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11—2012学年度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一必修四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2012学年度淮安市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12.7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磐石(qìng)鞭笞(chī )虚无飘渺无计于事B.陷阱(jǐng))国粹(cuì)礼上往来残羹冷灸C.愧怍(zuò)泥塑(sù)销声匿迹一蹴而就D.桎梏(gào)炫耀(xuàn)昙花一
试题预览
2011—2012学年度淮安市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2012.7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磐石( qìng )   鞭笞(chī )      虚无飘渺      无计于事
B. 陷阱(jǐng))     国粹(cuì)       礼上往来       残羹冷灸 
C. 愧怍(zuò)      泥塑(sù  )       销声匿迹      一蹴而就
D. 桎梏(gào)      炫耀( xuàn )     昙花一现       振耳欲聋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加剧、资源能源耗竭等挑战,大力提升和培育低碳竞争力,能为企业和国家逆势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不竭动力。
B.将于20日召开的北约芝加哥峰会注定是空前也很可能是绝后的“大峰会”,包括北约成员及参与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共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将参加峰会。
C.英国国防大臣哈蒙德表示,奥运会期间如果发生飞机被劫持事件,即使机上有大量无辜乘客,必要时也会下达击落飞机的命令,以避免类似美国9•11事件的不再发生。
D.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9.9%的人认为现在大学生过早职业化现象普遍。
3.请根据下文提供的信息,对“天然湖的特点”作简要的介绍。(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32个字)(5分)
在天山高处,可以看到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把湖光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你站立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视线的是那闪闪的鳞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
                  ▲               ▲                  
4.今年是沈从文诞辰110周年,许多爱好文学的网友在网上发起了纪念沈从文的活动。请将下面简要介绍沈从文的文字补充完整,并在网上发帖写下自己的感言(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4分)
   (1)沈从文的中篇小说《     》,被誉为“一部idyllic(田园诗的,牧歌的)杰作”,其中女主人公(    )是纯洁美丽的化身,寄寓了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2)感言: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④,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注】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敬重
B.环堵萧然                    萧然:冷落萧条的样子
C.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跟从
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使:假如
6.作者邂逅方山子后“耸然异之”,能够体现方山子“异人之处”的一组是 (3分)
①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         ②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方山子世有勋阀                     ④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⑤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⑥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传记作者有意不显其姓名,不录其字号,用绰号代之;开篇寥寥几笔写了这位隐士成长的三个阶段。
B.作者谪居黄州,经过岐亭,意外发现这位隐士原来是自己非常熟悉的故人。故人一家虽过得清苦,但却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C.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也流露出对方山子们生活的向往。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4分)
                  ▲               ▲                  
(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指南录〉后序》)(3分)
                  ▲               ▲                  
(3)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3分)
                  ▲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池上竹下作
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注释】:七律《池上竹下作》作于洛阳。诗人杭州刺史任满,返归洛阳。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白居易什么样的生活?(3分)
                      ▲               ▲                  
(2)颈联、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
                      ▲               ▲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 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3)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6)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8)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五、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20分)
水之经典
肖复兴
(1)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的是,在我看来,最富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2)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语,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常流不懈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予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3)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家园的生命。
(4)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5)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类的多变纷纭的世界,一辈子只当了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花开花落不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6)去年秋天,我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黄尘翻滚,刀光剑影,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杀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
