我们从chánchán的溪流里领略生命的
试题预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课堂练习
九年级   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自然是人类之友。我们从línglíng淙淙的泉水中感悟生活的节律;我们从chánchán的溪流里领略生命的意义;我们赞颂安徽黄山的雄奇guī丽.;我们深思桂林山水的人文精suǐ。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群峰,竟是日晒雨淋、水流侵蚀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装饰”的结果!
B.“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C.因此,在《故乡》里,“幻景”与“现实(过去的事实)”的分离,并不意味着“理想”本身的失落。——钱理群
D.老舍先生一生著作等身,《老张的哲学》《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因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你能解密农谚“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晴,西虹雨”中的天气“密码”吗?
B.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C.在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里,我读了许多鲁迅先生的作品。
D.通过赏析《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一④ 每题1 分,⑤一⑥ 每题2 分)
①               ;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②             ,皆入于机。
③操千曲而知音,               。       ④为川者决之使导,             。
⑤《与朱元思书》中触景生情,虚写的句子是:             ;            。
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        。
5.名著阅读。(6 分)
⑴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      所作,其中孙悟空曾被玉帝招安,封给他一个牧马小官“        ”。(2 分)
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题目。(4分)
①简要说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情节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生动细节。(不少于2个)(2分)
                                                                         
②请你再补充《水浒传》中有关鲁智深的两个经典故事情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出来。(2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班级开展“气象物候”的专题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⑴在搜索物候中的古诗词时,搜索到唐代张敬忠的《边词》一诗,请你思考这首诗中包含了怎样的物候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4)分
                                边    词 
                              唐代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注】 五原,地名,在今内蒙古,纬度较高。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包含的物候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⑵通过气象卫星进行的天气预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用肉眼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观察下图,回答问题。(4)分
 
你从图表中获取到了哪些天气信息:                                      
将得到的天气信息转变成一段温馨的生活提示,你将对起早贪黑辛勤工作的父母说:
                                                                       
二、阅读理解(共60 分)
(一)阅读卢纶的《塞下曲》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①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①将(jiàng):率领。
7.⑴诗前两句暗示了什么样的事发情境?(1分)
                                      。
⑵请你分析“欲将轻骑逐”一句中“欲”字的表达作用。(2分)
                                                                             
⑶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二)阅读吴均的《与顾章书》 一文,完成8 一11题。(14 分)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⑴。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⑵日;幽岫⑶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⑷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⑸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⑹,岂徒语哉!
【注】⑴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⑵限:阻,这里指遮断。⑶幽岫:幽深的山穴。⑷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⑸重:这里是推崇的意思。⑹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既素重幽居(      )         ②遂葺宇其上(       )
③于斯已办(      )           ④岂徒语哉(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遂葺宇其上。
A.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其喙有钳(《以虫治虫》)
C.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D.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译文:                                                                  
⑵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译文:                                                                  
11.试说说与《与朱元思书》一信相比,两信的相同之处。(2 分)
                                                                     (三)阅读《唐宋诗中的物候》 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 分)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从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的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统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写成诗句。其中许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止。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义,所以能写成诗歌而传之后世。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成就的。
③唐白居易(乐天)十几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古原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宣传,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五言律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在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找到答案的。李白(太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介甫)晚年住在江宁,有诗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容斋续笔》中指出: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征象,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之大也是事实。
⑤树木抽青是初春很重要的指标,这是肯定的。但是,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指标呢?从唐、宋诗人的吟咏看来,杨柳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杨柳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第一,因为柳树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它既不怕风沙,也不嫌低洼。唐李益《临滹沱见蕃使列名》诗:“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王之涣著《出塞》绝句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这句寓意诗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但在今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无论天山南北,随处均有杨柳。所以毛泽东同志《送瘟神》诗中就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如今春风杨柳不限于玉门关以内了。
⑥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子美)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⑦南宋诗人陆游(放翁),在76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雅舅,苗稚忧草茂……”像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
⑧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地点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12.读了课文,你认为物候现象的差异决定于那些因素?(4分)
                                                                         
13.试说说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14.阅读全文,在下列方框中的①②③两处填写合适的内容。(3分)
诗人 诗文 物候 规律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1.草木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规律
2.循环随物候转变。 物候因地而异,因时
而异。
李白
王安石 “东风已绿瀛州草……”
《扶风豪士歌》
“春风又绿江南岸……” ①
李益
刘禹锡
王之涣
毛泽东 《临滹沱见蕃使》
《竹枝词》
《出塞》
《送瘟神》                ②
杜甫 “西川有杜鹃……” ③
陆游 《鸟啼》 侯鸟与农事的关系


(四)阅读黄菊的《学贵质疑》一文,完成15 一17 题。(10 分)
①人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用之于我们的事业。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得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种精神。如今,历史的年轮已转过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要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15.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 分)                           
16.文章第④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作用?(4 分)
                                                                         
17 “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一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请你采用与这句话相同的句式,再补写两个例子来支撑中心论点。(4分)
                                                                         
