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2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2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分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l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2分)A、发酵(jiào)茁壮(zhuō)剽悍(piāo)言简意赅(gāi)B、贮藏(zhù)倔强(juè)妖娆(ráo)同仇敌忾(
试题预览
2012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 分 评卷人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l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2分)
   A、发酵(jiào)  茁壮(zhuō)  剽悍(piāo)  言简意赅(gāi)
B、贮藏(zhù)   倔强(juè)   妖娆(ráo)   同仇敌忾(gài)
C、弥漫(mí)    诧异(chà)   慰藉(jiè)   惟妙惟肖(xiào)
D、狭隘(ài)    绮丽(qǐ)    咫尺(zhǐ)   义愤填膺(yī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执拗    灼热    绚丽多姿    呕心历血 
  B、淳朴    无垠    前扑后继    耳濡目染
  C、畸形    娴熟    忍竣不禁    鲜为人知
  D、婆娑    憎恶    不辍劳作    巧妙绝伦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
B.“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C.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需要积累语言、深入理解,这种寻章摘句的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D.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4.古诗文默写(5分) 
(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矛盾《白杨礼赞》)
(2)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不亦君子乎?  (《论语》)
(4)               ,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清加以改正。(4 分)
①《弟子规》成书于清朝康熙,承载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尽管它存在着时代局限,②但总体上还是表现当今的道德价值取向的。作为一本启蒙教材,它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③对于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都进行了详尽和全面的论述和规定。《弟子规》重视从幼年入手,加之以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④因此它对小学生容易操作。
(l)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康熙”后添加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3)第③处词语赘余,应删去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6.《名人传》是文学历史上的优秀代表,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题。(2分)
【片断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断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
请问:【片断一】中的“他”是指         ;【片断二】中的“他”是指          。

得 分 评卷人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 联合国确定2011年为“国际森林年”,旨在唤起人们的意识,促进在森林管理、保护和开发方面开展全球性的活动,推进造林绿化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发挥森林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校准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中学生生态意识和对森林年活动的参与度。
(1)学校分派给你的任务是活动中向大家介绍我国森林与世界森林相比的差距与优势,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提取出相关的信息。(2分)
我国目前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其中人工林面积 0.62亿公顷,占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工林面积总量的50%左右,居世界首位。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我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发展中国家年均消失天然林1628.2万公顷,我国年均消失40万公顷。 
                                                           
(2)为了使宣传现场气氛热烈且主题鲜明,宣传部长要挂出条幅,请你根据材料并帮其补全宣传语。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2分) 
森林被称为“地球的肺”,森林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维持改善环境;森林关乎水与湿地,让生存环境变得更好,维持生物界的生态平衡;森林可以抵御风沙,保护人类;我们人类离不开森林。
保护森林资源,                     
(3)宣传现场提供了一个“建议栏”,建议同学们保护森林,请你参考下面的材料内容,向同学们提出三条建议。(3分)
【材料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39.6亿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材料二】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有284亿双一次性筷子出口,其中41%出口到日本,35%出口到台湾,各有10%出口到香港和美国。日本进口的一次性筷子99%来自中国,而且日本他们不一次性利用筷子,而是再回收加工成工艺品高价返销到我国。像一次性筷子式的利用,进一步加剧森林资源的消耗。
                                                           

得 分 评卷人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教养的证据》一文,完成8——11题。(12分)
①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如下:
      ②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③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④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8.结合全文,说说教养的证据是什么。(2分)
                                                                          
                                                                           
9.结合第②段,将下面对本段论证过程的分析填写完整。(3分)
首先,提出了        ①      的观点,然后从反面论述了        ②      ,最后从正面论述了        ③      。
10.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3分)
                                                                          
                                                                           
11.读了本文,你决定先从哪一点开始培养自己的教养?为什么?(4分)
                                                                          
                                                                           
(二)阅读《伊犁秋天的札记 》一文,完成12~16题。(18分)

