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学期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10年秋学期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测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0年秋学期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测试题第Ⅰ卷(30分)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12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膏腴(yú)隽(juàn)永纤(qiān)腰冠(guān)冕堂皇B.熨(yù)帖漫溯(sù)恪(kè)守卓(zhuō)有成效C.慰藉(jiè)百舸(gě)伺(cì)候发酵(jiào)D.漪
试题预览
2010年秋学期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测试题
第Ⅰ卷(30分)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膏腴(yú)    隽(juàn)永     纤(qiān)腰     冠(guān)冕堂皇 
B.熨(yù)帖    漫溯(sù)       恪(kè)守       卓(zhuō)有成效 
C.慰藉(jiè)   百舸(gě)       伺(cì)候       发酵(jiào) 
D.漪(yī)沦    估量(liàng)    憧(chóng)憬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    ) 
A.真谛  焦燥  无辜  永葆青春     B.缥缈  鉴署  踌躇  黯然失色 
C.亵渎  踟蹰  暇想  贻笑大方     D.歧视  印戳  戕害  按部就班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田院长的报告持续了五个多小时,他那详实的资料、淋漓尽致的分析、深入浅出的语言,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B. 我和吴吴小学同班,初中同桌,高中不仅同桌,还是同宿舍。共同的爱好、长期的接触使我们成了同病相怜、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C. 贺家屯的百姓历来淳朴厚道,贵不鄙贱,富不欺贫,历时三百余年,至今保持着“端木遗风”。 
D. 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妙手回春之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当我同天真的孩子们一起重看这部影片,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时,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B.在交际活动中,说写者所表达的意义和听读者所理解的意义应当是大体一致的,但又不可能完全一致。 
C.同学们都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D.善于选择最恰当的可靠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很重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边塞与边塞诗
①边塞诗的兴盛在唐代,那时候,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陇右自古为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历经汉唐王朝的大力开发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这里便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今甘肃敦煌);狭义的陇右则具体为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在古代,军事家们有一个共识: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保陇右,先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陇右,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军事防御的核心区域,在唐初,突厥军队曾经逼近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甚至差点迫使大唐帝国迁都。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因而那时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边塞的战事,使众多的诗人们豪情满怀或者悲苦结肠,尤其是河西走廊,在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章。 
②追溯历史,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互相抗衡,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不惜倾尽国力,修筑了扼守边防的长城,当时称为边塞,简称塞,或称障塞。沿边塞修筑的障、城、亭、燧,是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一段时期,这样的地区成为典型的边塞。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国力逐渐殷实。突厥的骚扰逐渐平息,就在高昌设立了驻守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直至碎叶河以南地区。在那个鼎盛的时期,边塞又指向了敦煌郡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不少的优秀诗作已经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汉书》《后汉书》《魏书》《北史》《隋书》直到《明史》都为边塞立传。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西北、朔方、东北。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 
③到唐代,由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以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因为边防的战事,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这是军事防卫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这些,在边塞诗的歌吟中,是不可回避的。然而,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格调高挑的边塞诗也开始黯然神伤。 
④边塞毕竟是边塞,其地理上的偏远,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没有边塞的艰苦和遥远,就没有边塞诗的磅礴气势和苦难锋刃。在边塞诗中旅行,边塞的风,边塞的沙尘,边塞的壮丽与辽阔,边塞的风俗与美味,会磨砺我们的风骨,会滋生我们的豪情。放达的人生,尽在边塞诗中。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2期 )
5.下列选项不属于唐代边塞诗内容涉及范围的一项是 (    )
A.为了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 
B.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 
C.战争的发生,使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D.为防御外敌南犯而不惜倾尽全力修筑扼守边防的长城和沿之修筑的障、城、亭、燧等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边塞就是陇右。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 
B.盛唐时期不少的优秀边塞诗作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是由于这一时期唐朝国力逐渐殷实,边塞的范围指向阳关和玉门关以西。 
C.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的原因是吐蕃、突厥、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加大了对唐朝的侵扰力度。
D.唐初,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那时的边塞一直是指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一带地区。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原文中引用古代军事家们的共识,意在强调只要排斥、打击甚至消灭西域的各少数民族就可以保全关中地区。 
