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11年秋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年秋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温馨提示:1.本试卷有三大题,17小题,共8页,请逐页核对无误再答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希望你沉着应考,相信你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绩!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试题预览
2011年秋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温馨提示:1.本试卷有三大题,17小题,共8页,请逐页核对无误再答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希望你沉着应考,相信你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绩!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熙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绩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惊骇(      )             ②瞥见(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错别字:       改正:        ②错别字:       改正:        
3.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①不可名状:                                                                
 ②剪    影: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存在语病,请一一改正。(3分)
  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②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司空见惯。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活动,③我们可以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
   改正:
①                                                                        
②                                                                        
③                                                                        
5.名句默写。(10分)
(1)夜阑卧听风吹雨,                  。
(2)自古逢秋悲寂寥,                。
(3)                 ,落日故人情。
(4)                 ,万物生光辉。
(5)树树皆秋色,                  。
(6)迷津欲有问,                  。
(7)日暮乡关何处是?                  。
(8)                ,波撼岳阳城。
(9)                ,徒有羡鱼情。
(10)               ,老大徒伤悲。
6.名著阅读。(5分)
(1)《骆驼祥子》是         (作家)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为我们描绘了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请根据下边的提示,补写出祥子失车的主要情节。
     第一次,他用辛苦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车,可                              ;
     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第三次,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                      ;
(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           
     这一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
7.语文综合运用。(6分)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2分)
【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留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                   ;人们爱竹,爱它那                   。
(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分)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      )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入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3)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答: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30分)
阅读下面三部分文字,完成8—21题。
         
(一)(14分)
耳朵看世界
孙道荣

   ⑴一位通讯员拿着厚厚一叠照片,来报社投稿。我接待了他。
   ⑵一张张翻下去。很遗憾,大部分照片质量很差,很多照片模糊不清,有的是拍照时手抖动了;有的是没有对焦,虚了;有的根本就没有认真取景,似乎是随手拍下的。
   ⑶老通讯员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说,这些照片不是他的,而是盲校的孩子拍的。他告诉我,为了让盲童们感知世界,学校特地组织了十几个孩子,拿着数码照相机,走上街头,凭着听力捕捉瞬间,拍摄身边的世界。于是,就有了这组照片。
 ⑷凭借听力拍照?这可是第一次听说。我再次端详着手中的照片——
   ⑸这是一张背景很乱的照片,人头攒动,是大街上我们经常见到的场景。他指着照片说,这是学生小丽拍的。当时,她拿着照相机,站在热闹的街头,到处是嘈杂的人声,她紧张得不知道怎么办。忽然,她听见人群中有个孩子在惊喜地喊奶奶,紧接着,她听见祖孙俩人快乐的笑声。她将照相机对着笑声的方向,摁了下去。小丽为她的这张照片取名为《街头的快乐女生》。听着通讯员的解说,再看照片,乱糟糟的画面突然活了起来,我从那些奔走在街头的脸谱中,找到了隐约可见的两张笑脸。因为没有取景,这两张笑脸一点也不突出,被淹没在了众多漠然的表情中。但那确实是两张笑脸,如果你仔细听的话,仿佛还能听见她们的笑声。
   ⑹他翻出另一张照片,这是一个叫海涛的学生拍的。照片的主景,是灰色的地面,和一溜快速走动的双腿。他告诉我,与别的盲童不同,海涛不是先天性失明,而是五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的事故,失去了双眼。站在街头,海涛将他手中的照相机镜头,对准了路面和那些疾走的脚步。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些急促的脚步声,从一个地方,奔向另一个地方,在这个忙碌的街头,谁还会在意你匆匆的脚步呢?谁又会停留下来听听自己的足音?盲童海涛却为我们听见了。有意思的是,他让老师为他在照片背面题名《慢》,他是希望我们成人的脚步,能从容些吗?
   ⑺通过通讯员的解说,那些拍摄质量很差的照片,忽然变得生动起来。这些照片,都是盲童们通过他们的耳朵听来的,我们在用眼睛看的时候,如果也能竖起耳朵听一听,也许感觉就会迥然不同。
   ⑻有一张照片,拍的是一堆杂乱的树枝,树叶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显得光秃秃的,画面看起来一点也没美感。可是,当我竖起耳朵的时候,我听见了树枝上一只燕雀的歌唱。我已经多久没有听见城市上空小鸟的鸣叫和它振翅的声音?
   ⑼有一张照片,是一堵墙脚,一只小狗,跟在另一只小狗的身后,前面的小狗,头和半个身子已经跑出了画面。看着这幅照片,我哑然失笑,后面那只小狗屁颠颠的样子,也许急得哇哇叫吧。
   ⑽还有一张照片,看上去模模糊糊,分辨不出是拍什么的,估计是哪个孩子摁错了快门吧。通讯员却解释说,这是学生小勇拍的天空。天空?那么,他听见了什么?是小鸟的鸣叫,还是飞机的声音?是风筝的哨声,还是呼啸的北风?
   ⑾……我一张张翻看着,我被孩子们凭借声音拍出来的照片深深吸引住了。这些孩子,他们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是,他们却清晰地听着这个世界,听见了它发出的每一个细微的声音。声音,那是他们看世界的另一只眼睛。而透过声音看到的这个世界,也是如此美丽,让人迷恋。
(选自《扬子晚报》2010年2月4日)
8. 联系全文,说说第⑵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                                                                          
                                                                               
