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高考模拟试题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衡阳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高考模拟试题语文(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试卷说明】这是一套很好的月考试卷,知识结构合理,紧扣考纲,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度。本套试卷最大的特点和优点是:命题灵活,有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题和作文题上。语言运用题只有一道,看似单一、质朴,实则蕴含丰富,开放性强,知识容量大;而且题目形式灵活、创新,既设置情境,合理引导,使考生便于展开思路
试题预览
【试卷说明】这是一套很好的月考试卷,知识结构合理,紧扣考纲,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区分度。本套试卷最大的特点和优点是:命题灵活,有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题和作文题上。语言运用题只有一道,看似单一、质朴,实则蕴含丰富,开放性强,知识容量大;而且题目形式灵活、创新,既设置情境,合理引导,使考生便于展开思路,又提出了详细要求,紧扣到多个考点。这样的命题思路和形式与2011年湖南卷的诗歌鉴赏题目是一致的,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训练。作文题跳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形式上既有材料,又不是真正的训练作文;既有引导,又不是话题作文。这对于作文的全面训练来说,是有益且必要的。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湮没   孝悌(dì) 候车室(hòu)   怦然心动(pēnɡ)
B.青睐   震慑(shè) 入场券(juàn)   拭目以待(shì)
C.惦记   吮吸(shǔn) 亲和力(hé)   初露头角(lù)
D.暧味   愀然(qiǎo) 综合征(zhēnɡ)   义愤填膺(yīnɡ
【考点】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答案】C
【解析】A项“悌”应读tì;B项“券”应读quàn;D项“味”应为“昧”。从以上的字来看,其命题点是形近字。
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城的广场边,突然冒出许多地摊来,一溜儿排开,全是首饰,镶了珠的手镯,挂着银铃铛的项链,有着美丽花纹的石头、牛角等。
B.“人生到处知何似”?大半辈子过去了,到过不少地方,许多人事,回首已茫然,唯有当年那位房东,却是教人终生难忘。
C.还有一棵种在瓷瓶中的、不知树名的盆栽(中国叫盆 景,多种于盆中,不知为何这株用瓶),想是日本人走时扔弃的,已在园中多年。
D.在这次画展上,舒明浩先生展出了他的二十幅瓷版画《水乡石桥》系列,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考点】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C。
【解析】 A.“全是首饰”后面应为冒号;B.“人生到处知何似”后的问号应在引号内;D.《水乡石桥》应改为“水乡石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刹那间,炫目的焰火腾空而起,把体育场上空________得一片辉煌。
②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相继采取了救市措施。但金融市场能否________稳定,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③生活原本平淡如 水,你需要的酸甜苦辣,要靠自己来________。放一点儿糖,它就是甜的;放一点儿盐,它就 是咸的。
A.装点 日趋 调剂            B.装饰 日趋 调节
C.装饰 日益 调剂            D.装点 日益 调节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著名作家巴金说:我无时无刻都祝愿我的广大读者有更加美好、更加光明的前途,我要为这个前途献出我最后的力量。
B.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男篮比赛中,美国梦之队所向披靡,以全胜的战绩获得冠军。
C.一些经济学家以满腔热情积极参与探讨经济转型时期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D.对于当前流行的某些大部头系列图书,有人认为内容扎实,叙述从容,也有人认为行文拖拉,不利阅读,两种意见针尖对麦芒,僵持不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B.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
C.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秀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6.下 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聂赫留朵夫坐上马, 车离开库兹明斯科耶,前往他从姑妈名下继承下来的那个田庄--就是他和卡秋莎相识的那个地方。对于这个田庄上的土地,他也想用库兹明斯科耶的那种办法加以处理。此外,他还打听了当年他抛弃卡秋莎后她和她孩子的情况。(《复活》)
B.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钱梅芬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家》)
C.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各路诸侯共讨董卓。董卓派华雄迎战。华雄连斩两员盟军猛将。关羽毛遂自荐,愿取华雄性命 。袁术、曹操对此反应不一,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二人的性格特点。(《三国演义》)
D.葛朗台推门进来,一眼就盯住了那闪亮的东西。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欧也妮同情堂弟的破产,把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他作去印度的盘缠,查理回赠给他一个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守财奴葛朗台看到金子就发狂。(《欧也妮•葛朗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名士与名流
