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选修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二)(高三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基础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湮没/咽喉要道 阿谀/刚正不阿 脊椎/椎心泣血B.休憩/杞人忧天削皮/削足适履场院/逢场作戏C.埋怨/埋头苦干假装/久假不归露面/崭露头角D.攻讦/捷报频传轻便/便宜行事惊诧/叱咤风云解析:选B。A项,yān/yān,ē/ē,zhuī/ch
试题预览
一、基础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湮没/咽喉要道 阿谀/刚正不阿 脊椎/椎心泣血
B.休憩/杞人忧天  削皮/削足适履  场院/逢场作戏
C.埋怨/埋头苦干  假装/久假不归   露面/崭露头角
D.攻讦/捷报频传  轻便/便宜行事  惊诧/叱咤风云
解析:选B。A项,yān/yān,ē/ē,zhuī/chuí;B项,qì/qǐ,xiāo/ xuē,chánɡ/chǎnɡ;C项,mán/mái,jiǎ/jià,lòu/lù;D项,jié/jié,biàn/biàn,chà/z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安分 渡难关 长治久安 万事俱备
B.伏法 大姆指 貌合神离 顾名思义
C.博弈 候车室 出其不意 精兵减政
D.通谍 抄近路 和言悦色 艰苦备尝
解析:选A。B项,大拇指;C项,精兵简政;D项,通牒,和颜悦色。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说民生问题是“命脉”,腐败就是“毒瘤”。一方面,我们党要解决好群众的民生问题,取得广泛的支持拥护,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铲除毒瘤,永葆自身青春活力。
B.在我们眼里,像“股神”巴菲特这样的人住在高档别墅里天经地义,但这位世界第二富豪却住在一所靠马路的、没有院落的、在整个社区中属于最差、最朴素的房子里。
C.和老“海归”们相比,80后、90后小“海归”不再具有明显的就业优势,“海带”(归国待业)的增加与“海豚”(归国后窝在家里)的出现,更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D.曲阜市“马上就办办公室”的照片在网络上的出现,引起社会的种种议论:这到底是真心为民?还是变着法子“作秀”?会不会问题没能解决,却浪费了大量行政成本?
解析:选C。A.“支持拥护”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B.应将“最差”后面的顿号去掉;D.“真心为民”后面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部门不减员能行吗?
B.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加大对干细胞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关键技术研发及临床研究上给予重点扶持,完全有理由相信,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将倚马可待。
C.《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济宁农民歌手刘大成,在无钱买乐器的情况下,师心自用,独立钻研,自制乐器,连树叶、梳子、吸管,在他口中都能发出美妙的乐声。
D.两千五百年前的一天,阳光明媚,熏风习习,泗水河边一片桃红柳绿,春意阑珊。孔子和弟子们来到这里,面对缓缓流淌的河水,师生共同畅谈起自己的人生志向。
解析:选A。B.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属用错对象,此处应用“指日可待”。C.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褒贬误用。D.春意阑珊:指春天快要过去了。属误解词意,此处应用“春意盎然”。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针对目前媒体报道比较多的反式脂肪酸的问题,卫生部表示,已经组织进行了相关风险监测评估,对于婴幼儿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最高含量应小于总脂肪酸的3%。
B.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指出,海上自卫队的P3C反潜机除每天在东海进行一次监视飞行外,电子侦察机EP3也将加强对东海的监视。
C.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村抓住了一个小偷,吊在大队会议室的大梁上,扒光了上衣鞭打。那个恐怖的场景,那个被打的小偷,成了我整个童年挥之不去的噩梦。
D.此次从利比亚撤离中国公民行动的规模、范围和复杂程度都是空前的,中国在这次行动中的大投入和高效率,向国内外证明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应变能力和动员能力。