9. 第⑷段中加点的“端祥”能否换成“欣赏”?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4分)
答:                                                                          
                                                                              
10.老通讯员介绍了《街头的快乐女生》《慢》两张照片的相关情况,另外三张照片的情况,则是通过作者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介绍,请说说文章这样安排的好处。(4分)
答:                                                                          
                                                                              
11.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声音,那是他们看世界的另一只眼睛”的含义。(2分)
答:                                                                          
                                                                              

(二)(16分)
上林湖之绿
俞  强

    ①上林湖,狭长而多汊的湖岸,携裹着丰富的变幻着的光,几乎要穿透时间的质地,像一棵高大乔木的根系向土地深处伸展开去。舷的两侧、周围、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绿。爬上山坡的绿变得深沉与凝练,突兀的绿在白云的阴影里滑翔,在峰峦的侧影与连绵起伏的坡面之间移动,展开;涌入湖中的绿,仿佛因发过酵而变得透明,绿在一阵风与另一阵风之间,在舷边,随着波纹的曲线不断扩散,以消失的方式强调整个湖面的恬静与澄澈。
    ②满眼涌动或扩散的绿,耳畔丁咚作响与沉静着的绿,向远处绵延起伏的绿,在深谷的石头与草茎之间潺潺流淌的绿,在一只凌空的鸟鸣里上升的绿,将整个沉寂的上林湖变成了绿的汇合绿的演出。从铜管乐轰鸣的交响到小提琴轻曼的独奏,绿以自己的主旋律里跳荡五彩缤纷的音符,时而平坦,时而跌宕,抖动轻盈的羽翎,在空中、陆地或者水中,留下了一条抑扬顿挫的轨迹。在上林湖,所有长根的、长鳍的、长翅的,所有离不开上林湖哺育的,都皈依了绿,融入了绿。绿,成了上林湖家族共同的姓氏。
    ③雨后,山坡上的野花次第开了。一朵,三朵,五朵或更多。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在绿的布景里好看极了。空气仿佛把氧离子的密度又加强了几万倍,这是冲上船头的被绿色渗透的上林湖的空气,它直接与我的肺腑对话。
    ④我坐在舷边,以手触浪,溅起了一串串水花与阳光,哗哗作响的绿扑上我的面门,我的衣裳,我感觉自已也变成一种绿,在山与水的默契之间升腾或者沉潜,成为整个上林湖的每一个部分。
    ⑤沿岸水位退落后的痕迹,山泥与石块的黄色,一目了然的黄色。像一条拷边,反而强化了无处不在的绿!
    ⑥在绿的簇拥中,一条若隐若现的泥泞小道穿过杨梅树与其他灌木丛,与我在湖的另一个侧面相遇。
    ⑦不时地会遇见零星出现的石砌小屋,门洞留着简陋的黑,空缺着,无人居住。船经过时,我未能免俗地想起两个人物:某朝有一个青年在这里结庐读书,在他成为状元之前,一定也像我一样迷恋过这上林湖。还有一个是写出《凡尔登湖》的梭罗,虽远在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但在我的感觉中,他的精神倒比较适合上林湖的绿。但很快,这些想法像浮云一样从脑海里掠过,被其他的更加直观与明确的事物替代:一阵沾着草香的风,一声云雀的鸣叫,一缕正在消失的波纹的反光,把岸上的念头留在岸上了。来自尘世的心被绿的润泽与晴朗占据、过滤,或者淹没,然后化成面对自己心跳的一枚松针落地的静。
    ⑧一种超越语言的气氛与境界正在绿的巨大肺叶里展开或者生成。
    ⑨这一个上林湖,不是装在锦盒里作为文物存在的的上林湖,也不是化成虚无与苍白的文明碎片的上林湖,更不是作为炫耀与交易资本的上林湖,而是另一个。在绿的氤氲里,它是一种看不见的气氛,一种摸不到的境界。周边山峦的拱卫,阳光与雨雪的交替,植被与湖光的滋润,成全了它的独特的形体与灵魂;无人问津的小道,在空气中耸峙的峰顶与岩石,心态平衡的云朵,随意的风,大面积抛荒的时间,以及沾在鞋帮上的每一粒沙砾、每一片叶子、每一滴水,造就了它的偏僻与宁静,造就了另一种绿。这酽酽的绿呀,才是我心中的上林湖。这是另一个上林湖。
⑩这是我一个人的上林湖。
(选自《散文百家》)
12.第①段描写的上林湖之绿有哪些特点?这段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                                                                          
                                                                              
