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下期八年级第三学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11—2012学年度下期八年级第三学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八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2012学年度下期八年级第三学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 一、(21分)1.用行楷书写下面的诗句。(3分)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下面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唾(tuò)手可得:伸出手来就可以得到。  
试题预览
2011—2012学年度下期八年级第三学月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21分)
1.用行楷书写下面的诗句。(3分)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下面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唾(tuò)手可得:伸出手来就可以得到。
  B.毛骨悚(sǒng)然:形容心灵或身体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恐惧感觉。
  C.惨绝人寰(huái):人世上再也不会发生这样凄惨的事了。
  D.义愤填膺(yīn):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
3.下面一段话的顺序被打乱,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比起事事都凭一己之力的项羽,刘邦更懂的用人之道。
   ②刘邦比起项羽几乎没有什么优势。
   ③但他也有出众的地方,就是知人善任和体恤臣下。
   ④相比力拔山河的项羽,刘邦既没有武勇,又缺乏主张,对平天下的哲学又知之甚少。
   ⑤秦末,刘邦项羽相争。
   A.③②①④⑤                       B.⑤③①②④
  C.⑤②④③①                       D.③⑤①④②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8个字,2分)
    在法国隆重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之际,一座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6月3日在昔日诺曼底登陆战场揭幕。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缎的双臂一前一后的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看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5、按要求默写填空。(3分)
   ①陆游《诉衷情》中“                   ,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词人往日的凌云壮志、勃勃英姿。
   ②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③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6.下面划线的句子,有3处语病,请按要求修改。(6分)
      在今天,①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的观景赏花心含喜悦。②对纸质图书的命运,无论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拥有希望,因为只要你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而且,③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目前,④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
  A.画线句中     处语意重复,应删去的词是                      。
B.画线句中     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C.画线句中     处表达不完整,应删去的词是                    。
  7.下面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就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B.《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讲演词,讲演者马丁·路德·金,是美国牧师,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小说集,共10篇,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
  D.《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它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
二、(40分)
(一)阅读《寻找时传祥》中的下列选段,完成8—13题。(15分)
   ⑴今天,循着那渐被淡忘了的历史,记者重访时传祥的足迹,探寻他的生前身后。      ⑵偌大京城,人海茫茫,人事沧桑。      ⑶问起时传祥,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几位大学生,也双眼漠然。在崇文门路边,遇到几位老师傅。“时传祥?!”惊讶中便有些激动,接着,就像是述说自己的光荣一样,“知道吗,那时咱这北京也有一种‘热’,那叫‘义务掏粪热’!”    ⑷“万里、崔月犁副市长跟时传祥背过粪,万里还说自已是时传祥的‘第一大弟子’;当官的、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连到北京出差的人也以同时传祥一起背一回粪为光荣……知道吗?那会儿来背粪得预约!”可是,很快,老人们就又有些愤愤地,“嘿!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    ⑸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的……      ⑹20世纪50年代,掏粪是纯体力活。背在肩上那半人多高的粪桶有十多公斤重,装满了粪便就是五十多公斤。时传祥每天掏完了再背,一天的总重量得有五吨。解放后,他掏了十七八年粪,基本上没休过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      ⑺他觉得这没什么:“不干好,人家不方便。”      ⑻花市四条胡同耿大爷家厕所墙倒了,砖块掉进了厕坑。时传祥卷起袖子,用手把砖一块块捞出来,用水冲干净,再把墙头垒好,把厕所清扫干净。      ⑼1958年,运粪改用汽车了。时传祥说:“咱要人不等车、车不等人、加快周转、分秒必争。”