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博白县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2年中考博白县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九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2年中考博白县语文第二次统测试题时间:150分钟分数:120分一、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谑(nüè)浣妆(huàn)安谧(mì)坦荡如砥(dǐ)B、伶仃(tīng)烙印(lào)涸澈(hé)乳臭未干(xiù)C、诽谤(àng)谛听(dì)猗郁(yī)
试题预览
2012年中考
博白县语文第二次统测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数:120分
一、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戏谑(nüè)   浣妆(huàn)  安谧(mì)    坦荡如砥(dǐ)
B、伶仃(tīng)  烙印(lào)   涸澈(hé)    乳臭未干(xiù)
C、诽谤(bàng)  谛听(dì)    猗郁(yī)    锲而不舍(qiè) 
D、脸颊(jiá)   矜持(jīng)  砭骨(biān)  冥思苦想(mí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玲珑    秀颀    娓娓动听    妙手偶得
B、逶迤    淅呖    稍纵即逝    揠苗助长
C、斑澜    阔绰    风度翩翩    惴惴不安
D、缥渺    狡黠    彬彬有礼    悬崖绝壁
3、请你在答题中认真书写,评卷老师将根据你的全卷书写情况评分。(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5题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社会用字情况调查”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经过近一段时间的调查,你们发现:社会上的错别字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已废弃的简体字也屡见不鲜,异体字、繁体字也常出现在不应该使用的地方。另外,在一些小店里会时常见到一些方言词语,有的小吃包装袋上也出现一些不文明的用语。
4、归结起来,社会用字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些?(至少归纳出两种)(3分)                             
                                                                         
5、你的朋友小明也参与了调查活动,可他认为,没必要规范,社会是多样性的,字的主要功能是交流,别人能看懂,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你是这样开导他的:                     
                                                                         
                                                           。(3分) 
二、 古诗文与名著阅读 (23分)
6、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8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    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怀,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7题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信奉佛教,后来安居在南山边陲,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B、颔联写出山居的乐趣。“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C、颈取即言“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D、尾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突出心中如行云流水般自在,“无还期”是指归期遥遥无望而惆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复  居十日,扁鹊复见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B、益  不治将益深          曾益其所不能
  C、故  桓侯故使人问之      既克,公问其故
  D、属  司命之所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
  B、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译: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
  C、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译: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
  D、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译:(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也没办法治了。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扁鹊说的“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在骨髓”这几个词语,表明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B、文章结尾写扁鹊“已逃秦矣”,这一行为既表现了扁鹊对桓公病情诊断的准确,又写出了他的机警。
  C、“立有间”中“立”就是扁鹊站在蔡桓公面前,“有间”就是一会儿。扁鹊发现桓公有病没有直言相告,可见他内心是害怕君王的,这为后文“逃”埋下伏笔。
  D、扁鹊见蔡桓公时,“望桓侯而还走”这一动作,间接写出了桓侯病情的严重程度。
11、对下面三部中国古典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议事的大厅,原来称“聚义厅”,宋江任寨主后改为“忠义厅”。
B、古典名著《水浒传》成功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花和尚”武松、“智多星”吴用等,被人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
C、“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心理征服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而七擒七纵孟获。
D、“三调芭蕉扇”是《西游记》中精彩情节,是孙悟空向掌管芭蕉扇的铁扇公主借扇而灭火焰山大火,经过一番周折,借得宝扇,灭了大火,顺利西行。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善亦有道
刘  源
(1)光绪某年,黄河发火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陕西关中东南有一长丰镇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长丰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吝啬异常,真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大伙儿私下里称长丰镇为“铁公鸡镇”。
(2)灾民们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达好仁家忽然传出消息:达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长丰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达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达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长丰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达老爷子吝啬持家,达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莱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3)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达家放出话来:“领粥时,必须说‘达老爷真慷慨,达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达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达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里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那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达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达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达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汪汪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能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让长丰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4)达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达老爷子做了件蠢事。达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达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达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达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向达老爷子讨说法,达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达老爷子说他们肯是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长丰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5)水灾过后,长丰镇又恢复了原样。但是,达老爷子的名声半年里迅速变得臭不可闻,人们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6)这一年达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一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家惊奇地听着。“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欺,所以我恨透了讨饭。”达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给长丰镇增加一批乞丐……”
(7)说罢,溘然长逝。达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达家孩子不孝,但达家人不在意。几十年后,达家还在,子孙兴盛,还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宿命,相继败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11年4期,有删节)
12、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第(1)段和第(2)段的两个“吝啬”的意思相同。
  B、第(3)段划线句“吵”体现了达老爷子的小儿子对此种做法的不满和不理解。
  C、第(4)段划线句“蠢事”是因为行善举却得不到好名声,还到处被人骂。
  D、第(7)段“达家人不在意”是家人对这种舆论习已为常,不以为意了。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的达老爷子将开粥棚。但是达老爷子规定饥民领粥时必须先说好话再磕头,这种做法和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饥民和家人的不满。
B、达老爷子施舍遭骂.他也意识到自己做得过分了,有损自身的形象,于是不得不改规矩,变磕头为干活,并遣走佣工。 
C、水灾过后,达老爷名声臭不可闻,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D、这篇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内容上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语言质朴通俗,读来令人沉思良久,受益颇多。
14、下列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勤俭能持家”,“行善亦有道” 。
B、遇到天灾人祸时,要找准自己的方向,努力想办法走出困境。
C、人是有尊严的,帮助别人不能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
D、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等,互帮互助,不能冷酷无情,麻木不仁。
15、文中的达老爷子做了好事反挨批,你肯定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请写出一个自己的生活事例来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4分)
  答:                                                                   
                                                                         