解析:选D。A.成分赘余,应去掉“对于”;B.语序不当,应将“除”放在“海上自卫队”之前;C.成分残缺,应在“吊”前加“人们将他”或“小偷被”之类的词语。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妖 术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①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剨然脱扃,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②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关③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④也,犬血可破。”如公言,戒备而往。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选自《聊斋志异》)
【注】 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弯:拉弓;指开弓射箭。③关:与上文的“弯”意思相同。④翳形术:即隐身法。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静以觇之 觇:暗中观察
B.倚剑危坐  危:端正
C.烛之,则纸人  烛:用烛光照
D.卜之而爽  爽:心里踏实
解析:选D。爽:错。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公乃自卜  今君乃亡赵走燕
B.急击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审视,则土偶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皆为犬血模糊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解析:选D。A项中两个“乃”都是副词,分别是“就”和“却”的意思。B项中两个“之”分别是代词“他”和动词“到……去”。C项中第一个“则”是副词,相当于“原来是”,后一个“则”是连词,可译为“那么”。D项中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
8.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于公任侠勇武的一组是(3分)(  )
①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
②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③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
④公方骇,鬼则弯矣
⑤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
⑥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选B。②说的是于公的生死观,④与任侠勇武无关,⑥是说的卜人。
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爱护于公的人,都为他感到害怕,劝他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哀求算卦的(给予解救)。
(2)(于公)急忙往那儿一看,只见一个小人,扛着戈矛钻进来,跳到地上,就和真人一般高。
(3)(于公)才醒悟过来,那些鬼物都是算卦的派来的,想致人于死地,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
参考译文:
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明朝崇祯年间,他在北京参加殿试,仆人病得卧床不起,他很忧虑。刚巧市上有个高明的算卦先生,能判断人的生死,他想去替仆人问问吉凶。到了算卦先生跟前,还没等说话,算卦的就问他:“你不是想问仆人的病吗?”他大吃一惊,就照实回答了。算卦地说:“病人倒没有什么妨害,你可危险了。”于公就让他给自己算算。算卦的给他算了一卦,很吃惊地说:“你三天之内当死!”于公很惊讶诧异了半天。算卦的不慌不忙地说:“敝人有个小小的法术,你给我十两银子做报酬,我可以替你祈祷消灾。”他心想,生死已经定局了,一个小小的法术,怎么能解救呢;没有应声就站起来,想要往回走。算卦地说:“舍不得这么一点小钱,你不要后悔,不要后悔!”爱护于公的人,都为他感到害怕,劝他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哀求算卦的给予解救。于公不听。
一转眼就到了第三天,于公端端正正地坐在旅店里,静静地窥测动静,直到天黑也没有什么灾祸。到了晚上,他关上房门点上灯,倚着一把宝剑,还是端端正正地坐着。一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也没有死的征兆。刚要躺下睡觉;忽听窗缝有响声。急忙往那儿一看,只见一个小人,扛着戈矛钻进来,跳到地上,就和真人一般高。于公抓过宝剑跳起来,急忙迎头一击,剑飘空而没有击中。小人突然缩小,又去寻找窗缝,想要逃走。他迅速砍去,小人应手倒在地下。拿灯一照,原来是个纸人,已经被拦腰砍断了。
于公不敢躺下睡觉,继续坐在凳子上等着。过了一个时辰,一个怪物穿窗而入,面目狰狞,像个恶鬼。它刚刚跳到地上,于公眼疾手快,挥剑一击,断成两截儿,还都在地上蠕动着。于公怕它再起来,又连续砍击,剑剑都砍中了,而且中剑的声音不是柔软的肉体。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泥塑的偶像,一片一片的,已经砍碎了。
