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大朗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东莞市大朗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高三总复习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东莞市大朗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刹那/古刹阻塞/边塞处心积虑/处世原则B.湖泊/血泊阿附/阿谀叱咤风云/姹紫嫣红C.蹊跷/蹊径殷红/殷实安步当车/螳臂当车D.偏裨/裨益渣滓/恣意细嚼慢咽/咬文嚼字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两艘中
试题预览
东莞市大朗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刹那/古刹      阻塞/边塞      处心积虑/处世原则
B.湖泊/血泊      阿附/阿谀      叱咤风云/姹紫嫣红
C.蹊跷/蹊径      殷红/殷实      安步当车/螳臂当车
D.偏裨/裨益      渣滓/恣意      细嚼慢咽/咬文嚼字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 两艘商船上的13人全部遇难。枪杀事件牵动了国人的心。但正如向来都以变幻莫测面貌示人的金三角一样,案件同样扑朔迷离。一个月来,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0月28日,9名泰国陆军现役军人慑于压力主动向泰国警方投案自首,至此,震惊东南亚的“10.5湄公河惨案”真相呼之欲出。
A.变幻莫测     B.扑朔迷离        C.莫衷一是    D.呼之欲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无数人通过随时随地的分享,微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推动着中国的进步。微博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公众的意识。
B.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C.一位老人摔倒了,一个民族纠结了。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了严峻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
D.我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 “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中国文人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政治争夺,伤痕累累之后,他们往往会选择江湖泛舟、山林隐逸,以此来抚平心灵的创痛。
②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属,以寻找心灵的寄托。
③ 这个世界,是由浮世的纷扰、个人的失意而生的苦闷的救济场。在那里个人的自由绝对地被容许。
④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进入了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
⑤文人舟居情结代表了一种隐逸,一种退居。
A.①②④⑤③      B.⑤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⑤      D. ⑤②①④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景让,字后己,性方毅有守。宝历初,迁右拾遗。淮南节度使王播以钱十万市朝廷欢,求领盐铁,景让诣延英①亟论不可,遂知名。
母郑,治家严,身训勒诸子。始,贫乏时,治墙得积钱,僮婢奔告,母曰:“士不勤而禄,犹灾其身,况无妄而得,我何取?”亟使闭坎。景让自右散骑常侍出为浙西观察使,母问行日景让率然对有日郑曰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盖怒其不尝告也且曰已贵何庸母行?景让重请罪乃赦。尝怒牙将,杖杀之,军且谋变,母欲息众喧,召景让廷责曰:“尔镇抚方面而轻用刑,一夫不宁,岂特上负天子,亦使百岁母衔羞泉下!何面目见先大夫乎?”将鞭其背,吏大将再拜请,不许,皆泣谢,乃罢,一军遂定。
大中中,进御史大夫,甫视事,劾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栯,威肃当朝。为大夫三月,蒋伸辅政,景让名素出伸右,而宣宗择宰相,尽书群臣当选者,以名内器中,祷宪宗神御前射取之,而景让名不得。世谓除大夫百日,有他官相者,谓之“辱台”。景让愧艴不能平,见宰相,自陈考深当代,即拜西川节度使。以病丐致仕②,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性奖士类,拔孤仄,如李蔚、杨知退皆所推引。始为左丞,蒋伸坐宴所,酌酒语客曰:“有孝于家、忠于国者饮此。”客肃然,景让起卒爵。伸曰:“无宜于公。”李琢罢浙西,以同里访之,避不见;及去,命斸其骗石焉③。清素寡欲,门无杂宾。元和后,大臣有德望者,以居里显,景让宅东都乐和里,世称清德者,号“乐和李公”云。
(选自《新唐书•列传一百二》,有改动)
【注释】①延英:宫殿名。②丐致仕:请求退休。③斸:砍。骗石:上马时的踏脚石。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求领盐铁               领:领取
B.犹灾其身               灾:灾祸
