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三)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三)(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学生用书P30~P31]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描写了哪两个场景?这两种不同的场景是如何统一到诗境中的?答:_______
试题预览
[学生用书 P30~P31]
 
一、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描写了哪两个场景?这两种不同的场景是如何统一到诗境中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别描写了江边与山中两个场景,写山寺传来的钟声与江边嘈杂的人声,表达诗人对世俗的不满,再写山中清幽寂静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这样一路写来,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它们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共同表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说明诗人独自一人,而“幽”是诗人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4.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的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二、语言运用
5.自选一位你记忆最深刻的课文中的人物或课文作者写一段评论,要求内容要符合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文句表达不拘泥于示例。
示例:一代书圣——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博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狂放不羁酒中仙——李白: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
6.请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白茫茫的露气像轻纱一样笼罩江面,月光映照辽阔的江水,水光远接天边,水天连成一片。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岩扉(fēi)   剡溪(shàn)   渌水(lù)
B.殷岩泉(yǐn)  訇然(hōnɡ)  瀛洲(yínɡ)
C.栗深林(lì)  天姥(mǔ)  脚著(zhù)
D.霓衣(ní)  涕泗流(sì)  皓腕(hào)
解析:选C。“脚著”中的“著”应读zhu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栖隐  岩扉  瀛州  菩萨蛮
B.荡漾  崩催  鼓瑟  岳阳楼
C.乾坤  涕泗  孤舟  东南拆
D.皓腕  画舫  剡溪  或可睹
解析:选D。A.“瀛州”应为“瀛洲”,B.“崩催”应为“崩摧”,C.“东南拆”应为“东南坼”。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遮断
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B.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清:清澈
C.云青青兮欲雨  雨:下雨
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击鼓
D.恍惊起而长嗟  嗟:叹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事:做事
解析:选A。B.“清”应释为“凄清”;C.“鼓”是“弹奏”;D.“事”乃“服侍”的意思。
4.下列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    B.云青青兮/欲雨
C.失向来/之烟霞   D.未老/莫还乡
解析:选D。A项,“吟”为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应在“吟”后停顿。B项,主谓之间停顿,应在“云”后停顿。C项,动宾之间停顿,应在“失”后停顿。
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霞明灭或可睹   一食或尽粟一石
B.我欲因之梦吴越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且放白鹿青崖间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春水碧于天     青,取之于蓝
解析:选A。A项,或:有时。B项,因:因为/依据,凭借。C项,且:暂且,姑且/并且。D项,于:比/自,从。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6~8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下列对有关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势拔五岳掩赤城”句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势拔五岳”是说五岳气势凌云挺拔。
B.“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中的“向来”是“刚才,从前”的意思。这里写梦醒后的失落感,表达了难以名状的复杂心情。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这两句是用比喻手法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感伤,包含了诗人几多的感慨。
D.“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作者认为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答案:A
7.下列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头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云霓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天姥胜景,暗蕴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B.“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诗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流露出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格调消沉、低下。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对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
解析:选C。这首诗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种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8.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
C.此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
D.此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解析:选D。这首诗写梦游奇境,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三、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10题。
书边事①
张 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 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9.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一句中“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后一句,“倚”字,则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10.从全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表达了渴望民族长久团结的美好愿望。诗的前三联的描绘,不仅写了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还展示了辽阔的边塞日丽平和的景象。末联则用了生动的比喻: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自己的心愿。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1~12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 ①《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11.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12.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
(2)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
四、语用创新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1: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子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居然说:“来拍嘛,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都还要出名。”
材料2:据报载,一学生在做值日时,积极劳动,不料招来“假积极”的讥讽,让其觉得“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中学生,针对上面材料中妇女的言辞和学生招致的结果,你会对两人分别说些什么呢?(注意说话对象,语言要得体,每项不少于15字。)
(1)面对虐待母亲的女人,你会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受到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们会帮你出名,但你必须要知道:美名流传千古,恶名遗臭万年。你想出什么样的名呢?(2)劳动永远是最光荣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14.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教师文化是教师一起营造、共同发展的文化。②或者说,就是一个学校中多数教师所追求的价值取向,遵行的行为方式和认同的教育理念。③教师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④教师队伍的优秀决定了学校文化水平的高低。⑤同时,不同的教师文化也塑造着不同的教师。⑥教师文化就像一个“场”,而教师们就像一个个的电荷。 ⑦电荷无时无刻都受着场的作用,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身处其中的场。⑧在相互影响中,使得教师文化不断地演进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调换“遵行的行为方式”和“认同的教育理念”,语序不当;③“教师文化”后加上“的发展”,主宾搭配不当;④“优秀”改“优劣”或“优秀”前加“与否”,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⑦“都”改为“不”,不合逻辑;⑧删去“使得”,主语残缺。 (222.242.171.8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新泰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下一个『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四)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