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七一中学高2012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什邡市七一中学高2012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什邡市七一中学高2012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症结(zhènɡ)粮囤(dùn)翘首以待(qiào)纵横捭阖(ǎi)B.剽悍(piāo)吮吸(shǔn)宁缺毋滥(nìnɡ)色厉内荏(rěn)C.熟稔(rěn)标识(shí)煊赫一时(xuān)焚膏
试题预览
什邡市七一中学高2012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症结(zhènɡ)  粮囤(dùn)   翘首以待(qiào)   纵横捭阖(bǎi)
B. 剽悍(piāo)   吮吸(shǔn)  宁缺毋滥(nìnɡ)   色厉内荏(rěn)
C. 熟稔(rěn)    标识(shí)   煊赫一时(xuān)   焚膏继晷(ɡuǐ)
D. 瞋目(chēnɡ)  编纂(zuǎn)  乳臭未干(xiù)    荷枪实弹(h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
A. 临摩  嬉游  编缉部   甘拜下风  嘎然而止
B. 惦量  飘缈  白内瘴   浅尝则止   焕然一新
C. 寒暄  仓皇  照相机   因才施教  迫不急待
D. 诤友   靡烂   大拇指   合盘托出  无计于事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多么炎凉,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B.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忘却了曾经的理想,淡漠了身肩的责任,以致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 以梅艳芳为原形的电视剧《梅艳芳菲》择其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的一生。“梅艳芳菲”,不禁让人想到她生前的一颦一笑,可谓风华绝代。
D.历史是严肃的,是不容任何人窜改的。日本在历史教科书上肆意歪曲事实,妄图蒙蔽其国人,掩盖其曾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这是对历史的蔑视。  
4.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就是传说中的那道山岭。听当地的农民说,这道岭从来就没有人能上去过,上去的人从来就没有能活着回来的。
B.奥运吉祥物“中国福娃”设计独具匠心,鲜明的中国特色、浓郁的传统风格以及时尚的现代造型令世人耳目一新。
C.孙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对读者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读者群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D.由于写人的散文和其它散文一样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写人散文中的事情多零碎、分散,在时间上、空间上、逻辑关系上有较大的跳跃性。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儒家道统:专制皇权的制衡力量  (王思睿)
以往,人们常常把专制主义与“封建社会”和“孔孟之道”联系在一起。现在,历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则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而专制主义和孔孟之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
首先,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儒学,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已经消失了踪迹。其次,儒学也并非专制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有人认为,法家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其作用绝不亚于儒家。儒家作用不过是替法家冷酷无情的专制主义“缘饰”而已,所以自古至今一直有“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的说法。最后,即使是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汉代儒家竭力把儒学准宗教化。它以渲染“天人感应”“灾异之变”的方式,来节制皇帝的行为。董仲舒说:“刑罚不中则生邪气……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孽生矣。”人君的“貌、言、视、听、思”五种行动如有不当,就会引起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这些言论用“天”来警示和恐吓人君,对肆无忌惮的皇权多少有一点威慑性。
韩愈、二程、朱熹等人开创的宋明理学或称道学,演绎出一个“尧以是传之舜,……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以后又经韩愈、朱熹传之后世的儒家“道统”。道统首先是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认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把“道统”从“政统”“皇统”中独立出来甚至凌驾于后者之上,就可以用“圣人之言”来拒绝和匡正当朝执权柄者的悖谬之言、随意之政。道统也体现为古来贤君良臣面对各种情形时的行为举止,构成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即使贵为天子也必须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
一方面用“天命”来恐吓“人君”,一方面用“道统”来干预“政统”,儒学和儒士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构成一种事实上的制衡力量。如果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理解,就不好说儒学思想纯粹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5.下列各项所述内容不属于作者用来澄清“专制主义与孔孟之道关系”的一项是
A.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原本是两种不相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B.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对于皇权专制主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在缔造中国专制主义传统的过程中,法家的作用不亚于儒家。
