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第四中学周末练习五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金坛第四中学周末练习五(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金坛四中高三语文周末练习五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调派/调理积攒/人头攒动诘问/攻讦锒铛/不稂不莠B.寒颤/颤动落款/丢三落四瞩目/属意冰锥/椎心泣血C.中肯/中听慰藉/声名狼藉嗫嚅/蹑踪缱绻/卷土重来D.行伍/道行曾祖/曾经沧海缉拿/揖让撞击/
试题预览
金坛四中高三语文
周末练习五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调派/调理    积攒/人头攒动     诘问/攻讦    锒铛/不稂不莠  
B.寒颤/颤动    落款/丢三落四     瞩目/属意    冰锥/椎心泣血
C.中肯/中听    慰藉/声名狼藉     嗫嚅/蹑踪    缱绻/卷土重来
D.行伍/道行    曾祖/曾经沧海     缉拿/揖让    撞击/人影幢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B.在全球银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却实现了业绩上的突破,工商银行去年的净利润居高不下,首超千亿。
C.自有高洪波担任中国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传闻以来,各路媒体或力挺,或质疑,热闹之极,唯有号称足球第一媒体的《足球报》却不赞一词。
D.在国产动画电影《风云决》的首映典礼上,任贤齐坦言配音过程“很困难”,无独有偶,其他演员也表达了“比演戏更难”等相似看法。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分别说说钱钟书先生表达的两层意思及其效果。(4分)
一位华裔英籍作家翻译介绍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回国时想拜访一下先生,钱先生说:“如果你吃了一只鸡蛋感觉味道还不错的话,有什么必要一定要见下这蛋的母鸡呢?”
                                                                           


4.仿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补写文段中空缺处,要求句式基本一致,上下文衔接连贯。(5分)
在生命里,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犯错。
那该做而没有做的,逐日侵蚀之后,贮满泪水,就成为遗憾湖。
                                                              
在这湖山之间,我们只有一条窄路可以走,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减轻那压在心上的重负,就是——进入文字的领域里,或者去读,或者去写,才能和“生命”取得些许的平衡。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官陟宪使 陟:提拔,升迁
B.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艺:装饰
C.士方登第时 方:将,将要
D.君子有谷,贻孙子 贻:给予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对玉岩公的景仰之情的一组是(3分)
①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 ②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
③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④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
⑤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⑥吾于周氏见之矣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先父玉岩公的意愿而建造的读书室,作者推测玉岩公以此表达其对子孙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期望。
B.周孺允建造杏花书屋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对父志的不忘;作者叙写杏花之宴,不仅照应了文题,还暗含了作者自己科举功名的向往。
C.作者用“洞庭木叶”“芳洲杜若”照应前文玉岩公谪居沅、湘时的人生往事,认为玉岩公的贬谪犹如屈原的流放。
D.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
8.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3分)
                                                                                
(2)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4分)
                                                                                
(3)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金)元好问①
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②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③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注:①元好问:1190—1257,太原秀容(今山西)人,金亡不仕元。1233年,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在聊城(在山东),过半是囚徒半是苦工的俘虏生活。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②殢:停留。③暗澹:这里指香气清淡。
(1)请写出上阕中能反衬作者当时被羁管生活的语句?(2分)
                                                                                
(2)下阕“欢缘心事”中的“心事”主要有哪些?(4分)
                                                                                
