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2-2013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江西省丰城拖船中学曾永华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媛(yuán)女酾(shī)酒乘(chèng)凉熏陶渐(jiān)染  B.混(hùn)沌干(gān)禄隽(jùn)永潜(qiǎn)滋暗长  C.
试题预览
2012-2013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江西省丰城拖船中学 曾永华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媛(yuán)女   酾 (shī) 酒    乘(chèng)凉    熏陶渐(jiān)染
  B.混(hùn)沌    干(gān)禄    隽(jùn)永      潜(qiǎn)滋暗长
  C.茎(jīng)叶   蜷(quán)缩   愆(qiān)期     否(pǐ)极泰来
  D.纤(qiàn)绳   蜕(tuì)变    悄(qiāo)然     夙(sù)兴夜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葱笼    没精打采    肄业    欲盖弥张    怨天尤人
  B.潦草    揠苗助长    砥砺    游目骋怀    相形见绌
  C.勖勉    涸辙之鲋    镶嵌    放浪形骸    浅尝则止
  D.坚忍    信誓旦旦    影碟    杯盘狼藉    锋芒必露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随着有车族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新手上路了,交通事故发生率日甚一日,人们面临着安全危机。为此,交管部门采取严格监控措施,从源头堵住“马路杀手”。
   B.去年年底,政协委员对市里39个部门一一进行调研、评议,当面锣对面鼓地“敲”出48条行风整改意见,“敲”得大家心服口服。
   C.近日各地出台的《关于重申禁止洒后驾车的规定》,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激起一片叫好声。但是要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还需要在落实上狠下工夫。
   D.《天龙八部》选入高中语文读本,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担心比比皆是的打斗场面描写会产生负面影响,金庸先生则担心中学生看不懂其中的人生痛苦与悲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网民在“就业”、“增长”、“代表”等词前加上“被”字,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被时代”一词的发明无疑夸大和渲染了反抗某些强权压制的情绪,也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性格中具有冷幽默的一面。
   B.深圳市将每年12月7日设为“深圳创意设计日”,与深圳市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的2008年12月7日同属一天。
   C.马英九12月26日在台北出席世界华语教学研讨会致词时说,繁体字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的字形最优美、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他已责成台行政部门启动繁体字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
   D.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于12月7日开幕,会议主要讨论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各国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希望达成一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新协议。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美学中的“狂欢”是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在狂欢式的特定氛围中,颠覆了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粗鄙和嘲讽成为主要的表现风格。狂欢打破原有的秩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狂欢”是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世界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创造新的世界   ②它使人解除了恐惧   ③使世界接近了人,使人接近了人
   ④形成了人与人的新的平等的关系    ⑤让人们在一种新的关系中释放自我,宣泄重负  ⑥高贵与神圣同卑下与粗俗相妥协
   A.⑤①③②⑥④           B.⑤①②③④⑥     
   C.④⑥②③①⑤           D.④⑥⑤①②③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巴黎圣母院》中副主教克洛德用尖刀刺伤卫队长费比斯后逃走,和卫队长在一起的艾丝美拉达却被认定为凶手,被判处死刑。
  B.宝玉淋雨回家,众人不知是宝玉,嬉闹着不给开门。宝玉生气,冒失地踢了前来开门的麝月。
  C.第三次出游,堂吉诃德和桑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托波索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小姐。
  D.为了商讨是否与刘备联盟,周瑜应孙权之招来到柴桑。东吴群臣,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铜雀台赋》,智激周瑜,终于促成孙刘联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最近,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越来越像在恶搞:一会儿有人吆喝“孔子是丧家之犬”,一会儿有人叫喊“李白是古惑仔”;左边的场子在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右边的场子在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一个劣质学术“秀场”,正在商品展销会的角落里悄悄地拉开了灰色的帷幕,试图与吴宗宪、小S争风吃醋,一较高下。  与其说孔子是丧家之犬,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丧家之犬:它离家出走,自暴自弃,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四处溜达。