D.汉武帝以前的“孔孟之道”包含诸如“君臣友道”之类的观念。
6.对文中关于“儒家道统”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道统”相对独立、甚至凌驾于“政统”“皇统”,起到了一定的权力制衡作用。
B.“道统”作为一种政治典范,是古来贤君良臣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时所遵循的行为指南。 
C.宋明理学认为“儒家道统”源自尧舜,历经孔孟等人,由韩愈、朱熹传之后世。
D.“儒家道统”是儒家思想学术的统系和精粹,它认为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7.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实际上证明了法家是专制主义的思想资源,而儒家不是。
B.汉代儒家认为,五行的变化和四季的失常,都是由人君的行动不当而引起的。
C.古代天子需从小学习和终生遵循儒家道统,是在道统成为一种政治典范和道德楷模之后。
D.“天人感应”“灾异之变”之说,起到了节制皇帝行为、威慑皇权的重要作用。
三、文言文基础(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眭夸,一名昶,赵郡高邑人也。祖迈,晋东海王越军谋掾,后没石勒为徐州刺史。父邃,字怀道,慕容宝中书令。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征为中郎,辞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唯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见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夸曰:“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桃简,浩小名。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相维絷。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杖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骡,兼遗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梓乎?”遂著《知命论》以释之。及卒,葬日赴会者如市。无子。
                                                (选自《北史•列传第七十八》)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夸少有大度  大度:大的气度     未曾以世务经心  经心:放在心上
B.寄情丘壑   丘壑:山水          不及世利  不及:不谈及
C.谬为御车   御车:皇帝的车马    亦不复书  复书:回信
D.为之素服   素服:(穿)丧服     子何独在桑梓乎   桑梓:家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夸拒而不许                ②惑而不从师
B. ①其见敬惮如此              ②其皆出于此乎
C. ①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        ②于其身也,则耻焉
D.①冀相维絷                  ②好自相扶将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眭夸的人品让许多人都对他表示敬畏,连他的好友崔浩在他面前都不敢轻易提起让他做官的事情。
B.崔浩想通过将眭夸的骡子扣留下来,使眭夸回不了家,以此拖延时间将眭夸留在朝廷,但结果却令他失望。
C.如果没有崔浩帮助开脱说情,眭夸本人很可能因为拒绝出任朝廷官职一事而受到朝廷的处罚。
D.眭夸认为官场险恶,厌恶官场。邀请他去做官的好友崔浩最后被诛杀,就证明了眭夸拒官富有远见。   
第II卷(共120分)
四、古诗文理解、鉴赏和积累(23分)
11.把本卷文言文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3分)
(2)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3分)
(3)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4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台  城                          鹿  柴
  韦庄                            王维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台城》一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
答:                                                                           
(2)《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6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离骚》中,表明屈原坚定志向的名句是:                      ,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2)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                             ”,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                 ”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                  ,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原创)
秦淮河上寻桨声
文瑞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摞下来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有溶了商女的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秦准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扉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韵事……
    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来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有些变形。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粘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扬柳、冰霜残梅,也早就听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选自2006年第9期《散文选刊》)

