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无锡市语文中考考试模拟4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12年无锡市语文中考考试模拟4(九年级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2年无锡市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四正式考试时,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2.答选择题必须用
试题预览
2012年无锡市               考试
语文模拟测试四
正式考试时,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 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应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愚氓(ménɡ)  跌荡(dànɡ)起伏  B.恣睢(suī)如火如荼(tú)
  C.自栩(xǔ)   分道扬镳(biāo)      D.深遂(suì)心无旁骛(w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帮助学生树立自强的意识,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B.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欧盟的巨额债务必须从其自身出发着手解决,喋喋不休地去指责前几任政府失职救不了欧元。
  C.我国有人认为,如果不迅速建立诚信体系,我们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新建的规则体系可能成了东流之水。
  D.苏州园林假山的堆砌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A.惠:同“慧”,聪明       B.虽:虽然
  C.固:顽固                D.苦:愁
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事实上,水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     ①      ,     ②     ,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算完成它的生命过程。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      ③      。
  A.①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②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③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B.①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②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③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C.①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②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③即如何由强大的整体包容弱小的个体
  D.①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②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③即如何由强大的整体包容弱小的个体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太湖大道隧道的建成开通,有助于解决清扬路、长江路等路口的交通拥堵问题。
  B.“神舟八号” 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后,有关人士向公众展示了我国载人深空探测的远景规划。
  C.在政府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无锡市文化艺术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D.一个城市里有鸟、鱼、兽,是衡量人类意识的程度,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
6.对下面一段文字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2008上海中学生写作现状研讨会昨日在华师大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时下,中学生作文引用周杰伦歌词的频率直追陶渊明,而现代人诠释浪漫古典类的  文章成为中学生的新宠。据悉,在历届作文竞赛中,中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习惯反复引用唐诗宋词或伟人逸事,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海伦•凯勒的事迹等。然而在最近一次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评委随机抽取1000份作文,陶渊明的诗句出现过28次,而周杰伦的歌词竞出现了29次。有的学生选取周杰伦的歌词作为其文章论点,有的则由歌词引发感慨最终成文,有的干脆直接对周杰伦的曲风进行一番评点。评委表示,这实则反映了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由经典向通俗靠拢的趋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        今中学生的关注点及崇尚面。
        A.当前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日趋下降。 
        B.周杰伦成为时下中学生崇拜的偶像。
        C.当前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呈下降趋势。 
        D.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由经典转向通俗。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共12分)
                                       烧车御史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①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②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谢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③以卒。
【注释】①谢芗泉:名振定,字一之,芗泉是其号,湖南湘乡人,乾隆进士,嘉庆初官御史。因杖和珅妻弟解职,复官后累至通州坐粮厅。御史,清代分道行使纠察的官吏。②削其籍:除去官籍中的名姓,即革职。③部郎:郎中。旧时政府各部尚书、侍郎、丞以下的高级部员。
 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 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扶苏以数谏故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谢御史烧掉和珅的车子,是因为和珅的宠奴乘了主子的车子,还要仗势威胁。
      B.和珅“假他事削其籍”是说谢御史平时不检点,有了把柄在和珅手中所致。
      C.“先生文章名一时”说明广大老百姓都认可谢御史的文章,更为他的为官、为人之道所赞赏。
      D.谢芗泉被革职,他“遍游江浙”“饮酒赋诗",后又复职为官到死,”说明他为官清正,执法如山,不畏权势,又很豁达。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汝敢笞我                     (2)此车岂复堪宰相坐               
      (3)先生文章名一时               (4)名益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2)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二)(3分)
1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 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俏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1分)
答:                                                                                   
                                                                               
    (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土怎样的精神?(2分)
答:                                                                                   
                                                                               
                                    (三)(5分)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l℃,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l℃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回℃,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l℃,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l℃,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l℃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l℃,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对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l℃,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2.第②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1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气温升高将对人类带来哪些弊端?(3分)
答:                                                                                   
                                                                               
