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屈原《湘夫人》)(2).,举杯断绝歌路难。(鲍照《拟行路难·其四》)(3).心非本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其四》)(4).三顾频烦天下计,。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
试题预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
(屈原《湘夫人》)
(2).                       ,举杯断绝歌路难。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3).心非本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4).三顾频烦天下计,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吴船录(选四则) 范成大

石船居士(注:即范氏)以淳熙丁酉岁五月二十九戊辰离成都。是日,泊舟小东郭合江亭下。合江者,岷江别派,自永康离堆,分入成都及彭蜀诸郡,合于此。以下新津。绿林平野,烟水清远,极似江南。亭之上曰芳华楼,前后植梅甚多,故事腊月赏梅于此。管界巡检营在亭旁,每花开及三分,巡检司具申,一两日开燕(通“宴”),监司预焉。蜀人入吴者,皆自此登舟,其西,则万里桥。诸葛孔明送费禕使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后因以名桥。杜子美诗曰:“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桥正为吴人设。余在郡时,每出东郭,过此桥,辄为之慨然。东下五里曰桥板滩,自蜀都下峡,滩之始也。 

辛巳。招送客燕(通“宴”)于眉山馆,与叙别。荔子已过,郡中犹余一株,皆如渥丹,尽撷以见饷。偶有两盘留馆中,经宿取视,绿叶红实粲然。乃知寻常用篮络盛贮,徒欲透风,不知为雨露沾洒,风日炙薄,经宿色香都变。试取数百颗,贮于大合(通“盒”),密封之,走介入成都,以遗高、朱二使者,亦两夕到。二君回书云:“风露之气如新。”记之以告好事者。 

丙申。离东林,饭太平宫前草市中。过清虚庵,在拨云峰下。晚入城。庐山虽号九屏,然实不甚深。山行皆绕大峰之足,远望只一独山也。然比他山为最高,云绕山腹则雨,云翳山顶则晴。俗云:庐山戴帽,平地安灶;庐山系腰,平地安桥。此语可与“滟滪如象,瞿唐莫上;滟滪如马,瞿唐莫下”为对。 

戊戌。风小止,巳时发江州。回望庐山,渐束而高,不复迤逦之状。过湖口,望大孤如道士冠,立碧波万顷中,亦奇观也。九十里至交石夹宿。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日炙薄                    薄:迫近 
B.以遗高、朱二使者            遗:馈赠 
C.瞿唐莫下为对                对:正确 
D.望大孤如道士冠              冠:帽子 
3.下列句子中,全都是作者途中所见风物的一组是(   )(3分) 
①绿林平野,烟水清远,极似江南。②余在郡时,每出东郭过此桥,辄为慨然。 ③荔子已过,郡中犹余一株,皆如渥丹,尽撷以见饷。 ④庐山戴帽,平地安灶。庐山系腰,平地安桥。 ⑤回望庐山,渐束而高,不复迤逦之状。 
A.②③⑤    B.①③④     C. ①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庐山也正因为比其他山来得更加高峻,因而云雾弥漫,同一时间山腰和山顶呈现出相异的气候胜境。
 B.作者对传统的荔枝的储存方法作了质疑,并且颇有创造性地尝试了自己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密封可以暂时维持荔枝的新鲜。
 C.在第一则里,作者对万里桥花了不少的笔墨,并且引用了先贤的诗文加以说明和旁证,作者以《吴船录》为题,也正是取杜甫的诗句之意。
 D.从所选的四则来看,文字洗练简洁,又不失于生动活泼,是很有意蕴的游记之作,值得后世写游记者借鉴学习。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亭之上曰芳华楼,前后植梅甚多,故事腊月赏梅于此。
                                                                              
 (2)偶有两盘留馆中,经宿取视,绿叶红实粲然。
                                                                             
三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6.(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5分)
 A.新年到了,葛朗台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严加追问,欧也妮只好承认把钱送给了堂弟。葛朗台很生气,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为此,妻子被吓病了。他从公证人口中得知,妻子死了,欧也妮可以继承母亲的遗产,他才把女儿放出来。(《欧也妮·葛朗台》)

B.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这是黛玉初见宝玉的心理活动。黛玉应贾政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以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红楼梦》)

C.“请三先生去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屠维岳放慢了声音说,但是那态度非常大方,非常坦白同时又非常镇静。
  屠维岳暗中收买了工厂闹事者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然而一女工告密,工潮复起。处于不利地位的屠维岳却仍是那么沉着,在厂门外迎接火冒三丈的吴荪甫,将他的布置汇报给吴荪甫,最后罢工平息。(《子夜》)
 D.他们开始捶门,又叫“三少爷”,也没有用。觉慧在里面大声说:“我不开。我屋里没有鬼!”他索性走到床前,躺下去,用手蒙住耳朵,不去听外面的叫声。
  高老太爷病重,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当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时,“只有这两扇门是紧紧关住的”。(《家》)
E 聂赫柳朵夫在姑妈家度假,与大家一起玩“捉人”游戏,第一次遇到卡秋莎。两个人在游戏中配合相当默契,从那时起,聂赫柳朵夫同卡秋莎之间建立起相互吸引的特殊关系。
8.简答题(用100字左右作答)。(5分)
(1)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孔明“智绝”的一个故事。
(2)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请以《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或故事情节加以说明。
 答(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路听到有人指出他的过错,就很高兴。
B.而禹听到有益的话,就要拜谢。
C.舜从当农夫开始到当帝王,都不断地向别人学习。
D.而舜又超过了他们,他舍己助人,向别人学习。
(2)根据上面文段,谈谈你对“与人为善”的理解。(3分)
                                                                               
