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高二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B)A.吟啸(xiào)酹月(léi)天堑无涯(qiàn)玉簪螺髻(zān)“酹”读lèiB.羌管(qiāng)暮霭(ǎi)料峭春风(qiào)遥岑远目(cén)C.罗绮(qǐ)凝噎(yè)羽扇纶巾(Lún)佛狸祠下(fú)“噎”读yē,“纶巾”
试题预览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B )
A.吟啸(xiào)  酹月(léi)     天堑无涯(qiàn)     玉簪螺髻(zān)
“酹”读lèi
B.羌管(qiāng) 暮霭(ǎi)       料峭春风(qiào)    遥岑远目(cén)
C.罗绮(qǐ)    凝噎(yè)       羽扇纶巾(Lún)     佛狸祠下(fú)
“噎”读yē,“纶巾”读guān(满腹经纶,读“lún)
D.箫鼓(xiāo)  憔悴(qiáo)     鲈鱼堪脍(huì)     舞榭歌台(xiè)
“脍”读kuài(“荟萃”、“秦桧”读“huì”,“刽子手”读“gu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D )
  A. 狼狈           良晨好景        竹杖芒鞋            红巾翠袖
(良晨好景  ——良辰好景)
  B. 箫瑟           封狼居胥        仓惶北顾            惊涛拍岸
 (箫瑟—萧瑟,仓惶北顾——仓皇北顾)
  C. 墙橹           人生如梦        薄雾浓云            玉枕纱厨
(墙橹——樯橹)
  D. 寻觅           因噎废食        壮志难酬            暴风骤雨
(补充: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3.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模型”应该在引号外,“天安门”是特殊称谓。)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去掉“提出”后的冒号,冒号要管到句子末尾。)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D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 )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句式杂糅,“拟采用”和“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以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搭配不当,“基地”与“机构”不搭配。)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
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
6.对下列诗句所用典故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④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A.①周瑜    ②诸葛亮     ③刘裕      ④拓跋焘
B.①诸葛亮  ②刘备       ③刘义隆    ④拓跋焘
C.①诸葛亮  ②孙权       ③刘义隆    ④拓跋宏
D.①周瑜    ②诸葛亮     ③刘裕      ④拓跋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小题。
⑴贺兰祥字盛乐。(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介词,凭借……的身份)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名作动,安家)焉。(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其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形作动,看重)。(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钟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延请,此处为“请教”)儒士,教以书传。(虽然在军队里,但常多方请儒士,教他读诗书经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臣迎接他们到身边来。)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加封)威烈将军。(贺兰祥十七岁时,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寻擢(提拔)补都督,恒(常常)在帐下。(不就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锐。又曾迎请魏孝武帝。)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攻取)之。(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儒。又攻回洛城,攻克下来。)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⑵十四年,除(授予官职)都督、荆州刺史,进(提升)爵博陵郡公。(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很安心。)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连词,修饰)至者,日有千数(计算)。(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远近蛮夷,莫(没有谁)不款附。(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时盛夏亢(大)阳,样乃(于是,就)亲巡境内,观政得失。(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今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这一年大丰收。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⑶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清廉。)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梁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
⑷十六年,拜大将军。(大统十六年,拜为大将军。)太祖以(因为,由于)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太祖因为泾水渭水灌溉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功用既毕,民获其利。(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⑸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关系亲密),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当时晋公护执政,贺兰祥与晋公护师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密切,统军治国的大事,晋公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⑹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于是与吐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安抚西边国土的白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中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款:款待
(“款”的义项有“诚恳、器物上刻的字和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式样、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经费、敲打、至、留、缓慢”等义项,本题考查 “款”的本义“诚心、真诚、诚恳”义。)
C.是岁,大有年                         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总:统领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B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是其“巡境内,观得失”的调研活动,与“惠民”无关。)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说为官者的要求和对下级官员的批评,属于“惠民语言”不属于“惠民业绩”)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是说他“清素”的性格。)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教自己”,不准确。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三、文言文翻译(10分)
10.请把第二大题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译文: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到这次重新往来,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四、(23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4分)
雨 霖 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景象?(4分)
①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②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的痛苦;③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④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寂寞痛苦。(4分,每小点各1分)                                                             
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3分)
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总给人欣欣向荣之感;②以柳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作鲜明对比,突出了柳的“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3分)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回顾六朝旧事,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即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伥。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
 “六朝如梦鸟空啼”。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乍读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鸟空啼”的“空”,即“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如果说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的强烈感喟中还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本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这种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可以借鉴。
                                                               
13.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①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蕊余烬及散乱的棋局,勾画出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景;
②从而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时的孤独与百无聊赖的情怀。
(2)本曲抒写秋夜雨中思乡,其结构、层次分明,试作简要分析。(3分)                                                                
此曲抒写秋夜雨中乡愁,以归梦为中线,先写梦之前所听到的萧瑟的秋声,后写梦过时所见的灯花残棋,最后写梦后难眠的种种心事,层次分明。
【解析】
①“一声”句: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是概括其词意。
②“一点芭蕉”句:杜牧《芭蕉》诗:“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此取其意境。
③落灯花,棋未收:越师秀《有约》:“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④新丰: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北。汉刘邦定都关中,因其父太公思归故思,乃仿丰地街苍筑城,徙诸故旧于此,让太公居之,乃大悦。见《史记•高祖本纪》“更命郦邑曰新丰”注引《括地志》。这里暗用马周在新丰被店主冷落的故事。
⑤枕上十年事:此用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平生个里愿深怀,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的词意。
⑥江南:因作者家在江南,故云。二老:双亲。
漂泊在外的游子,雨夜栖宿在旅馆,其心境该是何等凄凉。归家的好梦似是被风雨声惊醒,于是便再也睡不着,万千思绪都到心头。开头两句叠用数量词,如闻雨声嘀嗒,读来既抑扬顿挫,又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厚,以下的一切都是在雨声中展开的。本篇题为“夜雨”,实则写羁旅之愁苦。
                                                             
14、填空。(6分)
(1)遥岑远目,___献愁供恨__,____玉簪螺髻。
⑵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⑶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⑷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  婉约派   。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得、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书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成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特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颤篮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走客子,船把式称船客予,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摹津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扬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盘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 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浯。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由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15.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
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
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16.解释“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句子重在理解关键词语,把握句子结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单元练习


上一个『七年级下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西临川一中2012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