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1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戍守 富庶 宽恕 束之高阁 怵目惊心B、盘诘 劫持 节哀 桀犬吠尧 捷足先登C、蒹葭 佳酿 惬意 嘉言懿行 精神枷锁D、部署 帐簿 恐怖 人烟阜盛 步入后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试题预览
201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戍守 富庶 宽恕 束之高阁 怵目惊心
    B、盘诘 劫持 节哀 桀犬吠尧 捷足先登
    C、蒹葭 佳酿 惬意 嘉言懿行 精神枷锁
    D、部署 帐簿 恐怖 人烟阜盛 步入后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斡旋 互相推诿 交插学科 望风披靡
    B、脉搏 不可思议 不揣冒昧 进退维谷
    C、焦燥 草菅人命 哗众取宠 青春永驻
    D、怠慢 未雨绸缪 察颜观色 沽名钓誉
3、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新华社21日_________全文播发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去年5月以来,“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增大,餐饮、社会服务等产业遭受严重打击。但宏观经济仍保持较好的        态势。
    (3)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近日暗示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作出的允许美国田协不公布服用兴奋剂运动员姓名的裁决        公平。
    A、受权  运行  有失于 B、授权  运营  有失于
    C、受权  运营  失之于 D、授权  运行  失之于
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熟语,不能改换的一句是(   )
    A、“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可不行,你可得再仔细琢磨琢磨。(换为“坐享其成”)
    B、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即使蒙受了再大的冤屈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有苦也不敢随便对人诉啊。(换为“饮恨吞声”)
    C、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老王同志啊,你这样连着几天白日黑夜连轴转,可千万别累跨了身子骨啊。”(换为“通宵达旦”)
    D、可别小瞧了咱这个班子,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那可都是走南闯北都叫得响的角儿呀。(换为“出类拔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B、一些宾馆、饭店还成为某些部门非正常开支的重要渠道,给少数腐败分子孕育了堕落的温床。
    C、技术创新的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存储、获得和处理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
    D、昨日,2003年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刷新了江西省近年两岸招商引资纪录,一天下来,台商在赣签订了30亿元的投资项目,为江西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外来动力。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图形文字和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原始绘画不是;图形文字要求达意明确,而绘画要求描写逼真。
    B、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C、“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D、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
茗香千载茶韵流芳
    茶文化源远流长。据传,茶的发现约始于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农时代。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曾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记载。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也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最早祖先们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约在3000多年前,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东晋时期的史书《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在巴蜀一带已用当地所产茶叶作贡品了,这说明当时的巴蜀地区茶叶生产已有了一定的规模。而后茶的栽培从巴蜀地区南下云贵一带,又东移楚湘,转粤赣闽,入江浙,北移淮河流域,形成我国广阔的产茶区。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别的国家有更早对茶的记载和发现,中国是最早采制和饮用荼的国家。人类在原始社会对植物的长期食用中发现茶树叶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就把它熬煮成茶水作为饮料。长期以来,茶只是用来治病,大约到西周初期,茶叶才发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后来荼又成为祭品,最终从煮水清饮改进到泡饮。
    在秦代以前,中国各地的语言、文字还不统一,因此茶的名称也众说纷纭。商周时期茶叶首次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茶”,因为茶叶苦涩,又叫“苦茶”。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唐以前,茶有“荼”、“木贾槚”等名,自《茶经》问世以后,正式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清代顾炎武在冬《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到了汉代,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西汉王褒在《僮约》中提到“武阳买茶”,说明当时已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的风气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待客、宴会、祭礼的饮料。南齐武帝临终遗诏说:“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惟没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成同此制。”从此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品。