C.景让起卒爵             卒:仓猝
D.书闻,辄还东都         闻:上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有孝于家               无宜于公
B.景让重请罪乃赦         皆泣谢,乃罢
C.尽书群臣当选者         大臣有德望者  
D.镇抚方面而轻用刑       而景让名不得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李景让“方毅有守”的一组是(3分)
①诣延英亟论不可         ②劾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栯
③公廉洁亡素储           ④性奖士类,拔孤仄
⑤及去,命斸其骗石焉      ⑥尝怒牙将,杖杀之
A.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景让的母亲用行动告诫孩子要靠勤劳获得俸禄,不能因家境贫寒而接受意外之财。 
B.景让一怒之下仗毙了一名牙将,引起军中谋变,他母亲当众责罚儿子,平息了众怒。
C.身为御史大夫的李景让没当上宰相很不高兴,见到宰相直陈自己政绩超过当代官员。
D.蒋伸在宴席上给景让敬酒,景让当即一饮而尽,蒋伸说他不适合喝这杯酒。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母问行日景让率然对有日郑曰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盖怒其不尝告也且曰已贵何庸母行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称清德者,号“乐和李公”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 
  (1)“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这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            (《诗经•关雎》)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诗中有画
宗白华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
这确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可以画出来成为一幅清奇冷艳的画,但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二句,却是不能在画面上直接画出来的。假使刻舟求剑似的画出一个人穿了一件湿衣服,即使不难看,也不能把这种意味和感觉像这两句诗那样完全传达出来。画和诗毕竟是两回事。诗中可以有画,像头两句里所写的,但诗不全是画。而那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后两句,恰正是“诗中之诗”,正是构成这首诗是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那幅画里若不能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这诗句来,它可能是一张很好的写实照片,却又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画,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这“诗”和“画”的微妙的辩证关系不是值得我们深思探索的吗?
宋朝文人晁以道有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这也是论诗画的离合异同。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至于太抽象。
但是王安石《明妃曲》诗云:“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他是个喜欢做翻案文章的人,然而他的话是有道理的。美人的意态确是难画出的,东施以活人来效颦西施尚且失败,何况是画家调脂弄粉。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随手拈来的这两句诗,却使孔子以前的中国美人如同在我们眼面前。达•芬奇用了四年工夫画出蒙娜丽莎的美目巧笑,在该画初完成时,当也能给予我们同样新鲜生动的感受。我曾经坐在原画前默默领略了一小时,口里念着我们古人的诗句,觉得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各有千秋。
达˙芬奇在这画像里突破了画和诗的界限,使画成了诗。谜样的微笑,勾引起后来无数诗人心魂震荡,感觉这双妙目巧笑,深远如海,味之不尽,天才真是无所不可。但是画和诗的分界仍是不能泯灭的,也是不应该泯灭的。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一般地说来,这是正确的。
中国古代抒情诗里有不少是纯粹的写景,描绘一个客观境界,不写出主体的行动,甚至于不直接说出主观的情感,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无我之境”,但却充满了诗的气氛和情调。唐朝诗人王昌龄一首题为《初日》的诗云:“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这诗里全是画,画里现出一座晨光射入的香闺,日光在这幅画里是活跃的主角,它从窗门跳进来,跑到闺女的床前,散发着一股温暖,接着穿进了罗帐,轻轻抚摩一下榻上的乐器——闺女所吹弄的琴瑟箫笙——枕上的如云的美发还散开着,杨花随着晨风春日偷进了闺房,亲昵地躲在那枕边的美发上。诗里并没有直接描绘这金闺少女(除非云发二字暗示着),然而一切的美是归于这看不见的少女的。这是多么艳丽的一幅油画呀!
