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实中学与宁国市津河中学高二年级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11年广实中学与宁国市津河中学高二年级(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年广实中学与宁国市津河中学高二年级联考试卷语文试题命题人:黄才富审题人:程能斌(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11.5.16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2、本场考试不使用答题卡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曹雪芹——
试题预览
2011年广实中学与宁国市津河中学高二年级
联考试卷语文试题
命题人:黄才富     审题人:程能斌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11.5.16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本场考试不使用答题卡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6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曹雪芹——无人见证的牺牲
    ①牺牲精神是伟大的,但牺牲者总还是希望自己的牺牲得到世人的理解和见证,这是人之常情,无损于牺牲者的伟大。但我们能想象一种无需人们见证和理解的牺牲,一种既不为现世功利也不为流芳千古的牺牲吗?这样的人有,你信不信?他就是曹雪芹。 
    ②曹雪芹的生平至今仍是一个谜,这个谜恐怕不可能有解开的一天了。甚至《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还存在争议。而他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大家,而且,距今只有两百多年!后人只是朦胧地知道,曹雪芹少年时代曾经历了一段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家道确已大不如从前,晚年贫病交加,“举家食粥”,终于在四十多岁时“泪尽而逝”。这样一位才华卓著的人物,生前应得到社会的礼遇,死后应得到后人的追怀。可惜,这只是后人善良的愿望。 
    ③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生命凝聚之作,我们无法了解其作者,也许我们只能凭作品去揣想他的心理能量和生命能量 。 
    ④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付出一生,写这样一部“字字是血”的生命之作呢? 
    ⑤是为了追求富贵荣达吗?早年的曹雪芹确实有过借登科取士来实现自己的富贵荣达的梦想,跟当时的同类子弟没什么两样。但事实是,他着手写这部惊世之作时早已“将富贵荣达视为过眼云烟”,多少人只将这话挂在嘴边来掩饰内心的渴望,而他却用生命真正去实践了。 
    ⑥红学权威周汝昌则认为他是迫于眼下的生活。写这么一本书也许可以暂时改善他困顿不堪的境遇,而用不堪回首的往事换来自己和家人腹内的暂时充盈,实在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以曹氏的人格心性,这断不会长久。所以,写这么一本书实在不能使他从潦倒中完全解脱。何况以他的才情,做一个豪门清客,何处不留?又何至于衣食不给、举家食粥? 
    ⑦也有人说他是为了名声。名声是一种社会评价,这对任何文人来说都是基本的心灵动力。对一个文人来说,淡泊名声比淡泊富贵难得多。但在曹雪芹的时代,小说不是文学正途,为士大夫所不屑。更何况雍乾时代,文字狱遍布全国,文人动辄得咎,《红楼梦》这样一部怨世骂时之作,又何敢传世以求名?另外还有“为了身后的名声”一说,这似乎是对作者心灵动力的唯一解释了。但事实上,民间对《红楼梦》的传抄却是在曹氏在世时就存在了。 
    ⑧曹雪芹是超凡的人,我们不能用凡俗的精神境界和价值标准去揣想他。也许极少有人能想到,他写《红楼梦》,只是为了一吐胸中之郁结,并希望后人理解这份情怀。这就够了。至于自己,他希望完全隐退。 
    ⑨大精神,大境界,然后有大文章。将现世的名利欲求置之度外,这是极难得的;将身后的名声也置之度外,对于一个具有巨大心理能量的人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即使如此,他仍愿主动地承受那样的精神重负!文学天才和道德圣者如此偶然而奇妙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 
    ⑩由此看来,认为曹雪芹受了天大的委屈的人,也是用一双俗眼在看他,这完全不合他 的心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曹雪芹最有资格接受这种景仰,虽然他本人对此毫不在意。
