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莲塘一中2012届高三年级周末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江西省莲塘一中2012届高三年级周末练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西省莲塘一中2012届高三年级周末练试卷语文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戏谑(xuè) 晕车(yūn)捋袖子(luō)度德量力(duó)B.下载(zài)绯闻(fēi)挑大梁(tiǎo)有教无类(jià
试题预览
江西省莲塘一中2012届高三年级周末练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戏谑(xuè) 晕车(yūn)    捋袖子(luō)     度德量力(duó)
B. 下载(zài)   绯闻(fēi)    挑大梁(tiǎo)    有教无类(jiào)
C. 煊赫 (xuǎn) 遂愿(suì)   熬白菜(áo)      按捺不住(nà)
D. 校正(jiào)  胆怯(qiè)    闷葫芦(mēn)     源远流长( yuán)
答案:B
解析:A晕(yùn)C煊(xuān)熬(āo)D闷(m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震撼  胁肩谄笑  目不交睫  真金不怕火炼
B.低碳  饥肠漉漉  冥顽不化  坐收渔翁之利
C.落寞  流觞曲水  乐不可支  识世务者为俊杰
D.调济  孽根祸胎  形迹可疑  解铃还须系铃人
答案:A
解析:B项饥肠漉漉——饥肠辘辘;C项识世务者为俊杰——识时务者为俊杰;D项调济——调剂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明正德嘉靖年间,著名学者杨升庵开始在四川新都桂湖“沿堤遍栽桂树”,精心培植,兴建园林,桂湖至此名扬天下。
B.从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到孔子学院“全球开花”,中国的“公共外交”正在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呼之欲出。
C.2011年“四川十大最美街道”评选活动尘埃落定,成都春熙路、宜宾莱茵香街、西昌观海路、眉山市眉山新区湖滨路等1O条街道获此殊荣。
D.日本首相访华,显示了日本希望打破中日关系僵局,以访华为时机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
答案:C
解析:C项“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和结果。A项不合语境,“至此”的意思是“到这里、到这个时候或到这种地步”,这里应该用“从此”;B项对象误用,“呼之欲出”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D应用“契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报报道了民警于江桦在海地太子港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忠实履行使命的消息后,引来众多媒体和市民对此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B.旨在彰显大宋魅力、打造别样春节的开封第十一届翰园春节祭祖大庙会于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二十二隆重举行,规模比往年更大、更热闹、更火爆。
C.我们急匆匆地跟在掌声的后面追逐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实际是朝着别人成功过的目标奔跑,重复别人走过的路,在别人嚼剩的残渣中寻觅零星的营养。
D.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郊的蒙山大佛,始凿于公元551年,是露天雕凿的首座中国摩崖大佛,但由于当地长期进行煤炭开采,它将成为“斜佛”。
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应删去“引来”或“对此事给予了”;B搭配不当,可在“更热闹、更火爆”前加主语“场面”,且将此处顿号改为逗号;D语序不当,应为“中国首座露天雕凿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     。     ,     。     ,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 ②⑥①④⑤③ C. ③⑥②①⑤④ D. ⑤③②⑥①④
答案:D
解析:基本上采取排除法。从题目的填空上,应该是两两对句,其中③⑤很明显应该连在一起,而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排除A、C项,从B项看②句显然与文段接不上。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关公被围困土山,和前来劝降的张辽约定三事:一者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曹操听后当即爽快答应。(《三国演义》) 
B.《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而亲率军队讨吴,吕蒙“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蜀军,这就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夷陵之战。
C.突然他(加西莫多)轻轻拉她(爱斯梅拉达)的袖边。她转过身,他装出心平气和的样子,对她说:“您要我帮您去找他吗?”
