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升高一夏令营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综合训练
试题
名称
初三升高一夏令营语文试卷(高一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2年高一暑期夏令营考试语文试题(总分: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积累与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百舸(gě)寥廓B.摭(zhé)拾遏(è)制C.遒(qiú)劲敷演D.灰烬(jìn)惆(chóu)怅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本书印刷不够精美,但内容还差强人意。
试题预览
2012年高一暑期夏令营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3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百舸( gě )      寥廓          B.摭(zhé)拾     遏(è)制
    C.遒( qiú )劲     敷演          D.灰烬(jìn)     惆(chóu)怅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这本书印刷不够精美,但内容还差强人意。    B、 我们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C、 刚建成的三峡大坝真令人叹为观止。    D、 大自然馈赠给了攀枝花人民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矿产资源,难怪邓小平爷爷盛赞这里“得天独厚”。3.选出下列对短语判断说法正确的一项   (3分)          (     ) 
   A、热爱泸州     调查研究    热烈祝贺     坚持原则     读两遍(动宾短语) 
   B、紧密团结     丰富词汇    我的志愿     伟大祖国     很热闹(偏正短语) 
   C、师生员工     赏心悦目    繁荣富强     湖光山色     读和写(并列短语) 
   D、家乡富裕     成果辉煌    大地振动     房屋倒塌     站起来(主谓短语)
4.下列句子的主干提取错误的是(2分)(   )
   A.初中三年,我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从来没有看过血腥凶杀的垃圾书。 
   句子主干:我看过垃圾书.
   B.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句子主干:  水平和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
   C.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 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句子主干:二氧化碳是原料.
   D.在一个闷热的下午,电视屏幕上正显示着北京奥运会足球赛的某一场比赛。
句子主干:屏幕上显示比赛。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首届中国(莱芜)赢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莱芜的成功召开,__________是莱芜区域内
  的大事__________是齐鲁文化的大事,更是伟大祖国文化的盛事,莱芜是赢秦始源地,“赢
  秦文化”____为“赢秦文化”,使幕芜的历史向前推进到与中华文明史同步,赢秦文
  化必将成为菜的城市名片。
    A.既…… 也     扩展        B.不但……也    扩张
    C.不仅……也    扩展        D.既……也      扩张
6.根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接写一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漫漫人生路上,只要你真诚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在商界中,你付出了智慧,你会发现财富的大门时虚掩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赏析(49分)
(一)(12分)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王生不说        (      )           李生说之曰      (     )
或谓君不善学    (      )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
李生故寻王生    (      )           未果,寻病终    (     )
不然,迨年事蹉跎(      )           屋舍俨然        (     )
8.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强饮三大白而别
启窗而观
 翻译下列句子。(4分)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10.李生认为怎样才是一个善学者。(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二)(4分)
古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5分)
礼    物
李淑云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2.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3分)
故事梗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填空。(2分)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
15.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惰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8分)
风不能把阳光打败
毕淑敏
①“但是”这个连词,好似能把皮坎肩缀在一起的丝线,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比方说:你这次的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比方说:这女孩身材不错,但是——皮肤黑了些。
②我想,“但是”这个词刚发明的时候,它前后意思的分量,应是大致相等的。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单纯纽带,并不偏谁向谁。后来在长期的使用磨损中,悄悄变了。无论在它之前,堆积了多少褒词,“但是”一出,便像洒了盐酸似的,优点就冒着泡沫没了踪影。记住的总是贬意,好似爬上高坡,没来得及喘口匀气,“但是”就不由分说把你推下了谷底。“但是”成了把人心捆成炸药包的细麻绳,成了马上有冷水泼面的前奏曲。让你把前面的温暖和光明淡忘,只有振起精神,迎击扑面而来的顿挫。
③其实,所有的光明都有暗影,“但是”的本意,不过是强调事物的两面。可惜日积月累的负面暗示,“但是”这个预报一出,就抹去了喜色,忽略了成绩,轻慢了进步,贬斥了攀升。
④一位心理学家主张大家从此废弃“但是”,改用“同时”。比如我们形容天气的时候,早先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今后说:“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
⑤最初看这两句话的时候,好像没有多大差别。可是,你不要急,轻声地多念几遍,那不同的分量和语气就体会出来了。“但是风很大”——会把人的注意力凝固在不利的因素上:觉着太阳好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风大才是关键。借助了“但是”的威力,风把阳光打败。“同时风很大”——它更中性和客观,前言余音袅袅,后语也言之凿凿。不偏不倚,公道而平整。它使我们的心神安定,目光精准,两侧都观察得到,头脑中自有安顿。
⑥一词背后,潜藏着的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
⑦花和虫子,一并存在。我们的视线降落在哪里?“但是”,是一副偏光镜,让我们聚焦在虫子上,把它的影子放得浓黑硕大。“同时”,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均衡地透视整体:既看见虫子,也看见无数摇曳的鲜花。
⑧尝试着用“同时”代替“但是”吧。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勇气,因为情绪得到保养和呵护;你会发现拥有了宽容和慈悲,因为更细致地发现了他人的优点;你能较为敏捷地从地上爬起来,因为看到沟坎的同时也看到了远方的灯火……(选自《语文报》第1228期)
16.本文作者花了大量笔墨论述了“用‘同时’代替‘但是’”的主张,其意图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用“║”为本文划分段落层次。(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8.你是否同意那位心理学家提出的“废弃‘但是’,改用‘同时’”的主张?请从“但是”后面的内容是否都是贬意的角度,举例阐明自己的理由。(有创见的加1—2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认真阅读本文,任选一个角度(如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等),自拟一道试题,自己解答。(①要用简答题,用其他题型的不给分。②抄用本卷中的试题不给分。③对编制的有价值的试题或有创见的答案,可另加1—2分。)(2分)
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0分) 
20. 名句默写 
               
  ① _______________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在《渔家傲》) 
  ② _______________   ,  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④ _______________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问君何能尔 ,  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  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 ___________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⑨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⑩   ______________  ,烽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表达与交流(66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束了。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3分)
                                                                                             
(2)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22.作文。(60分)
   
题目:                               


















200



















400



















600




















2012年高一暑期夏令营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B
B
C
A
C

(1)通“悦”,高兴            劝说  
 (2)善于                      好
 (3)寻找                      不久
 (4)这样                     ……的样子
A
(1)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莫过于是自我满足,为什么不改了它呢?
  (2)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殆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设意境,含蓄无限。
12、①女儿送给母亲礼物,②不被母亲接受(理解),③雕像破碎。    
13、①表现女儿既盼望上学,又担心家里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费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情。                         ②a.1万元来之不易,b.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③a.嫌女儿浪费钱,b.认为女儿所送礼物不健康。   
14、感激;委屈。
15、①母亲对女儿不理解,②女儿伤心失望。
16、作者的意图是要我们具有正确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    
17、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8、有创见的加1—2分。第一类:“同意”举例且理由阐述清除的给3分。其它酌情给分。“不同意” 举例且理由阐述清除的给6分。其它酌情给分。   
19、第一类:知识性的简答题且答案正确,给1—2分;第二类:理解性的解答题且答案正确,给3—4分;第三类:问题独特、有价值且答案正确,给5—6分。
20.略
21.(1)人生应当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2)对生活有热情的人,他能创造更大的成功。
22作文 (61.132.87.13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日常综合训练


上一个『文言实词检测试题』  下一个『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