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无锡市语文中考考试模拟6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2年无锡市语文中考考试模拟6
(九年级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2年无锡市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六正式考试时,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2.答选择题必须用
试题预览
2012年无锡市 考试
语文模拟测试六
正式考试时,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 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恣睢(suī ) 如火如荼(tú) B.蒌蒿(hāo) 坦荡如砥(dǐ)
C.黄晕(yún) 消声匿迹(nì) D.惬意(qiè) 分道扬镳(biā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孩子们在晒谷场上尽情嬉戏,进退维谷的环境是他们开心的乐园。
B.希腊就欧盟救助方案举行全民公投,没想到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C.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3.对下面文段加点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A.比:靠近 B.绝:绝对
C.诎:同“屈”,弯曲 D.历历:清清楚楚的样子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 ;文学如茶,越品越知 ;文学如酒,越品越感 。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 俗,多了一份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醇厚 幽香 清冽 B.清洌 幽香 醇厚
C.醇厚 清冽 幽香 D.清洌 醇厚 幽香
5.下列对名著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白骨精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广大读者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广大读者从主人公保尔身上读懂了坚强、勇敢、奉献等美好品质。
C.《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叙述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进行的种种冒险经历。
D.《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
6.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今天我们的民族能否贡献一个爱因斯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打破种种隔阂,取决于我们理工科学生是否从哲学那里接受了一种崇高和雄浑浩博气质的感染,取决于我们的自然科学是否在思考科学后面的哲学含义。最后还取决于我们理工科学生是否从现实世界接受了似乎同自己的专业全然无关的许多现象,并且具有一种创造性的联想力。
A.要创新首先是要打破种种隔阂。 B.理工科学生必须学习哲学。
C.自然科学不应该与哲学割裂。 D.创造性的想象力取决于博学多识。
二、阅读与赏析(49分)
(一)(12分)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元储粟,生生①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史,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③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④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⑤。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⑥,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⑦。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注释]①生生:维持生计。②靡途:没有门路。③家叔:指陶夔,曾任大常卿。④风波:指军阀混战。⑤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⑥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⑦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7.下列句中的“以” 与“家叔以余贫苦” 的“以”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扶苏以数谏故
C.策之不以其道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对文段中的人物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陶渊明幼时家穷且孩子多,生计维艰,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产生过出去做个小官的念头。
B.由于当时社会动荡,陶渊明不想远离家门做官,表明了官道并非他的追求。
C.在彭泽为官没多少天,就想家了,反映了他不求上进的工作作风。
D.后来嫁给程氏的妹妹去世,赶紧弃官奔丧去了,是因为他十分重视亲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幼稚盈室( )②会有四方之事( )
③违己交病( )④皆口腹自役(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2分)
译:
(2)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2分)
译:
(二)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1.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分)
答:
12.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三)(4分)
文化差异影响大脑运作
①塔夫斯大学心理学博士鲁尔向日本和美国的受试者展示了一组政治候选人的黑白照片,他让受试者根据四项特征将照片任务分类:控制力、成熟度、亲和力与可信度,然后把这些特征整合成两种特质:权力和亲切。美国学生压倒性地支持强有力的面孔,而日本学生则偏好亲切的脸庞。或许这并非巧合,被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受试者看上的人,在实际选举中也受到青睐,两者的结果极为吻合。
②当鲁尔让受试者接受功能性磁振造影时,另一件令人费解的事出现了。他原本以为,美国人多半会使用大脑的分析区域,而日本人则多半使用情绪区域。然而,实际两个群体使用的是相同的大脑区域——杏仁核(产生情绪、识别情绪、调节情绪的脑部组织)。杏仁核又称“蜥蜴脑”,人类在演化之初大脑就有杏仁核了。杏仁核有助于我们侦测危险。但它还有一项更普遍的功能,就是对外在世界的任何事物提高专注力。
13.第①自然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4.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还”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答:
(四)(4分)
①现实造成人们对知识尊重的程度有所降低,而在不少“因教育致贫” 的农村,此种现象尤甚。其实,知识改变命运并不是场美丽误会,而是人们对三个定义的理解有误会。
②第一,对“知识的误会”。知识改变命运,却不等于文凭改变命运。更遑论,目前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严重脱节,高校专业的设置难以与市场实际需求与时并进,存在用机械、无用的背书和复制粘贴的论文考核学生等种种弊病。
③第二,对“改变”的误会。改变应当是多个层次的,其中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变化。在“一切向钱看” 的社会环境下,“改变” 也常被单纯异化为银行存款数字的增加了。似乎只有从一根扁担、一头驴、一间草房到开着宝马奔驰、住着洋楼别墅才叫改变,而对于学识涵养、品格修养、道德水准等精神世界的改变却被严重忽略。