名士与名流貌似相同相近,其实相距很远,他们虽然皆与名气有瓜葛,但实际上因所取人生姿态的不同,而展现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
“名流”是指正在流行着的社会各界的名人群,而“名士”专指那些已在社会上出名但隐而未仕者。
名流往往以“名”为“实”,为本钱,常常抛头露面,混迹于社会各种官方的大众场合,参加种种社会活动,乐此不疲。目的是博取更大的名声和利益,其处世姿态媚俗又积极。
名士则以名为“虚”,为“累”,淡泊名利,深居简出,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避开种种抛头露脸的机会,躲进小楼或大自然里, 回归内心的宁静,或赋诗作文,或饮酒观鱼,或舞剑弹琴,将“小我”化入宇宙之无限中。
名士一般都是实大于名,不仅才华超群,而且心高气傲,超凡脱俗,有一种远离权贵与名利,超然于尘世以外的狂士或隐士风范。名士们既能耐住寂寞与孤独,又是性情中人,喜欢自然山水,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
名流也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他们更喜欢社会,喜欢人群,喜欢在社会进取中博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捞个一官半职,或挂满各种社会头衔,以赢得人们的特殊尊重。但不少人在进击社会中,慢慢忘却了人之本性与其特长,成为公众世俗文化的代表。这种人一旦得到权势,便想领导潮流,左右社会经济或文化局势。但大多数的下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只有学问和历史功绩都较大,或历史罪过很大的“名流”被定格了下来,成了名流的历史代表,如孔子、曹操等。
“替天行道,兴周灭纣”的姜子牙 、“死谏”的魏征、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三人既是名流却又是名士,位居宰相,却道人自守,身在“朝” ,心在“野”,以一颗遁世无我之心入世救世,创造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
名士做到了才情与品性的完美结合之人,屈指可数,而且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名士将会越来越少,乃至慢慢消失。而名流则不仅在每个朝代都成群结队,蜂拥过来,蜂拥过去,社会越交汇,名流也会越多。时代一变,时尚一变,许多名流就会过时,被新的名流所取代,尤其是政界和经济界名流,流变更迅疾,旗帜改易更快。但也有一些带有“名士”质地的文化名流,也会与名士一样留下很好的名声,如韩愈、苏东坡、丘处机等,虽入世旺名但却最终依然保持了“士”的洁身自好这份独立人格。
名流虽有令人敬佩的地方,但大多数情况下言行都令名士不齿。因为名流们常常在人群里表现自我,在这种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丧失了知识人(即“士”)的内在品性,成了偶像“稻草人”,或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而名士则往往四处躲避权名,人在深山僻壤,却名冠中华,真正应验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句古话。
7.下列关于“名流”与“名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但人生姿态不同,人生境界不同。
B.名流与名士对社会的意义不可相提并论,前者务实,后者务虚。
C.名流与名士的流变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D.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前者常常是刻意求得,后者往往是无意而得。
 8.下列对名流与名士的不同人生价值观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名士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追求内心的宁静。
B.名流往往不甘寂寞,耐不住孤独,在自然与社会中,他们更喜欢社会和人群。
C.名士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深居简出,回归自然,以求成为名士的历史代表。
D.名流常常抛头露面,以博取更大的利益和名声,在进击社会的过程中往往变得世俗。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创造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需要名流坚贞自守、不媚世俗,既有遁世无我之心,又有入世救世之志。
B.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的素质普遍下降,因此名士越来越少,名流越来越多。
C.时代和时尚的变化会使许多名流被新的名流取代,而洁身自好有“士”的独立人格的名流却不会因此湮没无闻。
D.名流在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往往丧失了知识人的内在品性,沦为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因而其言行常常令名士不齿。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①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於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芦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③,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於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彊,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 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注】 ①人主:即武帝。②汙:亦作“污”,弄脏。③论议:议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说:劝说
B.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   怀:揣在怀里
C.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                     全:保全
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难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非然也仅然能胜之         B.人主闻之鸟之将死