(7)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的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澈透明、纤尘不染。孔雀的蓝色,蓝得让人心醉,让人联想到西方教堂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杂念俗念,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澈的净,就在这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8)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凭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特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木、水藻水绵,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新塑造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世俗庸俗、风骚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
(9)九寨沟的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神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
(10)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11)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现实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便会蹉跎生命;沉迷现实而背弃心灵、抛掷精神、亵渎纯洁,便会麻木了生命而只剩下一个蝉蜕的空壳。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和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
(12)我们谁也无法离开水,我们选择水,水也选择我们。我们身旁喧嚣、嘈杂、泛滥的污泥,漂浮着的落叶,禁不住一阵风吹就会抖擞波纹的水太多了;要不就是人工制造的湖水、喷泉水、蒸馏水、矿泉水太多了;我们身旁浅吟低唱、矫揉造作、流行时尚、浮华奢靡的水太多了……都江堰和九寨沟,是那种旷世稀有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的水。他们才是我们的水之经典。                    
11.文章第二段描写流过都江堰的水,请分析画线部分的表达特色。(4分)
                      ▲               ▲                  
12.文章第六段写在成都看演出的片段,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
                      ▲               ▲                  
13.文章第十一段末尾作者说“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为什么说这两种水是“人类的一面镜子”?(4分)
                      ▲               ▲                   
14.根据全文内容,探究题目“水之经典”的深刻意蕴。(6分)
                      ▲               ▲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孤独者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曾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先是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后来又加上政治势力,都对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进行排斥和反对。科学被卷进了政治。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旁的两把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敢靠近他。他这样一个物理学家,被视为危险分子,他的周围充满了敌意。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从此,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正在美国的爱因斯坦对德国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他公开宣布终生不再回德国。
爱因斯坦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持了自己的操守。在一个为军国主义的暴行辩护的《文明世界的宣言》上,有93个科学家签名,另一个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只有4个人签名,其中之一,就有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家庭和朋友也并不能成为他心灵的栖息地。爱因斯坦从不按传统习俗行事。传统习俗很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爱因斯坦的工作首先要求他的却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所以,他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癖:他常常忘记带家里的钥匙,即使在结婚当天,婚礼结束后,他和新娘返回住所也不得不喊房东开门。在生活上,他不修边幅,头发蓬乱,以致来求见他的年轻人不敢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后,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装束依然不变:一件浅灰色的毛衣,衣领上别着一支钢笔,甚至连面见罗斯福总统时也不穿袜子。
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他创立的理论十分深奥,只能使当时很有限的少数科学家感到激动,但是他的名字却在文明世界家喻户晓。他对自己造成的这种现象困惑不解。他说:“我有过好主意,其他人也有过。但是我的幸运在于被接受了。”社会公众如同洪水暴雨似地对他表示关注使他感到困惑。人们想会见他,陌生人在大街上会停步向他凝视和微笑,科学家、政治家、学生和家庭主妇写信给他,甚至他身上的东西,哪怕一颗扣子,也成了别人的圣物。以色列人民还请他去当总统。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受到这种关注,为什么要把他作为与众不同的人突出出来。
一头卷曲的白发,一件普通毛衫加一只烟斗,加州理工学院人人都知道这个形象是谁。
由于要求他写自传的人络绎不绝,爱因斯坦只好要求冯•卡门想个办法让他避开。卡门为他在洛杉矶奥列薇拉大街安排了一个住处,那是条艺术街,街上行人以留长胡子、穿羊毛衫而远近闻名,因此,他走在大街上从未碰上过麻烦。结果谁也没有认出这个人就是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后来他同爱尔莎结婚。她喜欢招待朋友到家里来喝茶,有时为了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下也会叫他下楼和他们一起聊天。他的回答往往是粗暴的声音:“不!不!我不!再这样打扰我,我简直受不了了!”爱因斯坦并不需要这些,他需要的是宁静的思考,而不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他差不多独自生活在小阁楼里,那才是他自己的天地,他在那里几乎与世隔绝,全身心地和他研究的宇宙结合为一体。
1955年4月18日,76岁的爱因斯坦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在昏迷中含糊又痛苦地用他的母语急促地说着什么,这是他最熟悉最自然的语言,也是心底里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
15.第五自然段说“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应如何理解?(4分)
                      ▲               ▲                    
16.简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爱因斯坦的“孤独”的。(6分)
                      ▲               ▲                    
17.作者不写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却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爱因斯坦“许多不为人理解的怪癖”,这样写的用意何在?(8分)
                      ▲               ▲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书报杂志一直陪伴着我们,让我们度过春夏秋冬,经历风雨雷电,体会喜怒哀乐,品尝得失成败……。它们传我们知识,给我们慰藉,让我们丰富,使我们深刻……   
