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核舟记》学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核舟记》学案(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核舟记》学案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记”这种文言体裁的特点,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2、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预习导学:  一、 朗读课文,注意节
试题预览
《核舟记》学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记”这种文言体裁的特点,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2、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预习导学:  
一、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读音。  
下列字你会读吗?试着注音  
洢(      ) 皿(     )罔 (   )贻 (       )奇(     )轩(     )箬(     )
糁(     )髯(      )褶(    )袒(      ) 属(     ) 诎 (    ) 髻(  )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注意圈画重点词语
自学中有哪些疑难问题期待解决?请写在下面,准备小组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1、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 

2、看看文章的开头、结尾、再浏览中间主体部分,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
  


3、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并用自己的话介绍自己绘制的示意图 。 

4、思考: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为什么这样写?


5、从文章中你了解了哪些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你能用自己的话准确地告诉你的同学吗?

四、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1、问题讨论,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
(根据问题提示,读课文,思考,划出有关语句)

2、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
 有感情地朗读下列语句,你认为哪句话或哪个词写得最好,好在何处?  
⑴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⑵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⑶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⑷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学习小组内可自己演一演:一为东坡,一为佛印,一为鲁直,其余两个为舟子,发挥想像注意表现他们的位置、姿态、动作,可以适当加些语言。
   
五、巩固所学,延伸拓展。
1、仿照本文的写法,选取某一种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150字左右。)




六、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反馈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黍(      )箬篷(     )糁(      )峨冠(      )髯(     )衣褶(       )诎(     )楫(     )椎髻(    )壬戌(     )虞山(      )篆章(    )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
5.高可二黍许(         )(        )(       )6.启窗而观(         )
7.箬篷覆之(             )(     )(     )8.雕栏相望焉(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10.石青糁之(      )(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12.如有所语(       )
13.其两膝相比者(         )(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视端容寂(       )(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
3、左手倚一衡木(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
1、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    今义:       )(贻:古义:        今义:        )
2、高可二黍许。(可:古义:      今义:       )(许:古义:        今义:        )
3、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     今义:      )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        今义:      )
5、矫首昂视。(矫:古义:       今义:       )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古义:    今义:    )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   今义:    )
8、以至鸟兽、木石。(以至:古义:   今义:                              )
9、罔不因势象形。(象形:古义:                  今义:             )
(三)、词类活用
1、卧右膝 (卧: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                 )
3、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                )4、箬篷覆之。(箬篷:                )
5、石青糁之。(石青:                   )(糁:                 )
(四)、一词多义
1、其: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而竖其左膝(    )③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    )④则题名其上(     )⑤其色墨;其色丹(     )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2、端: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②其人视端容寂(       )
3、可:①高可二黍许(             )②珠可历历数也(        )
4、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文曰“初平山人”,(          )
5、者: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其两膝相比者(              )
6、为:①为宫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为字共三十有四(  )
7、之:①能以径寸之木(         )②箬篷覆之(          )③闭之(          )
④石青糁之(          )⑤左臂挂念珠倚之(          )
8、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9、绝: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10、云:①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孔子云(           )
11、并:①题名并篆文(            )②并怡然自乐(            )
12、语:①如有所语(               )②此中人语云(           )
13、木:①能以径寸之木(             )②以至鸟兽、木石(               )
14:有: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15、而:①启窗而观(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五)特殊句式
1、(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中轩敞者为舱。(3)盖大苏泛赤壁云。(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2、(1)各隐卷底衣褶中。(2)则题名其上。(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4)尝贻余核舟一。(       )
3、(1)其两膝相比者(2)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3)其人视端容寂(        )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            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
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 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八、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第二段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二)第三段1、解释下面的词语。
 (1)峨冠:              (2)髯:            (3) 袒:           (4) 历历:
2、翻译下面的句子。佛印绝类弥勒:
3、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
 
4、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
 
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迁移整合]东坡画扇  (宋)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 (      )(2)适父死 (    )(3)至懊恨不胜而去(      )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答案
一、mǐn   wǎng   yí   yòujī   shǔ   ruò   sǎn   guān   rán   zhé  qū   jí  zhuījì   rénxū   yú   zhuàn
二、1.奇妙精巧 2.无不  顺着  雕刻 3.曾经  赠  我 4.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5.大约  黄米  上下 6.打开 7.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盖  代词船舱 8.正对着 9.缓缓地  起 10.用石青  涂抹 11.高  帽子  胡须 12.说话 13.他们的  靠近 14.极像 15.举 16.不相类似 17.分明可数的样子18.椎形发髻 19.视线  神色 20.好象……的样子 21.平 22.清楚明白  黑 23.竟然  满 24.长而窄
三、1.通邀 邀请2.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通屈 弯曲4.通横5.通父男子的美称6.通拣 挑选7.通举 推举选拔8.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9.通层10.通花
四、①木头  树木②叫  是③奇异  零数④动词表示存在  通又⑤雕刻 是  有⑥表示并列  表示修饰  表示转折⑦大约  可以⑧句尾语气词  说
五、1.《虞初新志》魏学咿 子敬 明末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宋 鲁直4. 盖大苏泛赤壁云5.灵活精致6.“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7.豁达开朗8.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9.轻松悠闲  专注悠闲10.列数字 作比较 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11.嘻,技亦灵怪矣哉12.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六、 略
七、1.①用料体积小 ②所刻事物繁多 ③刻物情态毕备
2.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嘻,技亦灵怪矣哉”
3.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4.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5.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6. “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7.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一)1.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2.A、C  3.从中间到旁边。
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二)1、(1)戴着高高的帽子   (2)胡须   (3)露   (4)清清楚楚    2、略   3、峨冠而多髯   4、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迁移整合]
1.(1)职业  (2)适逢(恰逢、正赶上)  (3)离开  2.C   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4.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222.133.51.9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八年级上《爱莲说》《陋室铭》学案』  下一个『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学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