(3)这首词的上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           ______。(屈原《离骚》)
(3)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5)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          __________。(《论语》)
(7)淡泊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鱼  鹰  (杨光洲)
我说的鱼鹰是人,不是水鸟。
三十多年前,我刚记事时就听说过鱼鹰。鱼鹰家住卫河边,是卫河中游的钓鱼
台、石羊胡同、石榴园、西花园,还是卫河上游的合河村,人们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听过鱼鹰的传奇后,人们的感觉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神!鱼鹰的水里功夫比浪里白条张顺还要神!
鱼鹰要想过卫河,随时都可以过,无论脚下是否有桥,水里是否有渡船。咋过?他把肥大的裤管撸到大腿根儿,下到河里,半蹲,两条小腿曲成盘,有时还一手端着蒜臼,一手拿着馍,蘸着蒜汁吃着馍,就过河了。到了对岸,放下裤管,竟一点也不湿……有人说鱼鹰的脚掌很宽,脚趾之间有软肉,脚就像蹼一样,划起水来比鸭子还自如……
   鱼鹰瞄鱼的眼力更是了得!他走到河沿,甚至于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众桥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鱼!“这儿,一条‘铁扁担’!”“这儿,一窝‘锅片儿’!”拿抄网的人照着鱼鹰手指的位置一网下去,准有一条五六斤的黑鱼或一窝鲫鱼被捞上来。捕鱼人手忙脚乱地把鱼收拾进渔篓,转身向鱼鹰说“谢”时,鱼鹰的身影已在远处……
然而,鱼鹰并不总是帮着捕鱼人,更多的时候,在鱼与人之间,他偏袒的是鱼。
  河边垂柳嫩黄泛绿时,鱼鹰会在捕鱼人身后唠叨:“少捕点吧,母鱼正甩子哩。现在捕这么多,到夏天没鱼可捕,可别怨我没把话说在前头哇!”
  知了和河里的蛤蟆开始二重唱时,鱼鹰会溜到渔篓旁:“才进夏天呀,鱼还没长起来哩。你瞧,这条还不到四两,让它再长长吧!”也不管捕鱼人是否同意,他一扬手,“扑通”一声,把那条鱼给放生了!
  河堤斜坡上野菊还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给明年留点鱼种吧。”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要不用钓竿钓吧?少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别用这么大的网!想一网打尽呀?”
  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一次鱼。如果来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下河前鱼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
  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对方:“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卫河水已开始变浑发腥。一到夏天,总有几天卫河得翻河——河底的脏东西沉淀得太多了,天一热,都泛到上面来了。这时,大鱼小鱼都浮到水面上换气,河面上满是一张一合的鱼嘴,用洗脸盆都舀得起鱼来。
  这时,卫河两岸的人们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搬网,粘网,抛网,甚至窗纱、蚊帐都派上了用场。一场“全民皆兵”的“歼灭战”打响了,鱼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少捕点吧!过两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给你们捕哇!”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鱼疯子鱼疯子”,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
  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异乡谋生。此时的卫河已臭不可近。临行时,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卫河,想起了鱼鹰,便问送行的朋友:“你知道鱼鹰吗?”
“知道!老皇历了!你傻不傻?”朋友不屑一顾地说,“卫河里鱼绝种了,咋还会有鱼鹰?鱼鹰早死了!(2010.8《小小说选刊》)
11.小说中的鱼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12.本文在叙述过程中,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13.文末朋友回答“鱼鹰早死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4分)
                                                                            
                                                                            

