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十四2011学年高三12月月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杭十四2011学年高三12月月考(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杭十四2011学年高三12月月考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市侩kuài纤尘xiān冠心病guàn呶呶不休náoB.蕴藉jiè渐染jiān毛坯房pī自出机杼shūC.处暑chǔ潜能qián血淋淋xiě前倨后恭jùD.噱头xuè沏茶qī供电局gōng文以载道zài2.下列各项中,没
试题预览
杭十四2011学年高三12月月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市侩kuài    纤尘xiān   冠心病guàn    呶呶不休náo
B.蕴藉jiè     渐染jiān   毛坯房pī      自出机杼shū
C.处暑chǔ     潜能qián   血淋淋xiě     前倨后恭jù
D.噱头xuè     沏茶qī     供电局gōng    文以载道zài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许多好端端的青山绿水已经沦为荒漠,活生生的飞禽走兽也已濒临绝境,毒瘤在大自然的肌体上潜滋暗长,美妙动听的天籁也夹杂上一些不和谐的噪音。
B.一路上我搜肠挂肚,详尽预报道听途说的各种缙云山美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避暑胜地、川东“小峨眉”等。
C.父亲首先举起斧头沿着树蔸一圈使劲地挖,斩断树蔸上盘根错结的根须,接着拼命地摇,谁知那树蔸最后连着的根突然一断,连人带树蔸从堤的半坡滚下来。
D.匍匐在地很容易被人们的平视习惯所忽略——蛇消无生息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毫无察觉。秘密的接近方式以及随后而来的缠绕,让人想起和阴谋、危险、罪恶有关的东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济南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泉水或从四面一股股倾注到深潭里;或流经大街小巷,甚至穿墙流入人家,真是“郭边万户皆临水”。
B.他上台发表获奖感言时,侃侃而谈,幽默不断,旁若无人,让观众十分享受。
C.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刘翔惊艳复出,并在决赛中以13秒34的成绩卫冕,整个全运村人言啧啧,“翔飞人”再次受到观众和媒体的热捧。
D.表面上看,“常回家看看”是《老年法》涉及的一则条文,但它背后反映出的却是深刻的社会现实,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想改变现状,其难度更甚于医改或教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行驶不到一公里,走了一个“之”字形后,拐上了一条不到2米的小径,两边是矮矮的篱笆,  隔几米就有一棵旱柳,颇有乡野风情。
   B.他中等身高,穿一件半旧的棉布长袍,颜色有点陈旧,戴着细黑边的眼镜,头发剪得很短,看人的时候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C.如何避免农民工不要“老无所依”,不要在城市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后“悄然离去”,是所有有良知、对公平正义心怀向往的人无法漠视的问题。
D.在我们的乡村——传统文化的基地,传统文化活动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即使在过年的时候,他们也早早地离乡去打工;即使在家乡,他们也宁愿看电视消遣。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儒家文化的儒学是一种以伦理道德思想为特质建构了为人们提供不竭的人生意义源泉的生活方式的观念体系。
7.下面是某学校举行“新年诗会”介绍某著名诗人的弟弟的一段话,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上进行修改。(5分)
同学们,今天著名诗人的弟弟ⅹⅹ惠临我校,有幸参加我们的“新年诗会”。我们知道舍兄是著名诗人,其实ⅹⅹ也很有诗才,曾在《诗刊》发表上百首作品,这些诗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他声名震铄古今。现在就让我们先拜读他为我们朗诵自己的最新诗作。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③将              改为                     ④将              改为                  
⑤将              改为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
扁平时代的写作 
韩少功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几年前推出《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因特网的廉价推广,促成了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同时到来,深刻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他是一个敏锐的观察家,但谈得不够多和不够深的是文化,其中包括文学。“民主化”的文学是否可能?如果说“民主化”意味着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让位于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那么这一前景是否值得万众欢呼?或者是否仅仅值得欢呼?