    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全国。各地的制茶技术也日益提高,出现了很多名茶,有关茶的诗歌众多,据后人统计,当时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100多人写了400多篇涉及茶事的诗歌,唐代还首次出现描绘饮茶场面的绘画。
    在宋代,茶成为普及的饮料,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制茶的技术达到了精巧奢华的地步,如龙凤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就非常复杂,有蒸茶、榨茶、研茶、造荼、过黄、烘茶等几道工序。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得,而茶不可得。”
    到了1391年,明大祖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茶牙以进”,意思是向皇宫进贡只要芽叶型的蒸青散茶、皇定提倡饮用散茶,民间更是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茶的加工炒制方法和品饮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炒青技术和功夫茶艺,从而推动了名茶的发展和许多茶类的创新。现在的茶叶加工工艺、茶类形式以及品饮方法是明代奠定的。
    茶自发现以后,由起源中心地带呈扇形向我国的东南、华南地区扩展,并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目前世界上50多个产茶国的茶种、饮茶风尚都来自中国。中国茶叶约在汉代就传入日本了,唐代时又有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回国时带回茶种。中国茶叶传入欧洲是在1607年。东印席公司成立的第二年,荷兰船首次将茶由澳门转运到爪哇。1664年、1666年,茶叶作为贡品输入澳洲。1669年,英国印度公司把14万磅茶叶运到英国,当时只在伦敦咖啡馆中供应少量的中国茶。17世纪初明神宗万历年间(1618年),中国大使将少量茶叶运入俄国。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是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后,1893年,俄国还聘请了中国茶工发展本国的茶叶生产。此后中国茶叶又从欧洲和中国转入了东南亚各国。
(摘自《资料卡片》2003年第9期56页)
7、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西周时,作为中国茶树的起源地之一的巴蜀地区的茶叶生产已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产茶叶已作为贡品。
    B、西周初年,茶叶的功用由治病发展为泡饮,其间经历了茶食、煮水清饮和祭品三个发展阶段。
    C、西汉时已经有了专卖茶叶的茶叶市场,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D、魏晋南北朝时,饮茶的风气已传至长江中下游,茶叶成为祭祀时必备的祭
品。
8、对文中引文的含义和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证明了茶发现于神农时代。
B、“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茶之事。”表明战国时茶叶已传至黄河中下游地
区。
    C、“然金可得,而茶不可得。”突出强调了当时龙凤团饼茶的价值之昂贵。
D、“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表明了明朝初年的贡品由团饼茶转为清蒸散茶。
9、中国茶“通过各种渠道传向国外”,对“各种渠道”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批日本僧人来华后,回国时偷偷带回茶种。
    B、东印度公司刚刚成立,就将大批茶叶运到英国。
    C、清代,中国茶叶大量输入俄国的同时,中国茶工也被聘请到俄国。
    D、后来中国茶叶又由日本、欧洲传入东南亚各国。
10、下列推断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祖先最早利用的是野生茶树,茶树的人工栽培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
    B、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是因为他最先为茶正名,即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
C、唐代中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画士的创作涉及茶事,促进了唐代文学艺
术的繁荣。
    D、明代是中国茶发展的特殊阶段,茶叶的加工工艺和茶类形式有极大的创新,品饮方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一)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时,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江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为患之兴自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二)
    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懑,赶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明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贾生论》)
[注] ①受釐:接受用过的祭肉,以求得鬼神的保佑。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写作。
    B、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遑:闲暇。
C、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害之 害:陷害。