于公就把座位移到窗下,不眨眼地瞅着窗缝。过了好长时间,听见窗外呼哧呼哧的好像牛在喘息,有个东西正在用力推窗户,房梁和墙壁都摇摇晃晃的,好像要倒塌。他怕被房子压住,心想不如出去和它决斗,就哗啦一声拔开门闩,奔了出去。只见窗外站着一个大鬼,和房檐一样高;在昏暗的月光下,见它脸色黑得像煤炭,眼里闪烁着黄色的光;上身没有穿衣服,脚上没有穿鞋子,手里拿着弓,腰里插着箭。于公刚一愣神,大鬼就射了一箭。于公用剑拨一下箭头,箭头就掉到地上;刚要挥剑还击,又射来一箭。于公迅速跳到一旁躲开,箭头穿进墙壁,发出响声。大鬼火了,从腰上拔出佩刀,挥动得呜呜风响,朝着于公劈下来。于公像猴子般敏捷,纵身往前一跳,大鬼的刀劈在阶石上,阶石立即断裂了。于公从它两腿之间钻过去,挥剑砍削它的脚踝骨,发出铿铿的响声。大鬼更火了,吼声如雷,转身又剁了一刀。于公又弯腰钻过去。大鬼的刀落下来,砍断了于公的袍襟。于公已经钻到它的肋下,猛然砍了一剑,铿的一声,大鬼一个跟头跌倒了,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于公挥起宝剑,横七竖八地砍了一阵,发出敲梆子似的梆梆的声音。拿灯一照,原来是个木偶,又高又大,像个人形。弓箭还缠在腰上,被刻画得面貌狰狞;被剑砍伤的地方,都流出了鲜血。于公害怕还有鬼怪前来伤害他,就点着灯烛等待天亮。这时他才醒悟过来,三个鬼物都是算卦的派来的,想致人于死地,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
第二天,于公把这个情况告诉给所有的朋友,和大家一起到算卦的地方。算卦的老远看见了于公,就隐蔽起来让人看不见。有人说:“这是隐身法,用狗血可以破它。”于公依照这个说法,做好准备又去找算卦的人。算卦的又和上次一样隐蔽起来了。于公迅速把狗血泼到他刚才站着的地方,只见那个家伙,头上和脸上全被狗血浇得模模糊糊,眼睛亮闪闪的,像个鬼似的站在那里。于公就把他抓起来,交给官府把他杀掉了。
异史氏说:“有人曾经说过,花钱算卦的人是傻子。世上有些人想从卦里得知吉凶,可是算了一卦之后,跟自己的生死丝毫不差的,有几个人呢?算一卦,如果和生死实际不符,就像没算一样。而且即使明明白白地告诉自己死期已经到了,算一卦又能怎么样呢?何况还有借别人的性命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的,那不是更可怕吗?”
(二)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的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朝 耕
[明]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
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
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1)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表现了作者对纯朴自然的乡村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的自然宁静。
(三)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别君去兮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1)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年年望相似
(2)古来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9分)
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
朱良志
在今天西方文化滚滚涌入的时候,越发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息的人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文明。西方哲学重外在知识的索求,中国哲学重内在心灵的体验。西方有绵长的基督教传统,中国却宗教观念相对淡漠。就艺术而言,中国艺术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当十六、十七世纪中国艺术大量传入西方的时候,西方人惊呼这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一如他们将中国文化称为异教的世界。中国艺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中国人气化哲学是与西方迥异的哲学系统,艺术创造的是一个气化宇宙。在形神哲学的导引下,中国艺术很早就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传王维作《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地摇曳着它的绿色。脆弱的芭蕉,怎能在严寒的冬日出现?但中国艺术家没有感到它的荒诞,却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画马专家赵子昂,他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就像东晋僧人哲学家支道林所说的:“贫道重其神骏。”
中国艺术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艺术家抚弄艺术,不是像今天在乎其“市场价值”,而是以它来搭建心灵之“庐”。听听明代末年的戏剧家祁彪佳的说法,他说他家的寓园,是为“韵人纵目,云客宅心”,园林是为了寄寓心灵的。中国艺术不是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画中的一山一水,传达的是心灵的优游;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是心灵的符号。就像《平沙落雁》这首琴曲,正是取其会通心灵之意,沙白风清,云荡天远,雁影参差而上下,水流潺潺而清浅,借平沙之落雁,出逸士之心胸。那是一片心灵的鼓吹,中国艺术家需要这心灵的清澈澄明,需要这心灵的旷远超绝。