14.从全文看,作者创作“鱼鹰”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他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
               ——纪念梁思成诞辰110周年
林 洙
    在梁思成的书房中,有一副任公先生手书的李白、杜甫诗句的集联: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这是任公先生对儿子的期盼,也是遗训:他希望儿子在做人方面要清清白白,如出水芙蓉般纯洁坦荡;在事业方面不计较个人得失,如白鸥冲破万里波涛般勇猛直前。我曾久久地沉思在这两句遗训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岁月里,我经历了从恐惧到悲痛到冷静的过程。我看清了人们,也认清了自己。但令我感到幸福的是,我看到了梁思成的灵魂,看到了我所从未认识到的他那和蔼可亲的另一面——严肃与理性。他用来衡量自己的是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他身上有股顽强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我被他的诚恳和那种灵魂的坦白所感动。在暴戾恐怖的气氛下,我却感到心灵深处的平静。
    当梁思成第一次调查独乐寺时,他已开始注意到一些构造做法与明清建筑的不同。在调查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及摩尼殿的构造时,开始投入了极大的关注。据日本学者的考证,转轮藏殿是明清建筑,但是思成经过对转轮藏殿的仔细研究,认为转轮藏殿应建于元代以前。后经过考证,果然是宋代辽的建筑。摩尼殿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梁思成从摩尼殿四面出抱厦的做法肯定它是宋代建筑。为什么他能准确地判断古建筑的建筑年代?这与他经常研究各时代的书法、绘画、雕塑、陶瓷器皿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艺术作品中包含着各时代的信息。所以他常说,调查古建筑要有敏锐的时代感。
    他的《大同古建调查报告》长达22万字,通过这份报告,可以看出他已吃透了宋辽时期的建筑并已读懂了《营造法式》这本“天书”。经过对云冈石窟的调查,他又从散落在个别石窟中的屋顶、斗拱、阑额、柱、栏杆、踏步、藻井等零星建筑构件中得出了“中国建筑在两千年前已形成了结构上的独立性,并一直保持下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特点”的观点。为什么思成能得出这个结论?因为他在西方建筑史上下过工夫,所以能对东西方的建筑体系格外敏感。我认为,1933年通过对古建、石窟的调查,他已基本理清了我国建筑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脉络,但他没有急于成书,他还要通过更多的古建调查来验证他的推断。
    1937年,他们发现了唐代建筑佛光寺。梁思成也由此证实了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观点。    1942年,他开始动手撰写《中国建筑史》及《营造法式注释》。我认为,正是因为他正确的研究方法、刻苦的钻研、对东西方建筑的谙熟、广泛掌握的外围知识以及他个人的智慧,才使其有条件成为了《中国建筑史》的第一撰稿人。这时的他作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学者的形象,才实实在在而真切地矗立在我心里。
1946年,他赴美考察、讲学,回国后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他没有照搬美国的教学大纲,而是从一个历史学家的角度,对建筑科学研究对象全面认识,并对建筑学科发展方向进行把握,从而对传统建筑教育的课程作了全面的取舍、增设。这是他作为一个教育家的成功之处,也使他的建筑思想明显超越于大多数同辈建筑学家。从历史的角度看,他对北京市的规划、对古建筑保护乃至对全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过去人们称他为古建筑专家、建筑教育家、城市规划学家,而我认为,他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
没有想到,对他的认识——对我最亲近的人的认识,竟长达几十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才终于读懂了他。           (来源:文汇报)                【注】林洙,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
15.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认为梁思成首先是一个历史学家?(6分)
                                                                                      
                                                                                      


16.说说这篇传记是如何构思行文表现梁思成先生的做人品格和学术成就的。(6分)
                                                                                   
                                                                                      


17.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梁思成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七、作文(70分)
都说“90后”是非常自我的一代,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容不下别人。一个时代的到来,必定会附带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东西,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具有时代标志性的东西去否定或者肯定这样一群人,这是片面的。“90后”懂得成人社会的一些交易模式,也会用成人方式思考和做事,有“拟成人化”的特征。他们懂得如何去爱、去欣赏、去维护一个人,也懂得爱一个人需要奉献和牺牲。并非大家所认为的 “90后”是自私的、缺乏自己的情感观。
请就以上材料,以“懂爱”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分)D(A项,diào/tiáo,zǎn/cuán,jié, láng;B 项,zhàn/chàn,luò/là,zhǔ,zhuī/chuí;C项,zhòng/zhōng,jiè/jí,niè,quǎn/juǎn;D项,háng/héng,zēng/céng,jī/yī,zhuàng/chuáng)
2.(3分)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A项,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望文生义,不合语境。B项,居高不下:居于高位,没有向下的可能。感情色彩不当。D项,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不合语境)
3.(1)委婉地表达拒绝之意。(2)幽默地表达自谦的态度。
(“委婉”“拒绝”“幽默”“自谦”各1分;“拒绝”和“自谦”是意思,“委婉”和“幽默”是效果。如果“委婉”用“含蓄”等意思相近的词代替,酌情给分;第一点写成“谢绝”也给2分。表达效果写成“生动形象”不给分)
4.(4分)示例:那不该做而做了的,层层堆积重叠之后,暗影耸然,就成为悔恨山。
评分建议:句式基本一致1分,文句通顺1分,衔接连贯2分。
5.B(艺:种植)
6.C(①周孺允不忘父志②通过玉岩公的人生态度,表达对玉岩公的景仰③直接表现作者对玉岩公的思念④通过古人写玉岩公的品质,表达对玉岩公的景仰⑤总结句,表达对玉岩公的景仰⑥祝愿周氏子孙兴旺发达,克绍其裘)
7.C.文中诗句并不能表示屈原遭谪之怨诽,前句是写湘君对湘夫人到来的渴望时的环境气氛的渲染,后句是写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这里只是借指玉岩公遭贬的地方。
8.(1)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大意对,语句通顺2分,文意分开打分,每句1分;被动1分)
(2)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转移十几年的时间。(大意对、语句通顺2分,文意分开打分,每句1分;忤1分,间关1分)
(3)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大意对,语句通顺2分;曾几何时1分)翻译:
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庆初年,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
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的生活。到了嘉庆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在院落的四周,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
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做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中第,常常以梦见杏花为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转移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用科举功名来希望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
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早何地的。孺允兄弟虽在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被重用。并且玉岩公的本家孙辈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可以凭着这知道受到了《诗》《书》传家的影响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