与其说李白像古惑仔,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古惑仔:在街头扮鬼脸、吐舌头、哗众取宠,既挑战了“家长”的权威,又骚扰了过往的行人。学术语言已经沦落到“古惑仔”和“丧家犬”的地步,暴露出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致命病理。  既不能感受斗室里枯燥和寂寞的乐趣,又缺乏对学术语言自身应有的热衷和信念,更没有找到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有效途径或话语方式,于是选择“离家出走”,到街头去卖狗皮膏药,还制造了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这种思维放弃学术话语的理性原则,将它翻译成最时髦、最热门的“无厘头”语言,甚至不惜娱乐化(大话、恶搞、骇人听闻的新名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与公众对话。对此,公众惊诧不已——这就是学术?怎么越看越像初次登场的娱乐小明星滑稽、拘谨的业余表演?这种拙劣的方式,是学术思维中的小媳妇心态的表现: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  传统学术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大学讲堂、学术沙龙和专业杂志。公众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一般的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或“公众论坛”。民间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生活空间(饭局、客厅、酒馆、街道、广场),再加上今天的网络BBS等。在新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单一的话语形态的孤立状态,没有对话和交锋,只会使它日渐枯萎。让各种不同的话语方式(学术思维、公众诉求、民间语言)相互碰撞,取长补短,或许会使它们同时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但前提是,彼此必须坚守自身的原则和底线,不是放弃原则而同化为一种更低级的东西。  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目的是将各类思想从讲堂和斗室的狭小空间,转移到更广阔的公众空间,参与公众对话。但是,如何转移,是否有效,却一直是一个难题。毫无疑问,无论是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进公众传播,还是将学术完全变身为娱乐,都是无效的方法。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将“左”的道德观与“右”的认识论融合防止僵化保守。这种融合,要求对传播知识的语言进行探索和创新。  今天的学术明星和学术贩子所采用的语言,似乎摆脱了传统学术话语的弊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语言,而是租借娱乐明星哗众取宠的语言。学术话语仿佛从娱乐垃圾堆里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将孔子、老子、李白们塞在里面兜售。他们从一种极端(抽象化的极端)转向另一种极端(娱乐化的极端)。这正好应了民间的一句谚语:戴了狗皮帽,丢了狐狸皮。
7、属于目前部分学术语言“离家出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某些学术研究人员耐不住寂寞,被大众传播领域的热闹景象、吴宗宪小S们的风光无限所诱惑。
B.学术语言“离家出走”就是为了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C.学术语言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话语方式完全不可能是娱乐语言。
  D.学术语言在向娱乐语言学习的一些尝试中,较少考虑到自身的原则和底线而迷失了自我。
8、下面不属于学术中的“恶搞”的一项是:(   )A.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有了婚外情(纪连海“百家讲坛” )B.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
C.我是天才我怕谁: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D.“三国”戏里,周瑜的年龄比诸葛亮大,且大摇鹅毛扇。
9、根据全文内容并联系现实,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入公众传播是无效的方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B.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所以,把网络BBS作为
传播学术思想的主要阵地,现在是学术思想参与公众对话的一条很好的途径。C.作者认为,娱乐文化中有一部分是垃圾文化。D.作者把认为“李白是古惑仔”和说“孔子是丧家之犬”的讲学者都认定为是
哗众取宠的学术贩子,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袋。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
   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
   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
  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岁因大稔      稔:庄稼成熟。    B. 讽大亮献之        讽:嘲讽。
  C. 深乖昔旨      乖:违背。        D. 而多弼不自伐也    伐:夸耀。
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3分)(    )
  ① 以惠政闻      ② 大亮密表曰    ③ 必通宵假寐
  ④ 我便通夜安卧  ⑤ 而居处卑陋    ⑥ 哭之甚恸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 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 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D. 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四 、(28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3)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月 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1)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4分)
   
