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学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高二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诗歌鉴赏测试——古诗词鉴赏情感主旨【设问方式】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表现了怎样的情趣;诗歌的主旨是什么4、关于……一诗表达的内容(或情感),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说理由。【答题思路流程】①分析诗歌所写的具
试题预览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诗歌鉴赏测试——古诗词鉴赏
情感主旨
【设问方式】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表现了怎样的情趣;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4、关于……一诗表达的内容(或情感),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说理由。
【答题思路流程】
①分析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
答题句式一般为:这首诗描写了……,抒发了……的情感。
古代诗歌的内容情感,主要有:
(1)忧国伤时(卫国戍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愤,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收复失地的渴求与喜悦等)(2)民间疾苦(百姓被盘剥之苦、战争徭役之苦、税赋劳作之苦等)(3)思乡怀人(思念亲人、思念故乡、征战不归、身不由己、天涯羁旅之愁、)(4)怀古咏史(缅怀前贤、评判历史、借古鉴今、昔盛今衰的感慨、抨击统治者不念国家安危和昏聩残暴等)(5)山水田园(常借助对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或流露隐逸避世之情,或展示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或寄托人生的理想等)(6)边塞军旅(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或状写边塞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或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或抒发对将军贪功启衅的冤情,或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独特的民风民俗等)(7)赠友送别(或依依惜别的留恋,或情深意长的劝勉,或坦诚自己的心志,或表达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等)(8)咏物言志(常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表达悠然闲适、不慕富贵、坚贞不屈、不媚世俗、乐观豁达、高洁脱俗、豪放粗狂等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9)爱情婚姻(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人的怨恨,或抒发两地相思之苦,或揭露控诉扼杀自由爱情婚姻的罪恶等)(10)宫怨类(主要抒发宫女们宫廷生活的哀怨:或抒写孤独寂寞、君恩失宠、流落异域的哀怨,或慨叹深宫花落、韶光易逝、美人迟暮,或描写长夜难眠、漏尽灯残、愁重如山的悲凉处境,或悲叹见花落而自伤、看子结而自哀的薄命等)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鉴赏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3、诗中的生动地表现了……特点(过程),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4.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解答思维流程】
古诗词中的形象(意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形象。分析诗词中的形象(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或体会其哲理内涵。通常可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或动静等角度分析理解。
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
人物形象: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鉴赏景物形象
【设问方式】
1.诗中描写了某物(景物)的哪些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
2.两首诗均写了某物,但又有所不同,请具体加以说明。
3.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参照“鉴赏人物形象”。
常用概述景物形象特点的词语:
景物形象:凄凉、悲伤、高洁、哀伤、凄清、凄切、孤独、离愁、纯洁、姿态美好、清雅高洁、晶莹澄澈、绚丽多姿(多彩)、凌雪傲霜、冷落萧条、凄凉荒寒、衰败荒凉、寂静清冷、荒凉冷落、零落憔悴、幽静闲适、清秀可人、静谧安详、和平宁静、浪卷云涌、气势飞动、苍凉黯淡、馨香四溢、蜂飞蝶舞等。
语言炼字
这类题目考查较多,是常考题型,要多加注意。这类题目通常有四个考查方向:品味关键词语(含义及表达作用);理解诗句的含义、色彩、情味和效果;品评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设问方式】
1.对诗歌中的某句某字,诗人说“X”而不说“X”,有什么表达效果?(或对诗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或哪两个)?并作简要分析。
3.此诗某句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5.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思维流程】古人作诗,讲究一字传神,这类题目要求品味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因此,不能就字论字,而应回到原诗中,结合诗歌的意境、题旨和诗人表达的情感来进行分析。
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
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
 [答题思路]①肯定哪个好或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分析语言特色类题目,可以这样操作:①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结合诗中的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技巧: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等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衬托,虚实结合,象征,用典,抑扬,正侧,动静结合,
详细内容参考《学海导航》
 