D、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谪:贬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①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①贾生志大而量小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①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年轻时就因精通诗书,写得一手好文章而闻名洛阳。在博士任上,他凭借自己的真知灼见,不仅折服了那些耆老宿儒,而且深得汉文帝的赏识。
    B、贾谊年少气盛,才华横溢,一年内被越级提拔为朝廷重臣。但他锋芒毕露,不知有所谦让,这难免引起文武老臣的嫉妒,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C、贾谊大力提倡改革弊政,为了强化皇上的权利,他多次建议削弱列侯不断膨胀的势力,让他们离开京城,回到封地去,但文帝听信了谗言没有采纳。
D、贾谊因为得罪权贵,谪居长沙,面对湘江,追念先哲,哀伤自悼;怀王坠马,他深加自责,竟从此一蹶不振,直至因伤感哭泣过度而英年早逝。
14、联系(一)文看,下列对(二)文苏轼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认为贾谊身处逆境一蹶不振是不能正确处理“达”和“穷”的关系。
    B、强调“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最终是不能成就大事业的。
    C、借用悲剧告诫人们:君王只会受蒙蔽于一时,要坚定信念,默默等待。
D、启示后人,贾谊悲剧的原因除了君王听信谗言,贾谊本人也有责任。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2分)
    (2)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3分)
    (3)未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释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对此议论,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兰亭集序》)
    (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西厢记》)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纤  夫
沈天鸿
    雨声急促的夜晚,我常常产生江水上涨时那种低沉雄浑的咆哮声的幻觉,那声音似乎就在我身后,追随着我的脚步,溢满天地……
    长江的确就在我的窗外,仅仅隔着千余米的直线距离。它的水是浑黄的。一年四季,它都挟泥沙而俱下。
    今夜又有雨,这是连续的第三个有雨的春天的夜晚。一律火柴盒式的楼房,不再会有老式瓦房从瓦檐边倾泻下雨水的檐声,但落在楼顶的雨水集中从楼角那儿冲击地面的声音,虽不动听,却有动人心魄的力量。这种力感与我听到江水上涨的幻觉,此刻忽然叠加起来,使我想起了久已被我遗忘的一幅油画: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已无法在记忆中细致地复原那幅油画的所有色彩,我看见的全是苍老的黄色,不仅浑黄,而且黄的近于褐,近于黑。这色彩,不仅是伏尔加河的颜色。
也是那河岸和河岸上前行的纤夫的皮肤和灵魂的颜色。我知道我此刻看见的这色彩与那油画不符,但这仅仅是从眼睛的视觉角度来看才是这样,如果从心灵的视觉角度来看,我无疑是极其准确地看见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油画的真正色彩。
我不仅不是画家,甚至也不是一位严格意义上的美术爱好者,证明就是我知道(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是因为一张日报的介绍。就我所见到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前期介绍或赏析过这幅名画的非美术类报纸杂志,就有五六家之多。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因震动而再也忘不了它。我也曾经在不同的河流上背过纤,学会在没有路的路上行走,学会在河水流速不是太急,因而纤绳还不是过于沉重的时候,将纤板稍稍上移略略高出肩头,并将右胸尽量前挺以紧贴纤板,使纤绳不致扣进肩头纳肉里,但当流速很急船又满载的,就只有听任纤绳深深勒进皮肉,磨出血来也不顾得身体前倾,几乎触及地面的靠肩胛骨拽着纤绳前进了。肩膀的骨头是否够硬,是一位纤夫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但我不能算一位真正的纤夫,因为我并不专以背纤为生,我只是偶尔背背纤而已。也正是偶尔背过纤,让我深知真正的纤夫有着怎样的体魄,承受的是怎样的艰辛,从而对真正的纤夫怀有一种可以说是含有敬意的复杂感情。
    这也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下子就打动了我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曾经以为再也忘不了这幅画的纤夫的我,在不知不觉中却已经将它遗忘多年!
    直到今夜的雨声和我幻觉中江水上涨的轰鸣声将它送回,而这,也几乎完全是一个偶然。自责之余,又联想起当初喜爱这幅画和被那形象打动的,并不仅仅是我或少数人,今天却忘这幅画乃至忘却纤夫的,哪里又仅仅只是我?忘却一幅画当然算不了什么,然而忘却纤夫呢?似乎并不仅仅是因为时代的进步,已使纤夫退出了现实生活。事实上,退不退出现实生活是无关紧要的,一曲《纤夫的爱》不是就唱红了两位歌手,并风行了全国么?今天的人们欣赏不已的,已是《纤夫的爱》中在卡拉OK画面中,“在纤绳上荡悠悠”的“纤夫”了。问题并不在于这支歌中的纤夫形象的虚假,以及“荡悠悠”的纤绳只会把背纤人拖下水去的这一常识的缺乏(需要背纤之时总是逆水,而且有足够流速),而在于欣赏虚假,欣赏缺钙的“美”。因此,忘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实质是忘却那种有着阳刚之气的,能够承担一切苦难与重负的纤夫精神。
    这个时代真的已没有纤夫了么?
    雨仍在黑暗中下着,雨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急促,夜色中的长江,在没有纤夫艰难行走的它自己的河床里,不为谁汹涌地汹涌,不为谁咆哮地咆哮,不为谁流淌地流淌——但是,它真的是不为什么?
(选自《散文》2003年第8期)
18、文章开头说:“雨声急促的夜晚,我常常产生江水上涨时那种低沉雄浑的咆哮声的幻觉”,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这种“幻觉”产生的原因。(4分)
    答:                                                              
19、第4段说:“我知道我此刻看见的这色彩与那油画不符,但这仅仅是从眼睛的视觉角度来看才是这样,如果从心灵的视觉角度来看,我无疑是极其准确地看见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油画的真正色彩。”请回答:(6分)
   (1)这里的“色彩”指的是什么色彩?
    答:                                                              
   (2)作者为什么说它是“这幅油画的真正色彩”?