④第三,对“命运” 的误会。世人将命运的差别简单定义为财富和地位的差别,坐在空调房里穿西装打领带才是“精英”,体力劳动致富还是被看作下等工作。卖猪肉卖得再成功的名校毕业生,也难免被认定为不务正业,显得与大学的高雅格格不入。
⑤只有改变这三种误会,“知识改变命运”才不会被人们看作是美丽的误会。首先,求知应当与求职一样重要,运用知识的能力应当被重新评估,其地位要高于纸上谈兵的各色证书。其次,未来人才的发展趋势是,胜任任何工种都需要相关的职业技能,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只要因受教育改变的思维方式、创新创造能力促进了你的工作成效,那都是改变的一种。其三,生活的幸福感也不单纯由物质而决定,空有家财万贯,然而精神世界空虚乏味,只能靠挥霍无度填补的人也不在少数。而求知,可以使得精神世界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追求,也不啻于对命运的改变。
15.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16.第④小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五)(15分)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⑴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⑵我发现城里人的神经越来越敏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词里的一种令人。治然自乐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音。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
⑶中国的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自然界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早晨鸟儿啼鸣,夏天中午有蝉长鸣,晚上又有虫儿的咽嗽……这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
⑷但城市把自然割裂了,它独居一隅,自成一体。在城市的生活小区里,有隔音、隔热的洋房,地上铺的是坚硬的花岗石,裸露不多的泥土种上了草皮和树木,园林工人每隔一段时间会来给这些植物修剪和打药;城里鲜见小动物,也极少听到小动物的声音。人们以为“安静” 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
⑸可是,“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同风不止,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⑹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呜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
⑺久居上海的亲戚去浙江天目山疗养,准备小住半个月,谁知住了3天,就打道回上海了。他告诉我,晚上山风吹过,宾馆外面万亩树林发出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实在无法入眠。有朋友告诉我,他家就在小区的水景边,人造小溪流水淙淙,声音单调而枯燥,他已与物业交涉多次,要求停止放水;还有北京的一位编辑朋友到杭州来旅游,住在西湖边,却忍受不了知了的鸣叫,要求旅行社换房,最好住到树木较少的市中心去……
⑻其实,我也像他们一样,进城20年,是一个被城市“戕害” 已久而且已经丧失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判断的人。平时我们总是吵着嚷着要回归自然,但是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而那个被我们诅咒的人工建造出来、与自然背道而驰的城市,才是自己的“最爱”。我们睡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房子里,关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打开低分贝的空调,如果外面有噪音,就会向物业和城管投诉……我们只有在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拥有一份好睡眠。
⑼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屋后有涌泉,水从泥壁上冲下,音又咕咕;屋前屋后有竹林、树木,风吹过,会演变出雄浑的旋律;漫山遍野有小虫儿鸣唱,只有三九严寒才会消停;雨会落在瓦上,沙沙沙……还有雨滴索性会从瓦缝里溜进来,掉在你的脸上。
⑽这就是当年的大自然,我从来没有为此失眠过。
⑾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胎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
(选自2011年第11期乡村版《读者》,有改动)
17.题目“在一片蛙声中失眠”有什么含义?(3分)
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咯咯,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
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19.结合文章第⑼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回忆这段时光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0.文章第⑶节提到中国道家的“天人合一”,用以说明什么道理?当今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4分)
(六)(10分)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②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③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⑤ ,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⑧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⑨ ,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⑩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表达与交流(66分)
(一)(6分)
22.2010年5月31日,《光明日报》发表时评《不要让“儿童节”变成“消费节”》。文章指出,时下许多儿童想在“六一” 实现的愿望与吃喝玩乐有关。一些家长也带着孩子到商 场里买这买那,消费起来毫不手软。对此,专家呼吁:不要让“儿童节”变成单一的“儿童消费节”,要让儿童节变得更有意义。回眸刚刚走过的童年,对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请你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少于100字。
(二)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总会有一些风波。所以人们常说“好事多磨”。大大小小的风波如同生活的五味瓶,让我们哭、让我们笑、让我们喜、让我们怒。请以“风波”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写自己生活中相关的事情,抒发真情实感。
(2)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及其他有关信息。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9.76.37.22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苏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
2012年无锡市语文中考考试模拟5
』  下一个『
资阳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中三年级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考(二模)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