13. 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4分)
答:                                                                          
                                                                              
14. 第⑦段作者列举的某朝青年和梭罗,这两个人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答:                                                                          
15. 在文中找出与第⑧段相照应的语句。(2分)
答:                                                                          
                                                                              
16. 作者借景抒情,除了表达对上林湖自然之绿的热爱之外,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4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三、写作(40分)

17. 阳光,带给人们温暖,带给人们光明。有了阳光,便有了憧憬;有了阳光,便有了幸福。有阳光的日子生活是温馨的,有阳光的日子心情是愉悦的……请以“有阳光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作文。(40分)
注意: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①hài      ②piē 
2.①熙 曦    ②绩 迹
3.①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②比喻对于事物轮廓的描写。
4. ①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  ②“司空见惯”改为“蔚然成风”。③将“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
5.(略)
6.(1)老舍(舒庆春) 车很快被大兵抢走了(或:后被乱兵抓走,失去新车)。虎妞难产而死,只好卖车安葬虎妞(或:虎妞的死,又使他人财两空)(3分,每空1分,后两空意对即可)(2)保尔•柯察金(保尔) 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2分,每空1分)
7.(1)示例:脱俗的神韵  坚忍的品性  正直的品格  高尚的气节  挺拔的气势  高雅的气质……(答题要求:内容上突出“竹”的品质特点,语言上体现例句的基本句式。各1分)(2)D (3)示例:两岸竹缘  闽台竹友 闽台竹缘 闽台竹心 海峡竹缘……(答题要求:内容扣住“两岸竹友”,用语规范。)
8.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照片质量很差,为下文通讯员给我讲这些照片的作者和由来作铺垫,与后文“我”转变对这些照片的看法和态度形成对比,突出盲童们拍的照片给“我”的震撼之大。
9.不能。“端详”的意思是仔细地看,文中指“我”得知这些照片是盲童们所拍很吃惊,于是格外认真地观看。而“欣赏”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如果换成“欣赏”,意思就变成赞美盲童们的照片好看。实际上,盲童们的照片从表面上看并不漂亮,只有用心体会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美。所以不能换。
10.如果这些照片都通过老通讯员的介绍去展示,形式就会显得单一、乏味,并且读者只能感受到老通讯员的感动。通过老通讯员的介绍,读者了解了照片的基本情形后,下文顺理成章地转入“我”认真观察照片的情节,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表明了这些照片对“我”的影响。这样处理详略得当,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11. “看”这里指用心感受、了解、体会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是:用心倾听,用声音捕捉,是这些盲童接近、体会世界的一种方式,表现了盲童们对生活的热爱。
12.深沉凝炼、宁静澄澈。(意对即可,2分)这段对上林湖自然之景的描写,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也为下文引发哲理思考作了铺垫。(4分)
13.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绿”与上林湖的和谐、完美的融合。
14.他们都热爱大自然,他们的心灵都有一片宁静的“绿”。
15. “空气仿佛把氧离子的密度又加强了几万倍,这是冲上船头的被绿色渗透的上林湖的空气,它直接与我的肺腑对话。”
16.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宁静之绿的追求;人与自然、身体与心灵、主观与客观,就应如上林湖与绿色那样达到和谐统一。
17.(略) (202.98.153.20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下一个『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试题集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