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中考语文模拟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泰安中考语文模拟题(九年级总复习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泰安语文中考模拟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16分,每小题2分)1、下面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揣摩(chuǎi)蓦然(mù)轩然大波(xuān)大气磅礴(ò)B.魁梧(wú)污秽(huì)荒谬绝伦(miù)提纲挈领(qiè)C.濒临(īng)栈桥(zhàn)拈轻怕重(niā
试题预览
泰安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揣摩(chuǎi)   蓦然(mù)     轩然大波(xuān)   大气磅礴(bò)
B.魁梧(wú)     污秽(huì)    荒谬绝伦(miù)     提纲挈领(qiè)
C.濒临(bīng)    栈桥(zhàn)   拈轻怕重(niān)    蜂涌而至(yǒng)
D.惬意(qiè)     亢奋(kàng)   同仇敌忾(qì)     繁华嫩叶(nè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遍稽群藉     睡眼惺松         中流抵柱     周道如砥
B、记忆犹新     断壁残垣         随声附和     夜郎自大
C、出乖露丑     不屑置辩         芸芸众生     鞠躬尽粹
D、味同嚼腊     君子固穷         鳞次桎比     心弛神往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而不厌(满足)       众妙毕备(妙处)       先天下之忧(在……之前) B.胡不见我与王(引见)   横柯上蔽(在上面)     闻寡人之耳者(听到) C.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翼然临于泉上(面临)   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D.曳屋许许声 (摇曳)    遂逐齐师(于是)        生于忧患(在)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考复习阶段,有些同学天天开夜车,搞得白天上课精神不好,这样就像缘木求鱼一样,效果是不会好的。
B、为贫困地区所捐的衣物,已把仓库堆满了,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C、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回觉得开卷有益。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玩火自焚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和管理。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D、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贡献。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  

五、22----25  BCCD
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团风县林家大湾及相邻村湾,是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革命家林育南、林育英、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秦兆阳等一代志士仁人。
B.在“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的节日里,“嗵——啪——”的礼炮声不绝于耳。
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够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D.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我在自然垂钓,钓几缕怡神养性的空灵,我在书海垂钓,钓些许开启混沌的真谛,我在尘世垂钓,钓几多感人肺腑的真情。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夕绿绿的,B,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犁。     C.他的面孔黄里带臼,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D.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步。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表达了作者与民间同乐的思想。  B、《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题目中瀑布一词,用比喻手法既描写出紫藤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C、奥楚蔑洛夫是苏联作家契诃夫所著《变色龙》中的主人公,这篇小说紧扣变字,刻画了沙皇忠实走狗的丑恶嘴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  D、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共0条评论...

二、(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故乡》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3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①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②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加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
我问问他的情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
……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9.本段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     )