这当然是更为复杂的一个问题。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众声喧沸。从原则上说,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不过问题的另一面,是胡说比深思容易,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者至少没有数量上的优势。文化产量中庸质与恶质的占比大大攀升,低端文化产能不仅无法淘汰,还可能日益滚大和坐大。一些优秀作品即使生产出来,也可能在过量的文化淹没中,在受众们暴饮暴食式的阅读之后,在食欲不振的这些快餐者们那里,出现影响力的严重折扣。一旦肠胃已经吃坏了,再多的良药也都无济于事。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多数为王。在一般的情况下,有些潮流可以修复民众良知,是真理的脱颖而出;有些潮流泯灭民众良知,是泡沫和垃圾的霸道横行。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多数人的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那么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尚有机会,而冷门的、偏僻的、艰险的、高难的——又常常是重要的文化探索,则可能缺氧。一种品质趋下的文化诱导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几乎难以避免。
一个“扁平”的世界还有易破难立的特点。特别是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敬畏感随着上帝一同消失。叛逆比服从更流行,权利比责任更动心,无论左右翼都造反成癖,在获得解构主义一番学术装备后更是见立必破,打倒一切。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旦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一个扁平的世界就是没有方向的世界,是无深度和无高度的世界。即使有成打的托翁和莎翁再世,他们通常也形同刺猬而不是狮子,是暗燃而不是火炬。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的统计报告显示,高达47%左右的公众已经不信任或不太信任网络。时值二十一世纪,人类有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由选择权,但为什么从这时起人类倒变得如此犹疑不定、六神无主、手足无措、茫然无计,竟找不到自己真正信赖和需要的东西?如果人类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消费中的自我分裂和自我对抗,那么这种所好即所疑、所乐即所耻、所爱即所憎的左右两难,是不是一种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死机状态?
也许需要重新启动,重新确定一个方向。
一个重建精神价值的方向。
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重建一种非权力化和非利益化的文化核心、级差以及组织,即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是的,在这里我愿意重新使用“教化”这样一个词,在人类几百年来钟情于“自由”一词以后,在有效教化与宽幅自由互为条件的奇诡历史之中。
(摘自《新华文摘》2010年第6期,有删节)
8.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格局随着因特网的廉价推广以及技术、资本、信息三个“民主化”的同时到来而发生着深刻改变。
B.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为强大的文化媒体,因此,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优秀作品被低端文化淹没。
C.如果多数人的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可能被接受,冷门偏僻、艰险高难但又十分重要的文化探索则容易被冷落。
D.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少了几分敬畏,多了几分叛逆,无论左右翼都造反成癖,以至发展到见立必破,打倒一切。
9.下列对“扁平时代的写作”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学“民主化”可能意味着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被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取代。
B.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作品在数量上没有优势,并且影响力下降。
C.容易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缺乏方向、深度和高度。
D.拥有文化自由选择权,但缺乏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
10.根据文意,分点概述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回 家
(澳大利亚)迈克·亨尼西 韦盖利编译
①意大利,战争刚刚结束不久。
②一个年轻人站在一个小村庄外,他无法说清楚自己的确切年龄,他的童年似乎只有一天,没有历史,也没有以往。战争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但现在结束了。他很想回到他的小村庄里住,实现自己做玩具的愿望。他先前在北非作战,失败被俘,被送到澳大利亚一个战俘营里,战俘营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附近有一个名叫哈伊的小镇。战俘们被押到小镇周围的农场上劳动,他和另一个名叫吉诺的年轻人在离哈伊半个小时车程的一个大农场工作。大农场的主人叫伍德曼,伍德曼惟一的儿子也在战争中被俘。伍德曼夫妇理解战俘们的难处,对年轻人和吉诺很友好,他们在大农场劳动的时光是快乐的时光。
③走进小村庄,年轻人发现村里的变化非常大,但他并不感到奇怪。战争已经改变了太多东西,但他没料到玩具店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咖啡店。咖啡店的店主慵懒地倚在门上。
④年轻人问倚在门上的店主:“那个玩具店呢?做玩具的人呢?”
⑤她回答说:“他在战争还没结束时就死了。他的年纪大了,不是死于战争,是自然死亡。你认识他?”