从总体上看,中国艺术是悠扬而缠绵的,是个凄恻的芳菲世界。我觉得,这一点和法国艺术有某种气质上的共通。不是说中国艺术多有悲伤的情调,而是说中国艺术有深沉的把玩。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快乐,并非是现在的“搞乐”,叩响心灵的清音,甚至伴着潸然清泪,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伸展,何尝不是一种畅然的高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真是个“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幽雅阅读丛书》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我们的民族原本不是这样粗糙,精致玲珑原来是中国艺术的本色,那是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心境。正像著名学者吴志攀先生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所说的,好的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中国艺术就是这样的艺术。多年的中国艺术研究的经历,使我深感,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说他们人生的处境。艺术是他们心灵的一片吉壤,他们多半是在“落花时节”来这里倾诉。
12.下列关于“中国艺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艺术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的,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曾被西方人看做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
B.画马专家赵子昂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这体现了中国艺术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的特点。
C.中国艺术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
D.中国艺术悠扬而缠绵,多有悲伤的情调和深沉的把玩。这一点与法国艺术在气质上完全相通。
解析:选D。第三自然段开头“不是说……,而是说……”句意在强调中国艺术在“深沉的把玩上”和法国艺术有“某种”气质上的共通。
1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关于王维的《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摇曳着它的绿色,对此西方人可能会觉得荒诞,而中国艺术家却能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
B.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是要叩响心灵的清音,虽然有时会伴着潸然清泪,却可以使灵魂得到伸展,达到“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C.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这是《幽雅阅读丛书》所追求的境界。
D.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述说艺术家们的人生的处境。他们也多半在暮春时节到“心灵的吉壤”中倾诉。
解析:选D。文尾“他们多半是在‘落花时节’来这里倾诉”,“落花时节”并非指“暮春时节”。
14.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画中的一山一水,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都是心灵的符号。中国艺术家只要拥有清澈澄明、旷远超绝的心灵,就能创造出安顿心灵的作品。
B.现在的一些艺术创作一味地追求“搞乐”,可能会使中国艺术丧失精致玲珑的本色,使我们的民族变得粗糙。
C.今天的艺术家抚弄艺术,都不是用它来搭建心灵之“庐”,而是只在乎它的“市场价值”。
D.中国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可以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说明中国艺术是为了让欣赏者“安顿心灵”而创作的。
解析:选B。A.“只要……就……”,依文意前后不是充分条件关系。C.“都不是”“只在乎”太绝对。D.“让欣赏者”的说法错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8分)
清 荷
严 阵
自从北京下过第一场雪,我就一直思念着日坛公园那一池清荷。
记得,夏天那时候,它给我的是一个梦,一个粉色绿色和淡淡的青色濡染于一体的梦。没有风的时候,无数的粉色和无数的绿色,在水下阳光的间隙,形成了一点又一点一片又一片晶莹的多层次的令人无法言喻的静美;而当清风吹过或骤雨来临之际,它又会在坚挺而又柔韧的舞动中,将无数变幻莫测的缤纷色彩洒满池塘。每当这种时候,我便会感觉到:我面前的荷塘,不仅仅是一个荷塘。我面前荷塘里的荷花不仅仅是一池荷花,而是透过荷塘透过荷花,等待人们去发现去领悟的某些尚不为人知的东西。
因此,我每去一次荷塘,便陷入一片沉思中。