加西莫多得知爱斯梅拉达爱法比,便把一切痛苦藏在心里,主动提出这个请求。加西莫多找到了卫队长,求他去见爱斯梅拉达。法比虽然想见她,可是实在脱不开身,加西莫多只得无功而返。爱斯梅拉达虽然很失望,但并没有责怪他。(《巴黎圣母院》)
D.斯梅拉达跪在圣母院门前执行忏悔仪式之后,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救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爱斯梅拉达,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巴黎圣母院》)
答案:D
解析:A. 曹操爽快答应前两个条件,第三个却觉难从,后经张辽劝说才同意;B“吕蒙”应为“陆逊”;C法比根本不想见爱斯梅拉达,加西莫多无功而返,被爱斯梅拉达责怪。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封禅①,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风俗通义•山泽,五岳》写道:“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秦汉时期关于“封禅”的理论,都是以泰山作为确定的“封禅”地点。泰山,可以看作是以“封禅”作为主体礼仪的思想体系的地理支点。
封禅被看作庄严至上的政治仪式。泰山的神性,在汉代人的意识中也有深刻的文化印痕。据说这也与王者“封禅”有关。《淮南子•说林》有“太山不上小人”的说法,高诱解释说,太山是“王者所封禅处”,所以“不令凶乱小人得上其上也”。
《史记。封禅书》记载,齐桓公时曾经提出封禅泰山的动议,管仲则予以劝阻。他说,传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②者七十二家”,而留下比较明确历史记录的只有十二家,都是“受命然后得封禅”。不过,所谓七十二家先古圣王封禅泰山的传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根据。《文献通考》卷八四《封禅》条,以秦始皇封禅起首,又有关于先秦封禅传说的辨析,以为“古封禅七十二家”的说法,应当本出于齐鲁陋儒之说,《诗》《书》所不载,“非事实也”。其实,司马迁是第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这一特殊历史文化现象的学者。“古封禅七十二家”“非事实也”的说法,大致是可信的。不过,这应当是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仪式为标准而言。此前古代君王曾经以较原始较朴陋的形式“封禅”,也是可能的。
关于秦始皇封禅和汉武帝封禅的记述,可以说是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最富有文化深意的内容。关于秦始皇封禅,司马迁写道,秦始皇东巡郡县,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来到泰山下。诸儒生讨论封禅的多种细节,秦始皇以为“各乖异,难施用”,不予采纳.于是开辟车道,从南面登上泰山顶峰,立石颂秦始皇帝德,宣告完成了“封”的典礼。又从北面下山,禅于梁父。据说其礼仪多采用雍地秦祭祀上帝的传统方式。秦始皇封禅泰山,仍然沿用秦地的传统礼仪。也就是说,封禅泰山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秦王朝向东方文化的一种礼拜。秦始皇有心这样做,然而却又不能十分彻底,秦始皇的文化性格和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于是可以由此得到片断的体现。
汉武帝封禅,是司马迁亲身经历的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司马迁对于这种仪式的文化意义的理解,也在《史记》有关“封禅”的记录中有所透露。于是有人说,“《史记》一书,惟《封禅》为大”,“一字一句之中,无所不有”,“究竟我见有尽,意义无穷”。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道,汉武帝初即位,心向儒学,尤敬鬼神之祀,曾经让儒生讨论设计封禅的礼仪,然而因为窦太后坚持以黄老之学为主导,压抑汉武帝身边的儒臣,封禅的动议不得不中止。然而文化史的进程不久就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司马迁写道,窦太后去世,第二年,汉武帝就征召任用儒学之士公孙弘等。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汉武帝重新计划施行“封禅”大典。
对于秦始皇、汉武帝“封禅”故事所体现的文化特色,凌纯声先生注意到相关现象跨地域的共同表现,称之为“封禅文化”,并且指出:“这一封禅文化,不仅在时间方面起源很早,空间方面分布亦甚广。”甚至“封禅文化的分布,不仅限于亚洲,它还见于中关洲和南美洲”。  (节选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泰山一一帝王封禅的文化圣地》)
注:①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⑦梁父:又称“梁甫”。山名,即梁父山。
7.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禅是一种非常庄重严肃的政治典礼,是古代帝王向全天下宣示天地认可自己执政合法性的仪式,而泰山则是举行这一礼仪的重要地点。
B.《淮南子•说林》中“太山不上小人”的说法,印证了泰山在汉代人意识中是具有神性的,而且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
C.《文献通考》中记录“封禅”是从秦始皇封禅开始的,而之前先秦一些封禅传说,《文献通考》认为那只是一些齐鲁浅陋儒生的见解,不是事实。
D.第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的学者应是司马迁,作为历史学家,他也认为“古封禅七十二家”无根据,因此他记录封禅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答案:D.
解析:“他记录封禅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错。第三段开头,《史记•封禅书》中也记载了秦始皇之前的一些封禅传说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人认为《史记》中《封禅》为大,这主 要是从封禅的文化意义上评价的;作者也认为,在《史记》中有关秦始皇、汉武帝封禅的记述,是富有文化深意的。
B.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泰山封禅从准备到实施,都做了详细的描述,给我们生动的展示了封禅的全过程,体现了古代君王对此的重视。
C.秦始皇封禅泰山,没有采纳齐鲁儒生的建议,仍采用秦地的礼仪,体现了秦始皇的文化性格是保守的,固守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不愿东西融合。
D.司马迁写汉武帝封禅,介绍了他准备封禅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意义,那就是汉代初期黄老之学与儒学之争。
答案:C.
