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上学期云光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11—2012年上学期云光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2012年上学期云光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文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
试题预览
2011—2012年上学期云光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文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乎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 “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它们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失去原有的形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保护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的纯洁美!
1、下列有关“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
开发。
B、“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文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
C、“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
翩跹袅娜。
D、“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乎麦等,无不展
现出各民族音乐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原生态歌唱的
意蕴。
C、原生态艺术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
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上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失去原有的形态,
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
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B、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
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
C、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
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与“原生态”是冲突的,不利于原生态的发展。
D、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好地保护原生
态文化,那么,它可能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题3分,共15分)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引兵而西   引:率领            B、王翦谢曰      谢:推谢
C、老臣罢病悖乱   罢:通“疲”        D、翦因举兵追之  举:发动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    ②唯大王更择贤将   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    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⑥亲与士卒同食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对他评价很高,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面对李信的失败,始皇幡然悔悟,及时向王翦道歉并重新起用王翦,满足了王翦对兵力的要求,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激发士气,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7、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10分)
(1)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2)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3)若属皆且为所虏!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①曾子:姓曾,名参,孔子之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其弟子也尊称曾参为“子”。②三省(xǐng):多次反省。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
8、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章所讲的“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B、曾子认为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不能出尔反尔,对人要真诚。
C、曾子这里讲的“信”有两个涵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朋友之间要诚实不欺,说真话,说话算数。
D、本章中,曾子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就是替人办事要尽心竭力,与朋友相交要真
实守信,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信”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0.、三、四两句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
1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12、补写下列名篇句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但我不能放歌,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⑵                       ,大礼不辞小让。                     ,我为鱼肉,何辞为?
⑶风萧萧兮易水寒,                   。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走出沙漠             沈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作镇静地问道:“你们……” 
  “少罗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会……我不敢想像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乘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夜,还有明天,到时……唉,听天由命吧。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水壶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有绿洲,快跑!”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家发疯似地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在花从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经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让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不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几次提到水壶的时候都说“这水壶”而不说“这壶水”,这一说法本身就有一定的暗示性。
B、小说对肇教授采用正面描写的写法,有利于形成情节上的悬念,同时也产生了“含不尽之意尽在言外”的效果。
C、“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以景物描写来预示将要发生的一场为争夺水而进行的流血斗争。
D、“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这一部分使小说的情节发展达到高潮。
(2)小说结尾说“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你认为文中的“大家”具体明白了什么?(6分)
(3)请简析划线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6分)
       ①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
       ②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
(4)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肇教授。有人则认为主人公应是文中的“我”。对此,你有何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方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怡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整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籍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的;“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已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阳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16、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18、请根据下列语句,给“流星雨”下定义。(5分)
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①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流星雨发光的原因是受大气摩擦。
③流星雨发出的光亮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
④流星雨如下雨一般。
19、仿照下面下面的格式,续写两个句子。(6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             ,            ;
                ,               ;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七、作文(60分)
20、作文: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然,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牧场主到家后,按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全面理解材料,也可选择一个角度提炼观点,构思作文。【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脱离材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1.D(原文“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且原文说“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而不是音乐、舞蹈。)
2.B(说法绝对,原文“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
3.D(A “其它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错,文中“纳西姐妹组合”受欢迎可为证据;B “更胜一筹”误,原文没有把原生态民歌和美声、通俗比较,一决高低之意; C 原文“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且“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不利于原生态的发展”推断有误,原文纳西姐妹组合获得好评,实则有利于原生态发展。 )
4-6:  B/D/C   7、 ⑴、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
⑵、又连续五次派出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
8、D    10、(3分)这两句用“无定河边骨”同“春闺梦里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用“犹是”二字把他们联系起来,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11、(2分)这首诗表现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对死者和家人的深切同情。

13、(1).B C
(2)、(6分)是教授用爱和智慧,精心安排了那只其实没有水的水壶,来激发大家走出沙漠的希望和信念,使大家面对绝境,不绝望,不放弃分,最终走出沙漠。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6分)(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云光中学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下一个『建兴中学高2013级2011年11月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