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月考试卷
(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年级3月份统测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上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把对应的答案填写在答题方格内。3.在答第II卷时,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
试题预览
高二年级3月份统测
语 文 试 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上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把对应的答案填写在答题方格内。
3.在答第II卷时,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方框内作答,超出答题方框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下列理解,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到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 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①,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泝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
[注]①窭(jù):贫寒。 ②汙:同“污”,污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擢河西尉,不拜 拜:拜望
B.迨审言以文章显 迨:等到
C.若令执先臣故事 故事:旧业
D.虽不足鼓吹六经 鼓吹:宣扬
5.下列各组句子中,不能表现杜甫“放旷不自检”和“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的一组是(3分)( )
A.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B.①甫见之,或时不巾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亡走凤翔
C.①擢河西尉,不拜
②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
D.①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②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玄宗看了杜甫的赋颂后,觉得他很有才能,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先提拔他为河西县尉,后又改派他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担任左拾遗官职时,为平民时的朋友获罪的房琯说情,唐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
C.安禄山叛乱时,杜甫避乱,寄居在鄜州的家长年生活艰难,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流落剑南,建草堂居住。
D.杜甫在成都受世交节度使严武的优待,但他性格急躁,对严武傲慢放肆,使严武心中怀恨,甚至想杀掉杜甫;后出川流落沅、湘,在漂泊中去世。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5分)
译:
(2)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5分)
译: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8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清泉寺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9.“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请谈谈它们的妙处。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5分)
(1)袅袅兮秋风, 。 (屈原《湘夫人》)
(2)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吴丝蜀桐张高秋, 。 (李贺《李凭箜篌引》)
(5)_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6)____________________,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
(7)_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列散文,完成11-14题。
读 李 煜
邵盈午
在历代帝王中,似乎还没有哪一个能有李煜这样的幸运,虽千载之下,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连文化档次并不高的人也会将他与下列词牌联系在一起:《虞关人》、《乌夜啼》、《浪淘沙》……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推《虞美人》。
《虞美人》一词所反映的无疑是末世昏君的亡国之愁。但如果仅着眼于此,便很难解释李煜的这首词何以会在不同的阶层的读者中间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其实,这首词所凝聚的经过符号化的情感,并不是与亡国这愁-一对应的。就李后主当时的心境推究,他的“往事”、他的“故国”,乃至他的“雕栏玉砌”和“朱颜”,皆有具体所指,它们与“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一起,构成了连贯的意象群,于是“愁”被净化了,剥离了亡国这愁的实体,只剩下万古恒同的外形,达到如斯境界,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才会超越时空而获得永恒的意义。无论哪一个时代的人,不论当时人的“愁”是什么,都不难从中领悟人类最普遍的直接经验:经过繁华的梦想和破落的悲哀,经过人生的磋跌和磨难之后,对生命、对人生的那种最深切的发现。而诗与非诗的差别,难道不就在于对人类直接经验本身的综合、提炼与升华的程度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煜又是有幸的:他在“仓皇辞庙”中失去的面子,却在文学世界里挽回来了,并在这里重新获得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如今,人们提起李煜,所指的已不复是那个袭位怠于政事的昏君,而是一个创作出不朽作品的文学家。如果说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那么李煜便堪称我国伟大的词人。他的词,上脱花间词派的窠臼,下开苏轼“大江东去”的豪放词风,对自宋以来的词人的影响甚巨。
我不禁想起《西清诗话》所载艺祖“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其实,艺祖的这一假设毫无意义,李煜原本就不是什么政治家;降宋后,做了个虚有其名的违命候,哪里还构得成对大宋江山的威胁;可悲的是.李煜乃一天生情种,总也收不了泪,忘不掉他的“故国”。这一下可了不得,他的那些情辞双关的作品一经脱手,便不胫而走,轰传江南,这就不能不使宋太宗意识到李煜的存在就是江南旧梦死灰复燃的希望。狠毒、阴险的宋太宗,速传旨御医,务必设法使李煜死后尸体作俯首屈身之状,以示永世臣服。当李煜在42岁生辰的那天,奉旨饮下宋太宗派人前来给他“祝寿”的御酒后,顿时五脏剧痛,全身痉挛;头足相就,状如牵机,于次日晨气绝身亡。
自此,世界上将不复有南唐时的那个李后主,幸好,这幕宫闱残杀的惨剧,已惭惭被人们淡忘了;岁月冲刷不掉的,却是那“东流”至今的“一江春水”。
11.这篇散文中,作者认为李煜的不幸与有幸各是什么?(6分)
12.在作者看来,李煜的《虞美人》令不同阶层的读者引发强烈共鸣,原因是什么?(6分)
13.文章第2自然段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煜又是有幸的”,“这个意义”指的是什么?(5分)
14.请结合文本,探究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囷囷(qūn) 栏楯(dùn) 迤(yǐ)逦 一唱一和(huò)
B、砍斫(zhuó) 媵(yìng)嫱 道行(héng) 喟(kuì)然长叹
C、偃(yǎn)仰 仇雠(chóu) 锱(zhī)铢 兔起鹘(hú)落
D、刈(yì)旗 俳(fēi)优 尚飨(xiǎng) 亲密无间(jiān)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C.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D.虽然教育厅领导只是走访了少数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他们对我市推行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的。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B.“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C. 10月1日、2日,中国京剧流派班学员汇报演出的15个经典唱段,7出武戏经典片断,展示出流派班学员的精湛技艺与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D.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www.zxxk.com
18.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4分)
①勤劳不是我们的骄傲与光荣,而是我们的悲哀与宿命。
②它所揭示的是生产力水平的落后与人民生活的困苦。
③中国人何时才能从这一宿命中解脱出来呢?