1、下列选 项中关于“无人见证的牺牲”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雪芹是位才华卓著、令人敬仰的大家,而他的生平至今竟然还是一个谜。 
    B、极少有人能理解曹雪芹的情怀,也很少有人知道他写作《红楼梦》的心灵动力。 
    C、“无人见证的牺牲”表明后人对曹雪芹所受的委屈感到不平。 
    D、《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可曹雪芹在世时《红楼梦》却无人问津。 
2、下列不属于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早年的富贵荣达之梦对曹雪芹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周汝昌认为眼下困顿的生活逼迫曹雪芹不得不暂时通过写小说来养家糊口。 
    C、有人认为曹雪芹是为了求取身前或身后的名声,但事实似乎不是这样。 
    D、事实上,曹雪芹是为了一吐胸中的郁结,并希望得到后人的理解。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只是后人揣测曹雪芹当时的心境一个依据,我们不能借此完全了解作者。 
    B、以曹雪芹的才华,他完全可以借科举实现富贵荣达之梦,但他不屑于此。以致沉沦下层。 
    C、作者否定了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求取名声的说法和红学权威周汝昌的“生活所迫论”。 
 D、曹雪芹写《红楼梦》并非为了表明自己内心的委屈,这体现了他的大精神、大境界。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来济,扬州江都人。父护儿,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得免。转侧流离,而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擢进士。贞观中,累迁通事舍人。太子承乾败,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济日:“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帝纳之。除考功员外郎。十八年,初置太子司议郎,高其选,而以济为之,兼崇贤馆直学士。
帝将以武氏为后,济谏日:“王者立后,以承宗庙、母天下,宜择礼义名家、幽闲令淑者,副四海之望,称神祗之意。故文王兴姒,《关睢》之化,蒙被百姓,其福如彼;成帝纵欲,以婢为后,皇统中微,其祸如此。惟陛下详察。”初,武氏被宠,帝特号“宸妃”。济与韩瑗谏:“妃有常员,今别立号,不可。”武氏已立,不自安。后更谩言济等忠鲠,恐前经执奏,辄怀反仄,请加赏慰,而实衔之。帝示济及瑗,济等益惧。
显庆初,兼太子宾客,进爵为侯。帝尝从容问驭下所宜,济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命之食,曰:‘请遗天下食。’遗之衣,曰:‘请遗天下衣。’公曰:‘吾府库有限,安得而给?”’老人曰:“‘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由是言之,省徭役,驭下之宜也,”于时山东役丁,岁别数万人,又议取庸以偿雇,纷然烦扰,故济对及之。二年,兼詹事。寻坐褚遂良事,贬台州刺史。久之,徙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日:“吾尝絓刑罔,蒙赦死,今当以身塞责。”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年五十三。赠楚州刺史,给灵輀还乡。
注:輀ér,丧车。
(节选自《新唐书•来济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宇文化及难     难:发难,这里指叛乱。
B.高其选        高:形容词,与“低”相对。
C.副四海之望    副:相称、符合。
D.蒙被百姓      被:蒙受,普及。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来济正直耿介的一组是    (    )    (3分)
①善议论,晓畅时务 ②太子得尽天年,则善
③帝纳之。除考功员外郎 ④妃有常员,今别立号,不可
⑤省徭役,驭下之宜也 ⑥遂不介胄而驰贼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来济,名门之后,幼时遭家庭变故,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从小立志学习,擅长议论,通晓时务,屡次升迁。在处置太子一事上,他敢于直言,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B.高宗执意立武氏为后,来济与韩瑗以史强谏,认为应该选择出身名门、讲究礼仪、有美德的大家闺秀为后。在当初分封武氏的事件中,他们两人据理力争,认为另立新人,恐怕不行。