解析:“性格是保守的,固守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不愿东西融合”错。原文是“向东方文化的一种礼拜”“秦始皇有心这样做”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管仲劝阻齐桓公封禅泰山的原因,按《风俗通义》的解释就是“壬者受命……功成封禅”,管仲认为齐桓公还未功成,不足以接受天命,因此不能封禅。
B.如果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仪式做为标准,先秦古代帝王的封禅的传说或许是不属实的;而如果抛开这一标准,先秦古代帝王曾经进行过封禅也是可能的。
C.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卓越的功绩,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封禅是顺理成章的;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帝王也都曾经来泰山封禅过。
D.“封禅”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不但起源早、分布广,而且还传播到海外,不仅限于亚洲,甚至远达中美洲和南美洲。
答案:D.
解析:根据结尾一段,“封禅”文化并非中国特有,“还传播到海外”错

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日:乎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1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   熟悉,精通
B.以即墨距燕   通“拒”,抵抗
C.坚守,唯恐见得   看出来
D.而城中鼓噪从之   跟随
答案:C.
解析:见得:被抓获,被俘虏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②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①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  ②谨拜表以闻
C.①当有神人为我师          ②奚以之为九万里而南为
D.①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答案:D.(“所”字结构)
解析:A项“者”,助词,表停顿/助词,……的人;B项“以”,连词,因为/连词,来;C项“为”,动词,作/语气词,表反问。
12. 下列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B.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C.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D.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答案:B

第II卷 (共114分)
四.( 26分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3分)
译文:田单连忙站起来,把他拉过来,请他坐在面向东的上座,用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他。
(2)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3分)
译文:即墨人从城上望见,都流泪哭泣,都想出战,怒气自然比原来强十倍。
(3)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4分)
译文:燕军混乱奔走,齐人追杀逃跑败北的人,所经过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国,投靠归附了田单。
【参考译文】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房本家。在齐湣王时,田单担任首都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不被齐王重用。
后来,到燕国派遣大将乐毅攻破齐国,攻打安平,齐国城池被攻破,齐国人争路逃亡,都因被撞得轴断车坏,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和同族人因用铁箍包住了车轴的缘故,得以逃脱,向东退守即墨。这时,燕国军队已经全部降服了齐国大小城市,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下。燕军听说齐湣王在莒城,就调集军队,合力攻打。大臣淖齿在莒杀死了齐湣王之后,坚守城池,抗击燕军,燕军几年都不能攻破该城。迫不得已,燕将带兵东行,围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官员出城与燕军交战,战败被杀。
即墨城中军民都推举田单当首领,说:“安平那一仗,田单和同族人因用铁箍包住车轴才得以保全,可见他很会用兵。”于是,大家就拥立田单为将军,凭据即墨,抗击燕军。
田单下令城中军民在吃饭之前要祭祀各自的祖先,使得众多的飞鸟因争食祭祀的食物,在城上盘旋飞舞。城外的燕军看了,都感到很奇怪。田单于是又扬言说:“这是神仙要下界指导我们克敌致胜。”又对城里人说:“一定会有神人来做我的老师。’’有一个士兵说:‘‘我可以当您的老师吗?”接着就转身跑走了。田单连忙站起来,把他拉过来,请他坐在面向东的上座,用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他。那个士兵说:“我欺骗了您,我真是一点本事也没有。”田单说:“请您不要再说了。”就奉他为师。
每次发号施令,一定要称是神师的主意。他又扬言说:“我只怕燕军把俘虏的齐国士兵割去鼻子,放在队伍的前列,再和我们交战,那即墨就必然被攻克。’’燕军听到这话,就照此施行。城里的人看到齐国众多的降兵都被割去了鼻子,人人义愤填膺,全力坚守城池,只怕被敌人捉住。田单又派人施反间计说:“我很害怕燕国人挖了我们城外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这可真是让人寒心的事。”
燕军听说之后,又把齐人的坟墓全部掘开,并把死尸焚烧殆尽。即墨人从城上看到此情此景,人人痛哭流涕,都请求出城拼杀,愤怒的情绪增涨十倍。
田单知道士兵激起了斗志,可以用于作战了,就亲自拿着夹板铲锨,和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子姬妾都编在队伍之中,还把全部的食物拿出来犒劳士卒。命令装备整齐的精锐部队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又派使者去和燕军约定投降事宜,燕军官兵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把民间的黄金收集起来,共得一千镒,让即墨城里有钱有势的人送给燕军,请求说:“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你们进城之后,不要掳掠我们家族的妻子姬妾,让我们能平安地生活。”燕军将领非常高兴,满口答应。燕军因此更加懈怠。