    答:                                                              
20、倒数第2段,作者发出了“这个时代真的已没有纤夫了么”的疑问。请简要回答这个疑问中包含的情感。(4分)
    答:(1)                                                            
       (2)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以介绍自己在“雨夜”的习惯开篇,引出对江水、雨夜的描述及相关幻觉的叙写,最后一段又回到“雨夜”,前后呼应。
    B、第2段写长江水颜色“浑黄”,说“一年四季,它都挟泥沙而俱下”,是为了表明中国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呼呈人们重视环境保护。
C、第5段写“背纤”的经历,既交待了“我”为何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油画产生强烈共鸣的缘由,也为下文揭示(纤夫的爱)中纤夫形象的虚假提供了佐证。
    D、“欣赏缺钙的‘美’”一句中的“缺钙”这一比喻,意在形象地说明“缺少真实的人生阅历和扎实的生活基础”。
    E、结尾一段中说“长江”“不为谁汹涌地汹涌,不为谁咆哮地咆哮,不为谁流淌地流淌”是说长江对人的态度很冷漠。从而启发人们注意调节与自然的关系。
六、(12分)
22、用比较的说明方式,简要表达图表的结论。(4分)
基础科技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 信息产业投入
企业总资产
国际 2% 0.8—10%
中国 0.85% 0.3%左右
图中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
春回大地           _________________
江山千古秀         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灵猴辞岁传喜讯      ________________  
腊梅吐芳迎红日      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的一则征稿启事在内容、语言表达、标点三方面有不当之处,请对ABCD四处加以修改。(4分)
启  事
    为配合学校“科技月”和“风采展示周”活动,校学生会宣传部将在5月中旬举办“科技伴我行”征文比赛和“成长的足迹”照片展示等活动。A希望全校同学踊跃参加,学校各部门予以支持。
    征集内容:科技小论文和科技报告等科技作品,B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包括科幻小说);个人或集体的生活、学习照片(黑白、彩照均可)。
    稿件要求:1、原创作品。2、用作文稿纸,书写清楚。3、C稿件写明作者班级、署上真实姓名;照片贴在作文纸上。D在作文纸上写上一段简短的话简介照片。4、文字稿件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截稿时间:5月12日。
                                                 校学生会宣传部
                                                 2004年4月2日
A处                                                       
    B处                                                       
    C处                                                       
    D处                                                       
七、(6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句谚语,叫“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这句话的内涵里,包含着人类摆脱不了的幼稚和局限:我们常常身陷泥潭而不自觉,我们常常守着幸福不知幸福,我们常常望着世界不明就里,我们常常疲于奔波而迷失自己。或许,你觉得你有清醒的时候;或许,你就是一个聪明的上帝。
    请你以“生活的提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对生活的感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12年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第I卷
一、1、B(A、怵目惊心chù;C、惬意qiè;D、人烟阜盛fù)  2、B(A“交插学科”中“插”应为“叉”;C“焦燥”中“燥”应为“躁”;D“察颜观色”中“颜”应为“言” )  3、A(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的权力(做某事)。授权: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运行:周而复始地运转。运营:运转营业。有失于:后常跟褒义词,如有失庄重、有失体面。失之于:后带贬义词,如失之偏颇、失之草率)  4、C(“通宵达旦”含一个整夜,不包含白天)  5、D(A“至少”与“以上”相矛盾;B“孕育”和“温床”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存储、获得和处理”应改为“获得、处理和存储”,或“获得、存储和处理” )  6、A(B句中不能用问号;C“说”后面不能用冒号;D括号与引号都可去掉)
二、7、B(B项中从“祭品”到“泡饮”的过程并非西周初年完成)  
8、C(C项应突出强调了当时龙凤团茶的珍稀)  
9、C(A项中“偷偷地”无依据;B项中茶叶大批运到英国是1669年以后;D项茶叶是从欧洲和中国传入东南亚各国的)
10、B(B项中陆羽最先为“茶”正名,无依据)
三、11、C(应为妒忌)  12、C(前表转折,后表并列)  13、B(“不知有谦让”的意思原文中没有)  14、C(“君王只会受蒙于一时”不合原意。)

第II卷
四、15、(1)贾谊乘机详细地讲述了出现鬼神之事种种情形的原因。
(2)说到有些诸侯兼有数郡,这不是古代的体制,应当渐渐地削减他们的实力。
(3)谋划一次不被采用,那么怎么知道最终不再被采用呢?
16、范希文这种议论并不确切。(1分)白居易的诗和王建的诗各有独到之处,大可不必抑此扬彼。(1分)白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因而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2分)“想得”二句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像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概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广阔空间。(2分)
17、(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群贤毕至  茂林修竹  
(3)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五、18、(1)作者长期与长江为邻的阅历和河流上背纤的经历,容易触景生情。
(2)作者对社会阳刚之气回归的渴望,今他产生相关联想。
19、(1)指的是近于褐、近于黑的浑黄色。
(2)是劳动者的“肤色”,也代表了劳动者承受“苦难与重负”的体魄与力量。
20、(1)含蓄批评当今时代弥漫着的某种欣赏虚假和追求享乐的病态美。
   (2)呼唤能承受苦难和重负的纤夫精神(“纤夫精神”也可答成“阳刚之气” )。
21、A、C(B 错在“是为了表明中国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呼吁人们重视环境保护”的说法,本段主要是为下一段描写《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油画的色彩作铺垫; D应为“缺少能够承担一切苦难与重负的阳刚之气”;E应为“长江的奔涌咆哮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纯自然行为” )
六、22表明我国对科技的投入比例,特别是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比例低于国际投入比例。
23、第一题 例①福满人间  ②人民万代福; 第二题例 ①金鸡迎春报吉祥;②绿柳展枝舞春风(形式相同,内容相对即可,平仄不作要求)
24、(4分)
A处“学校各部门予以支持”应删去。
    B处“(包括科幻小说)”应挪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下一个『2012年高考语文预测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