                                                                              
五、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有没有哲学?西学东渐以来,就断断续续有这方面的争论。回答首先得看我们把哲学理解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抑或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中国人当然一直有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但我愿意把这称作思想或思辨;若坚持把这叫作“哲学”,就没什么要争论的,因为所有民族当然都有哲学。如果这里真有个争论点的话,我认为是在争论中国是否发展出了讲道理的科学。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科学。然而,中国人很早就记录了行星位置的变化,很早就对日蚀月蚀或无数其他现象提出了“科学的解释”,那么,怎能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呢?说中国没有科学,显然是说没有发展出牛顿、伽利略那样的近代科学体系,而不是说中国人从来只有迷信,没有客观可靠的知识。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想,我的大致看法是这样的:从孔子以后到魏晋,中国曾有一段哲学的繁荣。孔子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但我不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孔子讲了一套道理,墨子讲了一套道理,都是事关华夏文明何去何从的要紧道理,于是大家来琢磨哪套道理是真道理,怎样就成道理怎样就不成道理。在这种环境里发展出了哲学,典型的像庄子、老子、孟子、后期墨家、荀子,一直到魏晋玄学的辩名析理。魏晋之后,哲学渐渐衰微。后来有道学理学,听起来像是讲道理的科学,实际上不大关心科学。
我知道中国在魏晋以后没什么哲学这个结论大有商量的余地,但这里不再详述,倒是想提出几点容易引起误解之处。第一点,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宜称为“科学”,原无先天的标准,对讲道理的艺术进行了一些反省,是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进行了哲学思考,是不是就有了哲学?心里记着这一类问题有助于避免流入字面之争。第二,说中国没有哲学,不等于说中国人不讲道理,也不意味着中国人讲道理讲得不好,讲得不够艺术。没有哲学,单单是说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第三,没有哲学,不见得是个缺陷。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来:哲学有什么用?人们现在通常都认为科学很有用,把科学技术叫作第一生产力,其实,西方开始发展近代科学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科学有用,也很少用科学有用来为发展科学张本。由科学所支持的技术变成第一生产力是后来的事情。不必需的东西未见得不重要。没有近代科学,人类照样种地盖房吃喝玩乐,但出现了近代科学,它就要反过来剧烈改变种地盖房吃喝玩乐的方式。(取材于《哲学是什么》,有删节)
10.下列各项中,对中国哲学有关问题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哲学就是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
B.孔子始终未能建立自己学说的科学体系,所以他的学说并不能称之为哲学。
C.中国人很早就拥有许多客观可靠的知识,中国各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哲学。
D.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作者倾向于认为中国在魏晋以后没有哲学。
11.根据文意,下列对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作者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
B.对中国有没有哲学的争论,其实是在争论中国是否发展出了讲道理的科学。
C.从庄子、老子、孟子、荀子,再到魏晋以后,哲学逐渐发展了。
D.魏晋之后的道学理学,都是讲道理的科学。
12.对于中国在魏晋以后没有哲学的结论,作者提出了三点容易引起误解之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点。(3分)
  (1)                                                          
(2)                                                          
(3)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稣稣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叱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第一段中说“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梁,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工,就打道去了镇上”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而是一味追求时髦、崇洋媚外的不满。
B.“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找”“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等语言反映出何爹思想意识中也有着落后,守旧的一面,使这个有着精湛技艺的剃头匠形象更加鲜活和丰满。
C.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神乎其技的青龙偃月刀法。作者用了刮、弹、铲、削、剔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
D.在小说最后一部分里,作者通过描写病笃的三明爹在何爹给他剃头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一步从侧面表现出何爹剃头技艺的高超。
E.文章以自然朴实的语言,真诚地礼赞了传统文化中值得发扬的优秀面,并且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及日后走向的深切忧虑。
14.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
                                          
                                                                                                                                                                        
15.怎样看待何爹“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的这种坚持?面对传统技艺的衰落,你对当今逐渐失势的传统文化有何思考?(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     钱理群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我举个例子: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节选自《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删节)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 
   B.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
   C.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他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D.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那些精准的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E.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充分利用现有体制,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
14.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4分)
                                       
                                                                                                                                                                                                                                                  
15.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请谈谈你的认识。(6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找出下面一段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三处错误,并加以改正。(3分)
大家都坐过公共汽车。公共汽车开过来之后,一打开,发现车上站满了人,然而你使劲挤,最后终于挤上去站稳了。这时后面又有人挤,你貌会想:看着上不来还挤!不能等下辆车啊!你的角色马上变了。沟通困难就在这里,人的角色不一样,心理也就不一样。我们常说沟通说话要得体,得体是沟通的最高境界。一个人怎么说话做事才能得体呢?重要的就是站对目标
错误类型 错句 改正
①成分残缺
 ②关联词误用 K^S*5U.C
③搭配不当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3月12日 京华时报)前天,全国政协常委刘泽彭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对小沈阳等笑星走红现象表示担忧。他表示,央视春晚宣扬低俗文化,该停办。在刘泽彭看来,“春晚办了20多年,慢慢地中国的文化就走偏了”。刘泽彭说的“走偏”,就是走向了低俗。他举例说,黄宏表演的《美丽的尴尬》,“简直是污辱女性”。刘泽彭的观点引来不少人的支持,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先生就说:“春晚节目太低俗了,把观众的欣赏水平往低处引导,都整成二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下一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练习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