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6次月考试卷-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6次月考试卷-语文(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6次月考试卷语文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
试题预览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12级高三第6次月考试卷
语   文
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第I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埋没/没精打采      症状/症结      落魄/落枕     
B. 斗胆/斗酒十千      擂鼓/打擂      烙印/炮烙      
C. 秦塞/塞翁失马      遁词/敦促      量杯/量刑      
D. 忖度/度德量力      横渡/横竖      背篓/背运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颁白      庠序      羽旄      挑拨是非      缘木求鱼
B.荆杞      峥嵘      巉岩      明察秋毫      一愁莫展
C.云宵      飞湍      峨眉      致理名言      湮没无闻
D.欢谑      金樽      演译      出其制胜      疾首蹙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东地区对于能源短缺的欧盟来讲战略意义非同小可,所以欧盟长期以来担任以巴调解人和巴方资助人的角色。
B.如果遵从“好歌曲支撑好唱家”这个艺术规律,那么现在的电视歌手大奖赛,其实是舍本逐末的瞎忙活。
C.今天在北京举行的卫生部首次“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上,平价医院成为记者们从一而终的热门问题。
D.虽然出师不利,但我还是相信“经一事,长一智”。通过总结经验,改进不足。那么前一次失败就是下一次成功的开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狄仁杰指着作恶多端的贪官污吏,大声喝道:“不是不报,时辰未报。今天是你们的死期到了!”
B.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C.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不仅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还要考虑自身经济、金融的稳步发展。
D.最近几周来,伊拉克反美武装活动频繁。为此,伊拉克安全部队与美军27日早晨在巴格达联合突袭行动,逮捕了至少35名嫌疑人。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中国的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五,不少江河上已经建造了大型水坝。传统上,修建大坝的原因是变水为宝,不让水白白流掉。修建大坝的地方往往风景很美,而人民很穷。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中,怒江上将修建13级大型水坝;大渡河主流和支流加在一起,将修建大小水坝356座。
在河流上建坝,阻断了天然河道,导致河流的流态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发生改变,这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就是因为改变了河道的流态,导致坝址上游泥沙淤积。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也可能破坏山坡的平衡而引起滑坡。水坝常常选择在峡谷区,它的谷坡一般说来是不稳定的。例如金沙江虎跳峡,两岸山顶高出江面2500—3000米,江面宽度30—60米,这对于筑坝是有利的一面,但崖高坡陡,容易发生滑坡,虎跳峡就曾因山坡崩坍而引起断流。如果坝址的岩层疏松易坍,施工过程中就必须改变坝的位置,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一旦洪水袭来,还易酿成垮坝灾难。1975年,中国河南驻马店地区在一次猝不及防的特大暴雨中就曾出现严重垮坝事件。
修建大坝还会人为诱发地震。至今为止,全世界共有一百多座水库诱发过地震。川西、怒江、金沙江虎跳峡地区本就是地震活动性很高、地质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这些都是加剧诱发水库地震的高概率因素。
近年来中国的天灾人祸,特别是渭河连年不断的水灾,使得五十年代中国三门峡水库的积极倡导者们终于在2003年10月开始承认:三门峡水患。针对2004年洪水并不是太大,泥石流、滑坡、地震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威胁的状况,国家防总指挥部明确提出:给洪水以出路。这就是一方面要保证河道的畅通,让洪水能够比较顺利地下泻,同时要保证可以调蓄洪水的湖泊、洼地,尽量避免因我们的经济发展去侵占它。这种思路与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想法和做法是一致的。
5.下列不属于对于修建峡谷大坝意义的传统认识的一项是
A.不让江河之水白白流掉,充分利用水资源发电。
B.开发水资源丰富地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C.就着峡谷地形建造大坝,可以节省建坝投资。
D.保证湖泊、洼地可以调蓄洪水,而不去侵占。
6.对本文所说修建大坝的危害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影响了河水的天然流向,使河流的流态发生变化,改变水文特征。
B.建坝过程会导致峡谷山坡崩坍,建成后会使上游泥沙淤积,影响生态。
C.由于岩层土石疏松,大坝建成后可能移位,加剧岩石崩坍。
D.诱发地震,洪水之时可能垮坝,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认识到大坝的危害,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修建大坝的工程或计划将会停止。
B.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教训,表明三峡工程要高度重视防止坝址上游泥沙淤积的问题。
C.建立大坝的地方,如果加强地震监测,及时作出预报,就有可能减轻灾害。
D.水利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原先地理条件,尽量避免因经济发展而改造水流、湖泊和洼地。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塘①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②。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③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④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
注释:
①石敬塘(892-942):后唐节度使。曾在契丹的扶持下称帝,建年号为天福,史称后晋。
②契丹:古代少数民族名,早居辽河一带。后耶律阿保机统一各族,建契丹国,即辽国。
③通事:官名,以通晓华俗华语的人充任,职掌外交方面的事务。
④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习:习惯