(五)阅读贾平凹的《泉》一文,完成18一21 题。(20 分)  
  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家里来信说:它死的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  也不能做,劈成木材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②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③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不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了,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夭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它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这冬天的歌,喜欢的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④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十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那老槐了,劈成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也不能再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个刺眼痛心的树桩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⑤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边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⑥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
    ⑦“爸爸,树没有了。”
    ⑧“没有了。”
    ⑨“爸爸也想槐树吗?”
    ⑩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
    ⑪“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⑫唉,这孩子,为什么偏偏要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
    ⑬“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呼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
    ⑭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啊,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⑮“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抱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就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
    ⑯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柱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那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得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
    ⑰“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
    ⑱“能的。”我肯定地说。
    ⑲我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18.阅读全文,找出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用文中的词)。(3 分)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7 分)
⑴请说出你对第⑩段中加点词语“可怜”的理解。(3分)
                                                                         
⑵简要从修辞角度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20.文中的小儿与《月迹》中的奶奶有相同之处,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这个人物形象及他在文中的作用。(4分)
                                                                         
21.比较链接材料与文章第⑯段,说说两段文字在表达上的异同?(6 分)
【链接】 
 那柔曼如提琴者,……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三、作文(60 分)
文学是人学,创作文学作品即为创造人。这个“人”不是物质意义上的,而是精神层面上的。这个“人”有时是“我”,写作则倾向内心;这个“人”有时是“他(她)”,写作则倾向外部世界;但有时也会同时出现。
22.请以“我永远也忘不了他(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着力塑造人物形象。
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⑶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⑷书写工整规范。(4 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泠,潺,瑰,髓。(每字1分,共4分)2.D(2分)3.B(2分)
4.①凫胫虽短,续之则忧;②万物皆出于机;③观千剑而识器;④为民者宣之使言;⑤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⑥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5.(1)吴承恩;弼马温。(2)不肯收那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先将金老父女送走再去找郑屠算账;打死郑屠后,知道事情闹大了,于是假装发火,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写出两条,意思对即可)
(3)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写对两条即可)
6.(1)①(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
       ②纬度不同;
  (2)① 日夜温差相差变大;经常刮起北风或偏北风;暖湿气流(东风)与干冷气流(北风)相遇会出现阴雨天气。
       ② 略。(注意语气、称谓、用词等)
7.(1)敌人被围已久,已无力夜袭,有遁逃之势。(1分)
(2)“欲”是想要的意思,只写跃跃欲追而不写大获全胜,言近旨远,留有空间,引人联想。(2分)
(3)①a戍边将士英勇机智b边塞生活的艰苦c战争(夜战)的紧张激烈(1分)
    ②情景交融;侧面烘托;以静衬动;虚实相生。(2分,只需写出两点)
8.(1)①一向,向来;②于是,就;③这;④说。(4分)  
(2)C(2分)
9.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2分)
10.(1)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好吗?”(2分)
(2)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2分)
11.a两文都是写给友人的书信;b都多用四字句,骈散相间,韵律和谐;c两文都写山写水,形声兼备,意境优美;d都写景抒情,抒发了对自然的向往,表现了无拘无碍的自由心境,从而创造了一个远离俗世的超然的审美世界。(2分)。
12. 南北(纬度),东西(经度),山地和平原(高下),古今。(两种写法都对)
13.运用作引用的说明方法,(1分)引用黄宗羲的诗句,精炼有力的说明了自古以来诗人极善用文学之笔采撷物候之貌,使之传世。(1分)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1分)
14.①物候有区域性
②杨柳是初春的象征;物候的地域性和历史变迁是分不开的。
③侯鸟与物候的关系
15.学贵质疑。(2分)
16.正反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具体可信、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应该倡导怀疑精神,并以之为武器向科学进军。(4分)
17. 略(4分,句式相同,内容正确)
18. 伤感,痛心,激动
19.(1)“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不过这里怜悯的意味要弱些,有的可惜的意思。“孩子的可怜”是指随着老槐树的消失,孩子的幸福、快乐霎时就消失了,不能再如“我”小时候一样,充分享受老槐树下玩耍的乐趣。
(2)该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停在树枝上的小鸟比作树叶,将鸟鸣比作音符,将老槐树比作一首歌,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冬天老槐树的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 句中“报答”一词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小鸟写得有情有义,使文章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增强文章的美感
20.  “小儿”是作者寄托了理想的形象,善良,热爱生活,热爱美,有孩子的童真和想象力。
在文中起着引导者的作用,当“我”沉浸在失去老槐树的伤感中时,“小儿”引着“我”发现了生命的“泉”,使“我”悟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把我的心灵带到高尚的境地
21. 同:a都是触景生情,引发联想,感悟生命。b都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c 句式整散夹杂,有变化,有节律感。
     异:a 触发点和落脚点不同:一个由泉声联想到交响乐,进而引发对岁月、历史、生命的感悟,是听的范畴;一个断树之桩联想到生命之泉(泉形),最后的谛听只能是基于物象的想象。
         b 美境不同:一个跌宕起伏,宏大历史交响乐,是壮美;一个潺潺流淌,月下清泉,是优美。
         c  用语不同:一个典雅凝重,多用书面语;一个清新自然,多用口头语。 (218.90.216.8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12年新疆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下一个『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