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重点学校(致远中学等)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重点学校(致远中学等)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试卷(高一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1届江苏省致远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试卷(2010.10)语文Ⅰ试题(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分值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裨将/大有裨益囤粮/囤积居奇纰缪/未雨绸缪B.称职/称孤道寡亲戚/亲痛仇快薄饼/日薄西山C.攒钱/人头攒动更新/三更半夜角斗
试题预览
2011届江苏省致远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试卷(2010.10)语文 Ⅰ 试题  (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
分值  160分   时间   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裨将 / 大有裨益      囤粮 / 囤积居奇      纰缪 / 未雨绸缪
B. 称职 / 称孤道寡      亲戚 / 亲痛仇快      薄饼 / 日薄西山
C. 攒钱 / 人头攒动      更新 / 三更半夜      角斗 / 角弓反张
D. 否认 / 否极泰来      吭气 / 引吭高歌      传记 / 薪火相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建设部官员指出,房地产领域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问题相当严重,已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B.阅读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存在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降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一条特大的野生中华鲟,5日上午在盐城滨海港约十海里处误撞入鱼网,致使身体多处受伤,随时面临濒于死亡的危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A.张为山同志一直坚持向贫困地区捐钱捐物,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他自己家里却从来不曾添置过一件像样的东西。
B.易建联严肃的说:“为了扭转目前不利的局面,我们必须采取一种新的战术,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C.假如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见贤思齐,那么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D. 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了明日黄花。
4.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或者引用)其作品,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6分)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                  ;              ,                ;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建立新中国。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马人望,字俨叔。成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查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奸人黠吏莫得轩轾①,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五•能吏》,有删节)
【注】①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委:积聚
  B.始至,府廪皆空                      廪:粮仓
  C.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籍:簿册
  D.初除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3分)
  ①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③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④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⑤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C.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奸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3分)
译文:                                                                      
 (2)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3分)
译文:                                                                      
(3)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4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石头城     宋  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绿到台城旧苑东”中的“绿”用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石头明月雁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3)有人认为,“一夜空江烟水冷”中的“空江”,与唐朝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韩愈《师说》)
(2)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3)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6)            ,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7)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麦    子        何俊锋
  ①我的脑海不止一次地浮现出麦子的模样,尽管是坐在钢筋与水泥构筑、篮玻璃与铝合金镶嵌的现代气息浓厚的办公室里。当然,办公室没有布谷鸟催收催种的鸣叫,我笔下方格列阵的稿纸也长不出思想的麦子。于是,我就做梦,梦见我跟在母亲身后乐颠乐颠拾捡麦穗的童年。所有这些都只能在瞬间完成。办公室的人和烦俗的事务像麦子一样,一茬茬地等着我收我种,容不下我太多的怀想。
②然而,我还是想家,想象自己是农田里的一株麦穗,植根于乡土的沃野,经历漫长冬季的涅槃,用我的成熟和丰腴绘就一幅壮烈的图腾,倒伏在农人的怀里,芳香在岁月的流痕里,沸腾在乡村的月月年年。
    ③麦子,这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千万里田畴之上,开在世代农业的中心。它是农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圣洁的崇拜,和水稻、大豆、玉米一起,构成了亘古至今的农业文明。饥饿年代,麦子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向往;温饱时期,麦子是家人脸上的骄傲;小康盛世。麦子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父亲与麦子的颜色是我生命的原色,我是一株粘着故乡泥土长在城市的麦子。绵绵的根系永远扎在故乡的心里。
    ④麦子,原本是一粒草籽,经过神农始祖的精心打磨,浸润了无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成为世间温暖无比的粮仓。麦子流入人间饥饿的口袋,变成满腹沉甸甸的能量。这些能量又最终回到土地,抽出满地金黄灿烂的麦浪,数千年舒展着农人的目光。
    ⑤麦子浅褐色的皮肤,是千百年来土地的颜色,是一种内聚敛收的颜色。虽不金黄高贵,但绝不惨淡平庸;它中间深深的沟纹,是千万条大河流淌的印痕,是无数张木犁犁出简洁的线条,是从神农氏开始的东方农人脊梁的缩影;麦子饱满的肌腹,装载着血汗和岁月所留驻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向世人输入养分和热爱。
⑥你椭圆的,长吊式的造型,多像伏在炎热的土地上光臂劳作的农人,有时风雨不调,显得不够圆满,但你从不萎缩。你没有拥有高度,却占据了深沉;你没有张扬的个性,却有积淀的深刻。平凡是你的外表,深邃是你的内心。默默地生长在民间,虽没有理想主义的花朵,却有现实主义的麦穗,一如朴实无华的农人,好似他们磨难和意志并行的精神,信念和实实在在的思想。    
⑦你长在历史和时间的土地上,长在农人的心里,饱含着坚韧、向上、不屈的民族精神。面对时间的衰老,你直直走进现代人亮亮的碗中,打磨着现代人时时冒出的浮躁。
    ⑧我朝麦子走去,一直走进麦子的深处,与麦子对视,一如看见我年迈的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懂得麦子,可以吃饱肚子和让人活着。父亲的双手满是老茧,粗糙得无法看清掌纹。经父亲抚摸过的麦粒,却是那么新鲜动人。我走进父亲,我说不清,父亲弯腰时,是以怎样一种姿势,面对苍茫的麦子。
    ⑨入夏,呼叫的布谷又一次催促麦杆爬上五月的高度,农人的一滴汗水,压弯了所有成熟的庄稼,成群结队的麦子,又一次占领了我的田原,而我的牵挂和乡思,被一种无法比拟的心潮,冲击到收割的前线。每到这个季节里,我都会听到父亲手中霍霍磨响的镰刀,而我年迈的母亲,此刻就像盼望久别的孩子,为充满希望的麦粒,准备灯火,清点粮仓。我不知道,在麦子丧失生命的成熟里,是阳光的恶毒还是恩典。我明白,沉甸甸的季节,被镰刀割倒,不过是麦子生命的又一次递进。
    ⑩当一条形体高大的秦川牛,在六月的麦茬地上拉动木犁,身后的农事,又卷土重来。
                                                (选自2009年《中华散文》)
11.作者在⑥⑦自然段把第三人称“麦子”变为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2.请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①办公室没有布谷鸟催收催种的鸣叫,我笔下方格列阵的稿纸也长不出思想的麦子。
答:                                                                        
                                                                            