 


9.(1)百啭娇莺出画笼  一双蝴蝶殢芳丛(每句1分)
(2)对国家灭亡的痛心和郁愤(2分),对家人的思念、对家人处境的担忧(2分)。
(3)上阕间接抒情,通过莺出画笼、蝴蝶殢花、花透月光、轻风送香等美好景象的描写,隐约传达出作者的忧伤(2分);下阕直抒胸臆,以深情难诉、美梦幻空、满面泪痕、愁肠寸断来抒发自己的愁思和郁愤(2分)。

10 略
五、(22分)11.(6分)水性好,捕鱼技术高超;做事执着(讲原则);具有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遵循自然规律)。(每点2分)
12.(4分)这样叙事,一方面真实可感,通过“我刚记事”、“我十多岁的时候”和“而立之年”三个时间段,体现自己的亲历亲闻;(2分)另一方面也传递出了叙述者的声音——对“鱼鹰”行为的支持和赞美,透露出强烈的人文情怀。(2分)
13.(6分)朋友这话实则答非所问,因为“我”问的鱼鹰是人,而答的却是水鸟;(3分)这恰恰反映了鱼鹰这个人早已淡出人们的记忆,说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恶化习以为常。(3分)
14.(6分)文章创作了“鱼鹰”这个生态环境的孤独守护者形象,(2分)作者通过这一形象,与其他人滥捕滥渔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攫取欲望的膨胀及环保意识的淡薄,(2分)警示人们要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发展。(2分)
15. (1)他提出调查古建筑要有敏锐的时代感,他还要通过更多的古建调查来验证他的推断。
(2)他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下过功夫,还深入研究过西方建筑史。对东西方的建筑体系格外敏感。
(3)他是成为了《中国建筑史》的第一撰稿人,从一个历史学家的角度,对建筑科学研究方向进行把握,对传统建筑的课程作了取舍、增设。
(4)从历史的角度看,他对北京市的规划、对古建筑保护乃至对全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16. (1)从父亲的期待入手,先总写他的思想品格,再写作者对他的认识来表现。
(2)接着以梁思成多次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来验证他的推断,以实证的方式进行研究,并撰写书稿。
(3)最后从他讲学、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等专业角度直接入手来表现。
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2分。
17. (1)家学渊源,父亲对儿子在做人和事业上的教育和期待。
(2)严肃与理性、学贯中西、注重调查研究(或用注重实证)的治学态度。
(3)对祖国的忠诚、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顽强内在的精神力量。
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2分。 (117.63.212.11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涟西中学高一年级月考试题』  下一个『2011---2012年度(上)学期学业素质自测题语文九年级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