请以“我与书(或报、或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命题:陈胜余、王月香、宋小文
审题:宋明镜、陈胜余、宋小文


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2012.06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C(A磐石pán   无济于事  ;B  礼尚往来   残羹冷炙;D桎梏gù  震耳欲聋)
2.B( A.语序不当,应将“提升和培育”调整为“培育和提升”;C多了一重否定,去掉“不再”中的“不”;D杂糅,应为“根据……调查”,或者“……调查显示”。)
3.参考答案:天然湖在天山高处,面积很大,湖水明净,湖面幽静,湖色多变。(标准:“天然湖在天山高处”1分,“面积很大”1分,“湖水明净”1分,“湖面幽静”1分,“湖色多变”1分,写出5点就可得满分)
4.(1)《边城》;翠翠。(2分)(2)感言示例:你这位生命的歌者,带着深沉的爱,以独特的眼光去记录,去追忆,去传播,去歌唱这片养育你的土地。(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C从:带领
6. D (③写方山子家世⑥写光、黄间异人)
7. C(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有误)
8.(1)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呢?方山子也惊讶地瞧着我,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判断句、“何为”、“矍然”、“所以”四点各1分)
(2)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高声呼喊,没有人应答。(“穷”、“无聊”、“靡”三点各1分)
(3)在魏忠贤乱政的时候,当官却能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全国范围内,有几个人呢?(“缙绅”、“而”、“四海之大”三点各1分)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一班侠士都敬重他。渐渐年龄大了一些,他改变了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显扬于当代,但是始终碰不到机会。于是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个名叫岐亭的小镇上。他住草屋,吃蔬菜,不与尘世上的人来往;放弃原有的车子和马(不坐),毁坏原有的帽子和衣服(不穿戴),徒步来往于山里,山里人没有谁认识他。人们看见他戴的帽子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于是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瞧着我,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招呼我住宿在他的家里。他的家里只看到周围空空地有四堵墙,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有自得其乐的神气。
我惶恐地觉得他很奇怪。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嗜酒弄剑,挥金如土。十九年前,我在岐下,看见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携两箭,到西山游猎。只见前方有一只鸟飞起来,他便叫随从追赶射猎,却未能射中。方山子只身跃马向前,一箭便射中飞鸟。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道理,自认为是当代的豪杰。到今天回想起来好像不过几天的时间,精明强悍的神色,还在眉宇间显露,难道他真正是个在荒山里隐居的人吗?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能够让他从事政事,那么现在已经是个有名望的人了。他家原在洛阳,住宅花园雄伟富丽,可与公侯的府第一样。在黄河北岸还有田地,每年可以收取上千匹丝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全都放弃不要,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是一个没有自得其乐的人能够做到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特之人,常常假装疯癫,浑身污秽,但是不能够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见过他们吧。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从绿意盎然的环境(1分)的和诗人闲散的日常起居(1分)等方面写出了诗人饱食安睡,闲庭信步,惬意悠闲的生活(1分)。
    (2)表达了诗人以自然为师友,对淡泊宁静,虚心无欲的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和跳出官场,远嫌避祸以求自保的闲散之心(1分)。用了对比、反问、拟人、暗讽的手法(2分,两点即可)。
(3)环境清幽 ---生活惬意---水竹为师—暗讽世态或写景---生活---抒情。(3分,三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以手抚膺坐长叹    (2)连峰去天不盈尺
(3)唯见江心秋月白    (4)别有幽愁暗恨生
(5)恐年岁之不吾与    (6)艰难苦恨繁霜鬓
(7)只是当时已惘然    (8)雕阑玉砌应犹在
五、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20分)
11.运用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须写出三个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结合的角度(1分),描写流过都江堰的水从强悍变为平缓柔顺的特点,(1分),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或喜爱)之情。(1分)
12.本段写在成都的演出,将李冰父子治水简单演绎为善恶之斗,人鬼之争,将李冰父子变成了神(2分);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揭示了李冰父子治水具有现实意义,具体说明了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灌溉人类、灌溉家园的生命精神(2分);与第四小节照应,进一步表明都江堰的水是入世的现实的水(2分)。
13.用比喻说明水照人类的现状,都江堰的水启迪人们在现实中找准位置,踏实生活,不蹉跎生命。九寨沟的水启迪人们不背弃心灵,追求心灵和精神的纯洁。(2分)受水的启迪,人们要在现实与艺术之间,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连线)。(2分)
14.①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都是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都江堰的水平淡柔顺(或柔劲可塑)九寨沟的水宁静恬淡(或纯洁美好);(2分)
②都江堰的水入世、现实、服务人类,九寨沟的水出世、艺术,以艺术的形态启迪人类的心灵;(2分)
③都江堰的水和九寨沟的水是旷世稀有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的水,选择这样的水,也就选择了最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2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15.(4分)
(1)因为理解他的人太少,而关注他的人却如此之多,这让爱因斯坦感到困感。(2分)(2)表现了爱因斯坦淡泊名利,不通俗务的性格。(2分)
26.(6分)
(1)他坚持相对论,坚守正义,坚持反战立场,使他被周围的同事和自己的祖国抛弃。
(2)他深邃、睿智的思想远远超越同时代的人,使他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
(3)他对工作的狂热与痴迷,使得他与世俗格格不入。
    (“坚持正义”“思想深邃”“工作痴迷”每点2分)
17.(5分)
(1)爱因斯坦的成就众所周知,没有必要再写(或:本文的出发点不是要评介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而是要展示他的思想性格)(1分)
(2)这些细节描写,更贴近真实的、自然的爱因斯坦,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1分)
(3)这些描写生动有趣,使人物的个性更突出鲜明;表现出爱因斯坦沉迷于工作、不屑于传统习俗、孤独不被理解的个性,增强了传记的吸引力与感染力。(3分,答出生动鲜明、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等得1分,具体分析个性得2
七、作文(70分)
18.(70分)作文评改参照高考评分标准执行。 (112.2.223.3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11—2012学年度淮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学生文化素质单元过关自测题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