田单于是从城里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大红绸绢制成的被服,在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蛟龙图案,在它们的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子,把渍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点燃其末端。叉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趁夜间把牛从洞穴中赶出,派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后面。因尾巴被烧得发热,火牛都狂怒地直奔燕军,这一切都在夜间突然发生,使燕军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将夜间照得通明如昼,燕军看到它们都是龙纹,所触及到的人非死即伤。五千壮士又随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妇孺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价响,和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非常害怕,大败而逃。齐国人在乱军之中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燕军纷乱,溃散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田单的兵力也日益增多,乘着战胜的军威,一路追击。燕军仓皇而逃,战斗力一天天减弱,最后退到了黄河边上,原来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又都被收复。于是田单到莒城迎接齐襄王,襄王也就回到都城临淄来处理政务。齐襄王封赏田单,赐爵号为安平君。
太史公说:用兵作战要一面和敌人正面交锋,一面用奇兵突袭制胜。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够奇兵迭出而变化无穷的。正面的交锋和背侧的奇袭都要发生作用,这两种战术的相互转化,就如同圆环没有起止一般使人捉摸不定。用兵之初要像处女那样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敞开门户,毫不戒备;然后在时机到来之时,就像逃脱的兔子一般快速、敏捷,使敌人来不及防御。田单用兵,正是如此吧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淮村兵后  南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3分)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2分)(分析没必要面面俱到)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3分)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每点1分)
诗歌赏析:
作者:戴复古(1167—?) 字式之,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入。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尝居南塘石屏山,因自号石屏。江湖派著名诗人,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曾从陆游学诗,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其词中亦颇有爱国之思,风格豪放,接近苏辛。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赏析:“小桃无主自开花”,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兵后的凄凉。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本来,这里原是人们聚居的地方,可现在只留下了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绝句,为兵后荒村,画出了最典型的图景。 
  井是聚居的重要标志。有井处,方有人家。干戈寥落,家园破败,最难移易的是井,最难毁损的是井,井是逝去生活的不移见证。因此,井最能触动怀旧的心理。历来诗人对故宅荒芜、沧桑变迁,多有以井为题材的描写。唐•佚名《过故宅》:“草深斜径灭,水尽曲池空。林中送明月,是处来春风。惟余一故井,尚夹两株桐。”韦应物:“废井没荒草,阴牖生绿苔。门前车马散,非复昔时来。”许浑:“乱藤侵废井,荒菊上丛台。”物在人非,故井,废井,最能引发往昔的思念。因为,井旁人家,饮用洗涤,须臾不能离开;井旁人家,悲欢离合,演出了多少人间故事。井,如此贴近人们的生活;井,如此感应人们的心灵。“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戴复古找到了兵后荒村最真实的遗迹,找到了追怀往昔最有力的载体。 
诗的巧思源于生活的实感。戴复古家居浙东,偏安一隅,怎么能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呢?南宋文士忧国忧民,“难禁满目中原泪”,他们对沦入敌手的中原,铭记心中,正如戴复古感叹的那样:“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所以,他在《久客还乡》中写道:“生长此方真乐土,江淮百姓正流离。”正因心存沦亡后的中原,心存流离中的百姓,方能心心相印,方能写出如此真切的劫难后的荒村景象。
译文:小小桃树虽然失去了主人,但依然在春天里绽开了艳丽的红花;夕阳西沉以后,在烟雾笼罩的野草间,偶尔飞过了几只乌鸦。只见有几处倒塌的房屋和院墙,围绕着被废弃的枯井;要知道,这些原来都是住着一户一户的人家呀! 
  诗中“无主”“茫茫”表现了景物苍凉的特点。
15.古诗文填空(5题选4题)(8分)
(1)千骑拥高牙,              ,             。
答案: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2)              ,             ,暮霭沉沉楚天阔。
答案:念去去,千里烟波
(3)              ,栏杆拍遍,             ,登临意。
答案:把吴钩看了,无人会
(4)凭谁问:              ,             ?
答案: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              ,             ,人比黄花瘦。
答案: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五.(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2011年二模鱼台语文试题』  下一个『高二语文自主练习五教师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