14.结合原文,回答问题。(6分)
(1)第二段中“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一句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作解释。

(2)文章最后说“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5.文章开头引用了杜牧的诗句,这有什么作用?(4分)

16.本文容量大,但思路清晰,结构分明。请说出文章在材料的安排上的特点,并分点概括作者对秦淮河的感受。(6分)

17.文章题为“秦淮河上寻桨声”,从全文看,“桨声”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8.下面是一份虚拟的交通违章处理单,请你在终审意见栏写上处罚意见及理由。(不超过80字)(6分)
交通违章者:黄昆
性质:酒后驾驶(轻微酒量)
事故:只是轻微的追尾、刮蹭
地点:x x市最繁华的交通要道,新新超市前
时间:(2008年9月10日)星期日下午3点15分(人流高峰时)
现场协管员意见:交通法中严格限制酒后架车,不管喝酒量多少,都是违章的,且违章地点处于关键路段上,建议对其做出必要的处罚。
                                             现场协管员刘x x
                                                  x年x月x日
现场交警意见:协管员说得对,酒后架车都是违章的,但违章较轻微,未造成大事故,且是初犯,看在我的面子上(我是其亲弟弟),处罚与否,请大队长最后定夺。
                                         现场交警黄x x
                                             x年x月x日
交通大队长意见:                                
                                           交通大队长许x x
                                            x年x月x日
19.下面是两则实用文体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任选出其中不得体的两项并作修改。(4分) 
(1)公司定于本月20日下午三点半,在行政办公楼四层会议室召开三季度总结大会,请全体员工准时光临。   (某公司通知)
(2)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垂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


20.仿照下列形式,另外选取一组事物,写出一段有哲理意味的文字来。(6分)
蜜蜂和蝴蝶虽然都在花间飞舞,但一个在创造,一个在虚度。创造者奉献的是甜美的生活,虚度者留下的却是生活的空白。
要求:1.句子结构与上文相似。2.内容要有一定的哲理性。

七、写作(共60分)
21. 阅读下面一句话
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
请以该句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能套作。

                                            

       什邡市七一中学高2012级语文
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
1.答案B。A项:症zhēng翘qiáo  C项:识zhì D项:瞋chēn荷hè 
2.答案C。A项:临摹、编辑部、戛然而止 B项:掂量、飘渺/缥缈、白内障、浅尝辄止C项:因材施教、迫不及待 D项:糜烂、和盘托出、无济于事
3.答案A。B项: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这里用来形容大学生显然不合适。 C项:原形是指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原型是指原始的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显然此处应用原型。D项: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含贬义。而窜改指改动,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此处为历史,且文含贬义,故用篡改。
4.答案B。A项:不合逻辑,杂糅。C项:介宾短语搭配不当,应将“对”改为“在” D项,成分残缺,无主语,应将“由于”去掉。
5.A(“专制主义和孔孟之道的关系”与“专制主义与封建主义”,不是同一话题。)
6.B(将“道统”的含义缩小并扭曲了。)
7.C(A “儒家不是”太绝对。B“都是”缺乏依据;原句反过来说不见得成立。D这是汉代儒家的愿望,不一定是实现了的事实。]
8.C【御车:驾车(的车夫)。】
9.D 【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B,①代词,他;②副词表示推测语气。  C,①介词,到;②介词,对于。D①副词,指代动作的一方,这里指代第三人称;②副词,指代动作的一方,这里指代第三人称。】
10.D【“认为官场险恶”、“眭夸拒官富有远见”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11.(1)眭夸于是就委托送租粮的同乡(1分)弄了辆车,谎称是车夫(1分),才逃出关来。
(2)因崔浩仍辅佐在君王左右(1分),眭夸才得以免受罪罚(1分)。
(3)眭夸的岳父(或“夫人的父亲”)巨鹿人魏攀,是当时显达之士。(判断句1分)眭夸(主语补充正确1分)对他不曾用女婿的礼节,两人的感情如同朋友(本句句意1分)。
12.(1)“侧面烘托”或“写景抒情”或“乐景哀情”(2分)
(2)“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2分)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入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景色依旧,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2分)《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两者意境不相同。(2分)(共6分,表述通顺,符合大意即可)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老骥伏枥
(2)秋水共长天一色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14.(1)自古及今,涉及秦淮河的诗歌很多,人们可以从诗中了解秦淮河;秦淮河就如同诗歌一样曼妙无比。(注意上文的“秦准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2)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静谧的、自然的。
15.引出文章所要描定的对象——秦淮河;说明秦淮河自古以来就是个热闹繁华之所;增添了文章诗意。(答出两点即可。)
16.以时间为序,纵向比较。少年时期的感受:秦淮河热闹喧嚣,风流曼妙。读大学时的感受:秦淮河古韵消散,寂静无声。2005年的一天:秦淮河商业味浓,艳俗无比。
17.“桨声”指代远离奢侈与繁华、远离浮躁与金钱的人生理想。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生理想的肯定和追求,对现实生活中浮躁、一味追求金钱的人生态度的否定与抨击。
18. 违章就该处罚,尤其是酒后违章就更该处罚,如果因为轻微或人情而免罚,不是为其好,而恰恰是将其推向死亡的边缘。   
19.光临——参加;鼎力相助——全(大)力相助;惠赠——敬赠
20.示例:春蚕和蜘蛛,虽然都在忙忙碌碌地织网,但一个在奉献,一个在索取,奉献者给予人类的是无价的财宝,索取者留给人们的却是轻蔑的鄙弃。/ 哲人和庸人虽然都在人世间生活,但一个在思考,一个却在蹉跎。思考者给人类留下的是智慧的结晶,蹉跎者留下的是一串杂乱无章的脚印。

