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将军山学校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云霄将军山学校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七年级上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云霄将军山学校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题号 一 二 语基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4分)1、名句积累(8分)(1)“,。”是南宋释志南的《绝句》中歌咏春风的诗句。(2)水光潋滟晴方好,,欲把西湖比西子, 。(3)“时不我待”,《满江红》诗里写道:“,,。”《春》文中告诉我们:“”2
试题预览
云霄将军山学校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语基
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24分 )
1、名句积累(8分)
(1) “ , 。”
是南宋释志南的《绝句》中歌咏春风的诗句。
(2)水光潋滟晴方好, ,欲把西湖比西子, 。
(3)“时不我待”,《满江红》诗里写道:“ , ,
。”《春》文中告诉我们:“ ”
2、成语积累(8分)
(1)成语“扑朔迷离” 释义 。
出处:《木兰诗》中的“ , 。”
(2)成语“ ” 释义 泛指亲友聚谈。
出处:唐朝诗人 的《巴山夜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成语“ ” 释义 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处:《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3、知识积累(8分)
(1)“天下谁人不识君”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中“君”指的是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中“君”指的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中“君”指的是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中“君”指的是
(2)“一石惊起千层浪”
曾以石补天; 曾以石填海;《 》曾命名《石头记》; (作者)的《西游记》里的美猴王竟是一尊石猴。
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46分)
(一) 比较下列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7分)
(甲)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乙)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①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②出看。宁割席③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轩冕:轩车。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②废书:放下书。③席:坐席。古人席地而坐。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王欲舍所携人( ) (2)遂携拯如初( )
(3)又尝同席读书( ) (4)宁读如故( )
5、比较下列句子中相同的词意思有何不同(4分)
(1)歆辄难之 ( )
难 (2)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异 (3)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
(4)父异焉( )
6、指出下列“而”的不同用法。(3分)
(1)华捉而掷去之( ) (2)敏而好学( )
(3)默而识之( )
7、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4分)
(1)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2)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8、甲段所写的华歆是怎样的一个人, 乙段所写的华歆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你针对这种现象简要谈谈看法。(2分)
(二)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2分)
(甲) 巷口摆着的小摊就是维持着我们这个贫穷家庭的惟一希望。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但令人不解的是,我一直觉得她的生意总比别人的好,有时一天下来,竟收入十多块。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让人满意的数目。我曾问她做生意的秘诀,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那一刻,我才知道,这比别人多赚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母亲加倍的血汗啊!到了冬天——冰棍无处可卖的季节,母亲就会操起针线缝制出二十多条棉被,租给赶集的或帮工的乡民,每晚租金四毛到六毛不等。于是,整整一个冬天,母亲又忙于拆拆洗洗缝缝补补。
由于她的辛勤劳作及苦心经营,我们这个家居然也过得有声有色——饭桌上经常能见到荤菜,我衣服上的补丁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直至没有。有很多次,看着母亲太劳累,我极想帮帮她,可她总是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好生读你的书去。”所以,在这个家里,虽然苦点,我却被调养得像个千金小组——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读一些母亲不懂的书。
(乙)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9、甲文的“母亲”是 的母亲;乙文的“母亲”是 的母亲。(2分)
10、甲文作者在描写母亲形象时,运用哪几种描写手法?请举出例子来。(4分)
11、甲乙两文都写到母亲擅长“缝衣织布”,各有什么特色?(2分)
12、这两位母亲身上有哪些相同的高贵品质 ?请你概括出来。(2分)
13、乙文中作者写到“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而甲文的的母亲却把作者“调养得像个千金小组”,你认为这两种教育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分)
(三) 阅读下列这篇题为《春在》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
①春在北国如剪的东风里,挟带着漫天黄沙,吹透少女们薄薄的春衫,吹醒冻僵的大地。
②春在解冻的河面上,那大大小小的,如雪岭崩坼的冰块,开始随着河水流去,发出淙淙的声音。
③春在每一株桃李的枝上,那从冰封雪冻中,绽放出的花蕾的柔嫩,是人们抢先要寻访的,最惊喜的春讯。
④春在四月的海上,那湛绿如蓝的海,载着向远方追寻的,年轻的心。海风吹拂女孩的裙裾,男孩的衣襟,述说着远古的每一个春天,记录着盈满宇宙,起自洪荒,奔向无限的、庄严的生命。
⑤春在那“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的山中教师的信里。每到腊月,她就抢先报告春讯,附三两枝梅花在信封里,说:“你知道吗?‘这里’整个的山谷,从早到晚都飘着梅香。希望你能摆脱红尘数日,到山里来共享这春天,梅花与桃花都在等你。”
⑥春在远方好友的博客里。他摄下满幅的水仙,说:“你见过吗?向这个国度报告春之喜悦的,是满地开遍的水仙。一切在这里都奔放开朗,连水仙都不必含蓄。”
⑦春在婴儿露出乳牙的笑脸上。让你想起园中那不知何时钻出地面的两枚新叶,无邪地欢呼着:“这世上只有许诺与善意。”