A.当然  追忆     B.虽然  记忆   C.果然  记忆     D.虽然  回忆
10.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    )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                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                      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
11.他“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闰土  (     )
A.生性沉默寡言                       B.苦难生活磨炼得人意志坚强
C.农村人见不惯生人                   D.生活磨难使人变得麻木
12.下面对“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
13.对闰土叙说生活景况的一段语言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非常难”是总括。人物只用三个字简短概括景况,表明人物对生活感到苦不堪言。
B.闰土的景况如下:多子女的负担、兵匪祸害、苛捐杂税、歉收闹饥荒、受乡绅欺压…… C.从闰土的叙说中可见造成农民困苦的根本原因是:盲目生育的观念;反动政府的欺压;生产技术落后带来的产量低下;城乡距离遥远造成的商品经济落后。 D.四处省略句既表明闰土的苦楚多得不知从何谈起,也表现了闰土悲叹没活路却又不知怎么办的迷茫。
三、(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18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4.这段话正确的层次划分应为 (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三、14----18  BBCAC          四、19----21  BCC
五、22----25  BCCD
①‖②③④⑤‖⑥ 
15.这段话说明中穿插的表达方式是 (      )
A.记叙和描写           B.描写和议论          C.描写和抒情      D议论和抒情                                       
16.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  
A.下定义  打比方  举例子            B.打比方  分类别  作比较
 C.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D.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17.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画面切忌呆板单调                 B.讲究色彩的绚丽   C.画面要求热烈奔放                 D.讲究结构严谨
18、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 (     )   ① 满地绿阴飞燕子   一帘晴雪卷梅花(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② 客到烹茶旅会权当东道   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横塘古驿)   ③ 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④ 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耦园城曲草堂)   ⑤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天平山范公祠)
A ① ② ⑤        B ② ③ ⑤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四、(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9-21题。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堡。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9、选文第三自然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     )
A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B 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C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0、下面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的一项是  (     )
A 有渊博的知识                  B 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C 有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感          D 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2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选文第一自然段指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因此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
B 选文第二自然段的设问,既引发读者思考,又起过渡作用。
C 选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只要有知识就会有创造力。
D 选文列举事例,,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五、(8分,每小题2分)三、14----18  BBCAC          四、19----21  BCC
五、22----25  BCCD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2—2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释】①今:若,如果。②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2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B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予子天下/ 而杀子之身/ 子为之乎?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3.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 乡为身死而不受。   译: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B 万事莫贵于义也。   译: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C 呼尔而与之。       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你吃。
D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译:为一句话而争斗,以至互相残杀,这是由于义比他们的身体贵重啊!
24、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     )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香港义工阿福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⑤
2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B 墨子认为,大义、正义比生命还可贵。为了捍卫正义,那管为了一句话,也可以去厮杀,去牺牲。
C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D 孟子所说的“义”,是指人的本心,具体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六、(5分)
26.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①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写平原广阔景象的诗句是:                 ,                 。
②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名句是:                ,                  。
③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                      。
④晏殊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描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                         。
⑤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起伏……让我们想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七、(3分)
27.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每个人都拥有财富。知识是财富,它能增长智慧,也能美化心灵;                 ,               ,
                    ;挫折是财富,它能积累经验,也能磨练意志……拥有这些财富,人生会多姿多彩。
八、(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8-31题。
寂寞的浯溪      ①走进浯溪,极有可能触摸到了一种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这种隐秘世界可能表达着一种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反叛。 ②泰山的雄奇壮观,暗含了中国帝皇的大一统思想,于是历代帝皇为其立封受禅,顶礼膜拜,浸淫到文化领域,儒家思想一统数千年,漫延到文学领域,豪放派永远占主导地位。公元七世纪中叶,一个政治失意,受到牵连的落魄文人元结被贬永州刺吏,路途愈走愈逼仄,景物愈行愈荒凉,心地愈来愈灰暗。突然,他先听见一声清脆的水流声,他本来想放下行李,掬一口水喝喝,或者洗洗双脚,但是他忽然惊呆了,顺着溪流望去,到处一片姹紫嫣红、树叶成阴,灰暗的心境一下为之明亮,荒凉的景物倏忽为之绚丽,这个小小的地方,溪是小的,山是小的,石头也是被分割为小块小块的,就连奔流的湘江也远远没有长江黄河那样大气。那一刻,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而对浩茫的宇宙,他一下子又觉得自己就像浯溪这个小盆景,在天之间变得那么渺小。 ③于是他把那条溪命名为浯溪。浯溪,就是我的溪。古代的文人,以山水来造个字,并公然声称这块山水是属于我的,怕只有元结了。他当时的得意之情因这个“浯”字而情形毕现,他尽管远离了高官厚禄,车水马龙,皇城大气,但天地之大,总有一块小小的地方是可以安放和融会我的心灵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在王气触摸不到的地方,我拥有一块小小的无名之处。 ④于是浯溪成为元结另一种文化精神的关照。他在这里感悟和寻找到了人生的另一面。 ⑤我总感觉到浯溪碑林的诗书之中,就是这种半归隐文化的典型代表。浯溪这块小小的天地盆景,就是那种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极度得意和极度失意的文人都不大到得浯溪,因为浯溪既不宏大,也不苍凉,得意时需要一个宏大的场所来抒发一下豪情,失意时则需要一个苍凉的处所来哀叹人生的不幸。浯溪就夹在这两者之间,成为一个狭窄的不言而喻的心灵通道,驱使着一帮文人悄然而至。因此,在这样一个不易激起情感大起落的场所,自然也很难得产生惊天动地的诗篇。 ⑥每次我去浯溪,除了看它的碑林和山水之外,最令我留连忘返的是元结当年弹琴的浯台。那里是浯溪的最高点,每到月夜,元结总是执一把琴,坐在那里对江而弹,琴声激活了浯溪山水,浯溪山水浸润了他的琴声,元结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忧愁万古功名顺琴而去,随水而流,在虚无中搀杂着沉重,在缥缈中偶尔跳出一声叹息,在归途时而张望,在空灵中排挤着一丝无奈。我站在那个地方,常常缅怀的只是一种渐去渐远的影子,听见的只是一缕似要
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
28.“走进浯溪,极有可能触摸到了一种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答:                          


29.本文题为“寂寞的浯溪”,从全文看,浯溪的寂寞表现在哪些方面?



30.阅读全文,概括元结政治和文化反叛的内容。   ①政治反叛:
   ②文化反叛:
                          3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全文以叙述和描写元结在浯溪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在皇权统治下悲惨的命运。   B.本文语言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多用排比,既使句式整齐,语势增强,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C.“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突出了元结由“大我”到眼前的“小我”之间变化的过程,是自我认识的深化。   D.“我站在那个地方,……似要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生动地描写出作者对元结的同情和理解,也表达了自己的向往之情。   E.全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生动地展示出古代文人隐秘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半归隐”文化产生的背景。九、作文(50分)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将成为亲切的怀念。”三年的初中学习和生活中,你也许碰到过最高兴的事;也许师生间发生过一些趣事;也许在学习、交友等方面有一些得失……回望那如歌的岁月,你一定感慨万千吧。
请以“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县名。


























































































































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答案
一、1----8    BBACDBCC      二、9----13   BDDAC
三、14----18  BBCAC          四、19----21  BCC
五、22----25  BCCD
六、26 ①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七、27 例:友情是财富,它能带来快乐,也能滋润心田。
           健康是财富,它能带来欢乐,也能优化生活。
八、28  浯溪的碑林诗书是半归隐文化的代表;既不宏大,也不苍凉的浯溪是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浯台又是古代文人内心世界的见证。(注意“每次我去浯溪……元结当年弹琴的浯台”。)    29  浯溪地处偏远,远离了高官厚禄,车水马龙。②极度得意和极度失意的文人都不大到得浯溪,像元结那种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而来浯溪的人很少。③当代社会中追求心灵与自然和谐境界的人很少。(隐含在文章的结尾)   30  ①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公然称“浯溪”,违背帝皇大一统思想。②归隐思想取代了一统千年的儒家思想;追求心灵与自然(浯溪)结合的诗文取代了占主导地位的“豪放派”文章。   31  AD(A“以……的经历为主要内容”不妥,本文的主旨也不在“揭示……悲惨的命运”;D“也表达了自己的向往之情”无根据。)九、略 (123.135.90.9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0-2011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龙泉二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卷七年级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