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卷(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Ⅰ卷:积累与运用(共4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默写名句10分,语言表达6分)(一)基础知识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汉皇重色(zhnòg)回眸一笑(móu)千乘万骑(shéng)B、虚无缥缈(miǎo)含情凝睇(dì)三
试题预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积累与运用(共4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默写名句10分,语言表达6分)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汉皇重色(zhnòg)    回眸一笑(móu)        千乘万骑(shéng)
B、虚无缥缈(miǎo)     含情凝睇(dì)          三顾频烦 (gā)
C、翔鸟号林(hào)      汀上白沙(tīng)         澹澹生烟(dàn)
D.桎梏(gù)          佝偻(lóu)               修葺(qì)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B)
A、遗余褋:           留下              姊妹弟兄皆列土:分裂土地
B、可怜光彩生门户 :  值得羡慕          映阶碧草:     掩映台阶
C、出师未捷:         捷径              铁马:         披着铁甲的战马。
D、海上明月:         海上的一轮明月。  势拔五岳:       山势与五岳同高 。
3、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气蒸云梦泽。波陷岳阴阳城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白云一片去悠悠,青风铺上不胜愁。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诗句,最符合文意要求的一项(C )
“     ,    ”,不是简洁;“行到闹荷无水面,红莲沉睡白莲酣”,更不是简洁。“     ,    ”,就是简洁;“一去两三里,烟村四五家”,就是简洁。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路上青天 ④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
A.①④          B.③②         C.①③         D.②④
(三)诗歌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做5—6题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7、对下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是现实主义作品 )
                         丁都护歌
                              ———唐•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鸣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A、首四句,作者把纤夫的生活放在商业稠密的背景上,纤夫的形象跃然纸上:挽着纤,喘着粗气,艰难地拖着船逆流而上。
B、中四句重要写纤夫生活条件之恶劣和凄切哀怨的心境。
C、末四句更进一层,写磐石之大,行动之艰难,即使是万人也无法将石头拖至江边,把纤夫之苦推向了极端。
D、全诗朴素自然无刻琢的痕迹,处处以形象的画面代替叙写,层层深入地把诗情推向了极端,不愧为浪漫主义之作。
8、.对下面一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D非画中有诗   )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A、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首二句写长安一群妇女在月下赶制征衣。
B、首四句把秋月、秋声、秋风和关切之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C、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使诗歌的思想内容大大深化,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D、玉关,就是玉门关;良人即丈夫。全诗的手法如同电影,一个个画面组成意味深长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赏析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9、对诗歌意境和意蕴赏析错误的一项(B、不消沉)
A、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B、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歌表现出他很消沉。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D、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象是很简单:诗人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
10、下面各项对诗句理解有错的一项( C )
A、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B、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
C、这一首诗的结句写道:“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横流。因为伤神,诗的意境低沉,反映了他消极.的人生观。
D、“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诗人若干年前就听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其实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
11、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B)
A、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
B、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 黄生认为意境的结构是从创作手法的变换中来。
C、这不是探本求源的说法。我们说,诗的意境是诗人的生活思想从各方面凝结而成的,创作方法和艺术加工等等,只能更准确地把意境表达出来,并不能以此为基础酝酿成诗词的意境。因此我们可以肯定黄生探讨创作问题的方法错了,是倒果为因了。
D、五、六两句写得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艳压群芳了。
12、对春江花月夜意境理解有误的( B )
A、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B、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浓厚水墨彩图。,格调沉重抑郁.读来让人伤神。 
C、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从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
D、图中,春潮涨起,与大海相平,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环绕芳野,花林闪着银光; 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见飞动;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
(四)、13、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0分)
①、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菩萨蛮》)
②、袅袅兮秋风,————————————————(屈原《湘夫人》)
③、—————————————————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④、泻水置平地—————————————————(鲍照《拟行路难》)
⑤、———————————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⑥、酌酒以自宽,  ———————————————(鲍照《拟行路难》)
⑦、在天愿作比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
⑧、天台四万八干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⑨、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⑩、我欲因之梦吴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①游人只合江南老,②洞庭波兮木叶下,③未老莫还乡,⑤回眸一笑百媚生,⑥举杯断绝歌路难,⑦在地愿为连理枝,⑧对此欲倒东南倾,⑨脚著谢公屐,⑩一夜飞度镜湖月。