C.高宗曾经询问治国之计,来济以齐桓公为例,献上策略,既表现了他治国的才能,又显示了对百姓的爱护。
D.来济因为褚遂良事件被一贬再贬,后在突厥入侵时领兵抵抗,没穿盔甲飞马冲入敌阵,身陷敌手,以自己的生命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承乾败,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4分)

(2)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命之食,曰:“请遗天下食。”(3分)

(3)由是言之,省徭役,驭下之宜也。(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幽 居 初 夏①
陆 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①此诗为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    ②箨龙:竹笋。   ③木笔:又名辛夷花。箨龙和辛夷花均是初夏常见之物。
8、本诗在题中点明“幽居”,但在颔联中又为何说“草深无处不鸣蛙”?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9、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小题)(5分)
(1)人随沙岸向江村,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6)舞榭歌台,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三、(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 题。 
                                神     木 
                                  李 磊 
    ①那棵树长得并不特别,在树当中无论是相貌还是身段都算是很平庸的那一种。它生长在一座破败的祠堂背后,过了近百年也没有伸出头来。一位寄住在村子里的东北人爬上祠堂,去打探那棵树的“尊容”。那人从房顶上下来后,给我们描述那树的样子:那是一棵驼背的树,树干只有碗口粗,离地不足两米便枝蔓丛生,而且所有枝丫都蛇一样在半空中爬行。 
    ②那是像灌木一样生长的树,当然是一棵废树。它的所有枝丫不分主次,都平等地拥有生长的权利。可是每根枝条的愿望都得到充分表达后,树便没了树的样子而变得有些匪夷所思。一棵树在没有任何乔木压迫,也没有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只要从墙后伸出头来便可以过上阳光丰足、雨水充沛的日子,而它却始终缩头缩脑,对头顶的风花雪月视而不见。 
    ③我们关注那树的那几年里,它一直保持原状,没有长壮更没有长高,仿佛独立于世界之外。它年复一年地枯荣,只是维持生命存在的状态,所以对于它,我觉得不能用生长这个词来形容。它的存在,只能说明它还活着;与其他树相比,它要卑微很多。当它身边那些高大的乔木纷纷被委以重任,成为房屋的栋梁时,它一直安安稳稳地生长在那里,一副昏昏沉沉、与世无争的样子。这样的日子谁都不知道已经持续了多少年,也没有人知道还要持续多少年。就当这棵树的索然无味的生活将永无止境地持续下去的时候,突然而来的一场风暴,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④祠堂倒了,那棵树获得了自由,我们也看清了那棵树,它的根部已有坛口粗,根部以上便扭曲如一棵古虬的老藤。在这块水土丰盈的平原上,坛口粗的树木早该高耸入云了。我想如果那树不是生在高土墙的背后,而是生长在人的身边,如果人可以轻易地接近它,随随便便地修剪几斧子,它还会是现在这扭曲狰狞的样子吗?也许在它的身上会发生奇迹。 
    ⑤可是,如果奇迹真的发生了,它还是它自己吗?事实上,这些年里生活在它身边的一些乔木已经离开了它们的位置,走到我们的生活中。随随便便推开一家的房门,就可以见以那些树木的身影:一年生的荆条做成了棉弓,两年生的杏树做成了秤杆,三年生的刺槐做成了锄柄,四年生的桑树刚好可以做扁担,而一些具有某种特质的树木未及成年便被委以重任。保持平庸与低调,以换取长久的安宁,也许就是这棵树的生存智慧吧。
    ⑥在重建祠堂时,村里人决定将那棵百无一用的废树伐掉。锯条在进入那棵树的核心时猝然迸断,换上新的锯条还是如此。有人说,里面难道藏着石头或者钢铁?树倒下之后,人们在它的核心区看到的是一种肉红色木质,细致缜密的年轮紧紧地缩在一起,像凝固在岩石里的纹理。可以想象那些年它生长得多么艰难。 
    ⑦树倒了可根还活着。有人毛遂自荐去挖根,可挖开泥土就傻了眼,因为他面对的不是一棵树的根,而是一棵树埋藏在地下的王国。那根不是普通乔木的须状根,而是球状根,那根像红薯一样把阳光的能量与泥土的养料都悄然储存在 泥土下面。那树的根系异常浩荡,体积几乎与树冠等同,连青砖的墙基都被搂抱怀中。谁能想到看上去那么卑微的一棵树,会有这么浩荡的根呢? 