在他的带动下,原来每人每天平均背粪50桶,一下子增加到93桶。刮风下雨也是一样。      ⑽1959年10月26日,时传祥出席了“全国群英会”。这一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接见了代表们。    ⑾后来,便赶上了那个动荡的年月。背了大半辈子粪的时传祥因与被诬蔑为工贼的共和国主席握过手,便也成了工贼。     ⑿挨打、挨骂、吃不饱又成了时传祥的生活。1971年,他带着一身病痛被遣送回山东农村老家。     ⒀纯朴的乡亲不认为他是什么工贼。几十年后,老家的农民大爷还记忆犹新:那才叫真正的好人啊!五六十年代,哪天早晨起来看到村里大道被扫得干干净净,乡亲们就知道,准是传祥回家了。     ⒁可是,这次回家时传祥却扫不动了。     ⒂1972年10月26日,一直半昏迷的时传祥竟变得很激动。他让老伴把院门、屋门都插上,又让做几样好菜,翻箱倒柜找出半瓶薯干酒。他要敬13年前这一天握着他的手鼓励他的刘主席一杯:就冲他能看得起俺这个掏大粪的,俺就到死也不信他是个坏人!     ⒃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劳动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    ⒄1973年春节,时传祥听到刘主席已逝世,便精神失常了。两年后的5月19日,他也走了,时年60岁。 
  ⒅采访时传祥老伴崔秀庭老人是在一天傍晚。老人住着挺宽敞的三居室,她指着去年春节时73岁的王光美来看她时的合影,便说起了李瑞环、倪志福等时常来看她的事,然后就一定要记者在她家吃饭。家里除一台电视机外,再也看不到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一听到要写时传祥,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记者默然。      ⒆几天前,记者与几位挺有身份的人士聊天。有人问:“忙什么?”“在写时传祥。”大家就笑。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说:“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8. 选文第⑹段先总写时传祥的          ,然后在 ⑻⑼两个段选写了两个事例,这两个事例是:(3分)
   ①                                                                 
   ②                                                                  
9. 文中最能够体现时传祥家庭生活极其简朴的一句话是:(2分)
                                                                      
10.第⒀段中画线句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时传祥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突现了时传祥做人一贯的        。(2分)
11.结合前文看,选文最后画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是            ,它说明了                                      。(4分)
12.文章以“寻找时传祥”为题,结合全文,谈谈“寻找”的含义,并按要求填空。(2分)
      “寻找”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了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                              ;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仍然                                         。
13.时传祥精神是什么?请概括回答。(2分)
   答:                                           。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19题。(15分)
你在谁的伞下
李刚
    ⑴某个雷雨之夜我赶路回家,没带雨具,前面几步远的距离,一位姑娘持伞而行,那伞宛若一朵无雨的云。    ⑵雷雨交加,街上行人稀少,那姑娘不时地回头望我,目光带着疑惑甚至惊恐,很显然,我的存在使她有后顾之忧。这虽让人心寒,但也不能怪她,因此情此景颇像一些虽不高明却足以令人紧张的小说情节了:深夜,一条汉子尾随一个年轻的女郎,在雨中。    ⑶君子坦荡荡,为了她的安宁,我加速走到她前面去。我只担心在经过她身边时,她别吓得尖叫起来。电闪雷鸣之际再加上女人的尖叫声,会搞得这城市神经错乱的。    ⑷我把背影留给她,这样便显得更纯洁些。我哼着小调,步伐坚定从容,并竭力装出好人的样子——大概世界上再没有比好人假装好人更加狼狈的事了。    ⑸雨至滂沱,我已浑身湿透,忽然发现她竟跟了上来,走在我身边,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她有意无意地向我靠拢,慢慢地又将伞举到了我的头顶。雨被截住了,拍着伞。    ⑹我给了她安全感,她给我信任和帮助。转眼之间,我们成为一柄伞下的同路人。在城市,这是很动人的一刻。人与人的心灵原是可以相通的,凭借着雨夜,伞是小小的道具。    ⑺起初我挺拘谨,东张西望,有做坏事的心情,见四周一片茫茫,也就释然了。我接过伞来举着,路过自己的住所也未停下,像个真正的保镖一样,把她护送到家门口。她要我带走伞,我谢绝了,尔后我们像朋友似地道别。    ⑻故事本可以到此为止,然而时隔数日,我在街头再次遇见那姑娘,互相一愣,犹豫了一瞬,又像陌生人一般擦肩而过,连招呼也未打。这是白天,没有雨,街上人涌如潮。    ⑼这个破坏性的结果无疑令人失望。我为此假设过多种结果,反过来看看,唯有它真实得不可动摇。因为它绝对符合现代城市的性格。    ⑽在日趋冷漠的城市里,人们习惯了隔膜与生疏,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挨得很近也无法连成陆地,孤独感使人对沟通和交流产生抗体,再没有什么比陌生更让 人熟悉。想一想,人真可算作一种自相矛盾的生物。人类创造出现代文明来掩埋自身的情感,同时,又渴望着人性能够破土抽芽。城市实在是司芬克斯一般的怪物, 人建造了它,住在里面,它却把人变成难以解开的谜。    ⑾今夜又是雨夜,乱雨敲窗,不知此刻路上的行人,谁又在谁的伞下?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⑴—⑺段的故事内容。(不超过12个字,2分)
                                                                  
15.根据短文的内容填空。(3分)
       雨夜,我走在年轻女郎的后面,让她感到             ,后来,“我把背影留给她”,这时,她的表现是                   。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16.用横线画出第⑼段“这个破坏性的结果”指代的具体内容,并回答你认为这个“结果”破坏了什么?(2分)
   答:                                                            
17.文中画线句“因为它绝对符合现代城市的性格”,根据文章的内容,“现代城市的性格”是什么?(2分)