                                      (四)(4分)
                                        静读是福
    ①静读是福。
    ②茶余饭后,坐在写字台前,旋亮台灯,抽出一本书静静地读起来,黄橙橙的氛围,轻悠悠的思绪,伴随着淡淡的书香。于是,辞别了喧闹的尘世,安歇了烦躁的灵魂。自由自在的你正处在一种超脱和享受生命之中。
    ③在静读中,你看见你不曾看见过的一切。你会回忆起遗忘已久的一切,你将走进多年来你总难企及的一切。
    ④时常静读,你才能完全沉浸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斑斓世界之中。就那么一段段文字,使你增长智慧,平添快意,激发你奋进的斗志,点燃你成功的火炬。
⑤只有静读,你才能感知那些形色各异的人与你促膝谈心,使你重新发现生命曾经隐忍的种种深意,使你确立一种信念,一个目标。实现生命价值而不后悔。      
⑥你在静夜读书,“书” 也在“读”你,这谓之“双向交流”。你思壮阔而有金戈铁马,  你想柔情而有小桥流水……书随你调遣、使用、服服贴贴。一旦你入迷于书,不再感到孤独与空虚,你便会不知不觉被对方“生擒”,而跌入她的怀抱。
    ⑦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现代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始终是难以潇洒得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相当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丰富自我,辉煌自我。
⑧古人云:“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五福之中,读书列首。朋友,在这宁静而温馨的夜晚里,你是否在静静地读书呢?我有一言原与君共勉:“静读是福人自知,书福不享非君子。”
14.本文的观点是(2分)
                                      
                                      
15.你对文中的“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现代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始终是难以潇洒得起来的” 这句话如何理解?(2分)
                                      
                                      
                                (五)(15分)
                                          初冬月
      ①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带着秋温,走进了冬的夜空。
      ②天黑得早了,晚饭后摸黑回宿舍,过了山头,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视野尽处,一岭横天际接晚霞;渐暗的余霞边,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山坡西南出口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蹲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涛施,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这月光山色太关了!望着明月,似乎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一缕美好的情感,羽化在这月色之中。
      ③独自倘佯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荣怀甚至忧戚的,此刻全忘了,而白天无暇顾及甚至早已忘却了的,有的却会清晰地想起来。如此美丽的月光,会使心灵深处的珍藏开出花朵,连痛楚也会变得美丽。但这月色更多的是使我无所虑无所思,身心放松,呼吸都变得轻微均匀,不易觉察。我像一条游到清水里“偷清” 的鱼,浮在月光里,吮月华,汲清辉,或停泊徘徊,如醉如痴。
      ④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颖悟到人的情感与月光波动的相依相融;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徊优美的《梁祝》曲,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历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滋润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
    ⑤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真没想到白天反复经过反复看过的山,经月光的再创造,竟如仙境。山上的树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婆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山在呼吸,树在呼吸,空气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听者看者,非耳非目,乃心也,乃月夜之助也。
    ⑥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光睿智的审视,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
    ⑦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恬静和悦的梦境。
    ⑧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君不见,此月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缕月,俱往矣!山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16.请你说说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羽化” 一词的妙处。(2分)
                                       
                                       
17.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冬月有哪些特点。(3分) 
                                       
                                       
18.文中第⑤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山和树,有什么深意?(4分)
                                       
                                       
19.根据全文内容,请你说说对文中第⑧自然段中画线句的理解。(3分)
                                       
                                       
20.面对“高悬不语” 的初冬月,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六)(10分)
2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
    (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3)长江悲已滞,           。(王勃《山中》)
    (4)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荷叶罗裙一色裁,           。(王昌龄《采莲曲》)
    (6)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9)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l0)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分)
22.对于梦想,有人认为,有梦想,才能有理想,才会有追求理想的动力。有人认为,年轻    人不应有理想,想人非非,一事无成,要面对现实,要脚踏实地。对于“梦想”,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6分)














                                  (二)作文(60分)
23.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受到温暖,也许是迷惘时一个关切的眼神,也许是寂寞时一双抚慰的手,也许是失落时一束芳香的鲜花,也许是一句温馨的话语……
    请以“永驻心间的那份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写自己生活中与“温暖”密切相关的事。
          (2)文中不要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用“XX X”代替。
          (3)不少于600字。 (49.76.37.22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12年无锡市语文中考考试模拟3』  下一个『2012年无锡市语文中考考试模拟5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