    ⑧有人觉得这棵树活得太委屈:这样的一辈子活得值不值?其实,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想法,都会选择自己认定的活法,有的树喜欢以十分招摇的姿态生活在泥土之上,而有的树则恨不得将自己的头颅也深深地埋进土里。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选自《散文》,有删改) 
11、请概括文中所描述的这棵树的特点。(6 分) 
答:                                                                           
                                                                               
1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 分) 
(1)每根枝条的愿望都得到充分表达后,树便没了树的样子而变得有些匪夷所思。(3分) 
答:                                                                           
                                                                               

(2)如果奇迹真的发生了,它还是它自己吗?(3 分) 
答:                                                                           
                                                                               
13、举例说明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怎样的作用?(6 分) 
答:                                                                           
                                                                               
14、你认为这棵树活得值不值?请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7 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坐想其成  锱珠必较  各得其所  精彩
B、倚老买老  衣锦还乡  矫揉造作  寒喧
C、瑕不掩瑜  绿草如茵  披肝沥胆  家具
D、金壁辉煌  毁家纾难  悬梁刺骨  炒作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5月1日“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美军特种部队击毙,真是大快人心。
B、座谈会上,校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他的带动下,师生们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有关新课改的好建议。
C、支教老师来到教室,本来还在说笑嬉闹的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仿佛地上掉根针也能听得见,感觉如入无人之境。
D、时间真如行云流水,广州亚运会仿佛还在眼前,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又向我们走来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赛义夫强调,现在利比亚发生的一切完全是西方国家的阴谋,是在内部势力的配合下,西方反利比亚的敌对势力和国家目的旨在颠覆、瓦解利比亚的一场政治阴谋。
B.国家林业局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15年,使我国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初步缓解湿地面积退化和功能减少的趋势。
C.所谓的“皮革水解蛋白粉”是利用皮革下脚料甚至动物毛发等物质,经水解生成的一种粉状物。因其蛋白质含量较高,添加在乳制品中可以提高乳制品的蛋白质含量。
D.“我爸是李刚”事件说明,平等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18、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根据对联的要求和上下联的文意将这些词句按顺序填入上下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6分)
①辛辛苦苦
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
③浩浩荡荡
④放怀一笑
⑤著二百五十余卷书
⑥流播四方
(1)上联:生无补于时,死无关乎数,                    ,是亦足矣;
(2)下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吾其归乎。
19、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不超过15个字)  (5分)
5月2日记者在敬亭山东大门看到,下午来这里登山的市民如潮,一辆辆游览车接连不断地将一批批游客送至登山广场。据统计,仅“五一”三天假期,前来登山的游客超过5万人次。负责敬亭山物业管理的宣城市飞鹰物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向记者介绍,敬亭山平时每天的游客数在5000至6000人次,双休日在1万人次左右。五一假期内,4月30日游客数为1.3至1.5万人次,5月1日当天达到2.3万至2.5万人次,三天总游客数超过5万人次。
                                                                        
20、仿照下列例句中“当…说…,我懂得了…”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每个句子不超过30字,所写的句子要和语段的首尾句相呼应。(4分)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做人的价值;                                                             
                     ;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五、作文(60分)
21、请以“沟通需要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
     (2)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得套作、抄袭。
     (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1年广实中学与津河中学高二年级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D “曹雪芹在世时《红楼梦》却无人问津”说法错误,原文第⑦段说“民间对《红楼梦》 
     的传抄却是在曹氏在世时就存在了”。 
2.A  原文第⑤段有“但事实是,他着手写这部惊世之作时早已‘将富贵荣达视为过眼云烟’”,这句话表明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富贵荣达之梦对他早已没有影响。 