但画和诗仍是有区别的。诗的画面再好,也赶不上德国大画家门采尔笔下那晨光的光彩耀目,直射眼帘。而诗里所咏的光的先后活跃,也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现出来,由于诗叙写了光的活跃的先后曲折的历程,更能丰富着和加深着情绪的感受。
(选自《美学散步》,有改动)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这样的画面使王维的诗成了诗中的上品。
B、一幅画描绘得再逼真,也不一定能在画中暗示出某种诗意来。
C、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和中国古代诗人笔下的美人,同样含有无穷的诗意。
D、诗和画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王昌龄的《初日》诗里体现不出金闺少女的情调。
E、诗的意境美和画的形象美离合异同,各有千秋。
13、下列说法,不符合“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两句诗的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山中本来没有下雨,但是人却有衣裳被淋湿的感觉。
B、山中好像没有下雨,但是空中湿润的林叶打湿了人的衣裳。
C、虽然未曾下雨,空明的翠色则仿佛已化作绿水洒落下来似的将人裹着。
D、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4、指出画线部分“诗中之诗”中两个“诗”字的不同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毛延寿和达•芬奇同样画女人,为什么效果完全不同?请从画与诗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一现象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陌上花开缓缓归
忍冬
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轻爽而浪漫。“三月风情陌上花”,古远的诗句似乎随风从天边飘来,从历史的深处飘来,拂过阡陌,袭上心头。诗是属于清乾嘉诗人赵翼的,可昂首远望,眼前的陌上风情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由眼帘入心扉。
    漫步陌上,心情是诗意的那种,优雅而散淡,不忍匆促,只因陌上花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子里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所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多少人吟诵了多少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了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其时陌上花团锦簇,杨柳轻摇,蝶飞蜂舞,三月风情旖旎之至。这时,一骑快马打陌头杨柳的绿阴中飘然而来,骑者翻身下马,气喘吁吁中把一封书信递给夫人。夫人展开一看,不禁满面春色。原来,吴越王钱镠身在王宫大殿却惦记着远在临安陌上的爱妃,嘱她只管怜花惜柳,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钱镠,这位在五代十国的夹缝中占了十二州江山的吴越国王,不提他江山坐得如何,只是这一番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之情就足以让后人击掌了。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游移在古籍史册中,艳称千古。
    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厄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了剑戟弓弩的无情。从此,陌上花开依旧,只是钱镠烟逝,爱妃云去,只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一句话化作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等待后人的凭吊。终于在吴越国“国除”的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陌上。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出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于是在秋天的陌上花开中,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而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归”……诗人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盛衰的感慨。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①,令人唏嘘不已。
    漫步陌上,尽管不能如吴越王妃那样一路招摇地走在陌上花丛中,也不能像东坡那样怀一颗忧伤之心吟出千古不泯的诗句,不过,并不妨碍我把钱镠与王妃的“缓缓归”当作人类面对大自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怀,当然,东坡透过陌上花开而生发的历史感悟更以一种强劲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而落。我不敢说我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我可以深情地抚摸陌上这些娇嫩而又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仅意味着悠闲、诗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中,回归人类历史与文化。
    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②。
16、对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艳丽与沧桑”,你怎么解读?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引用了吴越王钱镠、宋代诗人苏轼和清朝诗人赵翼有关“陌上花”的书信和诗句,三个人表达的感情一样吗?请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文意,简要说说你对画线② “我心已是陌上花开”一句话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契诃夫轶事
(俄)布宁
(一)
他的自尊感和独立性都很强。但他没有特别地表现它,因为它就像镭一样从他身上放射出来。他虽然尊敬很多人,却不畏惧他们,而仅仅畏惧托尔斯泰一个人,就像人们害怕他们所热爱的,或者所崇拜的人一样。
有一次,他为了去见托尔斯泰,花了几乎一个钟头的时间来决定穿什么样的裤子。他从卧室里进进出出,一会儿穿这条裤子,一会儿又穿另一条。
“不,这条裤子窄得不像话!”他说,“他会以为我是个下流作家。”
于是他进去换了一条,又走出来,笑着说:
“这一条又宽得跟黑海一样!他会想我是个无赖…….”
