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镇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核八年级语文科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大泽镇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核八年级语文科试卷(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大泽镇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核八年级语文科试卷题号 一(1-7) 二 三 附加题 合计 (8-11) (12-15) (16-21) (22-24) 25 (1-4) 得分 说明:1.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2.答卷前,考生定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
试题预览
大泽镇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核
               八年级语文科试卷
题号 一
(1-7) 二 三 附加题 合计
(8-11) (12-15) (16-21) (22-24) 25 (1-4)
得分




说明:1.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答卷前,考生定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4.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不能用铅笔和红色字迹的笔。

一、基础整合。(本大题5小题,共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1分)
(2)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1分)
(3)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文中描写出富春江水流之急速的语句是:                ,
                。(2分)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                             ,
                            ”两句诗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同时也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丰富哲理。(2分)
(5)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如果我能kuān shù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shěn xiào。
(3)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shēn wù tònɡ jí的文字。
(4)甚至有的乞丐也yóu zuǐ huá shé地编起快板。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
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4、从A组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写自然景物的话, 不超过80字。(4分)
A组:疮痍     美感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草长莺飞     层峦叠嶂
B组:没有……就没有……       纵然……也……
5、今年上半年全市进行了“学生眼里的家长教育方法”的调查,情况如下表:
家长教育方法 引导 训斥 不管
比率 67% 28% 5%
(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中存在怎样的问题?(2分)
                                                                                  
(2)请你就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一条合理的建议。(2分)
                                                                                  

二、阅读(4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9题。
(一)然后完成6-9题。(12分)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故虽有名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一食或尽粟一石/或以钱币乞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D、食不饱,力不足/一食或尽粟一石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句:                                      
8、“               ”一句以食马者的感慨揭示出他们愚蠢、狂妄的嘴脸,作者以发自肺腑的“                       ” 直抒对食马者的严正控诉。(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能。
B、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
C、全文通篇运用十一个“不”字,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不合理的现实世界的强烈愤懑和谴责之情。
D、最后一段通过对“食马者”的心理、语言和精神的传神刻画,揭露和批判了他们所代表的统治者的愚蠢和浅薄。

(二)阅读《端午的鸭蛋》,完成10-12题。(10分)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注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已并丕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0、对高邮咸鸭蛋出名的原因,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邮大麻鸭是著名鸭种,鸭多,蛋也多。        B、高邮人善于腌鸭蛋。
C、高邮鸭蛋是双黄蛋。                 D、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好吃中看。
11、文中“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已并丕会做菜。”这一画线句可否删去?为什么? (4分)
答:                                        
12、这段文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6题。(15分)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3、“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照应的句子:                                                                      ;
目的:                                                                            。14、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4分)             
答:                                                                             
                                                                                 。
15、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3分)
答:                                                                             。16、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4分)                                     
答:                                                                             。

(四)名著阅读,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完成17—19题。(8分)
据说,把雕像交由米开朗琪罗做的行政长官比尔•索德里尼为表示自己的品味高雅而对雕像提出了一些批评:他认为鼻子太厚了。米开朗琪罗便拿起一把剪刀和一点大理石粉爬上脚手架,一面轻轻地晃动着剪刀,一面把大理石粉一点点撒落,但他绝不碰那鼻子,原封不动地保留着。然后,他转身对着行政长官说道:“现在,您请看。” 
索德里尼回答说:“现在,它让我喜欢多了。您把它改动得颇有生气了。” 
于是,米开朗琪罗走下脚手架,偷偷地笑了。
17、本选段节选自《                   》,作者是                    。(2分) 
18、“偷偷地笑”这一神态描写有什么特殊含义?(3分)
答:                                                                             
                                                                               。                                                                        
19、行政长官比尔•索德里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给予评价。(3分)
 答:                                                                             
                                                                               。 

三、作文(50分)            
20、题目:请以“我心中的那              (一轮太阳、一抹绿色、一份真情、一丝牵挂……)”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1)在文题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   (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 

四、附加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0分)。
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患记问不若人(              )              (2)迨能倍诵乃止(             )   
(3)迨能倍诵乃止(              )              (4)咏其文(                   )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2分)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2分) (14.118.75.24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11——2012年高一第二学期成语练习(一)』  下一个『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