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爱莲说》《陋室铭》学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爱莲说》《陋室铭》学案(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爱莲说》学案学习目标  1、 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什么是“说”?  二、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读音。试着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  亵玩()鲜()噫()焉()  三
试题预览
《爱莲说》学案   
 学习目标  
1、 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什么是“说”?
   
二、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读音。试着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妖 (     ) 蔓(    )   
亵玩(    ) 鲜(   ) 噫(    ) 焉(    )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注意圈画重点词语
自学中有哪些疑难问题期待解决?请写在下面,准备小组交流。 


四、 问题探究  
1、你能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吗?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3、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4、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深入探究
1、 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

2、 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

3、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话,并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来概括它的特点。 

4、 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
1、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頣则选取了大胆的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请谈出你的观点。
 

2、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4、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①最喜爱的花是:                                       。
②喜爱的原因是:
七、学习总结 ,课外延伸。  
1、 同学们,你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值得探究或疑难问题?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反馈练习
一、 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 ,所言的的志是(        
                                                                      )。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二、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三、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陶后鲜有闻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五、中考链接,阅读提高
(一)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②陶后鲜有闻(    )③亭亭净植 (     )④濯清涟而不妖 (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③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7、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8、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9、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
(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 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 花之 君子者也。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4.甲文的中心句是: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  
6.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7.【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8.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三)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16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         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其子好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7、(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四、 问题探究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4、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5、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6、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五、深入探究
  1、提示,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不滋生私欲的枝杈,做益于人民的人。2、 答:提示,可答“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3、答:提示,本文是开放性试题。但要求是表明自己志趣的花,需和品格,志向联系起来,不要单纯答喜欢的花。第二小问需有哲理性。4、 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
六、拓展延伸3、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提示:“染”自己私欲膨胀像成史杰那样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而堕落腐败走向犯罪道路。“不染”要不贫不占像汪洋湖那样清正廉洁,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
反馈练习(一)1、①多;②少;③树立;④洗涤。2.D 3.C4、①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②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5、①出淤泥而不染。②香远益清。③莲,花之君子者也6、品德高尚的人(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7、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8、托物言志9、略。 
(三)1、①树立  ②少  ③说出  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每格l分)   2B(2分) 3.A(2分)    4.(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染”、“濯”、“妖”各0.5分)    5.B(2分)    6.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7.洁身自好    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陋室铭》学案
学习目标  
1、 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什么是“ 铭”?
   
二、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快速背诵。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注意圈画重点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自学中有哪些疑难问题期待解决?请写在下面,准备小组交流。
 
四、深入理解 
1、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4、引用历史典故的作用?

5、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四、拓展延伸
1、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如学生铭、教室铭、寝室铭等。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对于作者的陋室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五、学习总结: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反馈练习
一、背诵默写课文。
 
 

二、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                                                                       ,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4、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5、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6、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1)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  
(2)上联:吉羊辞旧岁       下联:_________            
(3)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_________          

答案:四、深入理解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
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3、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反馈练习  三.E A B B A A A 四.1.,。,。,。:2.D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5.C  6.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7.略 (222.133.51.9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八年级上《桃花源记》学案』  下一个『人教版八年级上《核舟记》学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