④从这一意义上讲,勤劳已经变成了广大中国民众的一种生存方式。
⑤勤劳,它已经作为一种性格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更像一张张的标签,紧紧地贴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脸上。
19.一棵千年古柏正巧处于某地拟修建的一条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要被砍伐掉。各界人士闻讯后纷纷上书有关部门,要求修改设计方案。请根据下列人物身份,分别拟一句话,说明他们反对砍伐的理由。(6分)
(1)植物学家说:
(2)历史学家说:
(3)美学家说:
20.下面一组诗句写得颇有哲理,请仿照它的句式,再写出一组诗句来。(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5分)
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
默默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
抢镜头
不习惯遭受冷落
仿写:
五、(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个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的价值观不断被推翻又重建,却忽视了几千年以来已被证明成功的东西。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考名牌大学,找到理想工作”只不过是功利短视之举。猛然间才发现,我们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而忽略了家庭,过于重视外在而忽略了内心,过于追求物质而冷落了幸福感。其中一个根源,在于多数人忘记了祖宗给我们的谆谆教诲。
为什么一些“富二代”嚣张跋扈,除了败家就是祸害社会?为什么许多权倾一时的官员错把“贪”字写成“贫”?更值得我们担忧的一个问题是,几千万缺少父母教育的留守儿童,会有怎样一个未来?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一个拥有优秀家训传统并贯彻良好的家族,可以令其子孙后代人皆君子淑女,人才辈出,香火永续。
根据自己对上文的理解,以“不可丢弃的家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一、1.C(“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误)
2.D(A项“对《诗经》兴趣的降低”理解有误;B项原因表述有误;C项《文心雕龙》只指出转变后的状况)
3.C(不能因为二者并列而否定对语言形式追求而产生的二者互补,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意义)
二、(32分)
4.(3分)A(拜:任职)
5.(3分)C(C项中①的“擢河西尉,不拜”并非“放旷不自检”的表现;②写杜甫家乡被敌占领,家里生活艰难,也不属“挺节无所汙”的表现)
6.(3分)B(“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理解有误,张镐实为杜甫开脱罪责)
7.(10分)(1)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5分)
(2)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友好,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5分)
8.(4分)主要描写了清泉寺优美、洁净、幽静的特点。作者通过写清泉寺幽雅的、充满春的生机的环境,表达了他热爱自然、执着人生的愉悦情怀。
9.(4分)这两句诗用借喻的手法,以富有情韵的语言,寓议论于形象之中,回答了“谁道人生无再少”的诘问,充满了感奋人心的哲理。“门前流水尚能西”以“流水能西”为喻,说明“人生可再少”的哲理;“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而作者用“休将”两字以旷达的语言表达了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的愿望,令人警醒。
10.(5分)
(1)洞庭波兮木叶下 (2)三顾频烦天下计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空山凝云颓不流
(5)吴楚东南坼 (6)卧龙跃马终黄土
(7)叶上初阳干宿雨 (8)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三、(25分)
11.(6分)答案: 不幸在于他是个亡国之君;(3分)有幸在于他在文学世界里获得了人生价值与尊严,创作了不朽的作品。(3分)
12.(6分)答案:人们能从这首词中领悟到人类最普遍的直接经验——经过繁华的梦想和破落的悲哀,经过人生的蹉跌和磨难之后,对生命、对人生的最深切的发现。
13.(5分)答案:真正的诗是对人类直接经验进行的综合、提炼与升华。
14.(8分)答案:这篇文章的总的基调是对李煜在文学上成就的赞扬。作者写出李煜惨死的史实,还说它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他的深意就在于说明李煜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是岁月冲刷不掉的,是人们不可能也不会遗忘的。人们所熟悉的李煜,不再是个亡国之君,而是个千古流芳的伟大词人。(本题属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15.B( A.楯shǔn 和hè C.锱zī D.俳pái 间jiàn)
16 .A(A.不厌其烦:不嫌麻烦。本句应该用“不胜其烦”。 B.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C.大方之家:见识广博,学问深厚的人。 D.管中窥豹,比喻从观察到的一小部分,可以推测到全貌。)
17. C(A.搭配不当,“措施”和“提高”不能搭配。B.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 D.成分残缺,“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30张床位”后缺少宾语。)
18.(4分)⑤②④①③
19.(6分)参考示例:(1)植物学家说: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柏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及物种遗传的绝好样本。(2)历史学家说:不能砍!这棵千年古柏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和悠久文化的象征。(3)美学家说:不能砍!千年古柏挺拔遒劲的风姿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具有无可替代的美学价值。(每点2分)
20(5分)参考示例:在没有粉饰的环境中/野树般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作/才懂得感恩
21.作文(略)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审言生杜闲,杜闲生杜甫。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天宝十三载,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部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瑁是平民时的朋友,房官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叉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月考试卷
上一个『
初一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  下一个『
2012年蚌埠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考试模拟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