B.宜以中国人治之                中国:中原
C.趣令锁之                      趣:急忙
D.擢翰林学士                    擢:提拔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表现张砺“刚直”的一组是:
①会石敬瑭进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
②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
③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④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⑤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⑥是夕,砺恚愤卒。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
B.张砺为人刚直,知无不言,无所顾忌,辽太宗非常器重他。他曾要逃走,当辽太宗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后,不但没有惩罚他,还向他道歉。
C.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时,萧翰等将领大肆屠杀、掠夺,张砺直言阻止他们,但辽太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D.辽太宗去世后,张砺正在恒州,萧翰等将领乘机报复,欲杀害张砺,张砺刚强不屈,愤激死去。
第Ⅱ卷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20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6分)
译文:                                                                      
                                                                    。
② 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4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①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②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5分)
答:                                                                           
13.默写 ( 每题1分,全对才能得分,  共5分)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②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李白《将进酒》)
③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                     。(杜甫《兵车行》) 
 ④吴楚东南坼,                    。亲朋无一字,                    。(杜甫《登乐阳楼》)
⑤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14—17题
消失的故乡
谢 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们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边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山坡道。我记得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以及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怀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造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14.第九自然段中作者所写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和“另一种文化改造”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答:                                                                           
15.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6.对“消失的故乡”作者怀着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认识?(6分)
答:                                                                         
17.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6分)
答: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8.提取材料的要点,用一句话回答问题。(4分)
    有些月收入千余元的年青人,却热衷于买一些顶级品牌的小配件,如领带、皮鞋、皮包等。又一些年轻的白领节衣缩食购买奢侈品,不是出于实用的考虑,而是把它作为“成功人士”、“社会地位”以及“美好生活”的象征。有学者据此认为,“消费主义”已成为不少人生活的主宰。
    从以上材料可知,学者之所谓“消费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19.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4分)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答:                                                                          

20.简要说明下面一幅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不少于30字;标题不超过10个字。(7分)
                       
                      
①.为本幅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                      
②.这是一幅获奖的漫画,请你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5分)
答:

















七、写作(共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②“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左传•宣公十二年》)
③“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左传•昭公十五年》)
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一种进退之道
⑤“居庙堂之高,则思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思其君”,这是范仲淹的天下为己任式进退处理方法。