附译文:
眭夸,又名昶,赵郡高邑人。祖父名迈。是晋朝东海王司马越军队中的参谍副官。后投奔石勒当了徐州刺史。父亲名邃,字怀道,是慕容宝的中书令。眭夸年轻时就很有气度,不拘小节。潜心读书,不曾把世俗事务放在心上。喜好喝酒,气宇轩昂,超然干世事之外。20岁时父亲去世,(他悲痛得)以至于鬓发全白,每次恸哭,听到的人都会感动得流泪。他情怀高远,不入仕途,将自己的情志寄托在高山大谷之中。同郡的夸顺愿意结交他,然而眭夸拒绝了,当地无论年轻年长的没有不敬畏他的。
年轻时和崔浩成了莫逆之交。崔浩担任司徒一职,进言要皇上征召睦夸作自己的中郎(官职),然而眭夸却借口自己有病推辞不去。州郡的官员仍然逼他就职,迫不得已,他才到了京城。和崔浩相见后,逗留了好几天,只喝酒叙谈生活琐事,不涉及社会上的各种利害得失。崔浩每每想诱导他顺从自己的意愿,终于难以说出口来。他就像这样让人敬畏。后来崔浩把诏书扔到眭夸的怀里,也不开口说话。眭夸说:“桃简,你已经是司徒了,为什么还要用当官来烦我呢?我马上就放下(这个东西),要告辞了。”桃简是崔浩的小名。崔浩想到眭夸就要回去了,来时只骑了一匹骡子,没有其他的坐骑,于是把眭夸的骡子拴藏在马厩中。希望以此来挽留眭夸。眭夸于是就委托送租粮的同乡弄了辆车,谎称是车夫,才逃出关来。崔浩知道后,叹息说:“眭夸是独来独往的人,本来不该用小小的职务去侮辱他。使他赶着车子回去,我将怎样说,才能向他赔罪呢?”当时的朝廷法律严峻,眭夸既然是偷偷回去的,就有私归之罪。因崔浩仍辅佐在君王左右,才得以不受追究。过了一年,崔浩送还眭夸的骡子,并把自己的坐骑赠送给他,写了一封信表示歉意。然而眭夸不再接受他的坐骑,也不回信。崔浩被杀以后,眭夸为他穿素服,接受乡里人的吊唁,过了一段时间才结束。叹息道:“崔公已经死了,谁还能容得下我眭夸!”作《朋友篇》一文,篇中的文辞和内容为当时人所称赞。
岳父是钜鹿人魏攀,也是当时的知名人士。和眭夸不曾以翁婿对待,感情如同好朋友一般。有人对眭夸说:“我听说有突出才能的人一定会取得高官厚禄,为什么你偏偏留在乡间呢?”于是睦夸作了《知命论》一文,予以解释。75岁时去世,安葬的那天,送葬的人像赶集一样。身后无子。 (218.6.161.23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昆山国际学校高二语文2011年11月份调研测试』  下一个『《长征组歌两首》同步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