②你直直走进现代人亮亮的碗中,打磨着现代人时时冒出的浮躁。
答:                                                                        
                                                                            
13.本文充满深情地赞美麦子,麦子有哪些方面值得赞美? 请分条概括。(6分)
答:                                                                        
                                                                            
                                                                            
1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一个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
    他矮胖胖的。
    他所在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连续l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的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在老师下巴前。
    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第一波震荡刚过去,他立即驱车飞快地往学校赶。    
    路上他就怕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会出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那栋楼连楼梯栏杆都是摇摇晃晃的,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老师和学生谁也不愿意搬进去。
    后来,他当领导了,下决心要修这栋楼。
    他发现与这栋楼相连的厕所楼质量很差,污水锈蚀了钢筋,就先拆除了;他发现楼板缝中填的是水泥纸袋,生气地重新灌注了混凝土;他将原来华而不实却又很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轻巧美观结实的钢管栏杆。
接着,他又对这栋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他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厘米。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地化缘,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l6个教室的楼修好了。
    他知道,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就是组织不好,造成学生踩踏事故,也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
    于是,他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演习的这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
    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班必须排成单行,两个班合用一条楼梯,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疏散到操场上站在自己的固定位置上。他让人计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要求老师站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因为拐弯处孩子最容易摔,如果摔了,老师可以把将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娃娃。    
    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
    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
    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
    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唯一没按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位挺着大肚子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里,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他从绵阳疯了似的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
    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这时,他浑身都软了,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学校的墙上写着:“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他叫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2008年5月24日新华社稿,有删改)
15.通观全文,叶志平校长的“避险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16.本文没有什么直接褒贬的议论和抒情,通篇充溢着对叶志平校长的敬佩与赞誉。请以文章第八段画线部分的内容为例,评析文章是如何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的。(6分)
答:                                                                     
                                                                          
                                                                         
17.有人认为,这篇通讯角度单一,只从“避险意识”的角度来写叶志平,而学校教学质量高等方面仅一笔带过,错失了多视角全面表现一个优秀校长的机会。你认为呢? (6分)
    答:                                                                     
                                                                             
                                                                             
七、作文题(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种子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蛹经历痛苦的蜕变,才能冲破束缚、破茧化蝶。生命的发展,就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这一过程,也许悄然无声,也许轰轰烈烈。    
    结合上面材料,以“走向另一个自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58.58.53.7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九年级语文期中复习(上)』  下一个『2011年枫亭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模块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