3.B  “他不屑于此,以致沉沦下层”说法错误。另外,文章只说他早年也“有过借登科取士来实现自己的富贵荣达的梦想”,并没有说他“完全可以借科举实现富贵荣达之梦”。
4、B(形容词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高”或“提高”
5、D  (①是讲他擅长议论,通晓时务 ③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提升了他的官职。⑥体现了他的忠君思想)
6、B  (高宗执意立武氏为后,来济以死强谏,韩瑗没有)
7、(1)太子李承乾密谋发动政变,事情失败后,太宗问侍臣怎样处置,没人敢回答。(“数”“何以”“莫”各一分,大意一分)
  (2)过去齐桓公出游,遇见老人,给他食物,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食物”。“见”“命”“遗”各一分)
(3)由此来说,减省徭役,是统治百姓的好办法。(“省”“取”“宜”一字一分)
译文
来济,是扬州江都人。父亲来护儿,在隋朝任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发难,全家被害,来济年幼得以幸免。辗转流离,而专心做文章,善於议论,通晓熟知时务,考中进士科。贞观年间,多次迁任后为通事舍人。太子李承乾失败,太宗问侍臣怎样处置,没人敢回答。来济说:“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以享尽年寿,就好。”皇帝采纳了。授任考功员外郎。十八年,开始设置太子司议郎,精心挑选担任此职的人,而使来济担任,兼任崇贤馆直学士。升任中书舍人。永徽二年,拜授中书侍郎,兼任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不久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南阳县男。升任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
皇帝将要立武氏为皇后,来济劝谏说:“王者定立皇后,是为了承嗣宗庙、做天下人的国母,应该选择礼义名家、优雅贤淑的人,以符合国人的愿望,迎和神灵的旨意。所以周文王立姒氏,《关雎》颂扬,恩泽施於百姓,其福就像那样;汉成帝纵欲,以婢女为皇后,国运中途衰微,其祸患就是这样。希望陛下详察。”当初,武氏受宠,皇帝专门为她起名号称“宸妃”。来济和韩瑗劝谏:“妃子有正常名额,现在另立名号,这是不行的。”武氏已立为皇后,来济心中不安。皇后更是谎说来济等忠诚鲠直,恐怕对先前的论奏,会怀有不安的心情,请求加以赏赐宽慰,而实际上怀恨他们。皇帝示意来济和韩瑗皇后的意思,来济等人更加恐惧。
显庆初年,来济兼任太子宾客,进爵为侯。皇帝曾经问统治百姓的好办法,来济说:“过去齐桓公出游,遇见老人,给他食物,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食物。,给他衣服,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衣服。’齐桓公说:‘我府库有限。怎能所有的人都给?’老人说:‘春天不妨碍农事,就有粮食;夏天不妨碍养蚕,就有衣服。,由此来说,减省徭役,是统治百姓的好办法。”这时山东役使民夫,每年另外增加几万人,又商议用佣钱来代替雇工,纷乱烦扰,所以来济是针对这些所说的。显庆二年,兼任太子詹事。不久因褚遂良事件受牵连获罪,贬任台州刺史。很长时间后,迁任到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侵,来济带兵抗拒,对部下说:“我曾经触犯刑律,蒙恩赦免死罪,现在应当以身赎罪。”於是不披甲戴盔而冲入贼中,战死,终年五十三岁。追赠楚州刺史,供给灵车送回家乡。
8、诗人写处处蛙鸣,似与清幽的氛围相矛盾,其实是以无声衬有声,用热闹喧腾的蛙鸣彰显整体环境的幽静。这是典型的以动衬静的手法。
9、既有因景色之幽美而生出的怡然自得之乐,也有因往日旧交零落殆尽而倍感寂寞的惆怅,还有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的慨叹。
10、略
11  【答案示例】特点:①驼背、低矮,生长缓慢,根系浩荡而壮观;②看似平庸卑微,与世无争,却顽强坚韧,生命力旺盛。 
12 【答案示例】(1)这棵树充分展现出自由平等的天性后,就和一般的在人的意志下生长的树不同了,始终缩头缩脑,对头顶的风花雪月视而不见,因而让人匪夷所思。 
(2 )所谓奇迹是指它会像其他树一样,长成栋梁之材;而这里用了一个假设性否定句,实际是肯定了这棵树的选择,表达了对它的敬意。 
13 【答案示例】总体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树喻人,赞美那些看似平庸卑微,骨子里却坚韧顽强的人。另外还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如将这棵与众不同的树与一般的树的生活轨迹进行对比,将这棵树的外表与根系进行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它的误解,起到了欲扬先抑的作用。 
14 【答案示例】值。因为它毫不张扬,从而活得长久;众多树木生存在人的意志下,而它却独立、自由地保留了自己的天性;它在逆境中仍活得坚韧与顽强,给人以精神上的启示。不值。因为一棵树的价值不能仅靠生存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与其他树相比,它固然活得 
更长久,但它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实用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对作品主旨进行探究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如果回答 
 “值”,那就是正面观点,可以从精神层面分析;如果回答“不值”,那就从实用价值切入。
15、C (A想—享 珠—铢 B买—卖 喧—暄 D壁—碧 骨—股)
16、A “抛砖引玉”指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大快人心 ”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众人心里感到非常痛快的意思 。 “如入无人之境”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17、C(A 成分赘余:“目的”与“旨在”重复B 搭配不当:应为“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 D 句式杂糅:“平等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应改为“平等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或“平等教育已迫在眉睫”)
18、上联:①⑤⑥  下联:③②④
19、敬亭山五一假期游客超五万。(意思相符,字数不超过即可)
20、参考示例: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人应该有反抗精神;当勃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20.179.243.4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月考试卷


上一个『津河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段考』  下一个『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