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1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1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小题,30分)一、 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绥靖(jìng)阻遏(è)琐屑(xiāo)B.仄歪(zè)颓唐(tuí)箱箧(qiè)C.赃物(zāng)寒噤(jìn)歼灭(qiān)D.荒谬(miào)拂晓(fó
试题预览
21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小题,30分)
一、 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绥靖(jìng)   阻遏(è)    琐屑(xiāo)
B. 仄歪(zè)    颓唐(tuí)   箱箧(qiè)
C. 赃物(zāng)  寒噤(jìn)   歼灭(qiān)
D. 荒谬(miào)  拂晓(fó)    瓦砾(lì)
2.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锐不可当  张惶失措  眼花潦乱
B. 荡然无存  转弯抹角  雅俗之分
C. 月明风轻  盘曲嶙峋  永垂不朽
D. 丰功伟绩  巧妙绝轮  因地置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B. 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绕的事。
D. 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B.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错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C. 为了防止这类事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我生长在戏剧之家,粤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是天上。
④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A. ①对偶 ②排比 ③拟人 ④反语       B. ①排比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反语
C. ①排比 ②对偶 ③拟人 ④反语       D. ①对偶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反衬
6.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词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赋闲:形容悠闲
B.情郁于中:感情聚集在心里              调素琴:不加装饰的
C.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枝蔓
D.出入无完裙:裙子                      二男新战死:最近
7.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芦花荡》的作者孙犁,他所描述的干瘦的老头子主要性格特征是勇敢。
B.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部书充满“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C.余秋雨的《老王》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以善良去体察善良”的方法。
D.周敦颐的《陋室铭》和刘禹锡的《爱莲说》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
8.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是(  )
                   万里长江横巨坝                   
  2006年5月20日14时,随着最后一方混泥土入仓,三峡大坝浇筑到顶。毛泽东主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伟大畅想变为现实。大坝建成后,防洪标准可以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洪水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也将得到全面发挥。
     A. 锦绣大地笑颜开       B. 银龙卧波美如画
     C. 万吨巨轮通四海       D. 千秋伟业耀神州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完成9-10题(6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9.“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表现作者的心理活动是(  )
   A. 怕别人看见笑话自己,感激父亲亲自为我买橘子。
   B. 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更不放心;怕父亲劳累摔倒,体贴、心疼父亲。
   C. 怕被人说不孝敬父亲,怕橘子散落在地上。
   D. 怕父亲担心自己身体不舒服,感谢父亲,内心很过意不去。
10.“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对这两句所表达的父亲内心活动及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是(  )
A. 父亲不放心儿子,表现父亲谨慎的性格。
 B. 临别时父亲反复叮嘱、提醒、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惦念,无微不至地体贴、关心的深挚的爱。
C. 儿子要远离父亲了,父亲心里很难过,叮嘱儿子,怕儿子行李丢死,表现父亲很小气。
D. 父亲叮嘱儿子来信,怕儿子不孝敬老人。
            第二部分  (共90分)
二、 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11.按原诗文填空
 (1)相顾无相识,               。(2,)              ,孤帆天际看。
 (3)常恐秋节至,                。(4)八月湖水平,               。
 (5)无丝竹之乱耳,                  。(6)             ,家书抵万金
 (7)存者且偷生,                。(8)日暮乡关何处似?              
(9)香远益清,                   (10)              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共6小题。22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18分
                         甲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把文章划线处所缺的内容按原文补充完整。(4分)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6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咸来问讯                    (4)不独亲其亲
(5)男有分,女有归              (6)盗窃乱贼而不作
1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5.请说出以上两个文段所描述的社会有哪些相似的地方?(4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6、17题,共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诗热情赞美了泰山       和        的景物特点。(2分)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16分)
                       绅士和烧炭工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以内)

19.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4分)

20.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描写手法,分析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21.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些方面?(6分)
七.写作(共40分)
   23.人生是一次远航,百味无穷,姿态万千。成长路上,同学们一定也体味过很多滋味,请你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字数600字以上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
1.B
2.B
3.C
4.B
5.A
6.B
7.B
8.D
二、
9.B
10.B
三、
11.(1)长歌怀采薇     (2)乡泪客中尽      (3)焜黄华叶衰
   (4)涵虚混太清    (5)无案牍之劳形    (6)烽火连三月
(7)死者长已矣   (8)烟波江上使人愁   (9)亭亭净植
(10)接天莲叶无穷碧
四、
12.(1)豁然开朗  (2)并怡然自乐   (3)讲信修睦   (4)是故谋闭而不兴。
13.(1)通“邀”邀请      (2)不必说,更不要说
   (3)全、都            (4)以…为亲,
   (5)职业,职守        (6)兴起,发生
14. (1)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15. (1)“世外桃源”和“大同社会”都描绘了美好的理想社会。
   (2)桃花源内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与“大同社会”的“讲信修睦”一致。
16.神奇、秀美     高大挺拔
17.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积极进取,实现人生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五、
18.绅士的儿子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
19. ①严于教子,有错必纠。绅士听见烧炭工的抱怨后,“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膊”,马上让儿子道歉。
②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并请求老师让他们的儿子坐在一起。
20. 动作描写
情感:烧炭工为绅士教子有方,没有贫贱观念表示感动和佩服。
21.精彩在于:①不能仗势欺人,嫌贫爱富
             ②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
              ③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22.草木皆兵  声东击西。 (113.96.120.2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广州市南武中学201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下一个『2012届晨读练习(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