(二)
我在雅尔达住了很久,几乎是全部时间都在他家度过。我常常在他那儿坐到深夜才离开,他还说:
“明天您早一点儿来。”我有时会拒绝他的邀请。这时,他会摘下眼镜,把手按在胸前,一字一句地重说一遍,苍白的唇上露出隐约可见的微笑:
“布吉尚(契诃夫对布宁的戏称)先生,我恳切地请求您来!您要是觉得和我这个‘被遗忘的、老朽的作家’在一起太无聊的话,那您可以跟我妹妹玛莎,跟我的妈妈(她非常喜欢您)或跟我的妻子――匈牙利女人克尼普西茨坐坐。我们可以一起谈谈文学……”
我很喜欢他。这种固执使人感到亲切。我常常去找他,而且常常是这样的:我们在他的书房里看报,默默地坐整个上午。偶尔也能在报纸上看到一些有关我的话,而且经常是写得很蠢。这时他马上会安慰我,使我很感动。他说:
“他们写我时就更蠢,骂我也更凶。要不然就是一整年一个字也不提起我……”
有这样的事,人们发现我有“契诃夫情调”。他活跃起来,甚至激动了:
“咳,这有多么蠢啊!别人也一直说我有‘屠格涅夫情调’。我和您,就跟一般的狗和机灵的猎狗一样。我从您那儿一个字也偷不过来。您比我更敏锐。看,您能写‘海发出西瓜的香味……’写得真妙,我就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您是贵族,是‘俄罗斯一百个文学家中’最后一个。而我呢,却是平民,并‘以此为豪’。”他引用自己讲过的话,笑着说,“至于谈到描写女大学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什么女大学生?”
“您记得我和您一块编过的那个故事吧:天气炎热,哈尔科夫附近的草原,一列很长的邮车正在奔驰着……您补充说,一个腰束皮带的女大学生站在三等车厢的窗边,吹着一杯热茶。茶水顺风飘到从另一个窗子探出头来的一个胖绅士的脸上……”
就是这种对艺术细节的构思把我们紧连在一起了。 
(三)
他喜欢反复强调,一个人如果不写作,不经常处于那种能打开艺术家眼界的艺术气氛里,那么,即使他有所罗门王的聪明,也会感到自己是空虚和无能的。
有时候,他从抽屉里拿出札记本,扬起头,夹鼻眼镜闪着光,把本子在空中摇着说:
“整整一百个题材!真的,先生!我不像你们年轻人!我是工作者!您想要吗?卖给您两个题材?” 
有一个作家诉苦说:他开始写作是那么软弱、差劲,他惭愧得简直要流泪。
“唉,您说什么,您说什么啊!”契诃夫叫道,“开始时差劲,这才好!您要知道,如果一个初起的作家马上就写出好作品,那他就没有前途了,写作就完了。”
他热烈地证明道:成熟得又早又快的人只有那些天才,再不就是有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是那些没有独创性、实际上又无才华的人。因为能力本身多半就是善于适应,它容易生存。而才华却像一切活的东西一样,它生长着,逐步寻找表现它的途径,也常常迷路……
“唉呀,上帝啊,我胡扯了些什么呀!”他说。
注:本文节选自《契诃夫轶事》,有删节。布宁(1870-1953),俄国作家,十月革命后流亡巴黎,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在文中(二)划线句子中,契诃夫是怎样把自己和布宁比作狗的?为什么要这样比?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全文主要表现出契诃夫哪些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如何理解文中(三)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请在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一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示例中划线部分续写两句话。要求意思连贯,运用比喻手法,句式基本一致。(6分)
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药。
庄子是寂寞的,在喧嚣的时代里默默修身养性;但他却在寂寞中      ,      。
屈原是寂寞的,在世人的不解中独自苦苦寻觅;但他却在寂寞中      ,      。
史铁生是寂寞的, 在病痛的折磨下苦苦挣扎思索;但他却在寂寞中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评论。请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透过现象谈本质,一个角度不超过40字,标点占格。(6分)
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曾在某市做了一场题为“中国智慧漫谈”的精彩讲座。互动环节中,有听众提问道:“今天听您的讲座,主办方安排市领导坐在第一排,公务员坐在正当中,我们这些普通听众一票难求,还只能坐在旁边、后面,对此您有何评价?”这个极为尖锐的问题一经抛出,主持人随即陷入不知所措的尴尬之境;易中天先生则以其惯有的幽默风格回答道:“主办方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领导干部更需要参加学习、接受教育吧!”此语一出,全场笑声一片,市委书记带头为之鼓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阳光从天空奔泻而下,尽管有乌云飘过,但广袤的大地和你其实仍然拥有着阳光。阳光仍然在奔泻,那么,你感受到阳光打在你的脸上了吗?
请以“阳光打在你的脸上”为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9.39.181.21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再别康桥》《雨巷》同步练习』  下一个『东莞市大朗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2)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