(二)乡村的风
许俊文
(1)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2)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3)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4)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村里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5)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6、下列不属于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的一项是(    )(3分)
  A、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
  B、对乡村的风的怀念与依恋,对城市的反感与排斥。
  C、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
  D、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
17、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2)段的划线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
  B、文中的第(4)段写到两棵树的成长,其用意是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风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由树的成长定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表达内涵。
  C、第(5)段的划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
  D、文章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对风的渴望,从而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如火般的热情。
18、文中第(4)段说“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
请你就作者的这一观点写上简洁的批注,表达你的评价和看法。(4分)
   答:                                                             
                                                                    
四、写作与作文修改(59分)
(一)文章修改(9分)
毕业了,你准备好了吗
(1)初三阶段,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
(2)“唉,考试太难了,我看我希望不大。”“本人已数月不知电视为何物,不知道音乐是何味了。”“啊呀!(A)差点忘了大事,下午数学课还要模拟考试呢!”一声提醒,惊醒了梦中人。于是大家马上各就各位,赶紧备战。
(3)牢骚,为中考而发;议论,因中考而起。反正牢骚、议论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听多了也就自然了,这仿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夜曲。
(4)老师都抱着一叠考卷出教室。数学老师刚走,外语老师进来,还有历史老师绝处逢生,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竖起小黑板。(B)同学每天每时每节课都不辍劳作,忙着解不懂之题,忙着向老师请教,忙着订正试卷……为了中考的那个未知数,紧张是唯一不变的基调。于是,学校、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是不变的航向,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时间骑车等……(C)只为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5)然而,紧张并没有吞噬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中,使我们体验着生活充实的兴奋,感受着紧张生活的步伐。
(6)“报纸上说了,咱们都大有希望噢,今年重点学校扩招!”传播消息的同学眉飞色舞地告诉大家。“对呀,对呀,大家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临近中考,大家都诚心诚意彼此鼓励,彼此加油——(D)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百地努力。特别是接二连三的家长会上,学校一次又一次地发布中考信息,更使我们的信心指数继续上升。
(7)初三呀,初三!初三的生活仿佛是人生中一篇最最扣人心弦的乐章。紧张的主调让我们振奋,灿烂的希望与我们同行。走进初三,走进生活,不远的将来,就会走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19、文中ABCD四处的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20、对文中加横线词语或句子的修改意见 ,有误的一项是(3分)
A、(4)段中的“绝处逢生”应改为“见缝插针”。
B、(4)段中的“不辍劳作”应改为“笔耕不辍”。
C、(5)段中的划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删去“使”字。
D、文中第(2)段最后一句话多余,应删去。
21、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没有结尾,应用“十年寒窗磨一剑,今日剑出鞘;百日砺练出硕果,明朝见分晓”这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文章就更完整。
  B、第(4)段与上文衔接不紧,应加上“每天”这个词作过渡。
  C、第(6)段划线处两个分句位置对调,表意更准确。
  D、文章标题不恰当,以“发生在初三的故事”为题才合适。
(二)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你只是一滴雨露,但你怎能忘却自己滋润的一棵干枯小草快慰的欢笑?也许你只是一抹阳光,但你怎能忘却你拨开阴霾天空时人们眼中希冀的眼神?生活是一首乐曲,如果没有你我敲击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音符,又如何能奏出甜美的旋律?
请以“我也是生活的主角”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内容自选,立意自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编写故事,介绍说明等;
(3)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5)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C(A谑—xuè  B仃—dīng  D矜—jīn)  2、A(B呖—沥  C澜—斓  D渺—缈)  3、根据全卷书写情况评分。  4、(1)许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采用谐音和方言代替编写广告词;(2)个别商贩文化素质不高,容易写错别字;(3)有些人不能正确区分简体字和繁体字、异体字等。  5、示例一:乱用、误用汉字,这不仅影响了汉字的形象,对学龄儿童更是一种误导。示例二:作为初中生,我们更加意识到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我们不能被误导,更不能误导人!  二、 6、(1)芳草萋萋鹦鹉洲  (2)朔气传金柝  (3)不尽长江滚滚流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D(“无还期”是指没有回还的准时间)  8、A(A、又  B、更加/增加  C、特意/原因  D、管,掌管/类)   9、D(“请”的意思是“询问”)  10、C(直言相告,也不是为后文的“逃”埋下伏笔)  11、B(“花和尚”是鲁智深)  三、12、D(已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13、B(他这样做是让饥民们珍惜自已的工作,懂得维护个人的尊严)  14、A  15、15、所举的事例体现出做好事暂时不被人所了解。如认真帮老师干活、捡校园的垃圾被看作是爱出风头等,感受能结合事例即可。  16、B(“对城市的反感与排斥”在文中没有提到)  17、D(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18、示例:我不赞同作者的观点。因为,万物的生长除了风,还需要阳光、雨水、养分等条件。(或赞同,理由充分即可)  四、19、C(“等”字后面不接省略号)  20、D(不能删去) 21、A(纯属画蛇添足之举)  22、写作提示: “生活的主角”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也”字的存在说明“我”过去可能一直是被人忽视的。可以从两方面找到写作突破口:一是写清成为主角的过程,如有智慧你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有特长你才会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有人缘你才会成为朋友中的主角。如果你是一个默默无闻而又想脱颖而出的人,自然得忍受嘲讽与尴尬,经受痛苦与煎熬,那些曲折的经历是文章出彩的一个好方法;二是写出成为主角后的感受,追求的过程也许饱含苦楚,成功的幸福却满载甜蜜,要写活这种感受,大家得学会描写,可以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成长之后的快乐,也可以借美丽的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 (180.138.169.4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2年玉林市语文第二次统测题』  下一个『徐州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三抽测试题(2012年9月)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