我越来越感觉到:荷塘中的每一枝清荷,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个含苞待放的蓓蕾,都有着一个自己的故事:他们都有自己的日日夜夜,他们都有自己的朝朝暮暮,他们都有自己的霜痕和雨迹,他们都有自己的风节和情愫。
我越来越感觉到:虽然经历了阳光,深得阳光之明媚,但它并不张扬,并不招摇。虽然经历风雨,深知风雨之深浅,但它却从不陈述,从不倾诉。面对五光十色车水马龙的世界,它选择的仅仅是一种淡出的沉默之美。
有谁能真正懂得荷在沉默中给世人带来这种犹知未知的意念呢?在它香艳满塘时,有人便争相跻身于它的花间,掠它之红以红本身,有人更争相探身于它的叶下,借它之绿,以绿自己。也许正因为如此,几场秋风秋雨过后,昔日的荷塘边,便再也不见借助荷花之美去美化自己的那些季节的过客了。
也许正因为游人的疏离,所以,每一年雪后,我总会想着日坛公园的那个荷塘,我想亲眼去看看它繁华凋尽之后的那种美,我想看看它金色的荷茎上依然高高擎着的那些莲蓬,看看它在雪中构建出的那些孤高的姿影,看看虽然碧绿落去但却依旧恋着它的那一池清水,看看那些继远去的游人悄然而至的似乎正痛惜地护着它的那些温柔的微笑的残雪。我想,在这种时候,它一定会给我带来另一个梦,一个在世事沧桑中用强劲不屈的笔触书写着自我的那个梦,那个虽然萧疏于雪霜之下却照样保持着依然故我的灵魂的那个梦。一个坚信在未来的某些日子里,能够不负一池清水,重新以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使人重又耳目一新的那个梦。
几年过去了,重又秋风,重又雪后,我一直没有机会再到日坛公园。也曾通过匆匆驶过的车窗,从公园门口向里张望过,但却一次也没有见过荷塘的影子。
又是一年,初雪过后,恰逢天晴日明,我忽然想起我该到日坛公园去看看曾经把毕生芳华默默地倾注于早已将它忘却的忙忙碌碌的人世的那一池荷花了。可是当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那个荷塘边上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的一切却不由使我深深地失望了。这个旧时的荷塘里,除了一池清水和几点残雪之外,已经没有荷花的踪影了。
诚然,我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来,并非是为了看荷的绿叶和红花,而是为了看看荷在雪中的景象。我想寻求美在被众人忘却之后却依然存在的那种美,那种常常容易被别人忽视但却在灵魂中依然坚守的那种超俗之美和那种超美之美。
一枝荷茎上擎着一朵花,一枝荷茎上擎着一团雪,这都是荷花之美,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美。但令我失望的是,我没有在日坛公园的荷塘里看到荷花的另一种美,我看到的仅仅是雪后荷塘里显得一片疏寂的水面上几片飘落的柳叶。
为什么整个荷塘里连一枝残荷都没留下呢?答案很简单:这是这里的园林工作人员过于负责的辛勤劳动的结果。为了保持公园的整洁,入冬以来,他们已经把所有的残荷都清除了。
此时此刻,我站在空空的荷塘边,静静地望着那一池清水,不由想到很多人生,很多世事,很多过去的人,很多过去的事,很多眼前的人,很多眼前的事。为什么我们还停留在只承认红花之美和绿叶之美的那个审美层次上呢?为什么我们还不知道那些历经风霜渐渐老去但却依然存在的残荷,那些依然伫立于风前,昂首于雪中,匍匐于冰下的残荷,也是一种美呢?
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万籁俱寂中,这不也是一首诗吗?
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黑白辉映下,这不也是一幅画吗?
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不移不避,不离不弃,这不也是世上能够发人深思的一景吗?
我们应该知道:从盛开的荷到凋零的荷,它都在向世人展示着从外形之美升华到精神之美的整个过程。
我们应该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丽是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衰老的。
因此,我希望:当明年雪后,再来日坛公园的时候,我不但能看到雪,还能看到雪下荷塘独有的那种发人深思的美景。
(选自2011年3月2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15.通观全文,简要概括本文主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通过对夏日清荷和雪后残荷这两种生命形态的描写、怀想与思考,抒发了对荷的外形美尤其是精神美的赞美,并由物及人,表达了坚守风节不因岁月流逝而衰老的人生期许,以及对这种信念获得世人认同的期盼。
16.请从语言表达艺术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比拟(拟人)。“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形象表现了残荷经霜犹在、傲雪伫立的精神美;(2)反问。三个反问句,强调了对残荷之美的肯定;(3)排比。三句话分别从诗情、画意、哲思的角度深层次赞赏残荷之美;整体排比成段,句式整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单元练习


上一个『 人教选修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一)』  下一个『人教选修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三)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