C.            D. 
 12.下列断句切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B.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C.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D.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四、古诗文阅读(共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4分)
译文: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贤与不肖,何以异哉?(4分)
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武帝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东方朔刚到长安 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武帝在宫内阅读东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阅时,便在那里划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武帝下令任命东方朔为侍郎,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每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未有过不高兴的。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疯子”。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东方朔保举他的儿子做侍郎,又做侍谒者,常常奉命出使。一天东方朔从殿中经过,郎官们对他说:“人们都认为先生是位狂人。”东方朔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在朝廷
里隐居的人。古时候的人,都是隐居在深山里。”他时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痛快时,就趴在地上唱到:“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 接成像坐席那样的一片乐土,比倒放的盂还要安稳,天下统一,融为一体,凡有所举动,都如同在手掌中转动一下那样轻而易举。贤与不贤,凭什么来分别呢?”于是那些先生们一声不响,无话回答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水孤舟
梁 栋①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 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 ①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 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考点】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颈联以比喻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和愤激之情。(“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说是“报国无门”亦可)
【解析】鉴赏表达技巧要联系诗句的意思和诗歌的主题,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借助注释, 五、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6~19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力,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 “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是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叫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14岁的男孩,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那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去吧?唉,就传进了又能怎样呢?14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30岁了,如果再年轻5岁,哪怕3岁呢,她也一定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了,就像是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经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位60岁的老人深 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很大,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着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 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 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她)很好。
她终于放开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题目中的“风雪”,在文中以环境描写的形式渲染了凄清死寂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彻底绝望的 心情;并且以风雪中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夜归人内心的焦急和凄凉。
B.刘安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中年妇女;马平平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平平姥姥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她们平日都关心或亲近着这个夜归者。
C.是婚姻上的挫折,使这位大龄女青年对周 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因而不肯与邻里真心交往,邻居也就没有人关心她,于是她备感孤独。
D.“提着篮子的中年人”的路过,使夜归者在焦急中有了一丝希望,进而陷入失望。正是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故事有了一点波折,为小说增添了情趣。
E.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活动的描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17.故事中“风雪夜归”的“她”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6分)
 18.结尾一句“原来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考点】此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①突出主题。说明有人留门,表现人间并不像夜归者所揣想的那么冷。②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使故事有了更深的意趣。③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④蕴含 19.夜归的大龄姑娘站在门前,犹豫之中,在心里把院里的邻居们排了一个队,并十分努力地回忆起了往日的许多细节。对于这样的写法,有人认为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也有人认为是做作拖沓之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六、言综合表达运用(15分)
20.古人写道:“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睹物思人,往往触景生情。在你的生活经历中,可能有过很多让你感动的人和事。引起你感情波澜的可能是一些具体的物品,比如一张照片,一个笔记本,甚至一根头发。请选择一个物品作为“动情点”,描述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场景。注意从感觉的不同侧面来写,不少于200字。
 七、据下列文字要求作文(50分)
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但有些读书甚多的人却成了书呆子,有些读书不多的人事业上却取得了成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采用记叙或者议论中的一种 ④不少于 700字。
【写作指导】
一、关于审题。材料的主干是用“有些……,有些……”的句子表达的。理解时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作辨证分析。如取其一作为立意的出发点,实为下策。
二、关于立意。就材料本身来立意即可,围绕读书、学习、研究的话题。构思要兼顾两方面:既要能力读书学习,又不能淹没与其中,失去了自我;既要提升自己又要随机应变。 (112.67.125.20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名句背诵』  下一个『深圳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卷语文试题解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