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填空。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从诗的第一、三句,可以看出“我”性格               ;从第四句可以看出“我”有高雅的情趣;从题目可以看出,“我”向往             的生活。
2、阅读下面一首诗,填空。
感怀
刘基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
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
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
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
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1)颔联描写了              的景象(暗示了当时时局的动荡不安和政治的昏昧不明),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深思考。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颈联运用了           的手法。用鸟飞的动与乔木的静相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登高所见。
    (3)登高远望,满目苍凉,怀古伤今,不禁悲从心来,怆然兴叹。塑造了              诗人形象。
3、阅读下面一首诗,填空。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体现的是一种作者                  的心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填空。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本诗一、二两句以                   等意象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美。诗            手法,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5、阅读下面一首诗,填空。
山 居 即 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荜门,柴门。
(1)诗的颔联“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运用了          艺术手法, 不仅描写生动形象,对仗工整,还隐隐含有人比鸟势利、人不如鸟的意味。
(2)此诗主要写山居幽静闲雅的生活和傍晚美丽动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感情。
6、阅读下面一首诗,填空。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本诗运用了          的手法,写出了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和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此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7、阅读下面一首诗,填空。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如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表达了             情感,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思想感情?
    (2)“天地寂寥山雨歇” 这句诗运用了              手法,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8、阅读下面一首诗,填空。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           手法表现手法来写鹰的,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写托鹰的形象。“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作者                   情怀。
9、阅读下面一首诗,填空。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诗歌描写了一个                     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                的感慨。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填空。
苏幕遮•草     宋 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解】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②“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③窣地,拂地;春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
(1)词人在词中借“草”这一意象表达出                的情感,请加以简要阐述。
(2)在词中,词人主要运用                   技巧来表现其复杂的感情。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填空。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
    本词最后两句采用        手法,表现了作者                          情感。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填空。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  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上片运用了             表现手法,描述了一幅水底鱼龙翻动,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的景象。
  (2) 请说说下片的“泪”中蕴含着作者             感情。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填空。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本诗主要运用了           手法。以冰雪写梅之坚毅耐寒;用桃李写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达了                           的思想感情。 
1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4分)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释] ①估客:商人。
这首诗中运用动静结合的一联是                        ,                              。首联中的“孤帆”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把          之情与              愁绪结合起来,使该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浪淘沙    邓剡(南宋)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邓剡被元兵俘虏,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途经台城(南京),作了此词。
(1)请说说“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中“一叶”的妙处。(2分)
                                                                                                                                      

 

(2)全词以“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作结,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第三联两句中的“下”与“入”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情景分写”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请分析这种写法的艺术效果。(4分)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1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20、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21、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锦   薛 莹

                                       札札弄寒机,功多力渐微。

                                       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1)试分析“寒”、“微”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答:                                                                                                                                            

(2)诗中第三句的“忧”实际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答: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                                                                                                                                                  

2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山  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①穿云翠,畲田②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①岫:山 ②畲田:焚烧田里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⑴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试做具体分析。(2分)
                                                                                                                                               

⑵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 
                                                                                                                              


(2)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2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霸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诗歌鉴赏答案
 

 1、  豪爽、洒脱,不拘礼节        隐居山林、超离俗世
2、故国高阔、山川空茫    动静结合   一个在动荡社会中壮志不能实现、忧国忧民 

3、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
4、“水面平”、“明镜”、“照檐楹”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5、反衬的艺术手法    山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6、  今昔(或时间)对比
7、  破国亡家的痛苦        借景抒情的
8、衬托   猛气犹存、老当益壮 
9、 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
10、  春光易逝之意,伤春之情       咏物抒怀或寓情于物
11、对比   朝廷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12、    烘托    心系天下兴亡而又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
13、衬托和对比        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4第二联,借代,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
15(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丽和谐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分析作者的感情,既要注意作品的背景,又要抓住诗中景物的特点,透过景物分析作者贮满在诗中的情感。就此诗而言,注释提供了背景:结束奔波流离,暂时定居成都。景物的特点也是明丽和谐,可见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闲适的。
16.(1)“一叶”点出这是初秋季节,突出了作者的孤独之感和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孤独”和“飘零”之意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笼统答“悲伤”、“忧愁”等不给分)(2)当年南京城名门望族的住宅都成了废墟一片,长满了青青野草。作者运用典故和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命运无常、国家兴亡之感。(具体分析1分,“借景抒情”手法1分,感情2分)
17.(1)夜深天寒,织作不息,以致精疲力尽,表现了织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2)织女“忧”的是所织之锦“不称舞人衣”,实际表达了诗人对织女的同情,对奢糜生活的不满。(织女“忧”而非诗人“忧”)

.(1)(4分)“下”字写出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前面写情之后,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动静结合,由近到远,层次分明。
(2)(4分)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两句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两句情层层递进、曲达其意,表现了“落日怅望”之情。
18、(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和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19、  (1)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学考试卷


上一个『2011年枫亭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模块考试』  下一个『七年级语文调研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