B.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这说明唐代边战主要发生在包括西北在内的三边地区。 
C.边塞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边塞特有的地理、文化、物质、环境特点。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造就了边塞诗,锤炼了边塞诗。 
D.边塞诗记录着边塞,表现着边塞。阅读边塞诗,可以让我们的风骨、豪情得到磨砺、滋生,边塞诗包含了人生的放达。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题3分,共9分)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代人惧,遂送凤,昭成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又以经授献明帝。
  尝使苻坚,坚问凤曰:“代王何如人?”对曰:“宽和仁爱,经略高远,一时雄主也。常有并吞天下之志。”坚曰:“卿辈北人,无钢甲利兵。敌弱则进,敌强则退,安能并兼邪?”凤曰:“北人壮悍,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主上雄俊,率服北土,控弦百万,号令若一。军无辎重樵爨之苦,轻行速捷,因敌取资,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坚曰:“彼国人马多少?”凤曰:“控弦之士数十万,马百万匹。”坚曰:“卿言人众则可,说马太多。”凤曰:“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凤还,坚厚加赠遗。
  及昭成崩,道武将迁长安。凤以道武幼弱,固请于苻坚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①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端,皆不可独任。宜分部为二,令各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坚从之。凤寻东还。
(《北史•卷二十一》)
  【注】①冲 :同“懂”,幼小。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以礼致之     致:招引          B.又以经授献明帝   授:传授
C.略为满川      略:侵占          D.其势莫能先发    发:发难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燕凤处事有心计的一组是 (    )
①又以经授献明帝     ②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     ③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
④凤还,坚厚加赠遗   ⑤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燕凤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阅读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过他,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出来做官。
B.燕凤曾出使到前秦苻坚那里。当苻坚问他代王的情况时,他在苻坚面前将代王大大地吹嘘了一番,说代王是一代雄主,英才盖世,无人可比。
C.苻坚问燕凤代国有多少人马,燕凤说有“控弦之士数十万,马百万匹”,当苻坚不相信马匹的数目时,燕凤巧妙地给予了回答。
D.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希望苻坚帮助代国度过难关,苻坚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
歌曰:“_________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嘲》)

(1)①万类霜天竞自由,②怅寥廓,③萧萧兮易水寒
(2)①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②在星辉斑斓里放歌。③俯首甘为孺子牛,
参考答案:
1、C(A、纤:xiān;B、卓:zhuó;D、憧:chōng) 
2、D(A、焦燥—躁;B、鉴署—签;C、暇想—遐) 
3、A(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议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同病相怜: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端木遗风:指孔子的弟子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风气。妙手回春:称赞医术高明,一下手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4、B(A、句首介词,掩盖主语,将“我”移到“也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前面。C、“发扬”与“态度”搭配不当。D、一面对两面,“善于选择最恰当的可靠的材料”是一面,“成败”是两面。)
5、D (D项是汉朝〈西汉〉采取的措施,“边塞诗内容涉及范围”的主要信息搜索空间应该在第③段,A B C项可以找到对应原文。)
6、B (A项概念范围扩大,原文①段中“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C根据原文,“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的势力范围”“ 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D项对应的原文是“在唐初……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因而那时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强调是“逐步收缩”,而不是“一直”。)
7、A (只要……就,判断绝对,且引用的目的在于强调陇右的军事战略意义。) 
8、C (“略”在句中是“大略,差不多”的意思)
9、C (①表现燕凤明晓经书之理。④写苻坚对燕凤的遗赠)
10、B (“吹嘘”说法不当)
11、翻译(10分)
①这也就是南方常感疲弊不堪而北方常常战胜的道理。(采分点是“所以”、判断句式各1分,大概意思1分)
②如果按照当时数量推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以:按照。(1分)犹:还。(1分)语句通顺、表义准确。(1分)〕
③等代王的孙子长大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啊!〔是:这。(1分)大惠于亡国:状语后置。(1分)语句通顺、表义准确。(1分)〕


参考译文: 
  燕凤字子章,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读书,广泛阅览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字,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受聘。当昭成帝派大军围困代郡。对代郡的人说:“如果燕凤再不肯来的话,我将要让兵士们屠城。”代郡人十分恐惧,便把燕凤送到军中。昭成帝用贵宾的礼节对待他。后来又封他为代王的左长史,参与处置国家大事。燕凤又以经书教授献明帝。
  他曾经作为使者前去见苻坚,苻坚问燕凤:“代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燕凤答道:“他宽和仁爱,谋略高远,是一代雄主啊!经常有并吞天下的大志。”苻坚问:“你们这些北方人,没有坚固的甲胄和锋利的兵器,敌弱就进,敌强就退,怎么能够兼并天下呢?”燕凤说:“我们北人强壮彪悍,上马时手中拿着三种兵器,奔跑如飞。我们国君雄俊过人,征服了北方。现有精兵百万、号令整齐统一。军队没有辎重、粮草等的拖累,轻装行军,迅疾如飞,能向敌人取得各种资财。这也就是南方常感疲弊不堪而北方常常战胜的道理。”苻坚问:“代国现有多少人马?”燕凤说:“精锐士卒几十万,战马一百万匹。”苻坚说:“你所说的人数还差不多,战马数就说得太多了。”燕凤说,“云中川从东山起到西河长二百里,北山到南山宽一百多里,每年的初秋,马匹常常聚集在这里,差不多把全川都塞满了。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推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燕凤回代国时,苻坚赠送给他许多礼品。
  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说:“代主初崩,臣子们或离或叛,遗下的孙子年轻,没有得力的人来辅助。其国中的别部大人刘库仁有勇有谋,铁弗卫辰又狡猾多端,都不能让他们独掌大权。应当把部属分为两部分,让他们分别统领。两人一向有深仇,这一来势力均衡,谁也不能首先发难,可以说是防御边患的上策啊!等代王的孙子长大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啊!”苻坚答应了,燕凤立即回到代国。 (180.140.163.3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苏教版七(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下一个『七年级上期期末文言文阅读复习及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