(五)、14、翻译下列两句诗(6分)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14、①、我怎能低头弯腰侍奉达官贵人,使自已心情不能愉快而露出笑脸。
答:②、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身到老(不再回乡)。
(六)运用已学的知识,鉴赏古代诗歌(10)
相  见  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5、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5分) 
15、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16、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5分) 
16、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第Ⅱ卷:阅读理解和写作(1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书与人的随想         梁  衡
①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②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新世界,比如海洋、太空、微生物等等。凡新世界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但真正大的世界是书籍,它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有位养生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这是讲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没有任何疾病,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以后风寒相侵,细菌感染,七情六欲,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困顿于城堡中,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入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
③中国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我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凡书籍所记录、所研究的范围,所涉及的东西,他都可以到达,都可以拥有。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总结了做人的经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但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那就只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算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④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书生敢当天下。像毛泽东当年不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读书又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子进入一个新纪元。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书造人。你要成为某方面有用的人,就得攻读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发现和创造就得先读过前人积累的书。毛泽东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给以总结,历史也就真的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巨人。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
⑤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以书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班乘客留一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当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
⑥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写书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揉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之谓吃进草,挤出牛奶。这是一种创造,如同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要智慧和勇气。小智勇小文章、大智勇大文章。唐太宗称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其实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得历史的承认。无论马、恩、毛、邓,还是李、杜、韩、柳,功在当世之德,更在传世之文,他们有思想的大发现大发明。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书的分量,其实也是人的分量。
⑦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迁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17.文章开头作者引用赫尔岑的话有什么作用?(5分)
7. (1)引出下文对书的议论;赫尔岑的话认为书是老人对年轻人的忠告,正对应了下文中指出的书是前人经验,说明书的重要性;
(2)同时也说明了书的永恒的价值。 
 


18.请解释文章第②段中“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一句的具体含义。(5分)
18.(1)他出生时一无所知,于是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份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越大;
(2)到了晚年,哪怕他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极小极小,但精神的自由度最大最大,甚至在他去世后,精神世界永存。
 
19.在作者看来读书有哪些作用?(5分)
19. (1)支撑人的精神世界,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可以解惑,可以开启智慧; 
(3)可以明理,给人精神财富,获得做人经验,提高才能,培养气质; 
(4)让人了解真理,人们通过对真理的发现与创造,得出新的思想。  
20、读懂下列材料再回答问题:(5分)
有个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留学,他利用空余时间去一家超市打工.超市老板与他交待工作时,很慎重地告诉他:这里偶尔会出现抢劫行为。一旦遇上抢劫,一定要做好三件事情才能保证自已的人生安全。
是准备好强盗要的东西;二是帮他们搬上汽车(强盗开车抢劫);三是向强盗说“再见 ”。
请你写一句话,要能表达超市老板的生活或生存新理念。
20、崇尚人的生命或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
21、请你为学校的图书馆或实验室写两句标志性的话,要能反映事物的特征,对人有启示作用。(5分)
21、(图书馆)学问在这里播种,思想在这里发芽。(或:知识老人在向你微笑,成功大叔在向你招手)
   (实验室)这里是思想的产房,这里是成果的摇篮(或:走近她第一宇审速度会带你遨游太空,亲近她匀速变速运动会让你走向世界)。

———————————————————————————————————
阅读下列文章,再回答问题。(15分,每小题3分)
①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②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③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⑤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22.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元二的科举文明。
B.科举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为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科举的公正性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科举形成了流动性晋升机制,使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持了社会稳定。 
2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D   )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巩固了封建帝制的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思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有力保证。
  
2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
C.借助科举制度,儒家思想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使儒家思想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
D.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主导角色,是中国文化无可争议的进步性标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4题。 
                 李姬传           
——侯方域
①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②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之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诚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③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拘,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④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释]①城旦:古代徒刑,此处作“徒刑”苦役的代称。②屏(bǐng)居:隐藏行踪而居。③锾:古代重量单位,一锾等于六两。 
2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姬“能辨别士大夫贤否”眼光的一组是( D )
①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
②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
③王将军贫,非结客者。
④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亦铮铮。
⑤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
⑥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26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李姬因母亲贞丽与阳羡陈贞慧交往密切,被陈贞慧收为养女,李姬深受他们影响,也有侠义之心,聪明有才智,还略知诗书,能辨识士大夫贤佞。
B.侯生在金陵之所以能保持清白的名声,是与李姬的规劝分不开的,正是由于李姬的及时规劝,侯生才断绝了同佞人阮大铖的交往。
C.李姬对侯生一片真情,希望侯生要始终做个才学与品行皆优的人,侯生失意远行之际,置酒送行,唱《琵琶》词、说蔡中郎事告诫他。
D.李姬不仅“侠而慧”,有辨识力,能明辨贤佞,而且忠于爱情,有忠贞气节,不为田仰的权势、重金所动,不愧是歌伎中的奇女子。
三、作文(60分) 
27、南宋著名理学家写有一首有关读书的好诗. 读懂诗句的意思,并以此作为话题作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观书有感》
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答案
1、D 2、B,3、B ,4.C  .5.C,6、B,7、D(现实主义作品),
8、D(不是画中有诗),9、B,10、C,11、B,12、B
13、①游人只合江南老,②洞庭波兮木叶下,③未老莫还乡,⑤回眸一笑百媚生,⑥举杯断绝歌路难,⑦在地愿为连理枝,⑧对此欲倒东南倾,⑨脚著谢公屐,⑩
②、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身到老(不再回乡)。一夜飞度镜湖月。
14、①、我怎能低头弯腰侍奉达官贵人,使自已心情不能愉快而露出笑脸。
答:
16、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单元练习


上一个『初二语文人教实验版期中复习试题』  下一个『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