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二十三中高三第三次强化测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唐山二十三中高三第三次强化测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唐山二十三中高三第三次强化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血压(xuè)炮制(páo)框架(kuāng)一叶扁舟(piān)B.稍息(shào) 执拗(niù)苔
试题预览
唐山二十三中高三第三次强化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血压(xuè)     炮制(páo)      框架(kuāng)    一叶扁舟(piān)
B.稍息(shào)   执拗(niù)      苔藓(tái)      瑕瑜互见(xiàn)
C.伺机(sì)      沮丧(sàng)     古刹(chà)       力所不逮(dǎi)
D.殷切(yīn)     曝光(bào)       攒聚(cuán  )   自怨自艾(y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很多汉语工具书有从俗从误的倾向,使很多字音字形所谓的“规范”很不规范,让语文教师讲解起来非常困难,至当不易。
B.张某的有关市场经济的长篇大论,乍听起来很有新意,但仔细分析一下,很多观点都似曾相识,实际上都是拾人牙慧。
C.第21届成都花展在百花潭公园举行,园内展出3万余盆鲜花,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
D.聪明的人懂得怎样弥补工作上的失误,他总能够在前面的事做得不够好时,狗尾续貂,补上一个精彩的结尾。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 50米项目比赛结束后,安徽“神枪手”娄祥武备受瞩目的不仅是他的冠军头衔,还有他不同于其他参赛选手的警察身份。
C. 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情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D.让坝上地区的人们讨厌多年的西北风,如今恰恰给当地带来了实惠,迎风转动的“大风车” 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且还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卡耐基扣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         。         。          。           。             。
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②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
③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
④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⑤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A.②⑤④①③    B. ④①②⑤③   C.⑤④①②③    D.②⑤①④③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曹  晖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20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就是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奇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奇观化”主要指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事。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在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铺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黄叶漫天、红衣舞动、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杨林,秀美的九寨沟风景。在《英雄》中,一切都是视觉的震撼以及对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 
     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这种奇观丧面下人们对精神和文化的审美需求,忽视了一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来传达意义,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美学,在电影艺术中,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感发扬到精美绝伦的程度。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规避直接的道德评价,因此它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由于图像时代的全面来临,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它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美育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暴力美学通过对暴力内容的美学化的处理,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宣扬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所以,尽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眩目诱人,但它严重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图像渗透至社会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像的接受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为人所接受,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性完整,唤醒人的感性,建构全面和谐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促使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2009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 
5、下列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是(3分)                  (    ) 
    A.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奇观化”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B.“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导致大众的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 
    C.“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D.“暴力美学”美化了暴力内容,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人们“嗜血”的本性,宣扬了人们潜在的暴力倾向,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已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B.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为电影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 
    C.“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是把“双刃剑”,既能满足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带来审美的震撼,又忽视了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 
    D.“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发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一个“读图时代”必将到来,美育的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 
    B.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虽然仍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本身有不足之处,在冲击之下其作用显得有些弱化。 
    C.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正是追求人的视觉刺激,因而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 
    D.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而促进整个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累迁江夏内史        迁:升职
C.妻以宗室女           妻:妻子
D.时竺超民执义宣     执:捉拿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    )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5分)
 

 (2)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5分)

12、阅读下列宋诗回答问题。
          山 行 即 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4分)



(2)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不是矛盾?请作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念去去,               ,                    。     (柳永《雨霖铃》)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王勃《滕王阁序》)
(2)君子坦荡荡,            。                         (论语•述而))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      ,      。“离骚”者,犹离忧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①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②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在很多时候是长篇大作里的闲笔。在讲究生产进度的年代,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只有饱满的谷粒才能勾起农人对丰收的喜悦。
    ③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 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④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⑤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⑥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⑦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⑧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  
(选自2009年2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14、 从全文看,稻草的“温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6分)
                                                                                   
                                                                                   
15、 文章的第③段描写收获场景的文字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4分)
                                                                                   
                                                                                   
16、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6分)
(1) 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3分)
                                                                                   
                                                                                   
(2) 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3分)
                                                                                   
                                                                                   
17、 在物质丰盈、生活愈来愈精致的年代,怀念温软的稻草表 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六、(15分)
18.下面的文字在标点符号、用词、语句等方面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①《语文学习导报》自创刊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莘莘学子的喜爱。②许多读者来信赞扬说:“你们的报纸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激发了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③明年,我报社将不负众望,继续以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为中心,进一步提升报纸品位,向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
④最近,有些读者来信或打电话反应没收到近期的报纸,为了避免这类事情不再发生,今后我们将用挂号邮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请说说“生成目标”的基本特征。(4分)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学习交流的场所,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教学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方法,有计划进行的多边互动生成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必然具有确定性的特点,如确定的目标、确定的时间等。但作为学习主体,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不论从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所提取的结构性知识及非结构性知识的角度,还是从当今开放的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多元性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又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活动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即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关系,也就构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
答:

20. 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比语段。
雪中送炭总能给人以心灵的温暖:为受窘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让他走出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为无助的人说一句支持的话,让他看到希望。
七、作文(60分)21.阅读下列文字后作文。
    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接近1000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经数十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长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了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也许最微不足道的东西竟然是最有杀伤力的!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联系实际作文,不少于800字













唐山二十三中高三第三次强化测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Ⅱ卷(共120分)
1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唐山二十三中高三第三次强化测试语文答案
1.D( A.框架kuàng  B.瑕瑜互见jiàn  力所不逮dài)
2.B(A.至当不易:极为恰当,不可更改。喻指极为恰当。C.如花似锦: 形容风景、前程等非常美好。在句中使用有望文生义和不符合语境的问题;D.狗尾续貂:不好的接在好的后面。好坏不相称.多用来指文学作品。此处是因不明词义而误用。)
3. B(A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 C.成分残缺  在“重要作用”后加“的记载”。D不合逻辑,应改为“不仅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而且还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4.A(注意前后文之间传递的信息。前文说懂得以进为退就是后面的学会妥协,首先选②。接下来前文说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就是指后面的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知己\知彼,选⑤④①。③是对④①的总结。故答案为A。)
5、A(该项说的是电影表现手法“奇观化”的特点,并非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6.D(A“已深刻地影响……”不当,应改为“正在深刻地影响……”。B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应该不止“奇观化”和“暴力美学”两种,应在“表现形式”前加上“重要的”这个限制词,C说法绝对,应把“忽视了”改为“往往忽视”) 
7.C(文章说: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 
8.C(妻:名词作动词,把……嫁给……做妻子)
9.B(①仅仅说被围困,③所说的是徐卓,⑥说的是朱修之“治身清约”)
10.B(“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
11.(1)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
(2)有了军饷,有时候会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上)综合测试题』  下一个『2010年唐山二十三中学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