(1)秋天,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那是一种专注,一派宁静;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它不愁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2)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3)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4)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了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5)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树,如告别式仪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乞者。
  (6)但是树有过忧伤么?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7)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对森林的奢望,恰恰反映了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8)荒野是那么寥廓;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9)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
  (10)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11)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12)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13分)
12、第(1)段画线句中“辉煌”一词有何作用?(3分)
                                                                  
                                                                    
13、第(2)段画线句中“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和 第(3)段画线句中“冷漠而又高傲”分别指什么?(4分)
                                                                  
                                                                    
                                                                  
14、第(4)段女孩子拣拾的只是普通的落叶,但作者借助“鸟羽”“五脏六腑”等巧譬妙喻,有何作用?(3分)
                                                                  
                                                                 
15、请给第(12)段画波浪线句子“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作简洁的批注,就作者的观点发表你的评价和看法。(4分)
                                                                  
                                                                         
16、结合全文,你认为,在作者眼中“树”的形象是怎样的?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感情?试作分析。(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l6分)
(三) 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 一文,完成17~20题。(12分)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③愿闻其说(    )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
18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                                                               
20.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3 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l—22题。( 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2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2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得 分 评卷人


四、作文(50分)

23.有一个人经常出差,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火车票。可无论长途短途、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有个简单而管用的办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但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一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还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人安于现状。
乘车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不安于现状,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要求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所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范围。



                                      



































































2012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l7分)
1.C (2分)
2.D (2分) 
3.D (2分
4.(5分)
(1)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2)弓如霹雳弦惊
(3)人不知而不愠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①加“年间”(时期、时代)   ②改“表现”为“符合”  ③ 全面(“详尽”之意是“详细而全面”)  ④小学生对它容易操作(4分,每处1分)
6.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2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1)差距: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于世界水平;
我国人均拥有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低于世界水平。
优势:我国人工林面积大大高于世界水平;
         我国年均自然林消失的面积比发展中国家小。(2分)
(2)参考示例:关爱生存环境(2分)
 (3)建议(参考示例)(3分)
多植树,合理使用森林资源
循环使用课本,延长课本使用寿命
回收废旧纸张节约造纸原料,减少森林砍伐
减少不必要的用纸,尽量不使用餐巾纸等一次性纸制品,节约森林资源
学校餐厅不提供一次性筷子,在餐厅吃饭自带餐具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12分)
8.①热爱大自然,②对人类优秀品质充满敬仰之心。(3分)
9.①热爱大自然是教养的首要证据   ②不敬畏自然的人,会因蒙昧狭隘、盲目傲慢而给人以缺乏教养的印象  ③懂得与自然协调相处的人,才会充满爱心,从而具备最基本的教养。
10.①一个人身上可以有一些陋习,②但是不能强迫所有的人都放弃高尚屈从陋习与伪善,③更不能认为这个世界上只应有陋习。
11略(4分)
(二) (18分)
12、恰到好处地写出了伊犁河谷的秋色一片金黄,十分壮美的这个特点。(3分)
13、第(2)段画线句中“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的意思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充满生命气息的绿色树叶变黄、催落,并且极力展现生命的辉煌。第(3)段画线句中“冷漠而又高傲”是指:对自然缺少敬意,不肯躬身趋前,无视、拒绝秋天慷慨的馈赠。(4分)
14、写出落叶的至高的生命境界,密切了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3分)
15、示例:这句话强调文章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主旨,我同意作者的看法,任何生物都有生命,值得尊重。(4分)
16、树的形象:豪华慷慨的馈赠、站姿高雅而高贵、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躲避或迁徙、命运悲惨   寄托感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苍凉冷寂中不屈的高贵人格)的赞美。(4分)
【古诗文阅读】(l6分)
 (三) (12分)
17.①能够,可以;②到,到……跟前;③听;④吃。(4分)
18.B(3分)
19.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2分)
20.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3 分)
  (四)( 4分)
21、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2分)
22.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2分)
四、作文(50分) (219.145.124.2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2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  下一个『2012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四)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