我们一生,不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单位、社会;不论是学习生活、为人处事,还是工作与事业、目标与理想,都可能会遇到要处理好“进与退”的时候,而这些恰恰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它确实又是很重要的细节,小则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与生活,大则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与事业。
请以“进与退”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语文参考答案]

1.D.(A mò/méi  zhèng/zhēng  luò/lào。   B. dǒu/dǒu   léi/lèi  lào/luò。  
C. sài/sài dùn/dūn  liáng/liàng。 D. duó   héng  bèi)
2.A(B愁—筹;C宵--霄,致—至;D译--绎,其--奇)
3.C(A非同小可:形容事情重要或形势严峻,不可轻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B舍本逐末: 舍弃根本的、主要的,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做事不从根本上着眼,而从枝节上用功夫。C“从一而终”,本指感情始终如一,后来指妇女不再嫁。用在这里使用对象不当。D经一事,长一智:比哈经历一次事情,就长一分见识。与“吃一堑,长一智:比喻受一次挫折,长一分见识”语意相近)
4.B(A句式杂糅,应去掉“到了”或“今天是”.C.不合逻辑。应改为“不仅要考虑自身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还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D.“伊拉克安全部队与美军27日早晨在巴格达联合突袭行动”残缺谓语,应在“突袭”前加“展开、采取”等)
5.D(这是与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想法和做法一致的思路,不属于传统认识)
6.C(该项误解了“施工过程中就必须改变坝的位置”一句,施工过程中改变位置不等于大坝建成后移位)
7.A(推断绝对化。认识到大坝的危害并不意味着只能停止修建,也可以采取其他改进措施避免危害) 
【文言译文】:
张砺,磁州人,开始在后唐为官,职务为掌书记,升任翰林学士,遇上石敬塘起兵,后唐君主便任命张砺为招讨判官,跟随赵德钧去河东援助张敬达,张敬达兵败之后,张砺便归顺了契丹。
后来,辽太宗见张砺为人刚直,富于文才,便提拔他为翰林学士。张砺遇事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完全表达出来,无所顾忌,太宗更加器重他。没过多久张砺打算逃回后唐,被太宗的骑兵追回。太宗责问张砺说:“你为何要逃跑呢?”张砺回答说:“我不习惯北方的习俗、饮食和居处,常常闷闷不乐,因此想逃跑。”太宗回头对通事高彦英说:“我曾经告诫你要好好对待这个人,怎么会到让他无法生活而逃跑的地步呢?张砺走了,还能再得到他吗?”因此,太宗杖罚高彦英而向张砺道歉。
会同初年,张砺被提升为翰林承旨,兼任吏部尚书,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进到汴地,将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等人大肆屠杀、抢劫。张砺上奏说:“如今辽国刚刚占领中原地区,应该让中原的人来治理此地,不能专门使用辽人和你身旁的亲信。倘若政令出现差错,那么人心就会不服,即使是得到中原之地也将会失去。”太宗没有听从他的话。
不久,太宗的车驾返回北方,到达栾城时,太宗去世了。当时张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率兵包围了张砺的住所。张砺正卧病在床,便出来会见萧翰等人。萧翰指责他说:“你为何要在太宗面前说辽人不能做中原之地的节度使?我凭着国舅这种亲缘关系,加上征战之功,太宗才留下我驻守汴地,任命我为宣武军节度使,而只有你认为我不行。你还诽谤我与解里喜欢掠夺他人的财物及子女。今天一定要杀掉你!”
急令将张砺锁拷起来。张砺高声说:“用人之事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我确实说过那些话。你想杀就杀,还用得着锁拷吗?”麻答认为张砺是大臣,不能随便杀戮,便出面制止了萧翰。这天晚上,张砺愤激而死。  
8.A(习:熟悉的人)
9. D(①是说唐主重用张砺,③是张砺解释逃亡的原因)
10.C(对萧翰等将领大肆屠杀、掠夺的罪行,张砺没有直言劝阻)
11.①辽太宗回头对通事高彦英说:“我曾经告诫你要好好对待这个人,为何使他无法生活而逃跑呢?张砺走了,还能再得到他吗?”(译出“顾”“善遇”各1分,整句通顺1分)
②倘若政令出现差错,那么众人就会不服,即使得到了中原地区,也将会失去它。(正确译出“苟”“乖失”“虽”各 1分)
12.①答: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2分。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
②答: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13.略(每题全对才得分)
14.答: 前者是指基督教文化与原有的佛、儒文化融汇后形成的文化形态;后者指依据所谓“现代文化”改装西式建筑,用水泥封糊地面,建筑刻板房屋。(每点2分)
15.答:开头写“迷了路”是指家乡的变化让我认不出,为下文做铺垫。(2分)结尾写“迷了路”是指在家乡的变化面前,“我”找不到了童年的梦幻、至爱的故乡和特有的文化情结。(2分)这样写既前后呼应,又深化主题。(2分)
16.答:哀伤和惆怅。(2分)对童年的怀念,对充满欧陆风情以及异域情调的故乡的怀念,对特有的有异于内地文化形态的怀念。(4分)
17.答:一片梅林和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妈妈洗菜和洗衣时的水井;井台边上茂密的龙眼树树下的水牛消失了;有着长满水草的河渠以及碧绿的稻田的乡村景色消失了;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消失了;“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小路、石阶以及听到的汽笛声消失了。(写出1点给1分)
18.答: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象征意义。(“使用价值”、“象征意义”为答案的关键词)
19.答:示例: 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
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
20.①.答:示例:砍伐者的“慈善(或“抢救”等)(答案不唯一)
②.答:强烈地讽刺了“滥伐者”摧残人才,毁掉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或美好的事物),却又以“抢救未来”的面目出现的丑恶嘴脸。(对于“摧残人才”“真正有价值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三点,只要具备其中一点方可,答到一点给2分,又能说出“却又以‘抢救未来’的面目出现的丑恶嘴脸”给1分,意思相近也可。如果说答的只是浅层意思:作者借此强烈地讽刺了滥伐者的贪婪之至,残暴之极;愤怒的地抨击了破坏自然环境的丑恶行径。此小题只能给1分)
21.作文(略) (222.214.201.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四川名校试题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下一个『东辰高中2012年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