   答:                                                           
18.第⑻段中作者说“故事本可以到此为止”,想想看,故事真的到此为止,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会有不同吗?请简要的分析。(3分)
   答:                                                            
                                                                   
19.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夜又是雨夜,乱雨敲窗,不知此刻路上的行人,谁又在谁的伞下?”
作者以此句结尾,流露出对城市人们之间多些沟通与交流,多些友好互助的
期盼。
   B.文章以记叙为主,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达作者对现代城市
性格的思索,对日趋冷漠的现代城市的不满。
   C.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全文主旨虽然是在议论部分点明的,但前
面的叙事中已多处留有伏笔。如“这虽让人心寒”“在城市,这是很动人的一
刻”等。
   D. 文章叙事具体生动,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取
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20—22题。(9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0.解释下面句中带点的词语。(2分)
   ①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怡然:                ③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问讯:                
   ④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                
21.把下面的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22.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文章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带有传奇色彩,是成语“世
外桃源”的来源。
   B.文章以武陵人寻找桃花源的经历为线索,把四处探寻、发现、访问、
离开后再寻找桃花源的情形贯穿起来,写得曲折回环,引人入胜。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
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D.文章最后写众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其实是一种暗示或者隐喻,暗示
或者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
23.按要求理解填空。(3分)
    本文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
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                       ,同时含蓄地表达
了作者对              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          
                                             的美好愿望。
三、(40分)
24.下面两篇作文,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①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条退路,让自己拥有
一份希望;给自己一个祝福,让自己拥有一份快乐……亲爱的同学,你愿意给自己一个什么呢?
请以“给自己一个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②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多少都要给自己或别
人留下一些遗憾。其实人生就是一步遗憾的大树,每时每刻都有。有些人把遗憾作为动力,不断进取,努力拼搏;有些人却把遗憾当做资本,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请以“遗憾”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参 考 答 案
一1、略   2、B  3、C   4、遥远创作的和平女神像在诺曼底战场揭幕。
  5、略
  6、A、①  好比   B、④  将“追逐”改为“追捧”或“青睐”等。
     C、③  使
  7、C
二(一)8、敬业,实在。①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②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益。
   9. 家里除一台电视机外,再也看不到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10.正直、本分。
   11、点题  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12.正直、敬业、是在、本分地做人   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13. 正直、敬业、是在、本分
  (二)14.雨夜,我送陌生女郎回家。
   15.惊恐、害怕、恐惧、不安等意近词语都可. 跟上来,将伞举到了我的头顶. “我”给了她安全感,她就给“我”信任和帮助(或“她”信任“我”)
   16. 从“时隔数日”到“连招呼也未打”   破坏了人类生活中友好、互助、热情、信任等美好的东西
   17. 冷漠,人们习惯了隔膜与生疏,没有什么比陌生更让人熟悉的。
   18.会有不同。若故事只到此为止,则文章重在歌颂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互助。 加上“破坏性”结果,则文章重在表达作者对日趋冷漠的现代城市的不满。
   19、D
  (三)20.略   21.略    22.B
   23.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现实社会    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
三、按期末评分标准评分。 (111.9.211.2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八年级(下)第一学月语文考试试卷』  下一个『蒙阴县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检测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