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七单元课内基本内容检测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八年级下册七单元课内基本内容检测
(八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七单元课内基本内容检测《桃花源记》A部分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③复前行,欲穷其林()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欣然规往()处处志之()⑤诣太守()⑥未果,寻病终()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古
试题预览
七单元课内基本内容检测
《桃花源记》
A部分
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
2.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渔人甚异之 ( ) ②具答之(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④欣然规往( )处处志之( )
⑤诣太守 ( ) ⑥未果,寻病终( )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B部分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
②俨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 )( )( )
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5、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6.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7.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选择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
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
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
(二)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头号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村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将“渔人”A和“村人”B这两个词语,准确地填在文中括号内。
2、用原文回答
①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②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 ;
③“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④“村人”“不知不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
3、指出本段的通假字:“ ”同“ ”,意思 。
4、翻译最后一句: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请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
B.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于是不知道有汉朝, 无论是魏还是晋了。
C.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D.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7、为什么渔人出来后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
《岳阳楼记》
A部分
一、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 谪守巴陵( )A dī B zhé 2 属予作文( )A zhǔ B shǔ
3 浩浩汤汤( )A tāng B shāng 4 霪雨霏霏( )A fěi B fēi
5 山岳潜形( )A qīǎn B qīán 6 宠辱偕忘( )A chǒng B páng
7 阴风怒号( )A hào B háo 8 樯倾楫摧( )A qīng B qǐng
9 樯倾楫摧( )A jǐ B jí 10 一碧万顷( ) A qǐng B qīng
二、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 薄暮míng( )míng( ) 2 忧chán( )畏讥
3 岸芷tīng( )兰 4 锦lín( )游泳
5 虎xiào( )猿啼
三、解释加点的词。
①增其旧制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沙鸥翔集 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四、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 __”一句照应。
④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B部分 阅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然则: ②去国怀乡:
③南极潇湘: ④连月不开:
2.写出上文中的对偶句。
3.阴晦凄凉的景致带给登楼者的感受是什么?
4.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第二段所表达的览物之情。
5.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原因。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7.“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
8.“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9.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0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们的本字及解释: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 ), ___________
属予作文以记之。 ( )通( ),____________
二、选出下列句子的正确译文。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A.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B.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家园又兴建起来了。
C.到了第二年,政事通顺,人都和气,许多荒废的事业又兴办起来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A.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B.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唐贤今人的诗。
C.写文章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就归我了。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A.游览自然景物后的思想感情,能够不相同吗?
B.看了自然景物后产生的愉快心情,会有什么不同呢?
C.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而或长烟一空。( )
A.可能有的时候长长的一片烟雾扩散充满天空。
B.或许是细长的烟雾飘散在一片天空。
C.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A.沙鸥时而飞开,时而聚拢,美丽的鱼时而在水面,时而在水底游动。
B.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时而在水面,时而在水底游动。
C.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颜六色的鱼时而在水面,时而在水底游动。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A.不因为外物好而欢喜,不因为自己失意而悲伤。
B.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C.不因为外界环境好而高兴,不因为自己处境不好而悲伤。
7.微斯人,吾谁与归?( )
A.这种渺小的人,我能和他在一起吗?
B.没有这种人我归属于谁呢?
C.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七.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结合课文回答。
八、“古仁人之心”指的是______________
九、抒发作者宽大情怀和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十、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A、比喻 B对偶 C互文 D拟人 E借代 F反问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6、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诗词五首》
一、基础积累
⒈给加点的字注音。
日晞( ) 焜黄( ) 风一更( ) 聒碎 ( ) 谩有( )
嗟日暮( )涵虚( ) 浣女( ) 华叶衰( )
⒉解释加点的词。
阳春布德泽 百川东到海 老大徒伤悲
我报路长嗟日暮 聒碎乡心梦不成 随意春芳歇
⒊文学常识填空。
①《长歌行》选自《 》。
②《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是 。
③《山居秋暝》选自《 》,作者 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字 。
④《渔家傲》选自《 》,作者 ,别号是 。
⑤《长相思》选自《 》,作者 是 代著名词人,原名 ,字 ,满洲正黄旗人。
⒋选出对下列诗句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 )
A.百川东到海 (许多河流滚滚向东流向大海。)
B.欲济无舟楫 (喻想过河,但无人划船。)
C.空山新雨后 (寂静的山中刚刚经历过一场春雨的洗礼。)
D.学诗谩有惊人句 (诗作徒有惊人的佳句。)
二、阅读理解
(一)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⒌这首诗富有哲理的句子是哪一句?它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⒍“百川东到海”是普遍现象。我们曾学过一首词,有一句与此句相反是:
(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7、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8、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意。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三)读《山居秋暝》
1、对王维此诗的赏析,不恰当两项是 [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情况。
B.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描写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C.尾联作者把自己与公子王孙们对比,揭示了自然美景只有王公子孙们才能享受的现实,表现了诗人的不满。
D.全诗诗中有画,景中有情,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解境界的追求。
E、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诗句是 。
3、诗中突出山间幽静的两句诗是
(四)读《长相思》和《渔家傲》
1、对《长相思》和《渔家傲》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纳兰性德同属婉约词人,这两首词分别体现 了两人的婉约风格。
B、在《渔家傲》中李清照以绮丽的想像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但词人并不消沉,而决心要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追求幸福。
C、《长相思》以“山”“水”“灯”等意象,衬托出自己孤寂、凄凉、伤感之情。
D、两首词在写法上各有特点,《渔家傲》是叙事与抒情融合,而《长相思》则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一句词指的就是《长相思》中的 。
3、《渔家傲》中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壮阔图画的句子是 。
4、《渔家傲》中作者感叹远处施展才华的句子是 。
1、陶渊明 东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①感到诧异 ②详细 ③走尽 ④计划 ⑤到、谒见 ⑥实现 4、①古:妻子儿女 今:妻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无出路的境地 ②古:交错连通 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 ③古:更不必说 今:表条件的连词 5、①沿着 ②整齐的样子 6、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②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③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7、①豁然开朗②鸡犬相闻 ③怡然自乐 8、C 9、活动、穿戴、心情 10、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二、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A.豁然开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
三、1.C 2.D
四、(1)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2)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③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与外人间隔。(3)要;邀;邀请。(4)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向外人说啊。”(5)C
答案:
一、1.zhé yín fēi zhǐ tīnɡ qiánɡ jí shānɡ háo
2.①规模 ②详尽 ③栖止 ④做太守
3.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一)5.①既然这样,那么。②离开国都。③尽。④放晴。
6.衔远山,吞长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7.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8.感极而悲。
9.文章重在表述作者的见解,不着重在写景状物。
(二)10.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1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2.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13.抒发作者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14.可用现代汉语,也可仿文言风格。 (118.124.22.7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
2013年中考语文文学作品模拟训练
』  下一个『
厦门市2011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