⑧春在老农的皱纹里。看遍了一生的风霜雨雪,他仍是如此的相信,过了大寒,就是立春;过了雨水,就是惊蛰。
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1)湛绿如蓝( ) (2)惊蛰( )
15、上文写了哪些春天将至,万物复苏的景象?(2分)
16、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朱自清的《春》中的许多句子与《春在》有异曲同工的妙处,请你默写出来。(4分)
(1)《春在》“春在每一株桃李的枝上,那从冰封雪冻中,绽放出的花蕾的柔嫩,是人们抢先要寻访的,最可惊的春讯。”
《春》“ ”
(2)《春在》“春在婴儿露出乳牙的笑脸上。”
《春》“ ”
17、请仿照选文中任一个段落,写一段仿句(字数不少于30字)(2分)
春在
18、选文中第三人称变化较大,请你指出下列他(她)分别指谁。(3分)
(1)第⑤段中的“她”指 (2)第⑥段中的“他”指
(3)第⑧段中的“他”指
19、选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写出其中两种,并各举一例来说明。(4分)
(1)修辞: 例句:
(2)修辞: 例句:
第四部分 写作能力(30分)
20、小学至今,下面这些词你一定不陌生。看到它们,你或许有故事同我们分享,或许有些感悟要向我们诉说……
请挑选一个词用到你的作文题目中,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600字。
老师 同学 考试 放假云霄将军山学校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24分 )
1、名句积累(8分)
(1)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南宋释志南的《绝句》中歌咏春风的诗句。
(2)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3)“时不我待”,《满江红》诗里写道:“ 莫等闲 , 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 。”
《春》文中告诉我们:“ 一年之计在于春 ”
2、成语积累(8分)
(1)成语“扑朔迷离” 释义 比喻事情错综复杂,很难分清真相 。
出处:《木兰诗》中的“ 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 。”
(2)成语“ 剪烛西窗 ” 释义 泛指亲友聚谈。
出处:唐朝诗人 李商隐 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成语“ 择善而从 ” 释义 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处:《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3、知识积累(8分)
(1)“天下谁人不识君”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中“君”指的是 王维的友人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中“君”指的是 杜少府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中“君”指的是 白居易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中“君”指的是 郑谷的友人
(2)“一石惊起千层浪”
女娲 曾以石补天; 精卫 曾以石填海;《 红楼梦 》曾命名《石头记》; 吴承恩 (作者)的《西游记》里的美猴王竟是一尊石猴。
第二部分 阅读能力(46分)
(四) 比较下列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7分)
4、 (4分) (1)(扔掉,抛弃) (2)(于是,就) (3)( 曾经) (4)(刚才,先前)
5、比较下列句子中相同的词意思有何不同(4分)
(1) (以……为难) (2)(灾难 ) (3)( 不同) (4)(以……为异 )
6、 (3分) (1)(表顺接 ) (2)(表并列) (3)( 表修饰)
7、 (4分) 既然已经接受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2) 管宁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8、(2分) 甲段所写的华歆是考虑问题周全,言出必行的人。乙段所写的华歆是见利而动心,心慕官绅,心不专一。(+1) 对一个人应一分为二看待 , 人无完人,有优点也有缺点。(+1)
(五)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2分)
9、甲文的“母亲”是 林莉 的母亲;乙文的“母亲”是 朱德 的母亲。(2分)
10、甲文作者在描写母亲形象时,运用哪几种描写手法?请举出例子来。(4分)
外貌描写,如“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 ;动作描写,如“于是,整整一个冬天,母亲又忙于拆拆洗洗缝缝补补。” ;语言描写,如“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好生读你的书去。”
神态描写,如:“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
11、甲乙两文都写到母亲擅长“缝衣织布”,各有什么特色?(2分)
甲文母亲到了冬天就会操起针线缝制出二十多条棉被,租给赶集的或帮工的乡民,每晚租金四毛到六毛不等。(+1)乙文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1)
12、这两位母亲身上有哪些相同的高贵品质 ?请你概括出来。(2分)
辛勤劳作及苦心经营 (+1) ;对子女无私的母爱(+1)
13、乙文中作者写到“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而甲文的母亲却把作者“调养得像个千金小组”,你认为这两种教育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分)
参考: 乙文的母亲教育方法好,只有从小培养吃苦耐劳的好习惯,才能锻炼人的意志。才更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劳动人民的感情。 (意思对即给分)
(六) 阅读下列这篇题为《春在》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
14、(2分)(1)湛绿如蓝(zhàn ) (2)惊蛰( zhé )
15、(2分) 在解冻的河面上 , 在每一株桃李的枝上 ,在四月的海上 。(全对才得2分,错一处扣1分)
16、(4分)
(1)《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2)《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
17、请仿照选文中任一个段落,写一段仿句(字数不少于30字)(2分)
春在杏树的枝梢里。看,那花蕾已经张开了一条缝,一片花瓣正使劲儿往外钻,好像迫不及待地要去探寻这大千世界。
18、(3分)(1)第⑤段中的“她”指 山中教师 (2)第⑥段中的“他”指远方好友
(3)第⑧段中的“他”指 老农
19、选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写出其中两种,并各举一例来说明。(4分)
(1)修辞: 比喻 例句: 春在解冻的河面上,那大大小小的,如雪岭崩坼的冰块,开始随着河水流去,发出淙淙的声音。
(2)修辞: 拟人 例句: 海风吹拂女孩的裙裾,男孩的衣襟,述说着远古的每一个春天,记录着盈满宇宙,起自洪荒,奔向无限的、庄严的生命。
(3)修辞: 引用 例句: “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
(4)修辞:排比 例句:全文 (222.78.6.5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语文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
2012年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题
』  下一个『
201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