15.名句默写(共5题,限选4题)
(1)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问君西游何时还,           。……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3)《登岳阳楼》(杜甫)的颔联是           ,           。
(4)           ,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5)诲汝知之乎?           ,           ,是知也。(《孔子语录》)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1)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2)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3)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4)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5)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表示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他从来没有这么放松地拉过琴,时而飞扬如瀑,时而沉滞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泪水、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6)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7)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8)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9)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10)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16.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做出选择”的理解。(4分)



17.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
么这样安排情节?(6分)

18.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7分)

1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第3自然段点明了他对小提琴没有感情,并以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交代
了他练琴是由于他父亲的强迫,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
文章这样写,表现了他在长期的机械性练琴中所形成的习惯。
  C.毕业考试的演奏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首曲子是他自己创作
的,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他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
  D.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E.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塑造形象,着重展示了作品主人公在“强迫”下学琴的心理历程。
六、(15分)
20、参照右面丘吉尔的照片,结合下面的背景介绍,刻画丘吉尔的形象。
   右图是二战期间威慑法西斯的经典摄影作品《愤怒的丘吉尔》,丘吉尔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他带领英国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要求:
(1)侧重肖像描写,要有对人物的精炼点评。
(2)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21. 请以下面一句话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
  有时一种力量会很可怕,有时看起来很可怕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力量。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C(A-乘chéng凉,媛yuàn女  B-隽juàn,潜qián  D-悄qiǎo)
2.B(A-欲盖弥彰  C-浅尝辄止  D-锋芒毕露)
3、A(“日甚一日”指一天比一天厉害。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越来越加深或日益严重。这里修饰的是事故发生率,不恰当)
4、A(B.杂糅或偷换主语。C.成分残缺,“启动”的宾语残缺,加上“计划”或“工程”即可。D.第一分句时间与地点语序不当。)
5、D(美学中的“狂欢”是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在狂欢式的特定氛围中,颠覆了等级,形成了人与人的新的平等的关系。高贵与神圣同卑下与粗俗相妥协;粗鄙和嘲讽成为主要的表现风格。狂欢打破原有的秩序,让人们在一种新的关系中释放自我,宣泄重负,创造新的世界。“狂欢”是几千年来全体民众的一种伟大的世界感受,它使人解除了恐惧,使世界接近了人,使人接近了人。)(《美学小辞典》)
6.B.(被踢的应是袭人。)
7、A.(B把表现说成了原因;C学术语言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话语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娱乐语言,“完全不可能”显得绝对;D“较少”错,一举原文意思,应该是“没有” )8、D.(来源历史著作《三国志》)
9、C.(A项错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百家讲坛” 栏目的宗旨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B错在“主要阵地”和“现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C项原文出现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容易让读者理解成“所有的娱乐文化都是垃圾”,但娱乐文化中也有精品。D项错在“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袋”,原文中“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是比喻的说法。)
10.B(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11.B(①表现李大亮的行政能力;⑤表现李大亮生活俭朴不求奢华;⑥太宗的“哭之甚恸”不能简单认定是因为李大亮的“忠谨”。)
12.C(李大亮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是“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之前的事。)
13.(1)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多”、“衣冠”、“破亡”、“以……为”,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
(2)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
 (“诸”、“持”、“推”、“遗”,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
(3)太宗为他在另外的临时住处表达哀思,为他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
14.(1)、(4分)由视觉到听觉,由静到动,以动衬静,融情于景。(2分)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月光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似乎是下雪般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分)
   (2)、(4分)颈联体现出的是月夜中物我两忘、内心澄澈的精神境界。(2分)前两联中的明月、风入竹子等景象描写出空灵环境,颈联用“肝肺清”直抒胸臆,尾联用“鹤唳”来写环境的幽寂以衬托内心的明净。(2分)
15.(8分)
(l)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2)畏途巉岩不可攀  飞湍瀑流争喧豗
(3)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4)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5)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16.毕业前,“他”只能选择父亲的安排,走自己情非所愿的人生道路;毕业时“他”,毅然选择放弃。人生有太多无奈,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2分);第二人称“你”,既指小说中的“他”,又可推及到其他人。丰富了小说的意蕴,升华了主旨。(2分)
17.“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作者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突出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2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后文他的最终选择形成反差,引人思考。(2分)(不必强求与答案一致,意思对即可。)
18.示例一: 
①这篇小说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父亲的逼迫无所不用其极,他与父亲进行一次次智力较量,他没法战胜的,恐怕不止是父亲的智力。(5分)干事情不可强迫,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2分)
示例二: 
②这篇小说是对艺术规律的理解。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感受和技术的完美融合。主人公原先令教授们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两个侧面阐释了这个艺术规律。(5分)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律,否则达不到目的。(2分)
    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19.A、C.(A第三自然段没有“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C“他自己创作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来看,应是他的临场发挥。)(答对一项2分,全对4分)
20、示例:照片上的丘吉尔有一颗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硕大的头颅,有着大海般宽阔的前额,额上布满着刀削斧劈般线条分明的皱纹。他虽然手拄拐杖,但身材粗壮结实,像泰山一样屹立在厚实的大地上。他眉头微蹙,嘴角倾斜,一对泛着白光的眼瞳格外刺眼,眼神中流露出难以遏制的愤怒,这愤怒的目光如同喷射的火焰似乎要烧毁世间的罪恶。他的神情又像经过多年阳光暴晒和雨水冲刷的遍布裂缝的岩石,坚硬毅然。这就是丘吉尔,他瞪大双眼的锋芒,左手叉腰的霸气,传达了他像一头怒吼的雄狮要与希特勒等法西斯决战到底的决心。丘吉尔怒目而视,一副挑战者的姿态,是二战时期同盟国不屈不挠、决心作战到底的象征。
七、作文
21.【命题指导】一般来说,这种文题的审题重点就是所给出的一句话,这句作为“开头”句的话,往往暗含了文章的关键词,我们需要找出关键词,并对关键词的含义进行分析。比如给出的题目,他的关键词就是“力量”,围绕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题目的态度是什么(实际上是命题人的态度),这一点同样要从句中寻找。我们看到,这句话前后给了两个观点:“力量很可怕”“看起来可怕的东西没什么力量”。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力量很可怕?什么东西看起来可怕其实没有什么力量?这时候就需要联想了,要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历史上的种种事例,以及个人的经历,等等。这样就找到了主题与材料,然后再确定文体与写法,就可以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了。
附译文:
   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东都洛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属县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他亲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必修五 月考试卷


上一个『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下一个『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