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同步练习
·
重磅推荐:备战2021,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分类下载
·
2021高考一轮复习名师讲座免费试听,网罗所有重难点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童趣》同步练习
(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5、《童趣》同步练习(1、2)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
试题预览
5、《童趣》同步练习(1、2)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 )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④怡然称快( )
⑤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以…为”, )
⑥鞭数十,驱之别院( )
⑦徐喷以烟( )
⑧果如鹤唳云端 ( )
⑨方出神 ( )
⑩驱之别院 ( )
2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 ( )
(2)昂首观之( )
(3)为之怡然称快( )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3.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9.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童趣》答案:
1 ①张开,看清/对着,向着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脖子,指细微事物。 ②私下③同“僵”,僵硬 ④喜悦的样子 ⑤固定用法,把……当作 ⑥用鞭子打 ⑺ 慢慢地 ⑻象鹤一样地鸣叫 ⑼正 ⑽ 赶,驱赶。
2.(1)的 (2)它 (3)此,这 4.略。
3、 ①心里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②时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齐,定睛仔细地看。
③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4、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5、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6、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
7、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8、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9.自圆其说,略。
《童趣》同步练习2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鹤唳( )云端 童稚 ( )
项为( )之强( ) 土砾( )
miǎo( )小之物 páng ( )然大物
凹者为hè( ) yí( )然自乐
2.填空。
①《童趣》一文中依次写了 、 、 三件
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②“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 和 的心理过程
才能实现的。
二、阅读理解
阅读《童趣》,回答问题。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明察秋毫 ( )
②物外之趣 ( )
③昂首观之 ( )
④鹤唳云端 ( )
⑤项为之强 ( )
⑥凹者为壑 (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文中“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儿童怎么样的心理?
三、拓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学 奕
孟子
奕①之为数,小数②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③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④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①奕:古代一种围棋。 ②数:技艺。 ③奕秋:善奕者,名秋。 ④为:谓,说。)
6.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二人奕( ) 鸿鹄将至( )
7.用“∕”划分朗读节奏。
使 奕 秋 诲 二 人 奕
8.解释加点的字。
①通国之善奕者也
②惟奕秋之为听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
9.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10.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11.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部分):
一.1.lì/zhì/wèi jiāng/lì/藐/庞/壑/怡.
2.①观蚊为鹤/土山神游/鞭打蛤蟆/趣/
二.阅读理解
3.①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②指超出事物本身。③抬头。④鸟鸣。
⑤通“僵”,僵硬。⑥壕沟,山沟。
4.略。5.略。
三.拓展运用 6.huì;hú。 7.使奕秋∕诲二人奕。 8.擅长;只、单;弓箭;共同。9.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0.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11.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 (116.19.88.2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短文两篇》同步训练
』 下一个『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高三二轮复习语文综合验收试题(2)【新课标】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管理员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话:13958889955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