⑥年轻人痛苦地“嘘”了口气,说:“他是我的父亲。”
⑦女人嘲笑道:“不可能,吉贝托从来没有小孩。”
⑧是的,吉贝托从来没有小孩,他去世时,因为战争的混乱,他的房产被划给当局了。
⑨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个很大的打击。他不知道去哪里,也不知道怎么办。他想得到吉米尼的建议,吉米尼会告诉他怎么办,只要他能找到吉米尼。
⑩年轻人向那座专门收治穷苦人的、由一座仓库改成的医院走去,在一个临终病房里,他找到了吉米尼。吉米尼脸色苍白,呼吸都很艰难,但看到年轻人那一刻,他的脸上闪过一点亮光。
⑾吉米尼问年轻人在战争中的经历。年轻人述说了自己如何被俘,如何在农场劳动,如何跟吉诺一起使农场免遭火灾。吉米尼对年轻人讲的故事很感兴趣,叫他继续讲下去。但护士走了进来,叫年轻人出去,她说:“今天的探望暂停吧,吉米尼太累了,过于兴奋会让他的病加重的。”
⑿年轻人走到夜色里,走在战后迷茫的意大利,他是迷茫的一份子。吉贝托死了,过几天吉米尼也会死的。玩具店没有了。他回家了,却发现自己成了千百万无家可归的人之一。看到在黑暗的天空里只有一颗星星,他许了一个愿。
⒀澳大利亚政府部门来的人员正在找人去为澳国建设出力,他向那位年轻人解释说,澳大利亚有很多特别的项目,非常非常欢迎像他那样健康的小伙子。
⒁年轻人说:“如果你们不介意。”以前当伍德曼先生给出一种方案时,吉诺常常那样对伍德曼先生说,“如果你不介意……”,接着说出另一种方案,伍德曼先生会很快乐地接受。
⒂“如果你们不介意。”年轻人说,“我有在澳大利亚农场工作的经历。我愿意跟你们去。”
⒃年轻人又回到了伍德曼先生的农场,他看到很多的围篱倾斜了,看到农场的屋子也需要粉刷了。看到年轻人回来,伍德曼夫人跑过来紧紧地搂住他,她的眼里涌满了激动的泪水。这个拥抱,她为迎接儿子在心里演练了无数次,可是她的儿子还没有回家。
⒄伍德曼先生握着年轻人的手,说:“我们经常想你,你能来看我们真是太好了。”
⒅“如果你们不介意,”年轻人说这话的时候,感到自己的心跳加快了,“如果你们不介意,我就把这次来当成回家了。” (2 0 1 0年第2 4期《微型小说选刊》)
11.文章第②段交代“伍德曼唯一的儿子也在战争中被俘”,有什么作用?(3分)
12.“看到年轻人回来,伍德曼夫人跑过来紧紧地搂住他,她的眼里涌满了激动的泪水。”伍德曼夫人为何紧紧地搂住这个意大利的年轻人?简要分析此时此刻她的复杂心理。(4分)
13.小说中的年轻人不管是对伍德曼先生,还是对澳大利亚政府部门人员说话时,都以“如果你们不介意”开头,这是为什么?(3分)
14.年轻人想回家,最后却又回到了作为战俘生活过的澳洲农场,并想以此为家,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6分)
15.文章没有明确吉贝托和年轻人的父子关系,吉米尼和年轻人的关系也没有交代清楚,这个年轻的名字也无从知晓,有人认为这些都是本文的硬伤,也有人认为这些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纵囚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选自《欧阳文忠集》)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冀:希望
B.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            约:约束
C.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移:转变
D.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        本:根据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意其必免而复来      其孰能讥之乎
B.宁以义死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C.然此必无之事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而刑戮施于小人      蟹六跪而二螯 
18.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即位后的第六年,他审查了三百多名死刑囚犯,放他们回家,并约定他们如期回来执行死刑,结果那些囚犯全部如约而归。
B.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推测太宗与死囚的心理活动,一反前人的赞许,一针见血地道破纵囚与自归的动机各是邀取名声与侥幸求生。
C.文章在每段议论时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并大量运用对比技巧以形成强劲的说服力。
D.对那些释放了又回来的死囚,作者认为应当“杀之无赦”。然后再放一批死囚,如果他们又回来了,这说明皇上的恩德真正深入人心了,但作者坚信这些死囚是不可能再回来。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的部分断句。(3分)
又 安 知 夫 被 纵 而 去 也 不 意 其 自 归 而 必 获 免 所 以 复 来 乎 夫 意其 必 来 而 纵 之 是 上 贼 下 之 情 也 意 其 必 免 而 复 来 是 下 贼 上 之 心 也。
20.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3分)
(2)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21.诗歌的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4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材料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14.17)
材料二: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10.17)
材料三: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鸟》的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季,有人呼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
23.孔子是怎样评价管仲的?从中可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有什么特点?(2分)
24.材料二、三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围绕“仁”作出简述。(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天之苍苍,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2)顾吾念之,                                  ,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廉颇蔺相如列传》)
(3)                 ,非无圣主;                   ,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           。(《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15.236.179.7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杭师大附中高二2011学年上期末试题』  下一个『2012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